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示扫描量热法论文_翟铁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差示扫描量热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甘露醇,粉末,高温,中药,内酯,盐类。

差示扫描量热法论文文献综述

翟铁伟[1](2019)在《差示扫描量热法在对照品纯度分析中的应用—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对照品的纯度分析,探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在对照品纯度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合DS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对照品量值情况,同时探究DSC进行纯度分析的适用性。结果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的DSC纯度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纯度分析结果分别为99.9%和100.0%,99.8%和100.0%,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DSC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对照品的纯度分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进热分析技术在某些抗生素对照品纯度分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尹洪超,向凤仙,段林林,张义,陈克[2](2019)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渤海原油蜡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生产的原油多为高含蜡原油,蜡含量的测定能为管道安全经济运行提供相关数据。考虑DSC热分析技术在测定原油物性参数时具有速度快、无污染的优点,利用原油析蜡热焓与含蜡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基于SPSS分析软件对90块原油样品的蜡含量和析蜡热焓分别进行了二类聚类分析和叁类聚类分析,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蜡含量回归模型,并用10块原油样品的蜡含量检测与预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叁类聚类分析结果较二类相对偏差更小,再现性在15%以内,回归模型更加合理,因此叁类聚类回归模型更适用于原油蜡含量的预测。(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宋丽,林家祥,黄定海[3](2019)在《步进扫描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不同链结构的聚乙烯类聚烯烃热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步进扫描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几种具有不同链结构的聚乙烯类聚烯烃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链结构的聚烯烃在热力学平衡熔融态下,其绝对比热容的温度依赖性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几乎相同;而无论链结构的变化如何,在极低温度下稳定结晶态的热容也非常接近.但在熔融温度范围内,比热容对不同聚烯烃的链结构非常敏感,这是由于在远低于聚烯烃主熔化峰温度范围内,聚乙烯晶体结构中的不同支链的影响.在时间-热流的步进扫描曲线中,具有长支链结构的聚烯烃表现出独特的熔融-再结晶行为,这可能是由于交联点之间较长的受约束链段的运动在熔融过程中得到释放并重排所致.(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赵晶,甘美裕,黄垂婷[4](2019)在《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半定量检测替格瑞洛片剂处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将替格瑞洛片剂("倍林达")及与处方一致的原辅料在干燥氮气环境下,20~20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速率为10℃/min扫描,计算物料熔化焓ΔH_(fcorr),通过熔化焓计算各原辅料在处方中所占比重,并结合替格瑞洛片剂规格,验证该计算方法可行性。经原料含量验证可知,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快速,可行,可用于半定量测定替格瑞洛片剂处方组成。(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苏小琴,龙伟,刘秀兰,李艳红,王宇晶[5](2019)在《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总结了坩埚种类、实验气氛、升温速率、样品用量及样品制备等对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根据文献及实际测试经验总结了如何得到较好的差示扫描量热图谱和可靠的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9年04期)

张妮,苏玉纯,沈紧治[6](2019)在《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快速鉴别4种中药配方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叁七、西洋参、人参、红参四种配方颗粒进行分析鉴别,弥补传统鉴别方法鉴别中药配方颗粒的局限性。方法收集叁七、西洋参、人参、红参4种配方颗粒,共计20批样品,通过考察确定实验的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用DSC图谱区分这4种中药配方颗粒。结果确定了使用DSC快速鉴别4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最佳实验条件:升温范围30~400℃;升温速率30℃·min~(-1)。在该条件下4种中药配方颗粒特征峰温、峰数都存在明显区别。结论 DSC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快速、重现性好、谱图易解析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可以快速鉴别4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7期)

孙梦捷,朱佳欢,李军,王国雨,刘峻[7](2019)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回料鉴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的技术差别,并使用DSC和MDSC分别对不同回料添加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行为进行了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分辨疑似LLDPE回料的优化MDSC测试条件:温度范围40℃~200℃,升温速率3℃/min,调制周期60s,调制振幅±1℃,吹扫气体为N_2,吹扫流量50mL/min。结果表明,采用MDSC测试方法能快速分辨LLDPE样品中是否含疑似回料,同时能区分实验中的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弥补了DSC测试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沈紧治,王政,苏玉纯[8](2019)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的分析鉴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芒硝、生石膏、玄明粉、白矾及寒水石等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进行分析鉴别,以探讨DSC法快速鉴别硫酸盐类矿物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芒硝、生石膏、玄明粉、白矾及寒水石,共30批样品,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2个因素对DSC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通过DSC图谱区分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结果:升温范围30~400℃,升温速率40℃/min为DSC法快速鉴别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的最佳条件。芒硝有4个明显吸热峰,峰形拐点分别为(41±1)、(111±4)、(219±4)及(255±1)℃;生石膏有2个明显特征峰,(185±3)℃为吸热峰温,(381±2)℃为放热峰温;玄明粉有2个明显吸热峰,峰形拐点分别为(227±5)、(257±2)℃,与芒硝后2个峰接近;白矾有3个明显吸热峰,峰形拐点分别为(100±1)、(121±2)及(249±1)℃;寒水石在400℃范围内无明显特征峰。结论:DSC法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快速、重现性好、谱图易解析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可快速鉴别硫酸盐类矿物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6期)

郑亮,刘玉峰,刘杨,王悦,张轶波[9](2019)在《高温合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的影响因素研究:合金状态和升/降温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固溶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625合金)进行升、降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试验,研究了同一合金不同状态(粉末态、热等静压态和铸态)以及升/降温速率(5~10℃/min)对相变温度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子探针(EPMA)对不同状态625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铸态比粉末态合金的枝晶间距大2个数量级,而热等静压态合金为无枝晶偏析的细等轴晶结构。(2)升/降温速率对DSC曲线中加热时开始熔化温度(等于固溶强化型合金的初熔温度)和冷却时开始凝固温度(偏离基线的拐点)无影响,但对合金加热时熔化结束、冷却时大量凝固析出温度(峰位)和终凝温度(拐点)有明显影响。采用加热、冷却曲线相应相变温度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少DSC试验和样品条件的影响,获得相对固定且更具可比性的合金相变温度。(3)合金状态对初熔温度和DSC加热曲线固相线附近的圆弧段有明显影响。根据DSC加热曲线固相线附近的圆弧大小可以判断合金的偏析倾向,弱偏析倾向的粉末态和热等静压态625合金DSC加热曲线固相线附近拐点尖锐,表现为合金开始熔化温度(偏离基线的拐点)与名义固相线温度(切线交点)差异很小,分别仅为5和6℃;偏析倾向较大的铸态625合金的DSC加热曲线中固相线附近为较大圆弧,开始熔化温度与名义固相线温度差异可达52℃。铸态625合金的初熔温度比热等静压态和粉末态分别低45和40℃,在实际热处理和热等静压等热工艺参数选择时应注意圆弧段较大的合金降低初熔温度的影响。在所有DSC冷却曲线中,由于完全熔化重新凝固消除了合金原始显微组织特征,不同状态625合金固相线附近曲线形态相似,均为较大的圆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郑亮,刘玉峰,Gorley,Michael,J,Hong,Zuliang,Day,Sarah[10](2019)在《高温合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的影响因素:粉末粒度和显微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固溶强化型625镍基高温合金粉末进行升、降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试验,研究了不同粉末粒度(<37,45~53,75~105,105~150,150~355μm)对相变温度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子探针(EPMA)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XRD)对625合金粉末的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径PM625粉末均为树枝晶结构,枝晶间距在2~10μm范围,元素Ni和Cr倾向分布于枝晶干,Mo和Nb偏析于枝晶间。不同粒度的PM625粉末中均仅存在基体γ相。PM625粉末DSC加热曲线固相线附近区域拐点尖锐,表现为合金开始熔化温度(偏离基线的拐点)与名义固相线温度(切线交点)差异很小,不同粒度间的差异仅为2~5℃。合金完全熔化后重新冷却的过程中原始粉末的低偏析特性消失,冷却曲线固相线区域圆弧较大,名义固相线和终凝温度差较大,为53~65℃。DSC试验升温过程中不同粒径粉末的固、液相线以及初熔温度最大差异分别为3, 2和2℃,降温过程不同粒径粉末固、液相线温度差分别为6和2℃。0~355μm粉末粒径范围内,粒径对固溶强化型PM625高温合金粉末相变温度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差示扫描量热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生产的原油多为高含蜡原油,蜡含量的测定能为管道安全经济运行提供相关数据。考虑DSC热分析技术在测定原油物性参数时具有速度快、无污染的优点,利用原油析蜡热焓与含蜡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基于SPSS分析软件对90块原油样品的蜡含量和析蜡热焓分别进行了二类聚类分析和叁类聚类分析,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蜡含量回归模型,并用10块原油样品的蜡含量检测与预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叁类聚类分析结果较二类相对偏差更小,再现性在15%以内,回归模型更加合理,因此叁类聚类回归模型更适用于原油蜡含量的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论文参考文献

[1].翟铁伟.差示扫描量热法在对照品纯度分析中的应用—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例[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

[2].尹洪超,向凤仙,段林林,张义,陈克.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渤海原油蜡含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3].宋丽,林家祥,黄定海.步进扫描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不同链结构的聚乙烯类聚烯烃热力学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4].赵晶,甘美裕,黄垂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半定量检测替格瑞洛片剂处方[J].广州化工.2019

[5].苏小琴,龙伟,刘秀兰,李艳红,王宇晶.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影响因素及测试技术[J].分析仪器.2019

[6].张妮,苏玉纯,沈紧治.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快速鉴别4种中药配方颗粒[J].海峡药学.2019

[7].孙梦捷,朱佳欢,李军,王国雨,刘峻.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回料鉴别中的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8].沈紧治,王政,苏玉纯.差示扫描量热法对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的分析鉴别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9].郑亮,刘玉峰,刘杨,王悦,张轶波.高温合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的影响因素研究:合金状态和升/降温速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10].郑亮,刘玉峰,Gorley,Michael,J,Hong,Zuliang,Day,Sarah.高温合金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的影响因素:粉末粒度和显微组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型差示扫描量热仪麦醇溶蛋白的DSC曲线红外光谱仪示意图正极材料Li3V2(PO4)仪器示意图3-4浮子密度计析蜡点测试依据SY...

标签:;  ;  ;  ;  ;  ;  ;  

差示扫描量热法论文_翟铁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