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圆湍射流论文_易富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相圆湍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流,湍流,两相,双向,颗粒,雷诺,性气。

两相圆湍射流论文文献综述

易富兴[1](2011)在《气相/煤粉气固两相圆射流燃烧的直接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发出了一套可用于计算可压缩煤粉气固两相燃烧的DNS程序,即DNS-TPCRF程序;二是用这套程序计算了四个燃烧算例,分别为:层流圆射流扩散火焰;实验工况下的湍流圆射流抬升火焰;静止单颗碳粒在不同流速与温度的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煤粉气固两相湍流圆射流燃烧工况。课题组开发的DNS-TPCRF程序与国际上类似的程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求解格式稳定、精度高、易于大规模并行;二是边界条件比较稳定,这在可压缩燃烧的数值模拟中是非常重要的;叁是将消减声速法嵌入到程序当中去了,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时间步长;四是将煤粉燃烧模型嵌入到程序当中去了,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用来求解单膜模型中煤粉颗粒表面的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算例一主要研究了两种点火方法对层流火焰的最终型式的影响,这两种点火方式分别形成了附着火焰与抬升火焰。文中还进一步分析了附着与抬升火焰的形成机制。算例二主要研究了一个实验工况下的湍流射流燃烧现象,实验的雷诺数为23600。DNS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非常好,表明我们用DNS方法较为成功地模拟了该实验。本文还用DNS数据分析了该火焰的自发着火现象,湍流燃烧的瞬态火焰结构以及湍流火焰的稳燃机理,且都得到了一些比较新颖的结果。算例叁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单颗不同直径的碳粒在不同温度与来流速度的空气作用下的燃烧情况。根据文中所得的结论,人们差不多可以定量地确定碳粒的叁种燃烧型式(动力型、扩散型与混合型)与碳粒直径,来流空气的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确定碳粒的燃烧型式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给我们选择碳粒的燃烧模型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文中也给出了一个碳粒燃烧模型的选择方法。算例四计算了一个煤粉气固两相湍流圆射流燃烧工况。该算例基于喷口的雷诺数为28284。虽然边界条件是人为设置的,但是却具有某种实验的可能性。文中主要分析了煤粉从进口到计算出口的演化过程以及煤粉与气相的相关统计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10-01)

王兵,张会强,王希麟[2](2010)在《两相圆湍射流近场动态特性的大涡模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负载颗粒两相圆湍射流的近场动态特性。为了揭示颗粒对湍流的调制规律,数值模拟中采用了点力双向耦合模型。脉动速度统计结果展现了颗粒对流动结构调制导致的相关统计特性的变化。在两相射流中,颗粒主要激起了射流初始的不稳定性并引起近场涡环的提前破碎。轴向和径向流动脉动强度因此被增强。文章还给出了颗粒对近场平均速度调制的结果。该研究对于两相湍射流的应用和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期刊2010年02期)

王兵,张会强,王希麟[3](2009)在《两相圆湍射流颗粒弥散与速度相似性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气相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颗粒相采用拉格朗日轨道模型,对高雷诺数两相圆湍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一种中等Stokes颗粒在大尺度涡结构中弥散特点以及两相速度统计特征.研究表明,颗粒弥散同时受流动涡结构和颗粒惯性决定,颗粒在涡结构的边缘或者涡与涡交织区域颗粒数密度高,形成倾向性分布.沿中心轴线两相平均速度衰减不同,颗粒相速度衰减慢于气相.射流近场两相速度沿径向变化显着,在射流远场两相平均速度都具有相似性,沿径向颗粒相平均速度衰减慢、分布平稳.(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王兵,刘毅,王希麟[4](2009)在《两相圆湍射流大颗粒调制作用的PDPA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多普勒颗粒分析仪(PDPA)测量了雷诺数为8500的两相圆湍射流速度场,研究了两种大粒径颗粒对湍流的调制作用。发现在相同气载比条件下,大粒径颗粒加入后,在射流近场区域(X/D<10)气相湍流度增强,沿着射流中心轴线轴向和径向气相湍流度增强;较小粒径颗粒加入后削弱气相湍流度。在射流远场X/D=20截面,较大粒径颗粒的加入会削弱气相湍流度,但其削弱程度不如小粒径颗粒。随着粒径的增大,两相射流湍流的气相湍流度进一步增加。(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容易,张会强,王希麟[5](2008)在《气固两相圆湍射流中湍流调制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空间发展的气固两相圆湍射流进行了双向耦合的大涡模拟,系统地给出了不同颗粒尺寸和不同气载比时颗粒相对气相圆湍射流的调制规律。结果表明:在下游区域,所有尺寸的颗粒均使气相湍流削弱,而在上游区域,颗粒对气相的调制存在临界尺寸。该临界尺寸随颗粒材料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气载比的增加会加剧颗粒对气相的调制程度。(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燕小芬,王希麟[6](2008)在《两相湍射流喷口附近湍流度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PDPA设备测量了不同材料(玻璃微珠和铜粉)、不同粒径(250μm和75μm)颗粒存在的条件下,两相圆湍射流中气相湍流度的分布。给出了喷口附近两相流中气相湍流度变化的规律。测量结果表明在喷口附近区域,速度梯度的变化是影响气相湍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容易,张会强,王希麟[7](2008)在《气固两相圆湍射流中湍流调制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空间发展的气固两相圆湍射流进行了双向耦合的大涡模拟,系统地给出了不同颗粒尺寸和不同气载比时颗粒相对气相圆湍射流的调制规律。结果表明:在下游区域,所有尺寸的颗粒均使气相湍流削弱,而在上游区域,颗粒对气相的调制存在临界尺寸。该临界尺寸随颗粒材料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气载比的增加会加剧颗粒对气相的调制程度。(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期刊2008年02期)

容易,张会强,王希麟[8](2007)在《气固两相圆湍射流颗粒对气相湍流调制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空间发展的气固两相圆湍射流进行了双向耦合的大涡模拟,采用对拖拽力源项扰动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大小颗粒对气相湍流不同调制规律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大颗粒的拖拽力源项扰动具有较强的低频特征,其与上游区域以大尺度涡为特征的气相低频特征一致,从而强化了气相湍流,而小颗粒却类似无特征频率的噪声,难以与气相脉动特征发生正向耦合而弱化了气相湍流。(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容易,张会强,王希麟[9](2007)在《气固两相圆湍射流流动的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固圆湍射流流动采用基于双向耦合的大涡模拟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直径为105μm的颗粒的存在对圆湍射流的影响。单相流动的预报结果在射流形态以及时均速度和湍流强度等统计结果方面均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两相流动的时均速度和湍流强度等统计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与单相流动的模拟结果相比,105μm的颗粒加入流场后,由于其较快的响应特征起到了阻尼作用,从而降低了气相场的湍流强度。(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白建基,郑水华,樊建人,岑可法[10](2006)在《雷诺数对气固两相圆湍射流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气固两相圆湍流射流的特性,研究了不同雷诺数对气固两相圆湍射流的影响.在水平圆喷口近场处使用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雷诺数分别为6 2301、0 010时的气固两相湍流射流进行测试.采用3种粒径的玻璃微珠作为示踪粒子.获得了距喷口出口截面轴向距离为3倍喷口内径处的示踪粒子速度矢量分布.分析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气相拟序结构对于颗粒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大颗粒受气相流场的作用更大,颗粒沿轴向的运动刚性加强,颗粒跟随主气流前进的趋势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两相圆湍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负载颗粒两相圆湍射流的近场动态特性。为了揭示颗粒对湍流的调制规律,数值模拟中采用了点力双向耦合模型。脉动速度统计结果展现了颗粒对流动结构调制导致的相关统计特性的变化。在两相射流中,颗粒主要激起了射流初始的不稳定性并引起近场涡环的提前破碎。轴向和径向流动脉动强度因此被增强。文章还给出了颗粒对近场平均速度调制的结果。该研究对于两相湍射流的应用和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相圆湍射流论文参考文献

[1].易富兴.气相/煤粉气固两相圆射流燃烧的直接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1

[2].王兵,张会强,王希麟.两相圆湍射流近场动态特性的大涡模拟(英文)[J].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2010

[3].王兵,张会强,王希麟.两相圆湍射流颗粒弥散与速度相似性大涡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09

[4].王兵,刘毅,王希麟.两相圆湍射流大颗粒调制作用的PDPA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

[5].容易,张会强,王希麟.气固两相圆湍射流中湍流调制的数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燕小芬,王希麟.两相湍射流喷口附近湍流度影响因素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

[7].容易,张会强,王希麟.气固两相圆湍射流中湍流调制的数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8

[8].容易,张会强,王希麟.气固两相圆湍射流颗粒对气相湍流调制的机理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

[9].容易,张会强,王希麟.气固两相圆湍射流流动的大涡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10].白建基,郑水华,樊建人,岑可法.雷诺数对气固两相圆湍射流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

论文知识图

拜m的颗粒存在时平齐喷口显示结果J测量系统图(由DANTEC公司提供)加入50μm颗粒的两相射流(气相部分...实验单相射流图像拼m的颗粒存在时平齐喷口显示结果加入200μm颗粒的两相射流(气相部分...

标签:;  ;  ;  ;  ;  ;  ;  

两相圆湍射流论文_易富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