导读:本文包含了龋活跃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跃,乳牙,恒牙,活动性,龋齿,唾液,危险性。
龋活跃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洪潇,胡德渝[1](2009)在《龋高危人群的检测方法——龋活跃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病学证据证明在人群中的确存在患龋风险很高的个体。若能将龋高危人群从普通人群中筛选出来,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就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龋病的预防。近年来,很多学者都致力于龋高危人群筛检方法的研究,即龋活跃性试验。笔者对龋活跃性试验的各种方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2009年07期)
张静,刘艳,赵望泓,施亮[2](2009)在《龋病活跃性试验及龋危评估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龋病活跃性检测试验是检测个体或人群对可能发生龋病的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笔者就近年来常用的龋活性试验的原理、用途及优、缺点进行综述,并介绍龋危预测评估系统(Cariogram)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2009年06期)
庄欣宇,何非,下野勉[3](2004)在《龋蚀活跃性试验与龋蚀及牙龈状态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龋蚀活跃度与龋蚀现状及龋蚀进展速度的关系 ,以及其与牙龈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 418名中学生从初中一年级起连续 2年进行龋蚀状态、牙龈状态的追踪检查 ,并在初中叁年级时记录其龋蚀活跃度。结果 :各牙位龋均在 2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上、下第一恒磨牙龋均明显高于其它牙位 ;龋蚀活跃度与龋均有极明显相关关系 ;龋蚀活跃度与 2年龋均增加值亦有极明显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龋蚀活跃度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间无相关关系 ;龋均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间无相关关系 ;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间有极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高龋蚀活跃度者龋蚀发生率高 ,龋蚀进展速度快 ,以该指标显示龋蚀现状并预测龋蚀进展的危险性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张梅,下野勉,松村诚士[4](2001)在《龋病活跃性试验与龋蚀罹患状态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龋病活跃性试验 (CariostatTest,CAT)与龋蚀罹患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CAT试验 ,检测了 2 5 9名 3~ 4岁幼儿的龋病活跃性 ,并将测试结果 (CAT值 )与龋蚀罹患状态 (龋失补牙数 ,dmf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龋病活跃性 (CAT值 )与龋蚀罹患状态之间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 :CAT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患龋的现状、监测龋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01年04期)
刘鸿雁[5](2000)在《5~6岁儿童的龋活跃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两种龋活跃性试验检测高危致龋人群的龋活跃性,筛选易感人群,找出龋病重点防治对象,并探讨这两种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检查68名5-6岁儿童,并按其龋齿情况将dft=0的儿童和dft≥7的儿童分为两组,无龋组(dft=0),共23人,高龋组(dft≥7),共19人。用塑料条变链菌计数法(Strip Mutans Test)和刃天青圆片评价法(Resazurin DiscTest)进行试验。结果:68名儿童的dft、变链菌计数、刃天青圆片变色程度分别呈显着性正相关。无龋组与高龋组的唾液变链菌计数、刃天青圆片变色程度在统计学上有差异。结论:塑料条变链菌计数法和刃天青圆片评价法均可作为指示龋活跃性的敏感性指标。他们都具有简便快捷可在远离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的特性,尤其是刃天青圆片评价法,目前在国内尚无文献报道,仅15分钟就可得出结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0-05-01)
郝玉庆,袁祥民,热法义[6](1999)在《幼儿龋病活跃性试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10 名3 ~4 岁幼儿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其初始患龋状况,调查其刷牙习惯和父母龋患状况;取全部受检幼儿未刺激全唾液,测定 P H 值、 H C O-3 浓度和溶菌酶( L Z M) 、乳酸脱氢酶( L D H) 、碱性磷酸酶( A K P) 活性,2年后复查幼儿新发龋情况。结果表明,父母龋活跃性、幼儿唾液 L Z M 活性在无龋组(dft= 0) 和多龋组(dft≥5) 间有显着差异。以父母龋活跃性、幼儿唾液 L Z M 活性和幼儿初始患龋状况为判定指标的 C A T 有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3期)
陈明,刘淑杰,张丽,孙惠强[7](1998)在《九岁儿童龋病活跃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沈阳市126小学272名九岁儿童的牙齿龋病情况进行调查。应用菌斑pH值转化试验,分析菌斑与乳牙和恒牙龋病的关系。结果显示,依据pH值大小分组的儿童,其各组间DMFT和dmft均存在显着性差别(P<0.01)。pH值分别与DMFT和dmft呈负相关。作为龋病活跃性试验的一种,菌斑pH值转化实验能够反映混合牙列期牙齿龋蚀状况,为混合牙列期龋病预防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1998年01期)
石四箴,药师寺仁,町田幸雄[8](1997)在《龋病活跃性试验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的龋病活跃性试验结果能反映个体或群体的龋病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在有的放矢地开展龋病防治工作中有积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所开展的测试方法、应用状况及测试结果之分析作一综述。内容表明良好的龋病活跃性试验能反映患龋现状,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乳牙牙列期的测试结果与混合牙列期的患龋状况有关;混合牙列期之测试结果与恒牙牙列之患龋状况有关;母子间的测试结果有关系。(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97年04期)
刘淑杰,魏庆铮[9](1997)在《学龄前儿童龋病活跃性试验预测值的纵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龄前儿童龋病活跃性试验预测值的纵向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牙科(沈阳110002)刘淑杰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统计学教研组魏庆铮近年来我国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很高,且有上升趋势[1]。确定龋病的高危人群并实行有效的预防是重要的。本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李文颜,藤本泉,北村中也[10](1995)在《龋病活跃性试验(CARIOSTAT法)与龋病关系—5年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菌斑产酸能力的方法(cariostat法),对日本国横浜市鹤见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预防的幼儿进行了CAT的检测。并经5年的临床观察,探讨了CAT与龋病变化的关系及发展趋势。共检测105名幼儿,年龄6岁—12岁,男43人,女62人。CAT的检测结果,第一年和第叁年阳性及阴性组与DMFT的符合率有显着性差异P值<0.01,第二年至第四年与DMFT的符合率无(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1995-05-01)
龋活跃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龋病活跃性检测试验是检测个体或人群对可能发生龋病的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笔者就近年来常用的龋活性试验的原理、用途及优、缺点进行综述,并介绍龋危预测评估系统(Cariogram)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龋活跃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洪潇,胡德渝.龋高危人群的检测方法——龋活跃性试验[J].广东牙病防治.2009
[2].张静,刘艳,赵望泓,施亮.龋病活跃性试验及龋危评估的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09
[3].庄欣宇,何非,下野勉.龋蚀活跃性试验与龋蚀及牙龈状态的研究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
[4].张梅,下野勉,松村诚士.龋病活跃性试验与龋蚀罹患状态关系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1
[5].刘鸿雁.5~6岁儿童的龋活跃性试验[D].广西医科大学.2000
[6].郝玉庆,袁祥民,热法义.幼儿龋病活跃性试验的临床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9
[7].陈明,刘淑杰,张丽,孙惠强.九岁儿童龋病活跃性试验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1998
[8].石四箴,药师寺仁,町田幸雄.龋病活跃性试验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7
[9].刘淑杰,魏庆铮.学龄前儿童龋病活跃性试验预测值的纵向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
[10].李文颜,藤本泉,北村中也.龋病活跃性试验(CARIOSTAT法)与龋病关系—5年变化研究[C].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