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浸润

青蒿琥酯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浸润

吴佩[1]2013年在《小鼠缺氧致肿瘤样增生速效造模及抗肿瘤候选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肿瘤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不甚明确,也没有基于病因的动物模型用于抗肿瘤药物筛选,更缺乏以病机为依托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为此,我们率先提出“炎症激发一氧化氮(NO)驱动缺氧致瘤”假说,并基于前期关节滑膜炎研究中发现免疫刺激引起NO爆发的结果及滑膜病变初期症状表现及病理特征与肿瘤血管形成和细胞增殖的相似性,利用外源NO释放剂硝普钠(SNP)及内源NO激发剂胶原Ⅱ (CⅡ)、完全弗氏佐剂(CFA)、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局部组织缺氧,分别建立NO诱导的皮下及滑膜肿瘤样增生模型,初步验证“缺氧致瘤”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几种抗肿瘤候选药物抑制肿瘤样增生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将小鼠背部结扎束缚限制供血,并单独或联合注射SNP、CⅡ、CFA建立皮下组织原位肿瘤样增生模型,同时用SNP、CFA或LPS注射小鼠关节腔建立滑膜组织原位肿瘤样增生模型。从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血液缺氧指标、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动态、蛋白质硝基化程度和缺氧响应基因表达谱等方面,对上述非移植肿瘤模型开展病机研究。在小鼠滑膜肿瘤样增生模型上,对两种植物化学成分——桦木酸和青蒿素(可溶性衍生物青蒿琥酯)及一种中成药——血府逐瘀片等抗肿瘤候选药物的用药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无论是SNP释放出来的外源NO,还是CⅡ、CFA、LPS激发产生的内源NO,均能促进小鼠皮下组织或滑膜组织局部血管形成和细胞增生,初步证明NO是导致肿瘤样增生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血液NO含量升高伴随着皮下或滑膜组织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表明NO是导致局部组织缺氧的直接原因。同时发现,SNP和CⅡ-CFA均能诱导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及若干细胞因子(IL-1α、IL-6、NOTCH1)基因等缺氧响应基因表达,但前者下调NOS2(iNOS)基因,后者上调NOS2基因。还发现内外源NO显着上调血管形成相关的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本研究将NO与缺氧、血管形成和组织增生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成功建立了基于病因及病机的小鼠肿瘤样增生模型。利用小鼠滑膜肿瘤样增生模型,分别对桦木酸、青蒿琥酯和血府逐瘀片等具有抗肿瘤功效的候选药物单体及复方进行了抗增生效果评价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供试药物都表现出显着的抗肿瘤样增生效果,其中桦木酸主要通过抑制HIF-1α转录因子诱导的VEGF表达阻断细胞增生;青蒿琥酯主要通过抑制NO合成阻断细胞增生;血府逐瘀片则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组织缺氧阻断细胞增生。对于以上药物的抗肿瘤样增生效果,已分别从肿瘤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组化和免疫组化)和血液缺氧指标(NO和SpO2)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NO介导缺氧促进肿瘤样细胞增生假说,并将肿瘤发生与免疫激活、NO爆发、缺氧诱导、血管形成、细胞增生等关键步骤串联起来,成功建立了小鼠非移植性原位肿瘤样增生模型,并快速评价了几种抗肿瘤候选药物的抗肿瘤样增生效果,基本阐明了它们抗肿瘤样增生的作用机制。

盛庆寿[2]2008年在《青蒿琥酯对H_(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肿瘤组织VEGF、FasL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全球癌症死亡人口中列第叁大死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一般自诊断之日起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在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居恶性肿瘤病死亡率的第叁位。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约26万例,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我国占一半以上。尽管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肝癌的防治研究是一个非常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当今抗肝癌研究热点很多,主要集中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免疫逃逸等的免疫研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等的靶向研究和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很多抗肿瘤药物都是从以上方面进行研发的。中医药的积极参与是推动我国肝癌防治研究、提高肝癌临床疗效的特色所在。中医药辨证施治研究、复方配伍研究以及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研究等都已在实验和临床中广泛开展。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少肝癌复发转移,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以及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从中草药中寻找抗肿瘤有效成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药物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加以开发研究已成为肿瘤防治领域的热点课题。国内外研究表明,青蒿琥酯有较好的抗肝癌效果,能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缺少系统研究,因此,还需要加强青蒿琥酯的抗肝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青蒿琥酯是一个多靶点,多作用机制的药物,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可能与多种作用机制有关,进一步探讨了青蒿琥酯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对于开发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临床新用途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对H_(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青蒿琥酯的抑瘤作用与细胞凋亡、肿瘤组织VEGF、FasL的表达和机体免疫的可能关系,进一步揭示青蒿琥酯抑制肝癌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_(22)小鼠肝癌细胞株皮下移植法建立荷瘤NIH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环磷酰胺组(CTX)、青蒿琥酯各剂量组(15mg/kg组、30mg/kg组、45mg/kg组、60mg/kg组)和模型对照组(Model)。腹腔给药:CTX 20mg/kg,隔日一次,另一日以生理盐水代替;青蒿琥酯各剂量(15mg/kg、30mg/kg、45mg/kg、60mg/kg),每日一次;模型对照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一次,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共给药15d。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生存时间;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TUNEL技术检测治疗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组织VEGF和FasL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和NK细胞百分比,检测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结果1.1小鼠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采用H_(22)小鼠肝癌细胞株皮下移植法建立荷瘤NIH小鼠模型成功率100%。模型对照组从第3天始,其它荷瘤组从第5天开始,在皮下注射部位可触及肿瘤。肿瘤生长迅速,质地逐渐变硬。各组小鼠肿瘤大小不一;随着肿瘤的增大,小鼠逐渐出现状态欠佳,进食进水量减少,活动减少,皮毛失去光泽,消瘦;第16天开始,出现荷瘤小鼠死亡,其中模型对照组小鼠死亡速度最快。青蒿琥酯各剂量组小鼠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各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模型对照组为20.30±3.95天;ATS 30mg/kg、ATS 45mg/kg剂量组和CTX组分别为27.90±7.96天、28.60±6.36天和26.30±5.17天,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ATS 30mg/kg、ATS 45mg/kg剂量组长于ATS 15mg/kg组(P=0.04和P=0.02);而ATS 60mg/kg、ATS 15mg/kg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生命延长率比较,ATS 45mg/kg组为40.89%,ATS 30mg/kg组为37.44%,高于CTX组的29.56%。1.2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和抑瘤率用药结束后,各治疗组肿瘤体积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组间比较,ATS 45mg/kg组肿瘤体积小于ATS 15mg/kg组(P=0.003);ATS 45mg/kg组与ATS 30mg/kg组、ATS 60mg/kg组肿瘤体积无差别(P>0.05),ATS 45mg/kg组与CTX组比较,无差异(P=0.29)。模型对照组小鼠肿瘤质量为2.35±0.16g,高于各治疗组(P<0.01);治疗组组间比较,ATS 45mg/kg组小鼠的肿瘤质量低于ATS 15mg/kg组和ATS 60mg/kg组(P=0.000,P=0.037);ATS 45mg/kg组小鼠的肿瘤质量与ATS 30mg/kg剂量效果相当(P=0.269);CTX组与ATS 45mg/kg组的肿瘤质量相差不大(P=0.428),与ATS 30mg/kg剂量组比较无差异(P=0.06)。抑瘤率比较:CTX组、ATS 45mg/kg、ATS 30mg/kg组抑瘤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高于ATS 15mg/kg、ATS 60mg/kg剂量组。1.3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各剂量组和CTX组小鼠的细胞凋亡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其中ATS 30mg/kg组和ATS 45mg/kg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ATS 30mg/kg组和ATS 45mg/kg组明显高于ATS 15mg/kg组和ATS60mg/kg组(P<0.05);ATS 30mg/kg组、ATS 45mg/kg组、CTX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1.4肿瘤组织VEGF表达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均出现VEGF阳性表达,模型对照组大部分为强阳性表达,青蒿琥酯各剂量组及CTX组VEGF表达强阳性程度下降,弱阳性上升,经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4,故可认为6组的VEGF表达分级程度上有显着性差异,其中ATS 45mg/kg组下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外CTX也有下调VEGF作用(P<0.05),且与ATS 45mg/kg组相似(P>0.05)。1.5肿瘤组织FasL的表达各组小鼠肿瘤组织FasL均表达阳性,模型对照组表达阳性分级程度较高,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相对较低,各组间两两比较,ATS 45mg/kg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FasL的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CTX组(P<0.05)。1.6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模型对照组小鼠CD_3~+、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_8~+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_4~+/CD_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TS 30mg/kg、ATS 45mg/kg剂量组能提高荷瘤小鼠CD_3~+和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P<0.05,P<0.01);CD_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D_4~+/CD_8~+比值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ATS 15mg/kg、ATS 60mg/kg剂量组CD_4~+/CD_8~+比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CTX组比较,ATS 30mg/kg、ATS 45mg/kg剂量组的CD_3~+、CD_4~+、CD_8~+无差异(P>0.05),并与正常对照组结果相似(P>0.05)。1.7小鼠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模型对照组小鼠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CTX组小鼠的NK细胞百分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TS 60mg/kg、ATS 45mg/kg和ATS30mg/kg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和CTX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1.1青蒿琥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青蒿琥酯30mg/kg、45mg/kg剂量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并且不影响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1.2青蒿琥酯抑制H_(22)肝癌小鼠肿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青蒿琥酯有一定的抑制H_(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其中,青蒿琥酯45mg/kg和30mg/kg是抑制H_(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较好剂量。1.3青蒿琥酯能下调H_(22)肝癌小鼠肿瘤组织VEGF、FasL的表达青蒿琥酯45mg/kg剂量能下调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肝癌的转移浸润和复发;青蒿琥酯45mg/kg剂量能下调肿瘤组织FasL的表达,从而减少因肿瘤组织表达FasL引起的肿瘤免疫逃逸,使机体免疫更好地发挥抗肿瘤效应。1.4青蒿琥酯能增强H_(22)肝癌小鼠的机体免疫功能青蒿琥酯45mg/kg和30mg/kg剂量能提高荷瘤小鼠外周血的CD_3~+和CD_4~+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强机体细胞免疫;青蒿琥酯60mg/kg、45mg/kg和30mg/kg剂量可以提高NK细胞百分比,增强NK细胞的活性。提示青蒿琥酯能增强荷瘤小鼠的机体免疫力,恢复机体免疫抗肿瘤效应。1.5青蒿琥酯30mg/kg、45mg/kg剂量是一个较好的抗肝癌剂量,其中青蒿琥酯45mg/kg剂量在抑制VEGF和FasL的表达上作用更佳。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以H_(22)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了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从多个研究热点中探讨了青蒿琥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青蒿琥酯的抗肝癌方面的应用作了较系统的研究。

王玮琴[3]2004年在《青蒿琥酯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浸润》文中研究指明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机体内一种生理、病理现象。正常的血管生成被严格控制于某些短暂、特定的生理过程,如生殖过程、发育过程和伤口愈合过程;持续的血管生成是某些病理改变如肿瘤的特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原发性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都需要新生血管的生成。早期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无血管的肿瘤通过组织间液获取从毛细血管渗透的营养物质,细胞增殖缓慢,原发肿瘤的体积不会超过1~2mm~3,这种状态称血管前期;血管化的浸润生长期是一个多步骤多分子参与的癌细胞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连续过程,包括原发瘤增殖、肿瘤新生血管生长;侵袭基底膜,在循环系统形成瘤栓并转移到靶器官,肿瘤血管形成,转移癌灶增殖。近年研究表明,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大量实验证明,多种肿瘤包括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生成、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因此,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抗肿瘤研究中是一个新的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是我国科学家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 L.)中提取的具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内酯类抗疟药,在临床上对抢救和治疗脑型疟和恶性疟等疗效显着。鉴于其化学结构中含有过氧桥,近年来有不少关于青蒿琥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报道,认为该药在组织有可能释放氧的机制。但有关青蒿琥酯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作用仅见于本课题组的报道。本文在前期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工作基础上,采用大鼠假孕模型,检测青篙唬酷对蜕膜瘤和骨髓微血管生成和VEGF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检测青篙唬醋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并比较青篙唬酷对生理性血管生成与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敏感性;同时采用动脉环无血清培养观察青篙唬酷对新生血管生长、迁移、发育过程的干扰作用。从不同角度验证青篙玻醋对血管生成及肿瘤血管新生的抑制效应,为进一步研究青篙墟醋的抗新生血管生成作用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浸润的作用机制提供导向性实验资料。1、青高玻酣对假孕大鼠蜕膜瘤和骨做血管生成的影响.1对假孕大鼠蜕膜瘤和骨髓的血管密度的影响 在假孕大鼠蜕膜瘤实验中,青篙墟醋高剂量组(80mg/kg.d)、中剂量组(40mg/kg.d)和低剂量组(ZOmg/kg.d)皮下注射给药5天后,蜕膜瘤和骨髓的血管密度分别为5.2士3.8,3.4士2.1;10.4士4.3,5.6士2.5;16.8士3.3,8.6士2.1。溶剂对照组分别为15.4士3.8,10.0士2.2,高中剂量组血管计数均明显少于溶剂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似(P>0.05)。.2对假孕大鼠蜕膜瘤和骨髓耗GF表达的影响 用药组与溶剂对照组VEGF的表达如Figl,FigZ。高剂量组(80mg/kg.d)、中剂量组(40mg/kg.d)、和低剂量组(20mg/kg.d)在蜕膜瘤和骨髓中的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见Tabl。2青篙琉醋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2.1对鸡胚存活率观察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中,青篙唬醋在不同剂量时(80 pg/胚、60 pg/胚、浙江大学硕士论文30 pg/胚、15 pg/胚)存活率分别为56.4%、93.8%、100%、100%;溶剂对照组存活率为100%,阳性溶剂对照组(氢化可的松)存活率为93.5%。当浓度>30 pg/胚时,存活率下降。高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给药组与阳性对照组间无差异(P>0 .05)。2.2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对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的影响 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给药48h后,不同剂量(60 pg/胚、30 pg/胚、1 5 pg/胚、7.5 pg/胚)青篙唬酷的血管数分别为3.8士1.6、9.7士2.7、27.1士8.5、38.7士8.2;溶剂对照组为40.6士2.3,阳性对照组(氢化可的松)为19.5士2.7。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血管数明显少于溶剂对照组,高中剂量用药组的血管数明显少于阳性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7 .5 pg/胚)与溶剂对照组相似(P)0 .05)。 接种MCF一7、K562细胞24h后,给予不同剂量的青篙唬酷(30 pg/胚、巧协g/胚、7.5,g/胚),48h后血管数分别为13.4士4.9、15.1士4.2;32.3士4.5、30.4士4.8;42.2士5.5、39.2士5.4;正常溶剂对照组为40.6士2.3,接种MCF一7溶剂对照组为52.0士6.3,接种K562细胞为54.6士6.0。不同浓度Art与对应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2 .3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形态及肿瘤细胞生长及浸润的影响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溶剂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排列整齐;给药组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变性,高剂量组血管甚至出现炎症细胞侵润。 将接种MCF刀细胞、K562细胞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原位铺片及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可透过鸡胚绒毛尿囊膜从膜外浸润入膜内,给予Art后,进入鸡胚绒毛尿囊膜内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分布稀疏。3青高玻醋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血管生成的影响3.1对主动脉环血管密度的影响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在大鼠主动脉体外培养血管生成实验模型中,青篙唬醋高剂量组 (巧陀/w ell)和低剂量组(7 .5瑰/well)的

何荣荣[4]2009年在《Ang-2靶向siRNA联合青蒿琥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靶向Ang-2的RNA干扰、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及二者协同作用对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CMV-Ang-2组、Art组及协同组。构建靶向抑制Ang-2基因及阴性对照的shRNA重组载体,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Ishikawa细胞,观察细胞内干扰效应。MTT法检测各组Ishikawa细胞增殖的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Ang-2 mRNA及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构建的pRNAT-CMV3.2-Neo-Ang-2(pCMV-Ang-2)及pRNAT-CMV3.2-Neo-neg(pCMV-neg)(阴性对照)重组载体成功转染Ishikawa细胞。RT-PCR检测pCMV-Ang-2组Ang-2 mRNA表达下降;阴性对照组无明显改变。(2)pCMV-Ang-2、Art及协同组对Ishikawa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协同组优于前两组(P<0.05),同时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72h抑制作用最强。(3)pCMV-Ang-2、Art及协同组均能诱导Ishikawa细胞凋亡,协同组优于前两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形态改变,甚至形成凋亡小体;对照组凋亡率均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4)pCMV-Ang-2、Art及协同组均能诱导Ishikawa细胞分化,pCMV-Ang-2组及协同组G1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减少,而Art组S期细胞数目减少,G2期比例增多。(5)在细胞凋亡增加和逐渐被分化的同时,pCMV-Ang-2、Art及协同组均使Ishikawa细胞An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协同组优于前两组(P<0.05)。(6)pCMV-Ang-2、Art及协同组均使Ishikawa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细胞经pCMV-Ang-2、Art及协同组叁组干预后,Ang-2表达发生改变,细胞侵袭能力明显被抑制,同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周期发生不同改变,诱导细胞凋亡。提示Ang-2基因不仅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有关,还可能通过其它方式起到诱导Ishikawa细胞的凋亡和分化的作用。青蒿琥酯及靶向Ang-2的RNA干扰均可能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协同组明显优于前两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匡荣仁[5]2008年在《青蒿琥酯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及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青蒿琥酯作为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研究发现其除具有抗疟作用外,尚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青蒿琥酯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其中一些文献报道了青蒿琥酯具有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为其抗白血病的新用途提供了实验依据。但是既往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实体瘤细胞的体外抑制试验,仅有的少量关于白血病的研究,也只是针对白血病细胞株的试验,罕见青蒿琥酯对白血病原代细胞作用的报道。本文对照研究了青蒿琥酯对急性白血病(AL)原代细胞的凋亡、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特点,为其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成2组:初治组10例和复发耐药组8例。无菌操作环境下,髂后上棘取患者骨髓液制备成单个核细胞悬液。建立体外培养体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调细胞浓度为1×10~5/m1,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及50ml培养瓶(1.5ml/瓶)中。设立空白对照组和青蒿琥酯3个组(50μg/ml、25μg/ml、12.5μg/ml)。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分别进行:(1)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青蒿琥酯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的影响;(2)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青蒿琥酯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能明显诱导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凋亡,50μg/ml、25μg/ml、12.5μg/ml的青蒿琥酯对初治AL原代细胞作用48h后凋亡率依次为46.30%、37.15%、23.45%,对复发耐药组依次为32.77%、25.53%、16.23%,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初治组凋亡更明显;青蒿琥酯能明显下调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CD71)阳性表达率,50μg/ml、25μg/ml、12.5μg/ml的青蒿琥酯对初治AL原代细胞作用48h后CD71阳性表达率依次为28.11%、39.15%、47.25%,对复发耐药组依次为32.77%、43.78%、59.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初治组下调更明显。初治组与复发耐药组比较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各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在体外能诱导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发生凋亡;通过下调原代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阳性表达,抑制其活性。初治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对青蒿琥酯的反应更敏感,疗效更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下调白血病细胞CD71~+表达而抑制其活性,这可能是青蒿琥酯抗急性白血病的机理之一。因此,青蒿琥酯可以作为抗白血病的有效治疗用药之一,在抗白血病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具有一定前景。

陈昌荣[6]2007年在《青蒿琥酯诱导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青蒿琥酯诱导急性白血病(AL)病人原代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青蒿琥酯治疗急性白血病特别是难治性白血病提供临床及实验方面的依据。研究方案:临床方面,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病房确诊为难治性AL患者16例,遵从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以青蒿琥酯配合常规化疗为治疗组,生理盐水配合常规化疗为对照组,对青蒿琥酯治疗AL进行临床药效学研究,观察并评价青蒿琥酯治疗AL的临床疗效,从临床方面证实青蒿琥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AL的药物;实验方面,以初治AL或复发AL病人的骨髓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于AL原代细胞,MTT法观察青蒿琥酯不同作用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AL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基因芯片来观察其作用前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探讨青蒿琥酯治疗AL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临床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完全缓解(CR)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CR率为5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AL患者的症状,同时较快降低白细胞,并使白细胞达最低值时间和恢复时间缩短,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证明青蒿琥酯是安全的。实验方面,青蒿琥酯对AL原代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50、25、12.5μg/ml的青蒿琥酯作用48小时后抑制率依次为56.25%、41.49%、30.08%,作用72小时后抑制率依次为59.8%、45.07%、33.57%,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青蒿琥酯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为18.3μg/ml。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青蒿琥酯作用前后AL原代细胞基因变化涉及多种功能类型,特别是在细胞生长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等方面。结论:从临床和实验两个方面证实青蒿琥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AL特别是难治性AL的药物。具有安全、廉价、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王玮琴, 周慧君, 陈耀[7]2006年在《青蒿琥酯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正常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生成的敏感性以及对MCF-7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和浸润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有较强的抗肿瘤细胞和浸润作用,以及抑制血管增殖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增殖作用。

聂辰[8]2013年在《射频消融联合青蒿琥酯治疗肿瘤的方法学探讨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是否会激发消融灶残余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射频消融杀伤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联合青蒿琥酯对射频消融术后残余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方法:在射频消融对消融灶边缘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影响的研究中,首先使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温度和作用时间下射频消融对HCT116细胞的杀伤效果、不同温度的射频消融后消融灶边缘肿瘤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状态。还在光镜下对不同温度的射频消融后消融灶边缘肿瘤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随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温度的射频消融后消融灶边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在射频消融联合青蒿琥酯的实验研究中,首先筛选射频消融的最佳温度范围,再以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药物IC50,找出适合与射频消融联合使用的最佳药物浓度。然后将3个温度梯度和1个最佳青蒿琥酯浓度组合,形成3个联合实验组,另设3个单用射频组、1个单独给予青蒿琥酯组和1个未施加干预条件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在射频消融后立即给予含青蒿琥酯的培养液(含0.4%胎牛血清)继续培养24h,青蒿琥酯组也给予含青蒿琥酯的培养液(含0.4%胎牛血清)继续培养24h,单用射频组在射频消融后立即给予培养液(含0.4%胎牛血清)继续培养24h,空白对照组直接给予培养液(含0.4%胎牛血清)继续培养24h。使用光镜和台盼蓝染色法,观察射频消融后青蒿琥酯对残余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温度的射频消融后青蒿琥酯对残余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射频消融对消融灶边缘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影响的研究结果:射频消融作用于平皿内贴壁生长的细胞后,平皿中央与电极针接触的部分细胞脱落,该区域的直径从lmm到3mm不等。射频消融作用后继续培养细胞0小时、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以100倍光镜观察,射频中心附近的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保持了细胞固有的形态,但与外围的正常肿瘤细胞相比,细胞萎缩变小;凝固性坏死的细胞被水泡样细胞形成的环形带所包绕,水泡样细胞在后续培养过程中逐渐脱落;水泡样细胞形成的环形带外围0.5cm以内的细胞即为消融灶周边肿瘤细胞。经台盼蓝染色后,死亡细胞形成的蓝染区域环绕细胞脱落区域。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蓝染区域扩展,蓝染区域周围出现细胞脱落带。55℃射频作用下,射频中心形成直径平均约0.25cm的消融灶;70℃射频作用下,射频中心形成直径平均约0.5cm的消融灶;85℃射频作用下,射频中心形成直径平均约lcm的消融灶;100℃射频作用下,平皿底面大部分出现蓝染。85℃、70℃、55℃射频后24小时,消融灶周围残余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为18.92%±15.83%、10.89%±1.90%、11.90%±3.25%,均高于空白对照组(2.45%±0.23%)。射频消融联合青蒿琥酯应用的研究结果:青蒿琥酯作用于HCT116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的IC50分别为98.887μ g/m1和28.802μ g/ml。低剂量的青蒿琥酯对HCT11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轻;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在作用时间内,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55℃、70℃、85℃射频消融后给予含100μ g/m1青蒿琥酯的培养液(含0.4%胎牛血清)培养24小时后,与单用射频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除凝固性坏死的细胞外,大多数细胞呈圆形,体积缩小,折光变强,有些细胞开始萎缩变为不规则形状。射频范围内的细胞部分脱落漂浮。台盼蓝染色实验发现联合组平皿的底面几乎全部蓝染;与青蒿琥酯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可见细胞脱落带,并且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细胞脱落带逐渐明显。对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进行检测,85℃射频与100μ g/m1青蒿琥酯联合使用时,有显着的协同效果(P<0.05),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青蒿琥酯。结论:在体外环境下,射频消融不会激发消融灶周围残余的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射频消融还可引起肿瘤细胞进行性损伤。在85℃射频消融后应用100μ g/m1的青蒿琥酯,可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效果。

王朝希[9]2016年在《青蒿琥酯对宫颈癌U14细胞移植瘤VEGF及COX-2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子宫颈癌为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在发展中国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通过手术及放化疗的方法虽可改善早期宫颈癌预后,但对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的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其疗效尚不理想。手术相对创伤较大而化疗药物长期大量应用可能导致毒性积累,副反应加重甚至化疗药物耐药,因此寻找高效、无毒的抗肿瘤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血管生成是促血管形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协调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创伤修复、生长发育及生殖中占据重要位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环氧合酶2(COX-2)是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青蒿琥酯(ART)已证实对于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结肠癌、白血病、黑色素瘤、肾脏肿瘤等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疗效[1],且副作用小于传统化疗药物。目前体外研究证实,青蒿琥酯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本实验通过研究青蒿琥酯作用下宫颈癌U14移植瘤VEGF及COX-2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究青蒿琥酯是否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效应。方法:1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分组收集对数生长期U14细胞,调整浓度为1×10~7/ml,接种于小鼠腹腔(0.7ml/只),待3-5天后腹水形成,取腹水离心后,生理盐水稀释为5×10~7/ml,于雌性KM小鼠(5-6周龄,15-17g)左后肢近背部皮下接种0.2ml。成瘤且肿瘤直径>5mm进行后续实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未接种肿瘤,肌注生理盐水1/日)2、肿瘤对照组(成瘤后,肌注生理盐水1/日);3、ART组(成瘤后,肌注青蒿琥酯20mg/kg/d);4、DDP组(成瘤后,腹腔注射顺铂2mg/kg/d),各给药0.2ml。每组80只,各组共给药7日。后各组再次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第10d、20d、30d、40d处死,每组20只。2肿瘤组织中VEGF及COX-2表达情况及MVD计数的分析制备肿瘤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VEGF、COX-2表达强度以灰度值(GS)表示,数值大小与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呈反比。以矩形走形计算200个细胞,计算各组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光镜下VEGF染色阳性细胞呈棕黄色,采用weidner等方法进行MVD量化分析。首先在低倍视野下扫视整个组织切片,在肿瘤浸润区域选取内皮细胞染色分析、微血管数量密集的视野,随机选取6个高倍视野,对微血管数计算,计算平均值作为MVD。任何棕黄色阳性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只要与临近肿瘤细胞、血管及其他结缔组织分界清楚,即可作为1个微血管数;肿瘤硬化取和大于8个红细胞的血管不做计数对象。3统计学处理:对各组数据通过SPSS13.0版本软件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对VEGF、COX-2表达情况及MVD计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于不符合正态性或方差齐性检验者,采取K-independent samples秩和检验,SNK法进一步对多样本均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小鼠移植瘤中微血管生成情况与肿瘤对照组移植瘤中MVD计数相比,DDP组及ART组均明显减低(均P<0.05)。肿瘤组织中MVD计数呈肿瘤对照组>ART组>DDP组的总体趋势。DDP组及ART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除在第20d时ART组肿瘤组织中MVD计数较DDP组明显增高(21.23±2.71v.s16.69±2.44,P<0.05)。在肿瘤对照组、DDP组及ART组中,各组MVD计数呈10d<20d<30d<40d的总体趋势,除肿瘤对照组在10d及20d中无显差异(20.59±2.52v.s22.72±2.97,P>0.05),ART组在20d及30d时无明显差异(21.23±2.71v.s20.30±5.06,P>0.05),其余各组间均差异显着(均P<0.05)。2 ART对小鼠移植瘤中VEGF和COX-2表达的影响2.1对小鼠移植瘤中VEGF表达情况的影响与肿瘤对照组第10天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0.58%±3.28%)相比,DDP组明显降低(14.89%±2.70%,P<0.05),ART组无明显变化(17.95%±2.02%,P>0.05)。第20d、30d及40d时,移植瘤中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呈肿瘤对照组>ART组>DDP组的总体趋势,除30d时,ART组与DDP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外(38.54%±7.10%v.s31.67%±3.84%,P>0.05),其中各组之间均差异显着(均P<0.05)。ART组、DDP组及肿瘤对照组中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呈10d<20d<30d<40d的总体趋势,除DDP组在第10d和20d时无明显差异外(14.89%±2.70%v.s17.41%±4.89%,P>0.05),其中各组之间均差异显着(均P<0.05)。在第10d及40d时,移植瘤中VEGF表达GS值在各组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第20d和30d时,与肿瘤对照组GS值(124.55±1.44,121.67±5.39)相比,ART组明显降低(118.14±5.33,111.24±6.42,P<0.05),DDP组在第20d时明显回升(132.98±3.49,P<0.05),第30d时GS值略有降低(120.40±3.89,P>0.05)。2.2对小鼠移植瘤中COX-2表达情况与肿瘤对照组第10天时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34.10%±6.79%)相比,DDP组明显减低(16.92%±6.11%,P<0.05),ART组无明显变化(30.06%±5.28%,P>0.05)。在第20d、30d及40d时,移植瘤中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呈肿瘤对照组>ART组>DDP组的总体趋势,除30d时,ART组与DDP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外(53.83%±5.54%v.s45.76%±11.83%,P>0.05),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显着(均P<0.05)。ART组、DDP组及肿瘤对照组中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呈10d<20d<30d<40d的总体趋势。除ART组在第10d、20d时(30.06%±5.28%v.s31.88%±6.72%,P>0.05),及DDP组在第10d、20d时(16.92%±6.11%v.s19.32%±6.03%,P>0.05)无明显差异外,各组间均差异显着(均P<0.05)。与肿瘤对照组第10d时COX-2表达GS值(109.36±5.37)相比,DDP组明显回升(118.67±3.82,P<0.05),ART组无明显变化(109.52±6.40,P>0.05)。在第20d、30d及40d时,移植瘤中COX-2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在ART组、DDP组及肿瘤对照组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3小鼠移植瘤中VEGF、COX-2表达及MVD相关性分析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及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在不同时间均呈正相关(10d:r=0.526,P<0.05;20d:r=0.599,P<0.05;30d:r=0.859,P<0.05;40d:r=0.951,P<0.05)。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与MVD计数之间在不同时间均呈正相关(10d:r=0.773,P<0.05;20d:r=0.558,P<0.05;30d:r=0.804,P<0.05;40d:r=0.565,P<0.05)。COX-2阳性细胞百分率与MVD计数之间在除10d时均呈正相关(10d:r=0.339,P>0.05;20d:r=0.615,P<0.05;30d:r=0.595,P<0.05;40d:r=0.563,P<0.05)。结论:1青蒿琥酯抑制小鼠U14移植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及COX-2的表达有关。2青蒿琥酯可显着阻抑小鼠U14移植瘤中微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组织生长。3 VEGF与COX-2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COX-2及VEGF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生成具有相关性。

杨华[10]2013年在《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2.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3.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血管形成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4.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顺铂耐药株宫颈癌细胞(Siha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1.将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分别接种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和RPMI-1640培养基。加入设定浓度(0μmol/L~62.5μmol/L)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对照药物(顺铂),设定培养时间(6,12,24,48,72h),用MTT法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Annexin-V和PI双标记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以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细胞体外凋亡能力的影响,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细胞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2.对经过上述药物处理的宫颈癌细胞上清液,用标准ELISA法检测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细胞血管形成和侵袭相关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血小板反应素-1(TS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蛋白分泌的影响,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青蒿素衍生物对上述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细胞聚焦黏附激酶(FAK,Focal Adhesion Kinase)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然后用Matrigel包被的Transwell跨膜小室模型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培养和传代。加入设定浓度(0μmol/L-125μ mol/L)的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设定培养时间(6,12,24,48,72h),用MTT法观察青蒿素衍生物HUVEC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Matrigel体外管样结构形成模型来观察,双氢青蒿素对HUVEC体外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4.对顺铂诱导的多药耐药Siha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加入设定浓度(0μmol/L~125μ mol/L)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设定培养时间(6,12,24,48,72h),用MTT法观察青蒿素衍生物对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MTT分析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存在药物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48小时的IC50分别为8.9±1.1μmol/L和10.5±1.2μmol/L;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Caski细胞72小时的IC50分别为10.3±1.0μmol/L和13.3±1.4μmol/L。2.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能降低宫颈癌细胞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家族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双氢青蒿素使Hela和Caski细胞中ERK1/2磷酸化水平分别降低70.5±2.6%(p<0.05)和68.8±2.2%(p<0.05),青蒿琥酯使Hela和Caski细胞中ERK1/2磷酸化水平分别降低65.8±2.9%(p<0.05)和56.7±2.4%(p<0.05)。3. Annexin-5和PI双标记凋亡检测分析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子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加入双氢青蒿素后12小时Hela和Caski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增加51.0±3.6%(p<0.05)和24.6±2.5%(p<0.05);加入青蒿琥酯12小时后,Hela和Caski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增加38.4±3.2%(p<0.05)和19.3±2.7%(p<0.05)。4.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能升高子宫颈癌细胞MAPKs家族中p38的磷酸化水平。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双氢青蒿素使Hela和Caski细胞P38磷酸化水平分别升高57.3±2.4%(p<0.05)和54.8±3.1%(p<0.05),青蒿琥酯使Hela和Caski细胞P38磷酸化水平分别升高47.0±3.0%(p<0.05)和43.8±2.8%(p<0.05)。5.跨膜小室模型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子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双氢青蒿素使Hela和Caski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76.2±2.6%(p<0.05)和67.2±2.9%(p<0.05),青蒿琥酯可使Hela和Caski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68.1±2.7%(p<0.05)和59.3±2.8%(p<0.05)。6.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能降低宫颈癌细胞的聚焦黏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的磷酸化水平。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62.5μ mol/L的双氢青蒿素分别使Hela和Caski细胞FAK磷酸化水平下调66.8±2.2%(p<0.05)和54.6±2.7%(p<0.05),青蒿琥酯分别使Hela和Caski细胞系FAK磷酸化水平下调48.9±2.6%(p<0.05)和42.1±2.3%(p<0.05)。7.MTT分析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可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增殖能力。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HUVEC72小时的IC50分别为11.4±1.4μmol/L和17.1±1.1μmol/L。8. Matrigel基质管样结构形成模型显示,双氢青蒿素可以抑制HUVEC体外管样结构形成的能力,且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未加入药物的对照组相比,62.5μmol/L的双氢青蒿素能使HUVEC在Matrigel基质中的管样结构形成减少62.3%,其效果相当于10-9mol/L的紫杉醇。9. MTT分析显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可抑制顺铂耐药细胞(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此抑制作用存在药物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Siha细胞72小时的IC50分别为36.1±1.7μmol/L和43.0±1.5μmol/L结论:1.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该作用可能与下调癌细胞内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相关。2.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能促进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的早期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癌细胞内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相关。3.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可抑制宫颈癌Hela和Caski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FA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相关。4.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均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增殖,体外血管形成模型证实双氢青蒿素可抑制其管样结构形成的能力。5.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顺铂耐药宫颈癌细胞株(Siha细胞)体外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小鼠缺氧致肿瘤样增生速效造模及抗肿瘤候选药物作用机理研究[D]. 吴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2]. 青蒿琥酯对H_(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肿瘤组织VEGF、FasL的影响[D]. 盛庆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3]. 青蒿琥酯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浸润[D]. 王玮琴. 浙江大学. 2004

[4]. Ang-2靶向siRNA联合青蒿琥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及侵袭的实验研究[D]. 何荣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5]. 青蒿琥酯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及转铁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D]. 匡荣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6]. 青蒿琥酯诱导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 陈昌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7]. 青蒿琥酯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J]. 王玮琴, 周慧君, 陈耀.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8]. 射频消融联合青蒿琥酯治疗肿瘤的方法学探讨及疗效评价[D]. 聂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9]. 青蒿琥酯对宫颈癌U14细胞移植瘤VEGF及COX-2表达的影响[D]. 王朝希. 河北医科大学. 2016

[10]. 青蒿素衍生物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影响的研究[D]. 杨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

标签:;  ;  ;  ;  ;  ;  ;  ;  ;  ;  ;  

青蒿琥酯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浸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