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电子内窥镜论文_李叶

导读:本文包含了医用电子内窥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窥镜,电子,光谱,多核,亮度,系统,光学。

医用电子内窥镜论文文献综述

李叶[1](2019)在《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图像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及成像原理,通过叁个具体的故障现象分析总结了产生图像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在故障现象不明显或不能持续显现时,提出有效的图像测试方法,有效降低了使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的风险性。(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6期)

张沁园,颜青来,贾晓航,陈德宝[2](2018)在《医用电子内窥镜光电性能指标测量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适用于医用电子内窥镜光电性能指标(亮度响应特性、亮度宽容度)的测量方法。方法基于医用电子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及产品特征,从排布与密度级差两方面设计制作伞状灰阶测试图以及可调灰阶测试图。结果通过试验测试验证灰阶测试图灰阶排布、背景照明强度、照明光谱对电子内窥镜光电性能指标测量的影响。结论无论是适用于快速检测的伞状灰阶测试图法还是更精密的可调灰阶测试图法,均为电子内窥镜产品光电部分设计分析、评价及修改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章科建[3](2018)在《高清电子医用内窥镜图像增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外科手术向着微创化发展,高清电子医用内窥镜已经成为治愈人体疾病必需的医疗器械。但是在传统白光内窥镜手术中,会存在肿瘤未被完全切除,早期病灶不易发现等问题。国外先进产品通过特殊图像增强算法来增强病灶解决上述问题,但国内产品尚缺乏此方面功能,因此新型内窥镜成像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高清电子医用内窥镜图像增强算法。该增强算法包括叁个方面增强:细节增强、亮度增强、血管对比度增强。在选取细节增强和亮度增强算法时,本文对经典与当前主流算法进行编程实现,结合增强效果和系统实时性评价指标,确定了适合本实验室自主研制的高清电子胃镜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彩色图像转换成灰度图,接着使用导向滤波将灰度图分成高动态范围的亮度层和包含图像细节信息的细节层,然后对细节层进行增益放大,亮度层使用AINDANE算法进行动态范围压缩,最后将细节增强图像和亮度增强图像合并并进行色彩还原生成增强图像。对于血管对比度增强算法,本文以血管对光谱的吸收特性原理提出基于光谱变换的对比度增强算法,通过降低R分量,提升GB分量达到加强血管的表现效果。为综合评价上述增强方法效果,本文使用细节方差-背景方差(DV-BV)客观指标和两种对比度增强评价指标,分别为色调距离客观指标和韦伯定律对比度评价指标。在评价本文增强算法方面,本文先将该算法对多种内窥镜图像进行增强,主观和客观指标评价均显示增强效果显着。接着将该算法和其他内窥镜图像增强技术相比较,结果也表明本文算法在增强方面表现更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汪正道[4](2017)在《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是传统内窥镜技术与微电子、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等技术不断融合和发展的产物,在医疗和工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医生通过内窥镜系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体内器官的组织形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和便捷操作。目前,我国高端的医用电子内窥镜产品仍处于起步阶段。高分辨率、宽视野、小畸变、远距离传输是目前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主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出发,设计并实现基于FPGA和DSP为核心的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功能样机。该功能样机操作方便、图像清晰,在测试过程中整体性能稳定,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进行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以Altera公司型号为EP4CE6E22C8N型FPGA和TI公司DaVinci DSP系列的专用图像处理芯片DM368为核心,设计包括图像采集、传输、处理、显示及冷光源等模块在内的外围核心电路原理图。2、针对目前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前端摄像模块无自动对焦功能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超生电机控制的内窥镜前端镜头自动调焦装置。3、基于QuartusⅡ集成开发环境对EP4CE6E22C8N芯片进行编程处理,实现数据格式转换驱动程序的开发,并对该驱动程序进行仿真测试。4、基于DM368核心板搭建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开发调试环境,其中主要包括Linux系统功能设置、内核裁剪和编译,以及图像处理流程和相关应用程序的分析和介绍。5、搭建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测试平台,对系统时延、色彩还原度、分辨率以及冷光源系统光照度等方面进行测试与分析。(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4-07)

刘滨安,曾智超,杨光[5](2016)在《医用电子内窥镜畸变实时校正系统的视频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内窥镜实施矫正系统并探索内窥镜畸变问题,本文重点加强了对电子内窥镜畸变原理的阐述,同时阐述了实际运用的原理。为能够完成灰度以及像素点几何位置的校正,采用了点阵样版矫正法。在本文中,系统采用点阵样板矫正方法,以找到理想像和实际像的关系,完成对像素点几何位置和灰度的矫正。其控制中心采用FP-GA,再对I2C串行总线通信进行设计,协调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同步控制,以实现内窥镜畸变实时矫正功能。(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6期)

崔秀玲[6](2015)在《超细径大视场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电子内窥镜在医疗诊断及临床手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引起了海内外人员的广泛研究与讨论。其中,医用电子内窥镜在临床医疗诊断方面更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无麻醉诊断方面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安全。通过医用电子内窥镜,专业医生可以在显示器上直接观察到人体内部组织形态和病变情况,而且还可以将观测到的图像通过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探测器由电缆传输图像最终到达视频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保存,便于医生分析诊断。本文设计并研制了超细径大视场的光学成像系统及照度高的照明系统。所研制的光学成像系统实现了电子内窥镜系统超细径大视场的要求,并实现大景深、低畸变、无盲区、高清晰成像;照明系统满足照度高且均匀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部分:(1)设计并研制了75°视场角的医用内窥镜的光学成像系统。系统的最大口径为2 mm,边缘视场的畸变小于20%,最大空间分辨率达到145lp/mm,景深为21~98.6mm,放大率为17.3倍。包括外被管及光纤导光束在内内窥镜的最大外径为5.4mm,满足外径小于8mm的免麻醉医用电子内窥镜的尺寸要求。(2)设计并研制了100°超大视场角的光学成像系统,系统的最大口径为2mm,可匹配1/10英寸CCD,相对孔径为1/3,边缘视场的畸变为25%,最大空间分辨率大于100lp/mm,放大率为11.2倍,景深为21~100.6mm。(3)设计并研制了50°小视场角的医用内窥镜光学系统,系统的最大口径为1.5 mm,可匹配1/10英寸CCD,相对孔径为1/3,边缘视场的畸变为3%,最大空间分辨率200lp/mm,放大率为22.3倍,景深为15~101.6mm。(4)设计并研制了内窥镜照明系统,可匹配最大外径为2mm的光学成像系统,并且使得内窥镜的最大外径仅为5.4mm,可实现免麻醉检测;照明系统使用外部冷光源,对人体无灼伤;最大照度为1800Lux且照度均匀满足内窥镜要求。(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5-12-10)

俞鑫刚[7](2014)在《基于Tilera的医用电子内窥镜应用系统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电子内窥镜已经成为医疗检查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直接影响内窥镜的使用效果,也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水平。传统的内窥镜视频解决方案往往用DSP来进行视频编解码,存在编解码性能不足等问题。因此,具有高分辨率并能进行高性能编解码的内窥镜应用系统研究对推动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发了基于Tilera多核处理器的医用电子内窥镜应用系统软件,主要可以分为控制基板软件与编解码基板软件,系统对1080p (60fps)的内窥镜实时视频进行处理,实现了采集显示、实时处理、编解码管理等主要功能。采用PCIExpress技术、DMA技术,实现了FPGA与控制基板、控制基板与编解码基板的高速数据通信,保证了传输效率。采用多线程并行编程技术、域套接字通讯技术,基于模块化架构研发了控制基板软件,控制基板能够进行高效的视频处理与编解码调度。利用已经实现的基于Tilera多核处理器的H.264编解码接口、JPEG-XR编解码接口,研发了编解码基板软件,编解码基板能进行高性能视频编解码。经过实际测试:系统各功能运行正常;实时视频的传输带宽达到480MB/s,编解码数据传输带宽达到480MB/s;编解码性能达到系统需求,能够同时进行实时编码和解码回放,编解码质量符合H.264High Profile标准。(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1-01)

张楠[8](2013)在《浅谈医用电子内窥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用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医用光机电相结合的精密仪器,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已为医学界所共认。1基本结构电子内窥镜的主要结构由CCD耦合腔镜、腔内冷光照明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和显示打印系统(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3年03期)

陈婧[9](2013)在《医用高清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常规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的图像清晰度、对比度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发现形态或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的病灶,但是对于消化道微小的、扁平的早期癌变及异型增生则不易诊断,甚至常常导致漏诊。因此,高清电子内窥镜及相关的先进图像处理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我国高清电子内窥镜及其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工作站CCU)仍然主要依靠进口,尚未见到自主研发的相关产品。本文旨在研究高清医用电子内窥镜的图像处理算法及具体实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图像数据的采集,图像的重建(去马赛克),典型图像处理算法(颜色校正、白平衡、轮廓强调、测光模式、对比度增强等)的实现,动态多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实现、对FICE常用十组波长增强细微血管与周围组织对比度效果的评价。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五方面:(1)采用双线程的方式来提高图像显示速度,其中线程1用于图像的采集并提取有效的图像数据,线程2进行图像的处理、显示和存储;(2)为了满足医用内窥镜的实际应用需求,实现了一系列的图像处理算法功能,包括颜色校正、对比度增强、白平衡、测光模式、轮廓强调等;(3)针对该内窥镜系统的偏色现象,提出了基于YUV颜色空间的四邻域多项式回归法的颜色校正算法,并且比较分析了其校正效果;(4)在对目前存在的多光谱成像技术优缺点比较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FICE (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技术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过程;(5)比较FICE常用十组波长增强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对比度的效果,并提出对该效果的客观评价算法,即基于亮度对比度的改进Otsu法的评价算法。本课题研究设计的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清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图像处理功能效果都满足临床实践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图像分辨率为1280×800时,其帧率可以达到26fps。而且在该内窥镜系统中,实现了FICE技术功能,并预设了十组常用波长,可以方便的进行切换操作。首次提出了对FICE十组常用波长在增强微细血管与周围组织对比度效果方面的客观评价算法,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选择合适的FICE波长组合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3-01)

颜佳泉[10](2012)在《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用电子内窥镜作为一种高端的软性内窥镜,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目前电子内窥镜正朝着微型化和高清化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无视野黑点的图像采集且对图像进行了处理获得重要的特征信息,可实现病症的准确诊断,同时采集的图像可记录和永久保存,方便建立病人信息库。针对医用电子内窥镜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对内窥镜的技术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医用电子内窥镜设计方案,主要有选用最新的高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使用LVDS技术进行图像传输,采用嵌入式ARM进行后端图像采集。本文的技术难点有根据外围设备修改驱动程序使得内窥镜图像能够正常显示、图像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内窥镜图像缩放功能的实现。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一、根据电子内窥镜活检通道的尺寸和结构,设计了包含微型摄像物镜和高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获取模块,该模块将入射到摄像物镜的光信号转换为8位的并行数字图像信号。二设计了基于LVDS技术的图像传输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工作是LVDS编解码电路的设计,将CMOS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并行数字信号经编码电路转换为串行信号,实现长达2米以上的长距离高保真的数据图像传输,经LVDS解码将串行信号恢复成并行的数字信号。叁、设计了基于ARMSYS2440硬件平台和Windows CE5.0操作系统的图像采集处理模块。根据微型摄像模组和人机交互平台等外围设备的特性,进行了底层驱动驱动开发,同时编写了实现内窥镜图像缩放功能的应用程序和图像平滑及图像增强等图像处理算法程序。四、系统平台搭建和系统调试。论文实现了微型化、分辨率达百万像素以上的成像、大视场、小畸变和传输距离长达2米的医用电子内窥镜。(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2-04-24)

医用电子内窥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适用于医用电子内窥镜光电性能指标(亮度响应特性、亮度宽容度)的测量方法。方法基于医用电子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及产品特征,从排布与密度级差两方面设计制作伞状灰阶测试图以及可调灰阶测试图。结果通过试验测试验证灰阶测试图灰阶排布、背景照明强度、照明光谱对电子内窥镜光电性能指标测量的影响。结论无论是适用于快速检测的伞状灰阶测试图法还是更精密的可调灰阶测试图法,均为电子内窥镜产品光电部分设计分析、评价及修改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医用电子内窥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叶.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图像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张沁园,颜青来,贾晓航,陈德宝.医用电子内窥镜光电性能指标测量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8

[3].章科建.高清电子医用内窥镜图像增强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

[4].汪正道.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7

[5].刘滨安,曾智超,杨光.医用电子内窥镜畸变实时校正系统的视频控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

[6].崔秀玲.超细径大视场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

[7].俞鑫刚.基于Tilera的医用电子内窥镜应用系统软件设计[D].浙江大学.2014

[8].张楠.浅谈医用电子内窥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J].医疗装备.2013

[9].陈婧.医用高清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

[10].颜佳泉.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研究[D].华侨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高清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实验装...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医用电子内窥镜典型系统示意图基于场顺序制的医用电子内窥镜成...医用电子内窥镜图像实时采集和显...

标签:;  ;  ;  ;  ;  ;  ;  

医用电子内窥镜论文_李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