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薄气体流动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理论与数值研究

稀薄气体流动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理论与数值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背后的流动机理及现象为研究背景,同时兼顾与稀薄流动相类似的微纳尺度流动的研究,针对这些特殊流动所涉及的连续流、滑移流和部分过渡流以及存在的局部非平衡特性,拟采用一套广义流体动力学新理论开展相关问题的系统性研究,以期获得计算稳定性上优于Burnett方程和Grad方程、精度上优于NSF方程的计算结果,从而为气体动理学的建模和计算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路。围绕着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关键问题,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与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的数学性质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包括:1)初步探讨矩方程存在的奇异“子激波”问题,在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基础上分析方程的封闭理论和绝热假设理论两者共同对宏观方程属性的作用影响,并初步给出克服奇异激波问题的方向指引;2)对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以及由其简化得到的非线性精合本构关系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作稳定性分析,同时发现线性化之后的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和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能够回归到传统流体动力学方程即NSF方程的类似形式,表现出线性稳定性特点,体现了方程的渐近保持属性;3)验证Myong对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中应力的散度项▽.[(p+△)Ⅰ+Ⅱ].(Ⅱ+△Ⅰ)/ρ以及热流与速度梯度项Q.▽u作简化处理的合理性,定量分析了这两项简化在一维激波结构中对非守恒量输运方程及本构关系带来的影响程度。2、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的三维精合无分裂求解算法研究。为了将NCCR模型推广到三维单/双原子气体流动问题的模拟上,并研究其对复杂超音速稀薄非平衡流动的预测能力范围,首先对该模型的求解算法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在充分了解Myong分裂算法对三维流动模拟局限性的前提下,本文根据单/双原子气体本构方程的不同特点,结合耦合算法的思路,采用最速下降法求解单原子本构方程,并提出一种结合不动点迭代和牛顿迭代的混合算法求解双原子本构方程,然后对这些算法的稳定性、收敛性、准确性及差异性开展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3、基于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的非平衡流动数值验证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包括:1)基于有限体积方法与MPI信息传递模型,采用LU-SGS隐式时间推进格式、MUSCL重构和AUSMPW+通量计算等现代数值技术,构建一套量热完全气体的三维NCCR方程并行数值计算体系;2)通过与典型一维激波结构、二维圆柱、三维钝锥、空心扩张圆管、Apollo返回舱及类HTV-2飞行器高超声速流动的NSF、DSMC、UGKS的数值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NCCR方程和本文建立的数值计算方法在连续流、滑移流及部分过渡流条件下的计算稳定性和准确性;3)重点针对流场激波内部、底部膨胀分离区、尖锐前缘区及壁面克努森层等典型NSF失效区域,比较NCCR方程与NSF方程计算结果的差异,并对物理机理进行分析。4、基于非线性精合本构关系模型的边界条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充分比较了 Maxwell散射与Langmuir吸附两种气固表面分子作用模型及其衍生的宏观滑移边界条件之间的区别,根据克努森层物理量非线性分布的特点,提出一套在物面处与模型精度一致的非线性修正滑移边界条件;2)针对微通道流动中边值驱动的Couette流开展数值仿真,结合非线性本构关系模型验证新型边界条件在预测壁面附近努森层内流动的准确性;3)对两种典型高超声速飞行(圆柱绕流和平板绕流)进行深入地模拟研究,并对由稀薄非平衡效应影响下的飞行器表面气动力/热准确预估的关键问题开展定量分析,通过与DSMC结果相比较验证基于NCCR模型的非线性修正边界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连续介质假设与NSF失效
  •   1.2 稀薄气体动力学研究进展
  •     1.2.1 Boltzmann方程研究进展
  •     1.2.2 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研究进展
  •     1.2.3 气固边界问题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章节安排
  • 2 广义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   2.1 Boltzmann-Curtiss方程
  •   2.2 Eu修正矩方法
  •     2.2.1 广义速度矩概念
  •     2.2.2 守恒量和非守恒量的演化方程
  •     2.2.3 Eu非平衡态分布函数
  •     2.2.4 碰撞项的展开处理
  •     2.2.5 广义流体动力学方程
  •   2.3 方程无量纲化与气体粘性
  •   2.4 矩方程属性探讨
  •     2.4.1 Grad矩方程和Eu修正矩方程
  •     2.4.2 封闭理论和绝热假设
  •     2.4.3 一维耦合求解
  •     2.4.4 奇异“子激波”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3 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分析及求解研究
  •   3.1 单原子本构关系模型
  •   3.2 双原子本构关系模型
  •   3.3 平衡态线性稳定性分析
  •   3.4 分裂算法
  •   3.5 耦合算法
  •     3.5.1 单原子本构关系模型的最速下降法
  •     3.5.2 双原子本构关系模型的不动点迭代
  •     3.5.3 双原子本构关系模型的牛顿迭代
  •     3.5.4 双原子本构关系模型的混合迭代
  •   3.6 算法差异性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非线性耦合本构方程的非平衡流动计算与分析
  •   4.1 曲线坐标系下的量热完全气体控制方程
  •   4.2 空间离散格式
  •     4.2.1 方程的有限体积离散
  •     4.2.2 MUSCL重构
  •     4.2.3 通量计算
  •   4.3 时间推进格式
  •     4.3.1 Runge-Kutta显式格式
  •     4.3.2 LU-SGS隐式格式
  •     4.3.3 时间步长计算
  •   4.4 初边值条件及并行计算
  •     4.4.1 流场初始化
  •     4.4.2 边界条件
  •     4.4.3 并行计算
  •   4.5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5.1 一维激波结构
  •     4.5.2 二维高超声速圆柱绕流
  •     4.5.3 三维高超声速钝锥飞行
  •     4.5.4 三维空心扩张圆管流动
  •     4.5.5 三维Apollo返回舱再入
  •     4.5.6 三维高超声速类HTV-2飞行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的滑移边界条件研究
  •   5.1 Langmuir吸附理论及滑移边界
  •   5.2 Maxwell散射模型及滑移边界
  •     5.2.1 Maxwell散射边界条件
  •     5.2.2 Maxwell-Smoluchowski滑移边界条件
  •   5.3 修正的Maxwell边界条件
  •     5.3.1 Gokcen滑移边界条件
  •     5.3.2 Lockerby滑移边界条件
  •     5.3.3 非线性修正的滑移边界条件
  •   5.4 边值驱动的微尺度Couette流动
  •     5.4.1 控制方程
  •     5.4.2 数值策略
  •     5.4.3 收敛性和网格独立性
  •     5.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5 不同稀薄流域下的圆柱高速绕流
  •   5.6 高超声速平板绕流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江中正

    导师: 陈伟芳

    关键词: 广义流体动力学,矩方程,高超声速流动,稀薄非平衡流,微尺度流动,滑移边界条件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力学,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

    单位: 浙江大学

    分类号: V411;V211

    DOI: 10.27461/d.cnki.gzjdx.2019.000899

    总页数: 204

    文件大小: 14280K

    下载量: 125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稀薄气体流动非线性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理论与数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