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网络论文_梁安定,孙兴昀,李广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爆炸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网络,多点,炸药,破片,逻辑,性能,主义。

爆炸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梁安定,孙兴昀,李广嘉[1](2019)在《线同步爆炸网络爆轰输出同步性偏差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线同步爆炸网络需要采用复杂往复的折线连接以实现从输入端到各个输出端之间的等距离;针对沟槽内布药的线同步爆炸网络的爆轰传播时间误差和输出同步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爆轰传播时间误差和爆轰输出同步性偏差的计算方法;运用误差理论分析,得到了影响爆轰传播时间误差的3个主要因素为网络刻槽长度误差、装药爆速误差和网络装药拐角爆轰时间延迟误差,指出了应重点关注网络刻槽长度误差的影响;针对工艺制造过程分析得到了理论计算任意两输出端同步性偏差的叁条原则;对"一入五出"线同步爆炸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验验证,五点输出同步性偏差最大为0. 140μs,小于理论分析值0. 15μs。(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元,熊诗辉,李晓刚,温玉全[2](2018)在《基于爆炸网络的定向战斗部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点起爆同步性偏差对战斗部威力的影响,利用靶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爆炸逻辑网络起爆的定向战斗部威力研究。结果表明:在0. 95置信水平下,8点同步起爆允许同步性偏差不大于1. 0μs;所设计的爆炸网络起爆系统满足同步性要求,且可实现多种起爆功能;偏心多点起爆可以在定向方向提高破片着靶密度12%、破片穿孔密度32. 26%、破片速度8. 99%;设计了一种虚拟网格贴图,可方便得到靶板上每一个破片的着靶位置,减少了试验前准备工作和试验现场统计时间;编写了破片外弹道计算程序接口,可根据仿真结果得到理论上的破片打靶分布,与靶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徐帅[3](2018)在《爆炸网络用硅橡胶基传爆药设计与装药成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HTPB、GAP黏结体系后固化速率慢、适用期短等的缺点,本文以室温硫化硅橡胶为黏结体系,HMX、CL-20为主体炸药,设计了一种可在亚毫米装药尺寸下传爆的沟槽装药配方。采用反向同步微注射装药模具对“一入八出”同步性爆炸网络进行装药实验,优化了装药工艺条件,并对装药的性能进行了相关测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充分考虑装药成型效果、爆轰临界尺寸、相容性、成本和爆速等性能的基础上,对主体炸药种类、黏结剂种类进行了筛选。首先,对炸药传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炸药的爆速和热分解温度等数据对单质炸药的传爆能力进行了估算,得到了常用四种单质炸药传爆能力次序为:CL-20>PETN>HMX>RDX。结合爆速和成本,优选HMX和CL-20为配方的主体炸药。其次,选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和机械球磨法分别对HMX和CL-20进行了细化,得到细化HMX和CL-20颗粒的粒度为50~80μm和10μm,并确定了二者优化配比为7:3。最后,对硅橡胶固化过程和固化机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合成型效果,选定1:1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作为配方黏结剂。(2)对不同固含量成型样品的密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了成型密度与固含量之间的关系规律,并结合成型效果得到CL-20、HMX炸药固含量范围,进而得到优化配方。结果表明,固含量与理论密度百分比之间的拟合方程为波兹曼方程,相关性可达99.5%以上。成型密度随着固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据此得到的HMX和CL-20固含量范围的分别是80%~86.48%和75.23%~87.24%。最终确定的优化配方为:HMX:CL-20:硅橡胶=60:26.5:13.5。(3)针对“一入八出”同步性爆炸网络结构,设计了反向同步性装药模具,并研究了温度、固含量对药浆黏度的影响,得到了优化装药工艺为:药浆配置温度为室温,预固化时间为50min,压力加载方式为缓慢加压,最大压力不超2.5t,保压时间为3min。(4)对配方的相关成型性能,热性能,爆轰性能及撞击感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条件下,传爆药成型样品的密度为1.68g/cm~3,在该装药条件下,传爆临界厚度为0.48mm(1mm沟槽宽度),1mm*1mm沟槽内实测爆速为7146m/s;通过DSC差热分析表明,样品热安定性优于细化CL-20;并对样品撞击感度进行测试,其H_(50)为56.5cm,撞击感度低于细化HMX(29.3cm)与细化CL-20(14.6cm)。(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8-06-05)

温晓沐[4](2016)在《微小尺寸爆炸网络用GAP/DNTF基传爆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对武器战斗部的定向高效毁伤多采用爆炸网络传爆技术,该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小临界尺寸传爆药配方和传爆药在爆炸网络的装药成型工艺研究。本文针对性的研究了一种新型GAP/DNTF基传爆药配方,采用微注射装药技术成功将其装填到微小尺寸爆炸网络沟槽中,利用注塑模拟软件Moldflow对装药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成型效果、安全性能、传爆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通过粘结剂的选择,主体炸药的选择和粒度级配应用,固化体系的选择,增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其含量的确定等几方面进行了传爆药配方与配制方案研究。最终实验确定的GAP/DNTF基传爆药的配方为:主体炸药DNTF(85%),其中粗颗粒10-15μm,细颗粒2-3μm,以质量比1:1进行粒度级配,粘结剂GAP(8.5%),增塑剂1,4-丁二醇(5.5%),表面活性剂硅油(0.49%),固化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0.5%),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T-12(0.01%)。利用了计算机注塑模拟软件Moldflow模拟了GAP/DNTF基传爆药装药填充过程,后利用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注射时间70 s、药浆温度40 oC、模具温度70 oC、保压采取先恒压后线性递减的保压方式,其后验证了工艺参数获得的优化效果。利用DSC对传爆药所用的GAP-TDI体系进行动态扫描量热实验,外推法研究得到体系的固化工艺为:由最佳起始固化温度327 K缓慢升温至346 K进行恒温固化,最后升温至374K保持一段时间后使体系完全固化。最后通过注射装药固化成型制备出的GAP/DNTF基传爆药具有良好的密度指标、机械感度和冲击波感度性能、能量输出和传爆可靠性。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PDSC法,通过Kissinger法对DNTF原料与GAP/DNTF基传爆药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求出的传爆药的分解活化能、临界爆炸温度等热力学参数同原料相比保持了稳定。感度性能测试表明粘结剂的加入显着降低了传爆药的撞击感度,特性落高由原料DNTF的17.8 cm升高为45.2 cm;50%爆炸小隔板厚度值由55.4 cm降低为10.5 cm。利用钢凹法和爆速实验对传爆药的能量性能进行了测试,两次测得该固含量下的GAP/DNTF基传爆药的平均钢凹值为1.694 mm、1.685 mm,比较得出GAP/DNTF基传爆药具有比PBXN-5(聚奥9C)传爆药更优异的爆轰能量。爆速实验结果表明:沟槽中的实际测试爆速小于理论爆速,在0.8 mm×0.8 mm的沟槽中,平均理论爆速和平均实测爆速分别为7832 m·s-1和7360 m·s-1。传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固含量85%的GAP/DNTF基传爆药在尺寸为0.5 mm×0.5mm的沟槽中仍可以可靠传爆,上述这些性能对于其应用于微型复杂的爆炸网络具有重要意义,该传爆药配方和微注射装药工艺具备良好的微型爆炸网络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6-05-20)

王玉龙[5](2016)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喧哗——“8·12”天津港爆炸网络传播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民粹主义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民粹主义,持有反体制、反权威、反精英等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主张,呈现出分散型、平等化、非理性、直接介入式等鲜明表征。"8·12"天津港爆炸后,网络民粹主义喧哗风生水起,误导公众理性判断,我们应警惕网络民粹主义的喧哗,防止喧哗成声势,以免污浊主流舆论场。本文探析网络民粹主义,研究网络民粹式喧哗的传播特点及造成的社会隐忧,并从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举措,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樊龙龙[6](2015)在《柔性爆炸网络用无起爆药起爆接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现代武器对起爆装置高安全性、高能量输出、小型化的要求,论文探讨了炸药粒度对其冲击波感度、输出能力(爆速)和起爆深度的影响,研究了超细导爆索对不同装药密度的JO-11C传爆药的起爆能力及输出能力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确定了起爆接头装药及其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5年09期)

王丹,于海江[7](2015)在《试验设计在爆炸网络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设计和评价爆炸网络的可靠性,研究了影响爆炸网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与可靠性特征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正交试验和均匀试验方法,首先对23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7个影响爆速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主要影响因素构造有效的均匀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主要因素的取值与爆速间的定量模型。(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5年02期)

王存扣[8](2015)在《起爆方式对爆炸网络冲击波压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炸切割作为一种新型的特种切割技术,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和操作简单等优势,它能够应用在常规切割技术无法使用的特殊环境中。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爆炸切割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切割能力分析,对爆炸切割装置冲击波超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某水下有机玻璃密封部件的爆炸切割装置为工程背景,为减小微爆索组成的爆炸切割网络在近场特定区域内的冲击波压力,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起爆点位置、延时时间和背板对冲击波压力的影响。本文首先计算了单条微爆索的冲击波压力,通过与单条微爆索试验测得的压力进行对比,发现计算值的误差为5.74%,说明本文的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然后设计了平面和立体两种爆炸网络,选取了它们正上方10cm高度平面作为压力分析的特征平面,分别分析了单点和双点同时起爆方式特征平面上的压力特性,设计了中心点O点分别延时80μs、180μs和490μs的延时起爆方案,发现延时起爆方案能够减小特征平面上的最大压力;平面网络中,最大压力点位置都在扇形区域内,相对于A点单点起爆方案,O点延时4901μs的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冲击波的迭加效应,最大压力减小了25.8%;立体网络中,最大压力点位置都在中心区域,O点延时490μs的方案在空间立体网络中最大压力减小了45.8%;有背板条件下,最大压力点的位置与前者基本一致,最大压力为无背板情况下的1-2倍之间,O点延时490μs的方案下,冲击波的迭加效应能够避免,平面和立体网络在特征平面上最大压力分别减小了48.5%和60.9%。(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王存扣,赵铮,杜长兴[9](2013)在《分步起爆对爆炸网络超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通过实验测量了单条微爆索爆炸时的超压,并采用多物质ALE方法对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误差较小。然后设计了一种单点起爆的微爆索爆炸网络,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网络上方的超压。最后在单点起爆网络中增加起爆点,通过设置起爆延时来实现分步起爆,减小了单次起爆药量,计算出了分步起爆时网络上方的超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罗一鸣,王浩,王晓峰,赵凯[10](2012)在《精密爆炸网络自动装填装置及工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手工装填存在安全隐患、装药质量一致性较差等问题,研制一种精密爆炸网络自动装填装置。根据网络基板的设计图纸识别装填路径,对装置组成与功能进行介绍,给出工艺技术流程图,并以1入2出爆炸网络进行同步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以该装置装填的精密爆炸网络具有良好的输出同步性,能够提高装药过程的安全性,改善装药质量,提升定向战斗部的毁伤威力。(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2年08期)

爆炸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多点起爆同步性偏差对战斗部威力的影响,利用靶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爆炸逻辑网络起爆的定向战斗部威力研究。结果表明:在0. 95置信水平下,8点同步起爆允许同步性偏差不大于1. 0μs;所设计的爆炸网络起爆系统满足同步性要求,且可实现多种起爆功能;偏心多点起爆可以在定向方向提高破片着靶密度12%、破片穿孔密度32. 26%、破片速度8. 99%;设计了一种虚拟网格贴图,可方便得到靶板上每一个破片的着靶位置,减少了试验前准备工作和试验现场统计时间;编写了破片外弹道计算程序接口,可根据仿真结果得到理论上的破片打靶分布,与靶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爆炸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梁安定,孙兴昀,李广嘉.线同步爆炸网络爆轰输出同步性偏差估算[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2].李元,熊诗辉,李晓刚,温玉全.基于爆炸网络的定向战斗部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兵工学报.2018

[3].徐帅.爆炸网络用硅橡胶基传爆药设计与装药成型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8

[4].温晓沐.微小尺寸爆炸网络用GAP/DNTF基传爆药研究[D].中北大学.2016

[5].王玉龙.网络民粹主义的喧哗——“8·12”天津港爆炸网络传播的个案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樊龙龙.柔性爆炸网络用无起爆药起爆接头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5

[7].王丹,于海江.试验设计在爆炸网络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J].爆炸与冲击.2015

[8].王存扣.起爆方式对爆炸网络冲击波压力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9].王存扣,赵铮,杜长兴.分步起爆对爆炸网络超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10].罗一鸣,王浩,王晓峰,赵凯.精密爆炸网络自动装填装置及工艺技术[J].兵工自动化.2012

论文知识图

爆炸网络装药爆轰前后基板的数...采用爆炸网络起爆的破甲结果带有爆炸网络起爆的聚能破甲战...4.16 “一入七出”型爆炸网络结构...带有机玻璃背板的立体爆炸网络同步爆炸网络起爆形成的“喇叭...

标签:;  ;  ;  ;  ;  ;  ;  

爆炸网络论文_梁安定,孙兴昀,李广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