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的生态习性与栽培管理技术

蝴蝶兰的生态习性与栽培管理技术

一、蝴蝶兰的生态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高婷婷[1](2018)在《勋章菊杂交育种及后代表型分析》文中提出勋章菊(Gazania rigens L.)为菊科勋章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新优地被植物与传统草本地被植物相比具有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其花色丰富、单花寿命长、抗逆性高等方面,尤其是勋章菊具有三季开花、四季有绿的特性。本试验以勋章菊为试验材料,研究勋章菊花器的形态、运动、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并以二倍体和四倍体勋章菊为杂交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探讨杂交组合的结实率、成苗率和杂交后代的遗传倾向,主要结果如下:(1)对勋章菊开花后柱头形态变化、不同时间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后柱头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棒状-“Y状”-“大Y状”-“卷羊角状”-“衰败状”形态变化;勋章菊花粉活力在13:30时最高;“大Y状”柱头可授性最高,一天内在13:30时柱头的可授性最高。(2)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勋章菊杂交亲本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杂交亲本‘星白’、‘日出’、‘月出’和‘纯黄’的染色体数目为10条,表明这些材料属于二倍性个体;而其它杂交亲本‘2号’、‘4号’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0条,属于四倍性个体。(3)以具有二倍性的‘纯黄’和‘月出’作亲本,设计‘纯黄’ב月出’(含正反交)的杂交组合,探讨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出苗率、成苗率及F1代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黄’ב月出’的结实率大于反交组合‘月出’ב纯黄’;正反交组合的出苗率均大于70%;‘纯黄’ב月出’的成苗率低于‘月出’ב纯黄’;杂交后代存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4)设计‘月出’ב日出’(含正反交)的杂交组合,探讨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出苗率、成苗率及F1代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正反交组合结实率相差较小;2个杂交组合的出苗率均大于70%;成苗率均大于50%;杂交后代存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5)以二倍性个体‘星白’和四倍性个体‘2号’、‘4号’为试验材料,设计10个杂交组合,探讨倍数体杂交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共8个组合杂交成功,‘4号’ב星白’的杂交结实率最高为10.27%;‘星白’ב2号’及‘星白’ב星白’(同株异花自交)的杂交结实率为零;各杂交组合的正反交结实率不同且差异较大。

喻兰[2](2017)在《花粉管通道介导转cbf1基因蝴蝶兰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文中提出蝴蝶兰(Phalaenopsis ssp.)素有“兰花王后”的美誉,为热带兰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世界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蝴蝶兰的育种主要以杂交为主,但育种周期漫长,世代选择复杂。因此进行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蝴蝶兰转基因研究,为创造特异性优异新种质开辟途径。本文较系统地开展了花粉管通道法介导转cbf 1抗寒性基因蝴蝶兰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蝴蝶兰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其它植物有一定差别,其生殖发育过程较为特殊,雄配子发育完成于花蕾期,开花后的蝴蝶兰花粉母细胞已进入明显的四分体时期,生殖细胞与营养核均已形成,花粉活力率(染色率)大小为:完全开放1d<花蕾期<花蕾展开期,在花蕾展开期的花粉粒活性最强,之后随时间的增加,活性逐渐降低;柱头可授性测定显示,蝴蝶兰完全开花10d30d内柱头保持较高的活性,在10d15d内具有较高的可授性。取花蕾展开期的花粉对完全开花10d15d的柱头授粉,可获得较高的杂交成功率。(2)对蝴蝶兰花粉管通道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进行了研究,蝴蝶兰种胚非共生萌发形成原球茎的最适培养基为Hyponex(3g/L)+琼脂7.5g/L+香蕉泥100g/L+蔗糖25g/L+蛋白胨1.5g/L+活性碳2.0g/L;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Hyponex(3g/L)+琼脂7.5g/L+香蕉泥100g/L+蔗糖25g/L+蛋白胨2.0g/L+NAA1.0mg/L+6-BA10.0mg/L;由原球茎实现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琼脂7.0g/L+香蕉泥100g/L+蛋白胨2.0g/L+活性碳2.0g/L+蔗糖25g/L。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蝴蝶兰原球茎及再生植株在卡那霉素选择压为0200mg/L时,抑制生长不明显,在300400mg/L处理组中,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当达到500mg/L及更高浓度时,存活率为0%。可确定500mg/L的Kan为转化株阳性植株筛选的选择压力。(3)以携带目的基因cbf 1的p BI121质粒和转化了cbf 1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液,分别采用花粉粒携带法和子房注射法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花粉携带法比子房注射法有更高的结实率,但子房注射法的转化率更高;质粒直接侵染比农杆菌转化侵染,有更高的结实率,质粒侵染的最适浓度为100ng/μL,农杆菌为OD600=1.0。对Kan筛选的阳性植株进行PCR检测,证明外源cbf 1基因已整合到Kan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

朱莹,张静[3](2015)在《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蝴蝶兰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花形奇美,色彩绚丽,花期持久,人们高度赞誉其为"兰中皇后"。蝴蝶兰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及其可观的盆栽特性,在国内外花卉市场上备受人们的青睐。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高品位花卉——蝴蝶兰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蝴蝶兰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实施是否得当,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蝴蝶兰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1-3]。因此,掌

袁亚芳,张丽婷,陈清西,林毅雁,谢倩[4](2013)在《蝴蝶兰消费需求调查分析》文中提出以福州市花卉批发市场及部分花店的消费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消费者采取问卷调查为主、对业主进行座谈访问为辅的方式对蝴蝶兰主要消费群体状况、消费影响因素、用途以及蝴蝶兰商品特性等因素进行了调查。用SPSS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影响消费者购买蝴蝶兰的因素、消费者购买蝴蝶兰的用途等变量的统计分析,总结了福州市蝴蝶兰的消费特点,并以此提出蝴蝶兰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王雪鑫[5](2013)在《三种兰花引种及乌鲁木齐温室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讨不同品种兰花的生长差异,筛选出在乌鲁木齐适应生长的兰花品种,总结兰花在乌鲁木齐的温室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对引进的寒兰、春兰和风兰三种兰花的栽培技术,不同温度对三种兰花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醇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和温室小环境对兰花生长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兰花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醇含量、叶绿素含量均发生变化,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各品种的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寒兰的耐热性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42125,最小的为风兰,隶属函数值为0.277,因此,三种兰花耐热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寒兰>春兰>风兰。在温室小气候下对三种兰花的生长量进行研究发现:(1)三种兰花生长温度为-4℃到43℃之间,最适温度为20℃到25℃,当温度低于-4℃则死亡。(2)三种兰花生长最适为53.3%到61%之间,其中湿度在58.5%的时,寒兰生长速度最快,湿度到61%的时候生长变缓;湿度在53.3%和56%的时候,春兰生长最快,湿度到61.9%生长变缓;湿度在59%到61%的时候,风兰生长最快,湿度到62%的时候生长变缓。(3)光照在1696lux~4400lux时三种兰花均能生长,光照强度在2700lux时,寒兰生长最快;光照强度在2727lux时,春兰生长最快;光照强度在2548lux时,小叶风兰生长最快;光照强度3143lux时,大叶风兰生长最快。

龙云芝,向皎,王文华[6](2012)在《贵阳地区蝴蝶兰的设施栽培及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从种苗选择、基质、种植盆准备、光照、温度、水分、肥料管理和病虫害、花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贵阳地区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

张玉,李灵,张廷枋,杨际信[7](2009)在《环境因子影响兰花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环境因素调控对兰花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兰花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兰花的生长与生理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栽培基质、施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境因素与兰花生长机理之间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方面:(1)探讨和比较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多梯度兰花的生长与生理,逐步扩大生长与生理研究的范围;(2)研究多种兰花生长机理的共性,进一步加强特性的研究;(3)进行环境因素与兰花生长机理的多学科合作研究,将为兰花资源保护与开发做出新的贡献.

严红,朱懿[8](2008)在《蝴蝶兰的栽培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杨振华[9](2008)在《蝴蝶兰栽培基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在研究四种常用基质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树皮和椰壳分别以不同比例与泥炭混合后的理化性质,并就此类混合基质应用于蝴蝶兰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蝴蝶兰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水苔、树皮、椰壳、泥炭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水苔的持水孔隙度为60.2%,泥炭的持水孔隙度为52.6%,两者均显着高于树皮、椰壳基质;水苔和泥炭基质的CEC值较高,显着高于树皮和椰壳,表明水苔具有较高的保水和保肥性能。相应地,树皮和椰壳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但是树皮的通气孔隙度最高,为53.6%,其次为椰壳,均显着高于水苔和泥炭,表明树皮和椰壳具有较好的透气性。2.树皮类混合基质中泥炭所占体积比例为10-50%时,持水孔隙度较100%树皮提高4.6-13.0个百分点且差异显着,各混合基质的持水孔隙度显着低于水苔;泥炭所占体积比例为10-40%时,各混合基质的气/水比均显着高于水苔,泥炭所占比例为50%时,混合基质的气/水比仍高于水苔但差异不显着。树皮类混合基质的pH值在5.67-6.16之间,EC值在0.12-0.19之间。3.椰壳类混合基质中泥炭所占体积比例为10-50%时,持水孔隙度较100%椰壳提高3.1-12.7个百分点且差异显着,各混合基质的持水孔隙度均显着低于水苔;泥炭所占体积比例为10-50%时,各混合基质的气/水比均显着高于水苔。椰壳类混合基质的pH值在5.73-6.23之间,EC值在0.31-0.44之间。4.不同基质处理对蝴蝶兰生长速率和最终生物量的影响差异显着。在11种处理中,在B70(树皮和泥炭以70:30体积比混合)和B70S(树皮和碎水苔以70:30体积比混合)基质中生长的蝴蝶兰在叶面积生长速率、植株鲜重、植株体积、植株干重、根系生长状况上均优于水苔和其它处理,C50(椰壳和泥炭以50:50体积比混合)与水苔有相近的栽培效果。5.综合考虑植株生长状况、环保因素、生产成本,B70(树皮和泥炭以70:30体积比混合)为蝴蝶兰规模化生产中首选基质,其次是C50(椰壳和泥炭以50:50体积比混合),应用此两种基质可使基质的成本较使用水苔降低86%。

陈岩[10](2008)在《三种微量元素及营养液浓度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以蝴蝶兰(phalaenopsis)为研究材料,从植物生长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探讨了微量元素铁锌硼和改良后的霍格兰营养液浓度对蝴蝶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试验得出,试验中不同测定指标对于铁、锌、硼三种微量元素需求量存在差异。微量元素铁、锌、硼不同水平组合的营养液对蝴蝶兰营养生长有显着影响。在蝴蝶兰营养生长阶段,对形态指标有影响作用的是铁元素和锌元素。方差分析得出,1.43mg/L的铁元素和0.50mg/L的锌元素组合有助于叶片数量的增长,而4.30mg/L的铁元素和0.15mg/L的锌元素组合有助于叶面积的增长;对生理指标有影响作用的是铁元素和硼元素,2.87mg/L的铁元素和0.25mg/L的硼元素组合可使蝴蝶兰叶片生理指标表现最佳。蝴蝶兰营养生长阶段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有优秀表现的组合是:4.30mg/L的铁元素、0.10 mg/L的锌元素和0.25mg/L的硼元素。2、微量元素铁、锌、硼不同水平组合的营养液对蝴蝶兰植株开花品质存在显着影响。铁元素对花梗和花朵都影响显着;硼元素对花梗的影响显着;而锌元素对花朵的影响显着。铁元素为1.43mg/L和硼元素为0.50mg/L时,花梗表现最优秀;铁元素为2.87mg/L和锌元素为0.05mg/L时,花朵表现最佳。适合蝴蝶兰生殖生长时期的铁、锌、硼水平组合为1.43mg/L的铁元素、0.05mg/L的锌元素和0.25mg/L的硼元素。3、铁元素对蝴蝶兰叶片中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明显。随铁元素使用量增加,氮元素含量下降,钾元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锌元素对蝴蝶兰叶片中钾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影响显着,随锌元素使用量增加,钾元素含量下降;而硼元素对叶片中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的吸收与利用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4、同一配方不同营养液浓度试验得出,营养液浓度对蝴蝶兰营养生长有显着影响。0.5~1倍的营养液浓度最适合蝴蝶兰叶片生长;1倍的营养液浓度使蝴蝶兰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较高,而2倍浓度使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结合试验得出的多项数据,1倍的营养液浓度最适合蝴蝶兰营养生长时期。5、同一配方不同营养液浓度也影响蝴蝶兰的开花性质。整体来看,最能够让蝴蝶兰开花品质表现优秀的应为0.5倍浓度的营养液。而不同浓度的营养液,使花梗抽出的时间存在差异,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应的营养液浓度,提前或延迟花梗抽出的时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6、同一配方不同营养液浓度对叶片中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的含量影响显着。叶片中氮、钾两种元素含量随营养浓度升高首先呈现上升趋势,而当达到2倍营养液浓度时含量达到最大,当营养液浓度进一步增大时,两种元素含量降低。磷元素含量始终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二、蝴蝶兰的生态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蝴蝶兰的生态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勋章菊杂交育种及后代表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勋章菊的研究现状
        1.1.1 勋章菊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1.1.2 勋章菊的优良性状及栽培要点
        1.1.3 勋章菊的繁殖方式
        1.1.4 勋章菊属分类及常见品种
        1.1.5 勋章菊的研究进展
    1.2 菊属植物的杂交育种
        1.2.1 主要育种形式
        1.2.2 杂交育种的优势
        1.2.3 菊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1.2.4 勋章菊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1.3 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克服方法
    1.4 远缘杂种胚胎败育
        1.4.1 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原因
        1.4.2 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勋章菊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开花动态观察
        2.1.3 花粉离体萌发
        2.1.4 联苯胺-过氧化氢检验柱头的可授性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勋章菊花器的形态结构与运动
        2.2.2 不同开花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2.2.3 不同柱头形态的可授性
        2.2.4 不同时间柱头形态的可授性
        2.2.5 不同开花天数的柱头可授性变化
    2.3 讨论
        2.3.1 勋章菊的花器及运动
        2.3.2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2.3.3 花粉活力的影响因素
        2.3.4 柱头可授性的影响因素
        2.3.5 人工授粉方式和时间
第三章 勋章菊杂交亲本染色体倍数性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杂交亲本染色体数目
    3.3 讨论
        3.3.1 染色体数目的鉴定方法
        3.3.2 勋章菊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倍性
        3.3.3 勋章菊杂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
第四章 ‘纯黄’ב月出’杂交组合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杂种F1代性状调查统计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杂交组合结实率状况
        4.2.2 杂交组合出苗率及成苗率分析
        4.2.3 杂交F1代性状表型
    4.3 讨论
第五章 ‘月出’ב日出’杂交组合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杂交组合结实率状况
        5.2.2 杂交组合出苗率及成苗率分析
        5.2.3 杂交F1代性状表型
    5.3 讨论
第六章 勋章菊倍数性杂交结实率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二倍体的扩繁
        6.1.3 四倍体的选育
        6.1.4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杂交组合结实率及亲和力状况
        6.2.2 杂交组合出苗率和成苗率亲和力状况
        6.2.3 杂交F1代性状表型
    6.3 讨论
        6.3.1 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
        6.3.2 杂交亲本的选配
        6.3.3 影响杂交结实率的因素
        6.3.4 提高杂交结实率的方法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出版或发表论文
附录
致谢

(2)花粉管通道介导转cbf1基因蝴蝶兰遗传转化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蝴蝶兰相关研究
        1.1.1 蝴蝶兰的生物学特性
        1.1.2 蝴蝶兰的生态习性
        1.1.3 蝴蝶兰的生殖
    1.2 花粉管通道法
        1.2.1 花粉管通道法的机理
        1.2.2 影响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率的因素
        1.2.3 花粉管通道法在高等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1.2.4 花粉管通道法的优势和问题
    1.3 抗逆性基因—cbf1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蝴蝶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常用试剂配置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蝴蝶兰花粉的超微结构
        2.2.2 蝴蝶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与开花进程
        2.2.3 蝴蝶兰花粉粒离体萌发
        2.2.4 蝴蝶兰花粉粒生活力染色
        2.2.5 蝴蝶兰柱头活性
    2.3 结论与讨论
        2.3.1 蝴蝶兰花粉电镜扫描形态
        2.3.2 蝴蝶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
        2.3.3 蝴蝶兰花粉活性
        2.3.4 蝴蝶兰柱头可授性
3 蝴蝶兰花粉管通道介导受体系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种胚非共生萌发
        3.2.2 原球茎的增殖与分化
        3.2.3 蔗糖浓度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3.2.4 蝴蝶兰对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3.3 结论与讨论
4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转cbf1基因
    4.1 材料与试剂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1.4 主要培养基
        4.1.5 菌株与质粒
        4.1.6 引物设计
    4.2 试验方法
        4.2.1 大肠杆菌转化
        4.2.2 菌落蓝白斑筛选、摇菌和质粒提取
        4.2.3 双酶切验证
        4.2.4 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4.2.5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感受态
        4.2.6 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4.2.7 浸染液制备
        4.2.8 浸染转化
        4.2.9 种胚的非共生萌发
        4.2.10 转化株的抗生素筛选
        4.2.11 Kan~+植株基因组DNA提取
        4.2.12 Kan~+植株的PCR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质粒和农杆菌转化物
        4.3.2 蝴蝶兰授粉后子房的生长发育
        4.3.3 花粉管介导对结实的影响
        4.3.4 种胚非共生萌发
        4.3.5 Kan~+转化株的获得
        4.3.6 Kan~+植株的PCR检测
    4.4 结论与讨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2栽培管理
    2.1栽培基质
    2.2水分
    2.3施肥
    2.4温度
    2.5光照
3病虫害防治

(4)蝴蝶兰消费需求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范围、方法及内容
    1.1 调查范围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福州市居民蝴蝶兰消费行为的总体特征
    2.1 调查样本的构成
    2.2 福州市蝴蝶兰消费时间
    2.3 福州市居民蝴蝶兰消费偏好
    2.4 福州市居民购买蝴蝶兰的渠道
    2.5 福州市居民蝴蝶兰消费原因
3 影响福州市蝴蝶兰消费市场的因素分析
    3.1 消费者收入水平
    3.2 蝴蝶兰价格
    3.3 消费者对于蝴蝶兰的了解途径及程度
    3.4 消费者购买蝴蝶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4 福州市蝴蝶兰消费的主要特点
5 加快蝴蝶兰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5.1 加快花期调控的推广, 实现周年供应
    5.2 加大科研投入, 加速新品种的培育
    5.3 构建闽台合作平台, 加强对台合作与交流
    5.4 拓展营销模式, 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5.5 强化成本管理, 开创市场新领域
    5.6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大众认识度

(5)三种兰花引种及乌鲁木齐温室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向
第2章 温室小气候观测对三种花卉生长规律的影响
    2.1 温室小气候观察对寒兰生长规律的影响
    2.2 温室小气候对春兰生长规律的影响
    2.3 温室小气候观察风兰生长规律的影响
第3章 三种兰花耐热性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2 高温胁迫对兰花叶片抗热性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兰花栽培技术
    4.1 寒兰苗木栽培管理技术
    4.2 春兰苗木栽培管理技术
    4.3 风兰苗木栽培管理技术
第5章 结论
    5.1 三种兰花的生理特性
    5.2 三种兰花耐热性比较
    5.3 兰花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环境因子影响兰花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兰花资源分布
3 环境因子与兰花生长机理
    3.1 温度、相对湿度与兰花生长机理
    3.2 光照与兰花生长机理
    3.3 土壤基质与兰花生长机理
    3.4 肥料与兰花生长机理
4 展望

(8)蝴蝶兰的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质
2 水量
3 施肥
4 温度
5 光照

(9)蝴蝶兰栽培基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蝴蝶兰简介
    1.2 蝴蝶兰的生物学特性
    1.3 蝴蝶兰原生境与栽培基质的选择
        1.3.1 蝴蝶兰的原生境及生态习性
        1.3.2 栽培基质性状与选择
        1.3.2.1 蝴蝶兰对栽培基质物理性状的要求
        1.3.2.2 蝴蝶兰对栽培基质化学性状的要求
        1.3.2.3 蝴蝶兰对栽培基质生物学性状的要求
        1.3.2.4 蝴蝶兰商业栽培中对基质的要求
    1.4 蝴蝶兰常用基质研究现状
        1.4.1 水苔基质的研究现状
        1.4.2 树皮基质的研究现状
        1.4.3 椰壳类基质的研究现状
        1.4.4 藓类泥炭基质的研究现状
    1.5 本领域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四种基础基质的理化性质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基质预处理与试验设计
        2.1.3 指标测定
        2.1.3.1 物理指标测定
        2.1.3.2 化学指标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四种基质的物理性质的研究
        2.2.2 四种基质的化学性质的研究
    2.3 小结与讨论
3 混合基质理化性质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树皮与泥炭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
        3.2.1.1 树皮与泥炭混合基质的物理性质
        3.2.1.2 树皮与泥炭混合基质的化学性质
        3.2.2 椰壳与泥炭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
        3.2.2.1 椰壳与泥炭混合基质的物理性质
        3.2.2.2 椰壳与泥炭混合基质的化学性质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树皮组混合基质理化性质
        3.3.2 椰壳组混合基质理化性质
4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基质预处理与试验设计
        4.1.3 栽培设施及环境条件
        4.1.4 栽培与管理
        4.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叶片数量的影响
        4.2.2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叶面积生长的影响
        4.2.3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植株鲜重的影响
        4.2.4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植株体积的影响
        4.2.5 不同基质对蝴蝶兰植株干重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5 不同基质的成本核算及综合效益分析
    5.1 各类基质单位体积价格的计算
    5.2 混合基质的成本
    5.3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三种微量元素及营养液浓度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蝴蝶兰的植物生物学特性
    1.2 蝴蝶兰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1.2.1 营养生长生理
        1.2.2 生殖生理
    1.3 兰花栽培营养液的研究进展
        1.3.1 营养液中氮素的研究
        1.3.2 营养液中磷素的研究
        1.3.3 营养液中钾素的研究
        1.3.4 氮磷钾元素交互作用的研究
        1.3.5 营养液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1.4 本论文立题依据
2 三种微量元素对蝴蝶兰生长影响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及实验地点
        2.1.2 实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2.1.3 实验内容及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蝴蝶兰植株营养生长阶段形态指标的影响
        2.2.2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蝴蝶兰植株营养生长阶段生理指标的影响
        2.2.3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蝴蝶兰植株开花的影响
        2.2.4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蝴蝶兰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相同营养液不同浓度对蝴蝶兰生长影响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及试验地点
        3.1.2 实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3.1.3 观测内容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蝴蝶兰营养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营养液配方对蝴蝶兰植株营养生长阶段生理指标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蝴蝶兰植株开花的影响
        3.2.4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蝴蝶兰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3.3.1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蝴蝶兰的生态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勋章菊杂交育种及后代表型分析[D]. 高婷婷. 苏州大学, 2018(12)
  • [2]花粉管通道介导转cbf1基因蝴蝶兰遗传转化体系构建[D]. 喻兰. 西南科技大学, 2017(11)
  • [3]蝴蝶兰栽培管理技术[J]. 朱莹,张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05)
  • [4]蝴蝶兰消费需求调查分析[J]. 袁亚芳,张丽婷,陈清西,林毅雁,谢倩.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06)
  • [5]三种兰花引种及乌鲁木齐温室栽培技术研究[D]. 王雪鑫.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5)
  • [6]贵阳地区蝴蝶兰的设施栽培及管理技术[J]. 龙云芝,向皎,王文华. 农技服务, 2012(03)
  • [7]环境因子影响兰花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J]. 张玉,李灵,张廷枋,杨际信.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8]蝴蝶兰的栽培管理技术[J]. 严红,朱懿. 北方园艺, 2008(08)
  • [9]蝴蝶兰栽培基质的研究[D]. 杨振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1)
  • [10]三种微量元素及营养液浓度对蝴蝶兰生长的影响[D]. 陈岩. 东北林业大学, 2008(10)

标签:;  ;  ;  ;  

蝴蝶兰的生态习性与栽培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