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构造应力环境研究

云南地区构造应力环境研究

论文摘要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冲撞,导致青藏高原快速抬升和高原物质的向东流动,受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拦,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流动。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十分特殊,构造非常典型,跨越多个地质构造单元。青藏高原物质东移以及向南的偏转造成了云南地区复杂的构造运动,强烈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强震活动。大量的地震事件为探讨云南地区精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研究该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背景,对认识这个地区强震发生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云南、四川台网80个固定台站和200个流动台记录到的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M≥3.0地震的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Zhao et al,1994;Zhu et al,1996)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21o29oN,97o107oE)62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云南地区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P、T轴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走滑型地震370次,占59%,正断型地震135次,占21%,逆断型地震64次,占10%,空间分布与当地活动构造基本吻合,云南大部分地区以走滑型地震为主,尤其是滇中块体内部主要表现出走滑运动,云南东北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区以逆断层为主,显示强烈挤压特性,云南西北部、西部(如德钦-中甸,丽江等)正断层居多,拉张作用明显。然后利用这627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联合收集的80个1976年至2016年M>4.5地震的gCMT(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解,使用区域构造应力阻尼线性反演方法(Hardebeck et al,2006),将研究区域划分成0.3o×0.3o的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内的应力张量,通过计算应力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求解每个网格内主应力的方向和相对应力值,得到最大、最小和中间主应力相对大小和方向,最终共获得364个网格点的应力张量和主应力。云南大部分地区应力场性质以走滑型为主,最大、最小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在腾冲火山地区、会泽区域、丽江-宁蒗区域、德钦-中甸区域应力性质以正断为主,呈现拉张应力状态,最大主压应力轴σ1近垂直,最小主压应力轴σ3近水平。云南东北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近水平,最小主压应力轴σ3近垂直,呈现出挤压应力状态。分析认为云南地区应力场整体受控于印度板块向北、北东方向推移以及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物质东流产生的动力源,局部地区也受块体内部相互作用、块体与断裂带相互作用产生的区域性动力作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GPS速度场、上地壳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对比发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GPS速度场方向一致性较好,与上地壳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在某些区域一致,但在有些区域两者方向有很大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构造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震源机制解研究现状
  •   1.4 构造应力场研究现状
  •     1.4.1 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研究现状
  •     1.4.2 云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2.2 震源机制解方法原理
  •   2.3 应力场反演方法原理
  • 第三章 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特征
  •   3.1 几个地震波形拟合示例
  •   3.2 震源机制解及P、T轴分布特征
  •   3.3 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 第四章 云南地区构造应力场
  •   4.1 应力反演参数选取
  •   4.2 应力场反演结果分析
  •     4.2.1 滇东块体应力场特征
  •     4.2.2 川滇菱形块体应力场特征
  •     4.2.3 印支块体应力场特征
  •     4.2.4 腾冲块体应力场特征
  •     4.2.5 保山块体应力场特征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参加项目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田建慧

    导师: 罗艳

    关键词: 云南地区,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分类号: P315

    总页数: 72

    文件大小: 15775K

    下载量: 197

    相关论文文献

    • [1].云南地区高频衰减参数特性初步研究[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9(06)
    • [2].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特征及震磁特性[J]. 地震研究 2020(04)
    • [3].云南地区弹拨乐器分类研究[J]. 人民音乐 2017(04)
    • [4].云南地区阳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16(05)
    • [5].论云南地区的原始农业[J]. 学术探索 2016(05)
    • [6].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地区的实践[J]. 实践与跨越 2016(03)
    • [7].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J]. 课外语文 2017(05)
    • [8].庄蹻王滇与云南地区文明化进程[J]. 长江文明 2012(01)
    • [9].云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问题分析[J]. 现代园艺 2015(14)
    • [10].柏西文与近代云南地区的英语教育[J]. 兰台世界 2014(04)
    • [11].庄蹻王滇与云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初论[J]. 贵州社会科学 2012(12)
    • [12].康熙、雍正朝对云南地区的治理[J]. 贵州民族研究 2014(10)
    • [13].云南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J]. 山西地震 2011(02)
    • [14].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2)
    • [15].云南地区行政建制及城镇历史沿革解析[J]. 价值工程 2014(30)
    • [16].云南地区数字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特征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Z1)
    • [17].云南地区地震的重新定位及b值研究[J]. 中国地震 2016(01)
    • [18].云南地区不同民族健身操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研究[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2)
    • [19].云南地区大花蕙兰栽培管理技术[J]. 北方园艺 2011(06)
    • [20].媒介使用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影响分析及对策——以云南地区为例[J]. 新闻论坛 2015(01)
    • [21].第三届云南地区银行系统新技术圆桌分析会顺利举办[J]. 金融科技时代 2013(03)
    • [22].抗战时期云南地区民族学调查与研究述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23].基于分区空间扫描研究云南地区b值分布特征[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4].基于艺术学视角下云南地区民俗博物馆的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5(04)
    • [25].“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播策略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8)
    • [26].云南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及场地响应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6(12)
    • [27].3种数值模式对云南地区雨季降水预报的检验[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05)
    • [28].云南地区番茄品种应用现状与潜力品种推荐[J]. 长江蔬菜 2012(17)
    • [29].基于区域水准和跨断层资料分析云南地区地壳形变[J]. 震灾防御技术 2019(01)
    • [30].云南地区旋毛虫病致死9例的分布及病理学特点分析[J]. 法医学杂志 2013(01)

    标签:;  ;  ;  

    云南地区构造应力环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