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梁群论文_张雪飞,郑绵平,陈文西,叶传永,雒洋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道梁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可西里,五道,中新,盆地,油页岩,白云石,碳酸盐。

五道梁群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飞,郑绵平,陈文西,叶传永,雒洋冰[1](2015)在《可可西里盆地东部五道梁群热水湖相成因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五道梁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东部,其中新世发育一系列古湖泊,保存有大套碳酸盐沉积。本文通过对五道梁北山含迭层石剖面和南部剖面进行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迭层石剖面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和少量石英,而南侧剖面则含有铁白云石、方解石、石英和钠长石。铁白云石和钠长石次生加大边的发现说明该区曾受热水活动的影响。元素分析结果也显示As、Sb、Ba、Fe等热水沉积标志元素含量较高,且Ni/Co、Mn/Sr、V/Cr、V/Sc等比值也较高;加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均表明该地区为热水湖相沉积。另外迭层藻的出现也反映当时湖水温度至少为20~30℃。综合各种分析结果说明五道梁群为热水湖相成因,该区中新世发育有大量火山岩,因此可作为下一步寻找火山沉积型硼矿床重要线索。(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吴珍汉,吴中海,胡道功,彭华,张耀玲[2](2009)在《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变化及古气候旋回》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沉积进行全岩心钻探和碳氧同位素测试,获得青藏高原北部中新世早期古环境变化和古气候旋回的重要地质记录。五道梁群约150m湖相沉积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与泥灰岩为主,仅在深度50.0~51.0m出现湖相沉积间断,上下均为连续湖相沉积。深度140~145m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剧烈变化,碳同位素(δ13C/‰)出现2次最低峰值,氧同位素(δ18O/‰)出现2次最高峰值;深度140.7m湖相沉积碳同位素(δ13C/‰)和氧同位素(δ18O/‰)同时出现极低值,对应于渐新世/中新世界线深海沉积记录的Mi-1全球古气候事件。深度140.7~14.2m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记录了Mi-1期后7次1.2Ma天文周期的古气候旋回,深度62.6~69.86m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记录了9次周期约17.4ka的古气候旋回。根据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旋回,推断青藏高原北部五道梁盆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发育时期为(24.1±0.6)Ma~(14.5±0.5)Ma,年均气温变化范围为19~21℃,平均约20.0℃。(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9年05期)

姜琳,朱利东,王成善,李亚林[3](2009)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五道梁群油页岩石油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可可西里中新统五道梁群油页岩研究表明:油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腐殖腐泥型(Ⅱ1)为主。有机质的热演化以低成熟为主;总体上为较好的烃源岩,中新世时可可西里盆地为封闭、干热的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盐湖盆地。封闭与还原性静水环境为有机质的堆积和转化形成油页岩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09年01期)

周恳恳,伊海生,林金辉[4](2007)在《可可西里盆地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湖相碳酸盐岩在可可西里盆地的古、新近纪地层中分布广泛,更是中新统五道梁群沉积的主要组成部分。五道梁群湖相碳酸盐岩分为生物粘结灰岩(迭层石)、泥晶灰岩、颗粒灰岩与泥晶白云岩四大类,反映出沉积环境为一个具有浅水—半深水、高盐度、半封闭—封闭特点的综合湖泊系统。(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07年01期)

苟金[5](1991)在《可可西里地区中新统五道梁群的建立及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在可可西里地区的西金乌兰湖、库赛湖、错仁德加、苟鲁山克措、沱沱河及五道梁等地的一套碳酸盐岩地层中采获的介形类、腹足类化石,将其划归为中新统,并拟建“五道梁群”代表这套地层。该群属典型内陆湖泊相碳酸盐岩建造,并夹有含锌银的菱铁矿层。因此,深入研究五道梁群,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指导寻找锌银铁矿产的经济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1991年03期)

王骊军[6](1990)在《青海唐古拉山地区五道梁群介形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青海省唐古拉山地区第叁系分布广泛,地貌上形成较平缓的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由一套浅紫红—桔红色碎屑岩、泥岩及灰白—灰黄色碳酸岩组成,属陆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曾因化石稀少而统称第叁系。1984年以来,青海省区调综合地质大队于此区开展了1:20万区调,获得丰富的介形类、昆虫、腹足类、轮藻、孢粉等化石,将该区第叁系进一步划分为沱沱河群(E_(1-2)tt)、雅西措群(E_3yx)、五道梁群(N_1wd)和上新统(N_2)四部分。本文仅研究错仁德加、五道梁、沱沱河、章岗日松四(本文来源于《青海地质》期刊1990年02期)

五道梁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沉积进行全岩心钻探和碳氧同位素测试,获得青藏高原北部中新世早期古环境变化和古气候旋回的重要地质记录。五道梁群约150m湖相沉积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与泥灰岩为主,仅在深度50.0~51.0m出现湖相沉积间断,上下均为连续湖相沉积。深度140~145m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剧烈变化,碳同位素(δ13C/‰)出现2次最低峰值,氧同位素(δ18O/‰)出现2次最高峰值;深度140.7m湖相沉积碳同位素(δ13C/‰)和氧同位素(δ18O/‰)同时出现极低值,对应于渐新世/中新世界线深海沉积记录的Mi-1全球古气候事件。深度140.7~14.2m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记录了Mi-1期后7次1.2Ma天文周期的古气候旋回,深度62.6~69.86m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记录了9次周期约17.4ka的古气候旋回。根据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旋回,推断青藏高原北部五道梁盆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发育时期为(24.1±0.6)Ma~(14.5±0.5)Ma,年均气温变化范围为19~21℃,平均约2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道梁群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雪飞,郑绵平,陈文西,叶传永,雒洋冰.可可西里盆地东部五道梁群热水湖相成因新认识[J].地球学报.2015

[2].吴珍汉,吴中海,胡道功,彭华,张耀玲.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变化及古气候旋回[J].中国地质.2009

[3].姜琳,朱利东,王成善,李亚林.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五道梁群油页岩石油地质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9

[4].周恳恳,伊海生,林金辉.可可西里盆地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

[5].苟金.可可西里地区中新统五道梁群的建立及找矿意义[J].西北地质.1991

[6].王骊军.青海唐古拉山地区五道梁群介形类[J].青海地质.1990

论文知识图

可可西里卓乃湖五道梁群油页岩...可可西里盆地中新统五道梁群WP...可可西里卓乃湖次级盆地地质简图研究区五道梁群地层剖面对比图双人并坐图许叁湾五道梁群发现...可可西里盆地古、新近纪沉积分布简图

标签:;  ;  ;  ;  ;  ;  ;  

五道梁群论文_张雪飞,郑绵平,陈文西,叶传永,雒洋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