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论文_李墨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政协,建阳,当家做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这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此后,国家和人民开始从灾难中走出来,国家政权与政治制度建设的恢复与发展提上了日程。197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召开会议,重新恢复活动。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修改通过了宪法。这部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蓝本制定,局部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政治制度的规定。这期间,地方各级人大陆续(本文来源于《共产党员》期刊2019年19期)

李墨洋[2](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启",到十四大以来的"健全和完善",到十六大以来的"进一步发展",再到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丰硕。(本文来源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阎桂芳,杨钢[3](2018)在《浅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协商民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地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在有序政治参与、培育公民精神,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它还有助于解决西方自由民主存在的普遍难题,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8年01期)

朱新萍[4](2016)在《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是其根本和灵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实行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全面实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向都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本文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6年18期)

廖晨星[5](2016)在《精准建言绘蓝图 协商民主结硕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地同城化课题选题很好,很及时,所提的意见建议很有针对性。随着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同城化步伐也应加快。建议市政府牵头作深入研究,先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同城化入手,逐步向其它领域拓展。”这是市委书记庄稼汉在市政协“推进建阳、武夷山、武夷新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同(本文来源于《闽北日报》期刊2016-01-19)

李君如[6](2015)在《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学习《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民主的"特色"。加强协商民主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为了在制度上更加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更好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协商民主的领导。(本文来源于《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君如[7](2015)在《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我们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学习、改善和加强党对协商民主的领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创造新的辉煌。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构建"6+1"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党的十八届叁中、四中全会已经描绘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勾勒出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轮廓,这就是以民主和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清晰、明了地勾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个"6+1"的体系。所谓"6",就是:一要加强政党协商,二要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叁要扎实推进政府协商,四要进(本文来源于《四川统一战线》期刊2015年04期)

杨萍[8](2014)在《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制建设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报告在第五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问题"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本文来源于《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文集·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2014年度)》期刊2014-11-25)

彭大成,周树辉[9](2014)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历史贡献与目标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首创性历史贡献,也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突破性历史探索,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相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向着邓小平所指引的实现人民直接民主的政治目标奋进,无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湖湘论坛》期刊2014年06期)

汪守军[10](2014)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正式将"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发展"的要求。联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甚至是对中国改革全局的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叁中全会实际上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路径选择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启",到十四大以来的"健全和完善",到十六大以来的"进一步发展",再到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丰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J].共产党员.2019

[2].李墨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评述[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

[3].阎桂芳,杨钢.浅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J].传播与版权.2018

[4].朱新萍.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政治体制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6

[5].廖晨星.精准建言绘蓝图协商民主结硕果[N].闽北日报.2016

[6].李君如.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学习《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的体会[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

[7].李君如.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J].四川统一战线.2015

[8].杨萍.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制建设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C].云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文集·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2014年度).2014

[9].彭大成,周树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历史贡献与目标追求[J].湖湘论坛.2014

[10].汪守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路径选择[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科研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科研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科研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专文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2)

标签:;  ;  ;  ;  ;  ;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论文_李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