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水混凝土论文-迟耀辉

滤水混凝土论文-迟耀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滤水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渗,氯离子渗透,耐久性

滤水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迟耀辉[1](2009)在《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电渗技术对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通过电镜对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试件的微观形貌进行比较;通过氯离子扩散实验对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进行分析.实验表明采用电渗技术能显着提高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的滤水速度、降低混凝土的凝结水灰比,试件的界面和孔级配得以改善.电渗后的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有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迟耀辉,王立久[2](2008)在《电渗滤水混凝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分析了不同电压、不同水泥品种、缓凝剂对电渗滤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表明ZnO缓凝剂可以显着提高滤水混凝土的滤水速度,有力地保障了滤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推导了电渗滤水量与滤水时间的关系公式,给出了可用于实际工程的电渗滤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8年06期)

王立久,迟耀辉,郑万勇[3](2006)在《电渗滤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将电渗技术引入到混凝土施工过程,解决混凝土工程中施工要求的大水灰质量比与使用性能要求的小水灰质量比之间的矛盾问题.方法采用电渗技术,利用水泥水化产生的双电层的导电性能,使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向阴极聚集,以减少混凝土的凝结水灰质量比.结果实验表明电渗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滤水混凝土的滤水速度,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有很好的经济性.结论电渗滤水混凝土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混凝土的大水灰质量比施工、小水灰质量比固化的矛盾,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喻正浩[4](2006)在《滤水混凝土电渗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第五组分,其产量随着混凝土用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而很多化学外加剂特别是萘系的混凝土外加剂,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可否找到一种新的途径,降低化学外加剂的使用量,正是本实验研究的问题。研究一种可以解决混凝土施工的大水灰比要求与为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需要小水灰比凝结之间的矛盾并尽量减少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用量的新方法。 本文通过将电渗技术引入到混凝土施工过程,成功解决了混凝土大水灰比施工、小水灰比固化的矛盾;由于不添加任何化学外加剂,因而解决了由化学外加剂引起的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大量添加工业废弃物粉煤灰,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使用的建筑模网做为滤水孔道,使建筑模网的特性和滤水混凝土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又具有二者不具备的特点。通过实验分析了水化时间、电流强度、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电渗滤水的影响,推导了电渗滤水量与滤水时间的关系公式,给出了可用于实际工程的电渗滤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实验表明电渗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滤水混凝土的滤水速度,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有较好的经济性。电渗滤水同时伴有电泳现象发生,避免了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形成滤水孔道,因而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电渗滤水在混凝土拌合物初凝前完成,由于模网的渗滤密实效应使硬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孔结构。电渗滤水电能损耗很小,该技术简便易行,经济合理。由于不添加任何外加剂,所以电渗滤水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免拆模,免振捣,自密实。同时也具有吴中伟院士提出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应有的特征: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渣为主的掺和料;更大幅度发挥高性能的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用量。(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12-10)

迟耀辉[5](2006)在《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结构将钢和混凝土的优点有机结合,由于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性、抗震性能良好、施工快速等优点,因而在桥梁、高层建筑得以广泛应用。 但是钢管混凝土结构存在着以下缺点:在钢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需要额外防火、防锈,维护费用高;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不便:由于脱粘,使钢管对混凝土的紧箍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 因而,钢管混凝土结构有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旨在利用材料过程工程学原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及其诸要素的优化组合,改变施工过程的资源流、能源流,提高钢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节省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通过将电渗技术引入到混凝土施工过程,成功解决了混凝土大水灰比施工、小水灰比固化的矛盾;由于不添加任何化学外加剂,因而解决了由化学外加剂引起的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大量添加工业废弃物粉煤灰,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本文实验分析了水化时间、电流强度、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电渗滤水的影响,推导了电渗滤水量与滤水时间的关系公式,给出了可用于实际工程的电渗滤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实验表明电渗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滤水混凝土的滤水速度,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有很好的经济性。 本文实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模网钢管混凝土结构。模网钢管混凝土将模网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又具有二者不具备的独特优点。本文对模网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轴心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实验证明模网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卓越的工作性能、良好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由于模网的约束作用,模网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不出现一般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过早出现保护层混凝土大面积剥落、脱离、崩溃导致承载力急剧下降的现象。组合柱达到极限承载力后,由于保护层混凝土退出工作后核心钢管混凝土承担了大部分的轴向压力,组合柱整体承载力下降平缓,表现出良好的延性。 普通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造成钢管和核心混凝土脱粘,使钢管的约束作用降低。本文通过大剂量添加MgO膨胀剂,利用MgO膨胀产生的自应力成功解决了钢管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的脱粘问题,并能充分发挥钢管对混凝土的紧箍作用,提高钢管混凝土的强度。由于MgO具有延迟膨胀的特性,因而能够保证膨胀变形以及自应力长期保持稳定,确保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承载力长期稳定。(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10-01)

王立久,迟耀辉,喻正浩[6](2006)在《滤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验研究了一种绿色混凝土施工技术———滤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滤水混凝土是一种微泌水、大水灰比、大流动性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大水灰比施工、小水灰比固化。研究分析了水灰比、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滤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滤水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混凝土经过滤水后,抗压强度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06年06期)

[7](1991)在《棉布滤水混凝土施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劣化是混凝土的癌症。目前的混凝土施工法主要采用机械浇灌,即用泵送到位进行浇灌,混凝土含水量大。硬化时,溶解在其表面的杂质和空气会浮上来,表面水泥成分减少,干燥后水泥便松脆易损。日本专家创造了一种“棉布滤水施工法”,即在模板内衬上棉布,将多余的水分排掉。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设置两层布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1991年02期)

田志义[8](1984)在《《临潼粉细砂地区浅机井多孔混凝土管填砾滤水结构试验研究》座谈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陕西省水利厅主持召开的《临潼粉细砂地区浅机井多孔混凝土管填砾滤水结构试验研究》阶段性试验成果汇报及征求意见座淡会,于五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在陕西省临潼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湖北、河南、山西、河北、陕西等五省有关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共计四十余人。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作了研究情况汇报;参观了试验井现场及模拟渗流试验室。大(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1984年02期)

滤水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分析了不同电压、不同水泥品种、缓凝剂对电渗滤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表明ZnO缓凝剂可以显着提高滤水混凝土的滤水速度,有力地保障了滤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推导了电渗滤水量与滤水时间的关系公式,给出了可用于实际工程的电渗滤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滤水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迟耀辉.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迟耀辉,王立久.电渗滤水混凝土试验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

[3].王立久,迟耀辉,郑万勇.电渗滤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喻正浩.滤水混凝土电渗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5].迟耀辉.模网—钢管滤水混凝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6].王立久,迟耀辉,喻正浩.滤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

[7]..棉布滤水混凝土施工法[J].工业建筑.1991

[8].田志义.《临潼粉细砂地区浅机井多孔混凝土管填砾滤水结构试验研究》座谈会召开[J].地下水.1984

标签:;  ;  ;  

滤水混凝土论文-迟耀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