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相对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林波[1]2004年在《相对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文中研究表明跨国并购既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又是企业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因此,对跨国并购的研究需要借助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目前西方有许多理论解释跨国并购行为,但这些理论有一个共性,都是以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可以部分解释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但在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跨国并购时就力不从心了。对这部分企业的跨国并购,特别是解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时,笔者倾向于运用“相对优势理论”来解释。 “相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 (1)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是企业既有的相对优势;(2)这些条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优势的强与弱是相对同行业其他企业而言的:(3)不同国家和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使企业间的优势对比具有相对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某些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同样可以发展跨国直接投资,乃至向发达国家投资;(4)优势的取得和发展是动态的,具备某种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并增强原有优势,不具备某种优势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谋求获得这种优势。 借助相对优势理论我们可以较好的解释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竞争能力不强,但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却在快速发展的事实:即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基础和条件并非“垄断优势”,而是相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的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是动态发展的,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选择是否进行跨国并购,以及在哪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跨国并购。并且,如果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相对优势也可以转化为绝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导论,对西方国家的跨国并购和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第二章,主要对并购和跨国并购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相对优势理论”的理论体系和核心思想,及其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合理解释。第叁章主要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现状和历史进程,及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第四章主要从“相对优势”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所具备的宏观微观优势:第五章主要依据相对优势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优势,来回答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面临的行业、区位及投资模式的选择的问题;第六章则属于政策建议,即如何将我国企业的相对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相对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摘要 / 翎尹/提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和国际竞争的竞争力。

任艳艳[2]2013年在《跨国并购理论的多视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后,以跨国并购为主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并购浪潮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各个国家一些企业的反思。发展中国家企业为了赶超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步伐和能在世界经济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对外投资也开始在国际上显露头角,而跨国并购因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成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尤其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开展的对发达国家本土公司的并购,如吉利并购沃尔沃、迈瑞并购美国Datespace相关业务和卧龙并购奥地利ATB集团等,为其战略性资源的获取提供了快速的入口和通道,也对世界经济起到了重大影响。随着跨国并购实践的愈演愈多,学术界从多个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许多有关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或者观点,这些研究涉及面非常广,层次非常复杂,但学术界尚未对其系统的梳理,其研究又有很多交织和重迭的部分,对过去相关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和演化规律进行详细的梳理,更没有形成清晰的理论框架,特别是针对后起之秀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理论研究,存在颇多的空白领域需要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收集了二百多篇有关跨国并购研究的重要文献或专着,对主要跨国并购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解读,结合理论所解释实践的时代背景,从多个视角对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本文对2013年6月之前浙江和广东125家开展过跨国并购的民营企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其中的几十家企业做了实地调研,得到了30份有效调查问卷,完善了已有的数据库,验证和补充了所做的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表明:①跨国并购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国内并购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以及二者的结合;②学术界对海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是从以静态为主的研究过渡到以动态为主的研究趋势,从主要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的研究趋向于以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的研究倾向,从主流理论研究到与之相关的理论发展研究的演化趋势以及从出口到对外投资的对外贸易方式研究的演变趋势等;③垄断优势理论、区位理论、内部化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之后所做的跨国并购理论研究基本是其从其本质内容上发展而来的:④以杠杆收购为主的第四次并购浪潮在很大程度源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矛盾或者自傲心理,自有现金流量和自负学说较好的解释了这种现象。控制权增效和相对优势耦合等学说则很好的解释了以战略并购为主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此阶段大部分并购已经跨越国界,发展中国家则迫于国际压力也开始实施“追赶战略”;⑤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的微观动因主要是从转移落后技术、寻求市场逐步过渡到寻求战略资产上,并可以实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向促进。本文基于学术界对海外贸易、国内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依据学者提出的相关主要理论,主要创新性的归纳了以下几点。第一,清晰的区分了国内并购、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分别从静动态层面、研究对象层面、主流和非主流层面以及对外贸易方式层面阐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演变趋势。第叁,总结出在每一次并购浪潮下,学者们对并购的研究是将新古典经济学假定逐步放松的一个研究过程,从对市场不完全到对企业之间是存在效率差异的假定,再到企业内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代理问题的假定,是在不同层面上回答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并购。第四,本文在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对不同性质跨国公司的对外并购动因和效应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特有的特征,总结其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的不同动因,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研究的局限性,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热点及研究的可行性。本文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对企业的跨国并购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江雪晶[3]2007年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跨国公司为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实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国际上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收购与兼并浪潮。各国经济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得跨国并购浪潮得以形成和发展,进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着特征。作为WTO成员国的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经营尚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还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国的跨国企业已越来越多,规模也呈扩大之势。目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现实情况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资产价格将下降,也就是提高了中国企业的购买力,这可使中国的企业能以更少的代价获得国外企业的资产。人民币汇率上升无疑将促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这种现阶段的热点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一些相似之处,当时日元的升值大大刺激了日本海外投资的热情,当然也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对我国企业来说,面对目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机会,应很好地把握住对外投资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应理性地选择合适的对外投资。与此同时,虽然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很多国家为了保护当地的企业往往会设置较多的贸易壁垒和其他屏障,企业通过跨国经营来绕过这些障碍是较好的选择。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运用两种基本方式进行海外投资以实现跨国经营,即新建投资和并购投资。然而相比新建企业,并购效率往往较高。如何运用跨国并购理论,并结合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经营的实际来探讨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就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论题。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而以中国企业为立足点来分析其对外实施并购活动的还相对比较缺乏。另外,有些论文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基础有较多论述,而结合经济学原理和中国在并购动因上的盲目性问题论述的不多。有鉴于此,本文从处于跨国并购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出发,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动因和我国企业的问题,阐释了中国企业应采取的一系列战略选择,并提出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对策性思考。总体来说,本论文旨在阐述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对国内外的背景分析说明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时机性和必要性,而跨国并购是实现跨国经营的良好手段。(2)通过对跨国并购动机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和目前中国企业所遇到问题的阐述说明进行跨国并购的真正动因以及避免盲目性并购的实际问题。(3)分析为实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真正目标在战略上的选择,包括区位与行业的方向选择。(4)通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两大主体,即企业和政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文章的布局来看,全文共五章,可以分成叁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说明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总结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一般的背景分析,即论文的第二章,总结和归纳了西方有关跨国购并理论和以及目前国内外代表性研究观点,并对目前国内国外投资环境和背景进行了概括,说明了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高效性。第叁部分为主要的研究部分,包括了论文的第叁章、第四章、第五章,从动因分析、中国企业并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具体的战略选择问题,从宏观政治微观企业等各个层次,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全文叁大部分体现出从一般理论到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具体实践,从企业实践中归纳找出可能发挥中国企业相对优势的跨国并购战略选择。

邓蔚[4]2010年在《基于产业链优势塑造的次优外贸企业转型》文中指出优势是在比较中寻找,策略是在变化中寻求。本文首先对传统国际贸易及近代跨国并购等海外经营的产业链演进历史进行归纳和分析。国际贸易和跨国并购都沿着产业链按优势梯级运动。并对以上领域主要的经济理论进行整合。从整体产业的角度,从理论的高度对中国外贸企业的海外经营进行思考。企业的海外经营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企业立足于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在本国范围内获取生产加工利润的过程,而是真正意义上,包含产业链——资本投资、技术投资、资源供应、制造生产及市场销售的所有环节,从世界范围市场获利的经营过程。然后在中国外贸行业的困局中寻找外贸企业的相对优势,分析沿产业链跨国并购能够凭借的优势和需要避免的劣势。并根据国际经济优势理论对在30年外贸经营中培育起来的次优中国外贸企业的海外经营进行布局。着眼于优势不足的边际产业的企业如何进行海外经营,如何通过产业链规划,塑造优势。最后,论述次优外贸制造企业沿产业链布局海外并购,形成垂直产业链上的优势聚合,实现制造集群的整体出口。次优外贸代理企业通过机制变革,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增加中国海外企业联盟的链际效应。根据以上优势策略设计出次优外贸企业优势组合模型,并进行经济学效益分析。

阮祥伦[5]2008年在《2001-2007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于不顾,各国经济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使得跨国并购浪潮得以形成和发展,进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着特征。作为WTO成员国的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经营尚处初级阶段,投资规模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还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国的跨国企业已越来越多,规模也呈扩大之势。目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现实情况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资产价格将下降,也就是提高了中国企业的购买力,这可使中国的企业能以更少的代价获得国外企业的资产。人民币汇率上升无疑将促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对我国企业来说,面对目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机会,应很好地把握住对外投资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应理性地选择合适的对外投资。与此同时,虽然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很多国家为了保护当地的企业往往会设置较多的贸易壁垒和其他屏障,企业通过跨国经营来绕过这些障碍是较好的选择。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运用两种基本方式进行海外投资以实现跨国经营,即新建投资和并购投资。然而相比新建企业,并购效率往往较高。如何运用跨国并购理论,并结合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经营的实际来探讨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就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论题。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发生,这也给当前正在进行的跨国并购浪潮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甚至会演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却表现出了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被次级债危机所困扰。特别是中国,过去的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着两位数,中国的企业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纷纷走出国门,融入到跨国并购的浪潮之中。例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TCL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中石油并购PK公司,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等等,这些都在强烈的表明: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上跨国并购之路。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而以中国企业为立足点来分析其对外实施并购活动的还相对比较缺乏。就本文而言,全文共六章,可以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说明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总结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跨国并购概念,国内外关于跨国并购的基本理论以及一些专家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观点;第叁部分包括第叁章、第四章,具体介绍了我国企业在2001-2007年进行跨国并购的具体案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介绍,二是对一些失败的案例介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针对第叁部分介绍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这些案例并购成功的因素,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五部分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跨国并购未来的展望和启示,希望能对我国企业今后的跨国并购有所裨益。全文五大部分体现出从一般理论到中国企业跨国购并具体实践,从企业实践中归纳找出可能发挥中国企业相对优势的跨国并购战略选择。

罗群[6]2013年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企业海外扩展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并购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和开发企业竞争优势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并受到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并购的成功关键在于整合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组织安排。组织安排是企业能否实现并购战略目标的关键,最重要获取控制权。过去十年,但我们从国内外的案例中发现,跨国并购的整合是相当重要,但整合并不是从并购后才开始,而是在并购谈判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而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适当的控制权实现并购目标,并购动机的差异使主并企业会选择不同层面的控制权。本研究探讨并购动机、并购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逻辑关系,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不同的并购动机如何影响控制权程度的选择,并进而影响并购绩效,提出并购动机、控制权获取选择与并购绩效之间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决策和行为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研究遵循“并购动机(战略)——控制权(行为)——并购绩效(绩效)”的逻辑思路,选取我国曾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回顾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与并购控制权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资源导向型并购比市场导向型并购更倾向于高控制;持股比例对并购动机和控制权之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议价能力没有显示出对并购动机与控制权具有调节作用;企业所有制对并购动机和控制权之间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进行的资源导向的跨国并购时拥有更高的控制权。并购控制权与并购绩效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国家制度距离的叁个维度均对并购控制权与并购绩效之间关系没有产生显着调节作用。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贡献:(1)本研究尝试整合资源基础观理论和制度基础观理论出发,以资源依赖模型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的优势来源,以及在资源依赖下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在目标企业控制权程度的选择,搭建了将LLL模型与OLI范式进行理论整合的机制,即通过以高控制权实现内部化优势,这为OLI范式与LLL模型之间的国际学术大讨论提供理论贡献。(2)本研究重点突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不同主体所表现出的不同动机和区位选择,并探讨这些企业在并购控制权在动机和制度因素影响下表现出的差异性,做出了“情景式”的贡献。(3)本研究分析并建立了一个从跨国并购到国际竞争力形成的过程机制。本研究深入研究并购动机如何影响控制权的获取,同时与主并企业绩效的关系,其中制度因素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深入地剖析这些变量间的关系和内在机理。对中国企业如何进行并购后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4)本研究率先用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使得所得结论对企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增强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和企业集团管理建议的有效性。本文尝试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基础理论,从跨国并购前期以及谈判过程入手,研究以我国企业并购动机、控制权获取以及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视角,而且丰富并发展新兴国家国际化过程中为传统国际化理论带来的学术大讨论。最后,本文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王志民[7]2003年在《论“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全球生产”理论,列宁、毛泽东的积极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理论和邓小平、江泽民的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经营中的一些主要理论,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与国际化经营发展迅速,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且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把“走出去”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开放改革互动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经营的比较和对中国企业最先与最大的“走出去”群体——香港中资企业的实证分析,深刻地阐明了实施“走出去”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揭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强调了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抓住当前契机,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完善各种支持、服务措施,才能保障“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更大的发展。

左冬红[8]2006年在《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探讨》文中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跨国公司不断通过跨国并购来强化其核心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以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并购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现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在借鉴国外跨国公司发展成功的基础上,阐释了我国企业应采取的一系列战略选择,并针对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提出了如何构建与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理性思考和对策建议。从而也为我国企业利用跨国并购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增强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条思路。

张翔[9]2013年在《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走出去”战略带来了近年我国企业国际化前所未有的活跃,但是最终完成的交易数量却很少。随着“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我国要培育一批世界级跨国公司,而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找出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功率低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型来的,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上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制度环境因素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企业通过不断在失败中进行摸索,在并购的形式、涉及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并购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成熟和规范。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在制度环境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探索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影响,对提高我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综合运用跨国并购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建立了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对中石化、中国五矿集团、中海油服和海尔集团四家国有企业的多案例以及2002-2012年6月间的246起并购事件的实证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东道国的政治制度和产业保护程度越高,并购交易成功率越低;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越高,并购交易成功率越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越大,并购交易成功率越低;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和产业保护属于强制性制度约束,不受我国国有企业特定优势和目标企业现状的影响;我国企业特定优势可以弱化东道国政治制度在交易中的负向影响;当目标企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时,跨国并购会引起东道国民众和媒体的重视从而加大并购交易的难度,即文化差异对跨国并购成功率负向影响。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改进和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于跨国并购的研究维度,以往的研究一般局限于企业内部能力和资源的整合,而在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中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很少被研究。本研究基于制度基础观、世界经济学、战略环境分析等理论,将企业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了包括“东道国制度环境、我国企业特定能力、目标企业特征”的跨国并购交易成败影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在系统性和深度上有一定贡献,可以有效描述我国国有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受到的制度环境影响,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第二,以往的跨国并购研究都是以发达国家理论为基础,本文对我国与美国、日本的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我国跨国并购发展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发展轨迹、驱动力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研究中应当将东道国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和我国国有企业的特定优势纳入研究体系,有效拓展了跨国并购研究视角。第叁,基于全面性的衡量视角,完善了各个指标体系对制度因素类别评估的局限性,将东道国的正式制度约束细分为政治制度因素、经济自由度和产业保护程度,并将文化差异做为非正式制度约束纳入研究体系,弥补了以往传统单一运用正式制度因素进行评估的不足,使得研究更加客观和完整。第四,以往对于跨国并购的动机研究主要是根据行业特征区分为多元化并购和相关并购,但对于具体的并购差异没有加以区分。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行业中的四家国有企业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并购交易的成败与是否为多元化并购没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具有良好战略规划的并购更容易成功,也容易通过东道国的审批。反之,没有良好战略规划的并购交易,即便是多元化并购也很难获得交易成功。第五,本研究的结论创新性和启发性如下:除了东道国的政治制度约束以外,东道国的非正式制度约束、我国国有企业特定优势、标的企业的特征等因素也会对跨国并购的交易成败产生影响。其中,东道国的经济制度约束和产业保护约束可以看做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收购交易中后很难通过企业能力提升予以化解;而非正式制度约束和政治制度约束,可以通过并购过程中的调整有效规避。标的企业陷入困境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创造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更容易增大东道国非正式制度约束的阻碍作用。我国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进行并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王习农[10]2004年在《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一方面加速经济全球化步伐,另一方面加速其自身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全球经济向自由化、开放化发展,而任何国家在这一国际大趋势下无动于衷都无异于自甘落后。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而加入WTO,又为我国面向全球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如何确立新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如何应对,从而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走向开放,将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正是以开放经济中增强我国企业竞争优势为主线,通过建立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全面研究当前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和政府行为取向问题。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导论:主要是在说明论文选题背景和国内外跨国并购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简要说明全文的主体结构和框架构思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明确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第一章,跨国并购实践及理论: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指出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即国际投资以跨国并购投资为主。同时,在总结全球跨国并购实践的基础上,界定开放经济内涵,给出跨国并购概念,分析跨国并购实质,梳理当前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动因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以国内企业并购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吸收利用并加以创新。本章对跨国并购和跨国新建两种FDI方式加以比较,进而说明在总体上跨国并购优于跨国新建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方式的原因。第二章,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MCCAT):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是在评价利用国际各种跨国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理论创新,目的在于架构解释跨国并购动因的一个相对统一的理论。本章核心观点在于: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企业试图利用自身竞争优势通过企业并购或跨国并购去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以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和持久利润。本理论以企业客观存在市场竞争优势为前提,提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概念和函数,分析形成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探讨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构成、作用和选择方法,并以此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确立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战略目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为战略重点,以合作性战略、进攻性战略、防御性战略、宏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战略方式。以下四章则以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代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分别展开论述。第叁章,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本章以合作性战略为指导,在归纳我国企业客观存在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外国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的动因和现状,指出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中重新定位,进而提出我国企业制度和机制创新的构想。同时强调在外资并购大举进攻的挑战下,我国企业必须加快自身并购进程,快速形成规模经济的必然趋势。在知识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必须作相应调整。最后,阐述通过打造我国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我国产业竞争力进而塑造国家竞争力的问题。第四章,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本章以进攻性战略为指导,在分析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动因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指出我国企业如何利用自身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获取更大竞争优势的策略和技术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出相应对策。第五章,跨国并购与企业外部环境:本章以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协调战略为指导,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着力从政府管理、法律、金融和市场等四方面探讨如何为开放经济中我国企业构建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积极参与跨国并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章,跨国并购与经济安全:本章以防御性战略为指导,重点论述跨国并购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防范、企业跨国并购防御、民族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和其他国际风险防范与控制等几方面内容,旨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树立风险防范和经济安全意识,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研究表明,在跨国并购大潮下,我国只有适应开放经济的要求,通过主动引进外资并购和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通过重塑宏观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外部运行条件,不断增强经济安全意识,从而面向世界、面向开放、面向未来,确立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相应调整和改革,积极打造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才能快速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 相对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D]. 林波.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 跨国并购理论的多视角研究[D]. 任艳艳. 浙江工业大学. 2013

[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D]. 江雪晶.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 基于产业链优势塑造的次优外贸企业转型[D]. 邓蔚. 复旦大学. 2010

[5]. 2001-2007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D]. 阮祥伦.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控制权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D]. 罗群.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7]. 论“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D]. 王志民.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8]. 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理论分析与对策探讨[D]. 左冬红. 苏州大学. 2006

[9]. 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影响研究[D]. 张翔. 武汉大学. 2013

[10]. 开放经济中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 王习农. 中共中央党校.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相对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