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组织论文_陈永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宫颈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宫颈,宫颈癌,因子,组织,程序性,肿瘤,子宫颈。

宫颈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兰[1](2019)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及其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3月期间于梅州市第叁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体检的1 126名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体检结果将其分成HPV阳性组(512例)与HPV阴性组(614例),对高危型HPV、UU感染和宫颈组织炎症及病理分级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HPV阳性组宫颈上皮内病变(CIN)总发生率为17. 97%,与HPV阴性组(1. 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PV阳性组宫颈糜烂总发生率为69. 53%,与HPV阴性组(38. 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1 126名受检者共出现UU感染571例,UU感染率为50. 71%,UU阳性组HPV感染率为56. 92%,与UU阴性组(33. 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混合感染组CIN、宫颈糜烂发生率分别为20. 00%、77. 23%,与单纯感染组6. 42%、55. 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UU感染可增加人体HPV感染的风险,而HPV感染可加重宫颈组织病变程度,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变存在密切关系,UU对HPV感染所致的CIN可能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4期)

凡尔克·艾合买提江,夏衣达·吐尔逊,郭文涛,塔来古丽·西仁白克,阿仙姑·哈斯木[2](2019)在《TLR4和IRF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7,IRF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标本,包括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Ⅱ-Ⅲ,CINⅡ-Ⅲ)、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9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轻度慢性宫颈炎组织共9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CINⅡ-Ⅲ和CSCC组织中TLR4和IRF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C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和CSCC组织中TLR4及IRF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51±1.491)、(1.403±0.908)及(21.480±17.010)、(13.830±8.345)。TLR4和IRF7两者均在CSCC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5)。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其蛋白表达显着增加,且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SC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进行比较,发现TLR4和IRF7蛋白表达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χ~2=3.106、3.512,P<0.05),但与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χ~2=0.420、0.9470、0.268,P>0.05)、(χ~2=1.052、0.449、1.159,P>0.05)。在CINⅡ-Ⅲ和CSCC组织中,TLR4和IRF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60,r=0.962,P<0.05)。结论 TLR4和IRF7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CSCC发病进程,两者有协同作用,但具体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郭春凤,郭文涛,马俊旗[3](2019)在《Par3蛋白和p-STAT3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极性蛋白Par3(partitioning defective protein 3, Par3)和磷酸化的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p-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ar3和p-STAT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II-III(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I-III,CIN II-III)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carcinoma,CSCC)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ar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 II-III、CSCC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蛋白表达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0.001);上述4种组织中p-STAT3蛋白的表达量是随着宫颈病变加重而逐渐增高(P=0.006 2)。比较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发现,宫颈鳞癌中Par3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0.003)以及组织学分化程度(P=0.017)有关,宫颈鳞癌组织p-STAT3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01)。CINII-III组织中极性蛋白Par3与p-STAT3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5.553,P<0.05)。结论宫颈鳞癌中极性蛋白Par3低表达,p-STAT3蛋白高表达,二者表达差异与宫颈鳞癌发生、组织学分化、肿瘤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杨敏[4](2019)在《经阴道超声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及早孕期宫颈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对正常及早孕期宫颈组织的弹性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4-5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的志愿者85名,采用经阴道超声,探头接触宫颈但不压迫,采用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获得各个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即宫颈弹性比值(HR%)、宫颈内口的弹性平均值(IOS)、宫颈外口的弹性平均值(EOS)、宫颈内外口弹性比值(Ratio)。结果增生期、分泌期、绝经期及早孕期四组志愿者宫颈弹性比值(HR%)分别为(85.38±9.13)%、(82.33±9.47)%、(87.06±7.17)%、(77.10±8.54)%;宫颈内口的弹性平均值(IOS)分别为0.14±0.06、0.16±0.05、0.13±0.03、0.23±0.08;宫颈外口的弹性平均值(EOS)分别为0.21±0.08、0.21±0.07、0.20±0.07、0.24±0.07;宫颈内外口弹性比值(Ratio)分别为0.71±0.32、0.87±0.46、0.68±0.17、1.02±0.47。增生期、分泌期及绝经期之间的宫颈弹性成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早孕期宫颈内口的弹性平均值(IOS)与其他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颈内口弹性平均值(IOS)与宫颈外口的弹性平均值(E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及月经周期或绝经期不是正常宫颈E-Cervix弹性成像参数的显着影响因素;早孕期对宫颈内口的弹性平均值(IOS)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刘秀花,王满,董欣洁,刘京男,韩薇[5](2019)在《细丝蛋白A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细丝蛋白A (FLNa)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FLNa表达与判断预后指标的关联性,阐明FLNa作为评价宫颈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为临床早期评估宫颈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LNa阳性表达率,RT-PCR法检测20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LNa mRNA表达水平,分析FLNa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LNa定位于细胞质,基底细胞中FLNa表达阳性率高,细胞间质也有部分表达。FLNa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Ⅰ+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FLNa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FLNa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子宫旁浸润有关联(P<0.05)。RT-PCR检测,在20例宫颈癌组织中FLNa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FLNa可能成为1项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吉玉洁,尚丹丹,尚培中,张伟,翟佳琪[6](201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Maspin和Ets-1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Maspin和Ets-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宫颈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54例,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步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aspin和Ets-1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与患者年龄、癌灶直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前淋巴结转移及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Maspin和Ets-1在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0%(20/54)和64.8%(35/54),在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21/30)和13.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87、20.550,均P<0.05)。根据患者年龄及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组间Maspin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20、0.675,均P>0.05);根据癌灶直径、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及Ki-67表达强度分组,组间Maspin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0、12.452、6.277、6.710、5.004、5.660,均P<0.05)。根据患者年龄及癌灶直径分组,组间Ets-1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23、0.000,均P>0.05);根据癌细胞间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及Ki-67表达强度分组,组间Ets-1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91、8.489、4.913、5.675、7.407、4.707,均P<0.05)。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P<0.05)。结论 Maspin和Ets-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aspin表达下调和Ets-1表达上调均提示癌组织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菁华,吴青青,张丽娜,梁娜,王晶晶[7](2019)在《孕期与非孕期宫颈组织应变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组织应变超声弹性成像评估孕期与非孕期宫颈组织软硬度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正常的孕妇40例,根据受检孕周分为:孕期组1(20例,孕20~24周),孕期组2(20例,28~34周),同期选取正常已婚未孕育龄期妇女20例作为非孕期组。采用宫颈组织应变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定孕期与非孕期宫颈不同区域弹性应变率:①完整宫颈应变率(CS);②宫颈管闭合段宫颈内口应变率(CIS);③宫颈管宫颈外口应变率(ES);④宫颈管中点周边应变率(CCS);⑤宫颈前唇应变率(ACS)。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各孕期组中CS、ES、CCS均较非孕期组明显增高,但孕期组间无显着差异;孕期组1中ACS分别较非孕期组、孕期组2明显增高;CIS在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组织应变超声弹性成像能相对较客观地反映出妊娠期宫颈组织变化特点,孕34周前宫颈管宫颈内口组织软硬度与非孕期无明显差别,宫颈其余部位组织在孕20周已开始发生软化,由此可为分娩预测、早产监测提供更加有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高蔷,郑绘霞,梁建芳[8](2019)在《宫颈癌组织中IQG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宫颈癌中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IQGAP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联合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性,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8例宫颈癌石蜡组织作为观察组,50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IQGAP1和β-catenin在各组中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QGAP1阳性率76. 5%,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28. 0%,P=0. 001)。β-caten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75. 5%vs 6. 0%,P=0. 001)。宫颈癌组织中IQGAP1阳性率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 0. 05),与临床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 001)。β-caten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与临床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01)。宫颈癌中IQGAP1和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r=0. 468,P=0. 001)。宫颈癌中IQGAP1和β-catenin共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较单阳组、全阴组缩短。结论 IQGAP1和β-catenin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其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相关,二者相互协同,共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适,徐圣杰,王小云,杨永斌,李曦[9](2019)在《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组织和89例宫颈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表达,分析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无PD-L1表达,CIN中PD-L1表达的免疫评分低,呈弱阳性;宫颈癌中PD-L1表达的免疫评分高,呈强阳性。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0/41)和75%(66/8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P>0.05),而与患者临床分期显着相关(P=0.0021)。结论:PD-L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陈立江,翟梅娟[10](2019)在《宫颈癌组织中Galectin-3、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 (Galectin-3)、糖类抗原19-9 (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标本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29例和正常宫颈标本16例,测定宫颈组织中Galectin-3、CA19-9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组织中Galectin-3和CA19-9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正常宫颈、CINⅠ、CINⅡ的Galectin-3和CA19-9阳性率均低于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Galectin-3和CA19-9的阳性率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 05); CA19-9、Galectin-3的表达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 05)。结论 Galectin-3、CA19-9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判定宫颈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2期)

宫颈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7,IRF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标本,包括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Ⅱ-Ⅲ,CINⅡ-Ⅲ)、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9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轻度慢性宫颈炎组织共9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CINⅡ-Ⅲ和CSCC组织中TLR4和IRF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C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和CSCC组织中TLR4及IRF7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51±1.491)、(1.403±0.908)及(21.480±17.010)、(13.830±8.345)。TLR4和IRF7两者均在CSCC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5)。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其蛋白表达显着增加,且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SC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进行比较,发现TLR4和IRF7蛋白表达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χ~2=3.106、3.512,P<0.05),但与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χ~2=0.420、0.9470、0.268,P>0.05)、(χ~2=1.052、0.449、1.159,P>0.05)。在CINⅡ-Ⅲ和CSCC组织中,TLR4和IRF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60,r=0.962,P<0.05)。结论 TLR4和IRF7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CSCC发病进程,两者有协同作用,但具体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宫颈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陈永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及其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凡尔克·艾合买提江,夏衣达·吐尔逊,郭文涛,塔来古丽·西仁白克,阿仙姑·哈斯木.TLR4和IRF7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3].郭春凤,郭文涛,马俊旗.Par3蛋白和p-STAT3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4].杨敏.经阴道超声E-Cervix宫颈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及早孕期宫颈组织[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5].刘秀花,王满,董欣洁,刘京男,韩薇.细丝蛋白A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6].吉玉洁,尚丹丹,尚培中,张伟,翟佳琪.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Maspin和Ets-1的表达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7].李菁华,吴青青,张丽娜,梁娜,王晶晶.孕期与非孕期宫颈组织应变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8].高蔷,郑绘霞,梁建芳.宫颈癌组织中IQG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9].林适,徐圣杰,王小云,杨永斌,李曦.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10].陈立江,翟梅娟.宫颈癌组织中Galectin-3、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9

论文知识图

的表达(10×40)的表达(10×40):免疫荧光检测AQP8在宫颈癌组织中癌...在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检测AQP8mRNA在早、晚宫颈癌及...宫颈癌小鼠胸腺组织切片(H.E.×400):...

标签:;  ;  ;  ;  ;  ;  ;  

宫颈组织论文_陈永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