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沉淀机理论文_韩志波,马宝利,刘茉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沉淀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粉体,机理,沉淀法,催化剂,头孢,负载。

共沉淀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韩志波,马宝利,刘茉[1](2019)在《共沉淀法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机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共沉淀法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机理及其在负载型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中的研究与应用。非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可持续反应时间较长的特点,展望了共沉淀法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炼油与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李倍先,陈一民,王珲,李宇杰,郑春满[2](2015)在《温度对共沉淀法制备LiNi_(0.8)Co_(0.15)Al_(0.05)O_2的影响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Li 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晶粒尺寸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时,无法形成完整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严重;温度太高,晶体生长过快,晶粒尺寸粗大,晶格常数变小,不利于充放电循环时锂离子的脱嵌,造成容量的损失。在500℃预烧结、800℃烧结时获得的材料具有最好结构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6.8 m Ah/g,5 C下仍能保持107.4 m Ah/g,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董岩,吴直森,陈蓉,顾维杰,韩学林[3](2011)在《共沉淀法制备细粒径BaMgAl_(10)O_(17):Eu~(2+)荧光粉及合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出BaMgAl10O17:Eu2+(BAM)蓝色荧光粉,研究了共沉淀产物在高温煅烧中的物相转变和晶粒生长过程,探讨了共沉淀法获得细粒径铝酸盐荧光粉的机理。研究发现,该物相转变过程和传统的高温固相法有很大区别,整个过程中未出现α-Al2O3相和含Mg的结晶相,BaMgAl10O17相由BaAl2O4相和γ-Al2O3相直接反应生成。BaMgAl10O17相的生成温度也比高温固相法低约200℃。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BAM颗粒为六角片状的单晶体,晶粒尺寸为1~2μm,厚度100~200 nm,其基面为(0001)面,棱面为(1010)面。在147 nm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其发射主峰为450 nm,发光强度和光谱特性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相近。该BAM荧光粉能够满足未来高清晰度平板显示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罗广圣,姜贵文,李瑞林,周正有,李建德[4](2011)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Mn-Zn铁氧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SO4.7H2O、MnSO4.H2O、ZnSO4.7H2O、HCl为原料,NaOH溶液为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在液相中制备Mn-Zn铁氧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表征,讨论了Mn-Zn铁氧体在液相中的形成机理和氧化共沉淀法制备Mn-Zn铁氧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共沉淀法能在液相中直接制备出Mn-Zn铁氧体,溶液的浓度和pH值是形成单相Mn-Zn铁氧体的两个关键因素;溶液的浓度和pH值低时,制备出的样品中含有非晶相FeOOH且饱和磁化强度低。(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1年03期)

王贵青[5](2011)在《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Sb掺杂SnO_2粉体导电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制备了Sb掺杂SnO2(ATO)微晶粉体。电导率、XPS测试表明:Sb掺杂量、煅烧温度对Sb在SnO2晶粒中的分布、Sb价态的存在形式、电导率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Sb掺杂SnO2(ATO)的导电机理由有效施主Sb5+和有效氧空位共同控制。当低摩尔分数(小于12%)掺杂或低温煅烧(小于500℃)时,Sb3+→Sb5+,Sb5+/Sb3+>1,Sb5+逐渐占主导地位,ATO的导电载流子浓度主要由有效施主Sb5+提供;当高摩尔分数(大于12%)掺杂或高温煅烧(大于500℃)时,Sb5+→Sb3+,Sb5+/Sb3+≤1,Sb3+逐渐占主导地位,ATO的导电载流子浓度主要由有效氧空位提供。(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1年03期)

陈晶,杨付,周志鹏,高宪娥,陈中文[6](2011)在《共沉淀法制备Nd:YAG纳米粉体的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1(NO3)3·9H2O、Nd(NO3)3·6H2O、Y(NO3)3·6H2O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纯相的Nd:YAG纳米粉体。借助FT-IR、TG/DTA、XRD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Nd:YAG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根据表征结果,推断了合成机理与成相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过程中Y和Al元素按照3:5的比例均匀沉淀下来,形成包裹型结构的前驱体4[Al(OH)3]·6[Al(OH)CO3]·3[Y2(CO3)3·3H2O]·3.74H2O,煅烧时无定型的前驱体经由六方结构和钙钛矿结构的YAlO3(YAP),在1000℃直接转变为立方结构的Nd:YAG纳米粉体,晶粒大小20nm左右。(本文来源于《舰船防化》期刊2011年02期)

袁强,甄强,李榕,高林,倪亮[7](2010)在《反向滴定化学共沉淀法制备Bi_(0.75)Dy_(0.25)O_(1.5)纳米粉体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析纯Bi2O3、Dy2O3为原料,采用反向滴定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前躯体.经热重-质谱分析(TG-MS),前驱体主要是由BiOOH、Dy(OH)3组成,但含有微量BiONO3、Bi2O2CO3.前驱体经过500℃煅烧3h后,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是单一的β-Bi0.75Dy0.25O1.5粉体,经谢乐公式计算,平均晶粒尺寸在16.02nm左右.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结果表明,Bi/Dy摩尔比接近理论计量比.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表明,粉体颗粒尺寸小于20nm,分散性良好.通过热力学计算对沉淀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桑元华,吕耀辉,刘宏,刘树江,林健健[8](2008)在《NH_4HCO_3共沉淀法低温合成YAG纳米粉体的化学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NH_4HCO_3共沉淀法是应用最多的YAG纳米粉体合成方法~([1]),尽管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备性能良好的YAG激光陶瓷,但纳米粉体的质量仍然是限制YAG激光陶瓷进一步发展和实用化的关键。对YAG纳米粉体合成的化学机制进行研究是理解粉体的合成过程,控制粉体的相组成和颗粒形态的基础,也是促进激光陶瓷批量制备和产业化的关键。本文主要探索采用NH4HC03共沉淀法合成YAG纳米粉体的化学机理。分别以NH_4HCO_3、氨水为沉淀剂得到了Al~(3+)、Y~(3+)的不同沉淀产物以及其共沉淀产物,经热重—差热分析研究发现,Al~(3+)沉淀产物不同,其相变温度也不同。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对不同温度煅烧产物分析,发现经NH_4HCO_3沉淀的产物NH_4A1O(OH)HCO_3高温分解形成的Al_2O_3在1100℃(本文来源于《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7-27)

王益,韩杰,郭荣[9](2008)在《共沉淀机理合成表面修饰介孔材料及其在药物释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材料对控制释放药物、细胞/DNA的分离以及酶、蛋白质等的固定与分离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控制药物释放中,介孔材料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量,增强组织靶向性,对(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李霞,刘宏,王继扬,崔洪梅,张旭东[10](2004)在《共沉淀法制备Nd∶YAG纳米粉体与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和添加分散剂的方式,获得具有高烧结活性的碳酸盐前驱体,这种前驱体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即可转变成相。同时借助DTA TG、IR、XRD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YAG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分散剂存在的情况下,此800℃左右煅烧2h前驱物直接转变为纯的YAG相,而无其它的杂质相,所得的YAG粉体的颗粒尺寸约20nm,是单分散的形貌近似球形的。此外不同温度下粉体的荧光性质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发光强度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4年04期)

共沉淀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硝酸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Li 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晶粒尺寸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时,无法形成完整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严重;温度太高,晶体生长过快,晶粒尺寸粗大,晶格常数变小,不利于充放电循环时锂离子的脱嵌,造成容量的损失。在500℃预烧结、800℃烧结时获得的材料具有最好结构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6.8 m Ah/g,5 C下仍能保持107.4 m Ah/g,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沉淀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韩志波,马宝利,刘茉.共沉淀法制备加氢脱硫催化剂机理及应用[J].炼油与化工.2019

[2].李倍先,陈一民,王珲,李宇杰,郑春满.温度对共沉淀法制备LiNi_(0.8)Co_(0.15)Al_(0.05)O_2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电源技术.2015

[3].董岩,吴直森,陈蓉,顾维杰,韩学林.共沉淀法制备细粒径BaMgAl_(10)O_(17):Eu~(2+)荧光粉及合成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1

[4].罗广圣,姜贵文,李瑞林,周正有,李建德.氧化-共沉淀法制备Mn-Zn铁氧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1

[5].王贵青.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Sb掺杂SnO_2粉体导电机理研究[J].云南化工.2011

[6].陈晶,杨付,周志鹏,高宪娥,陈中文.共沉淀法制备Nd:YAG纳米粉体的反应机理研究[J].舰船防化.2011

[7].袁强,甄强,李榕,高林,倪亮.反向滴定化学共沉淀法制备Bi_(0.75)Dy_(0.25)O_(1.5)纳米粉体的反应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

[8].桑元华,吕耀辉,刘宏,刘树江,林健健.NH_4HCO_3共沉淀法低温合成YAG纳米粉体的化学机理[C].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2008

[9].王益,韩杰,郭荣.共沉淀机理合成表面修饰介孔材料及其在药物释放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10].李霞,刘宏,王继扬,崔洪梅,张旭东.共沉淀法制备Nd∶YAG纳米粉体与机理探讨[J].功能材料.2004

论文知识图

络合共沉淀过程及反应机理,□代表Zr...不同温度锻烧的纳米巧轴几的}M照片微生物-共沉淀法的合成机理图不同方法合成的BaTiO3陶瓷晶粒尺寸RE3+浓度和产品粒径的关系Ca2+浓度对方解石去除磷酸盐的影响

标签:;  ;  ;  ;  ;  ;  ;  

共沉淀机理论文_韩志波,马宝利,刘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