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法在老年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中的应用

扶正祛邪法在老年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中的应用

李秀娟1李秀英2刘凤芹2(1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卫生院156400;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150026)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法对老年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西药保肝治疗同时口服中药,4周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组消化道症状、黄疸消失平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扶正祛邪法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可缩短病程,疗效较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戊肝

老年老年人机体免疫力差,多有基础疾病,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消化道症状重、黄疸持续时间长,瘀胆型肝炎发生率高,如治疗不及时、不合理,病程将延长、甚至恶化,发展成重型肝炎,我们采用中草药以扶正祛邪法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急性戊肝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2002年6月~2004年2月住院病人,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3岁;对照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6.8岁,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西药保肝、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口服中药自拟方:茵陈25克、金钱草20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黄芪20克、党参15克、生地15克、泽泻15克,加水500ml,文火煎至250ml,每日分两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项目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

2结果

消化道症状、黄疸消失平均时间:治疗组分别为71天、16.2天;对照组分别为9.3天、20.1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两组治疗前ALT、AST、TBIL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较急性甲肝、急性乙肝病情重、病程长,多伴有瘀胆型肝炎存在,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对改善瘀胆效果不明显,影响病情恢复,所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其疗效。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病因病机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汗外溢所致。治疗上多采用苦寒清热、化湿利胆之品,以泻为主。老年人由于气血生化不足,肝肾给养匮乏,如疏泻太过,往往伤及正气,灼烁阴津,更致肝肾阴精亏虚,我们采用扶正祛邪之法,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同时补气滋阴,使邪去正安。方中党参补中益气,为补气药中之主药,现代研究认为党参有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调节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提高机体适应性,对内分泌及心血管、免疫功能、物质代谢等方面有较好疗效[2]。黄芪为补气药之长,对改善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有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增加NK细胞活性,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3],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与栀子同用,增强其作用,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能促进肝组织再生时DNA的合成和细胞分裂增值过程,加速肝细胞沿着原有的树状纤维支架再生,使原有的肝小叶结构和功能得到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4],生地滋补肾阴,临床观察表明扶正祛邪之法能明显改善老年人肝功能、缩短病程,达到“脏强则邪不可干,脏强则病邪尽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8):324-329.

[2]沈自尹.中医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综述与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7):443.

[3]何汉源.黄芪对肝硬化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1999,20(5):391-392.

[4]戚心广.丹参、赤芍等对实验性肝损伤肝细胞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2):102.

标签:;  ;  ;  

扶正祛邪法在老年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