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件的软件论文_郭竑晖,宋召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于组件的软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件,软件,可信性,模型,权重,测量仪,接收机。

基于组件的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郭竑晖,宋召良[1](2019)在《基于COM组件技术的智能题库系统软件编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操作系统自开发以来,凭借自身的优越性广泛用在生产、自动控制等领域,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笔者基于COM组件基本结构,详细介绍智能题库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情况,并阐述了系统软件编程设计与实现算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19期)

殷涛,崔佳冬[2](2019)在《基于Android软件开发组件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促进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发展。针对当前Android软件合作开发耦合度高、版本升级效率低、工程大编译慢等问题,提出采用组件化思想优化Android工程开发。使用Android Studio自带的Modules开发功能以及阿里的ARouter路由框架,将整体工程划分为多个组件应用;使用Gradle编译插件根据全局变量控制组件的单独开发、调试与集成发布;采用ARouter在编译期生成模块路由,简化模块间通信。组件划分有利于降低工程中各个模块的耦合,提高软件的协同开发效率和工程编译速度,利用组件化还能解决资源复用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9年09期)

闫迪,李晓宇,帅玮祎,薄远,盛莹[3](2019)在《软件化航天测控接收机的组件调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通用处理器的软件化接收机是航天测控接收机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引入组件化处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软件化接收机的灵活性和软件可重构能力。信号处理的实时性是软件化接收机的基本要求,信号处理组件调度的任务是决定组件的激活时机和执行所在的处理器,是影响实时性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组件的激活时机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数据流驱动的组件激活方法。为了提高非实时操作系统上的组件调度实时性,提出了基于动态优先级的软实时调度策略。实验表明,上述方法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核心数小于组件数的条件下,能够明显提升处理实时性。(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邵刚[4](2019)在《军用软件组件化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军用软件设计方法不具备"规模定制,随需而变"的能力,无法根据软件产品需求快速迭代。引入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提出一种"平台+组件"的软件设计方法及技术体系架构,实现业务与底层设计逻辑分离,降低系统耦合性,并可快捷部署,针对用户不同需求快速实现软件定制开发。该架构实现了"一体化设计、组件化开发、组合式运用",在开发平台提供服务接口的基础上,设计组件开发向导,以模板的方式快速构建软件产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复用水平以及产品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19年04期)

左海春[5](2019)在《面向云计算组件的软件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应用的不断发展,基于云虚拟环境下的软件开发、部署、应用的一体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云计算环境下,传统软件开发方式将受虚拟化、超大规模并行计算等环境的挑战。本文结合云架构虚拟化技术及对现有软件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针对实时流数据计算的高性能分层式、组件式的中间件软件系统,为云环境下提供一种面向组件的中间件软件开发方法。(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黄杜娟,马艳芳,潘海玉[6](2019)在《组件化软件系统的可信度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可信性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以研究组件化软件系统的可信性为目的,以组件自身的属性作为出发点,结合组件的权重和不同组合模式,建立相应的软件系统可信度量模型.根据组件自身的各种属性,建立单个组件的可信性度量.结合组件的权重和组件的各种组合方式,分别建立相应系统的可信性度量模型.通过理论验证,这些模型满足单调性、非负性、凝聚性、敏感性和替代性等代数性质,更有利于开发人员及用户对软件可信性进行分析和度量.列举相关案例对可信性度量模型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黄杜娟[7](2019)在《基于组件的软件可信性度量与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工业生产、交通通信、金融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软件一旦出问题,将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人们对软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软件可信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标准。如何评估软件系统的可信性及如何在软件需求分析、开发设计阶段保证软件的可信性已经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节约开发成本,越来越多的软件设计者采用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而组件的可信性对软件系统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组件角度对软件的可信性度量和可信性分配进行研究,建立软件的可信性度量模型以及软件的可信性分配模型,试图为软件需求分析和开发设计阶段评估软件的质量提供理论保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组件的不同组合方式,构建软件系统可信性度量模型。首先,利用组件的各种属性及其权重,建立组件的可信性度量模型。其次,通过软件体系结构的划分,将复杂的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组件,结合组件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组件的权重,建立不同组合下的子系统可信性度量模型,并证明这些模型的非负性、单调性、凝聚性、敏感性以及替代性这五大构造准则。最后,根据子系统之间的结合方式,分别构造软件系统的可信性度量模型。(2)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组件权重分配模型。首先,为关键组件与非关键组件分别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相容性,根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对组件的权重进行分配。其次,利用组件获得的权重,构建软件系统可信性度量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将组件的权重分配方法以及可信性度量模型应用到火车票购票系统的案例中。(3)基于最低成本花销原则,构造基于费用的软件可信性分配模型。首先,利用软件可信性与费用的关系以及软件体系结构,建立不同结构下的软件系统可信性分配模型。其次,根据组件的不同组合方式,建立子系统的可信性分配模型。再次,利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进而得出软件系统中各子系统以及各组件被分配的可信性指标。最后,把分配模型应用到火车票购票系统的案例中,验证了分配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关丽[8](2019)在《关于NET组件技术的网络应用软件系统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件系统构建方面,致力于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以组件结构为核心的网络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且开发费用支出降低,为软件系统升级与维护提供了必要帮助。基于此,文章将NET组件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网络应用教学平台作为实例,以NET组件技术为基础设计网络应用软件系统架构,并针对此系统展开系统分析,希望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04期)

张苹,梅国平[9](2019)在《组件测量仪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组件测量仪软件系统基于VC软件平台开发,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具有简便的操作界面,高自动化,可实现产品的自动测量、报告生成及打印。引言:组件测量仪适用于特定组件外形尺寸及形位公差的高精度测量(如直线度,平行度等)。该测量设备是为外形尺寸为细长且要求在直立状态下进行测量的组件而特殊设计的。测量设备的主体结构包括:立柱、上滑头、下滑架及防护系(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哈力木拉提·巴图尔[10](2019)在《浅谈软件开发中开源组件的应用及产生的安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技术日益成熟。不断缩短开发周期,突破技术难度。尤其开源组件应用在软件开发中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开源组件应用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软件开发中开源组件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06期)

基于组件的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与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促进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发展。针对当前Android软件合作开发耦合度高、版本升级效率低、工程大编译慢等问题,提出采用组件化思想优化Android工程开发。使用Android Studio自带的Modules开发功能以及阿里的ARouter路由框架,将整体工程划分为多个组件应用;使用Gradle编译插件根据全局变量控制组件的单独开发、调试与集成发布;采用ARouter在编译期生成模块路由,简化模块间通信。组件划分有利于降低工程中各个模块的耦合,提高软件的协同开发效率和工程编译速度,利用组件化还能解决资源复用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于组件的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1].郭竑晖,宋召良.基于COM组件技术的智能题库系统软件编程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2].殷涛,崔佳冬.基于Android软件开发组件化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

[3].闫迪,李晓宇,帅玮祎,薄远,盛莹.软件化航天测控接收机的组件调度方法[J].电讯技术.2019

[4].邵刚.军用软件组件化设计方法研究[J].微处理机.2019

[5].左海春.面向云计算组件的软件开发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6].黄杜娟,马艳芳,潘海玉.组件化软件系统的可信度量模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黄杜娟.基于组件的软件可信性度量与分配模型[D].淮北师范大学.2019

[8].关丽.关于NET组件技术的网络应用软件系统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9].张苹,梅国平.组件测量仪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9

[10].哈力木拉提·巴图尔.浅谈软件开发中开源组件的应用及产生的安全问题[J].中国新通信.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组件的软件体系概貌软件采...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迭代子过程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期也以...3 基于组件软件体系结构实例基于组件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流程

标签:;  ;  ;  ;  ;  ;  ;  

基于组件的软件论文_郭竑晖,宋召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