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华文小说论文_向忆秋

新马华文小说论文_向忆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马华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马,小说,华族,中国,移民,土性,作家。

新马华文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向忆秋[1](2019)在《黄万华《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的学术地位与独特价值——纪念《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出版二十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牌意义的着作,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它开启了中国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国别史"研究的先例,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和唯一的一本专门的海外华文小说史研究着作,也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第一本极具深度的个人文学史专着。《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首度从文学思潮的演进角度论述新马华文小说百年发展史,在中国大陆学术界首度深入论述新马华文文学"本土化"课题;它不仅发掘大量新作家并在论述众多作家作品时常能焕发新意,而且多种研究视角都在中国大陆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开风气之先。(本文来源于《闽台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孔舒仪[2](2017)在《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本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本土性”作为切入点,形成社会历史、创作主体、文本相结合的框架,深入挖掘不同历史背景下抗战小说中的“本土性”流变,辨别“本土性”与“中国性”、“民族性”的关系,从“本土特质”、“本土话语”、“本土精神与意识”等方面切入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研究,寻求不同阶段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本土性”演变,继而挖掘其中的意义与内涵。“本土性”因其自身复杂的属性成为体现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重要元素,抗战小说因涉及身份、种族、政治等敏感因素使得“本土性”在其中的表现与影响更加明显,而“本土性”与“中国性”、“民族性”的关系也使得“本土性”的内涵更加复杂。自新马华文抗战小说诞生到如今发展的几十年里,其“本土性”发展跟随时代背景、文坛风向、华人际遇历经演变,逐渐形成自我独特个性。新马华文抗战小说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抗战小说的影响下发轫,南来作家是抗战小说创作的主力军,此时抗战小说更注重功效性,目的多为支援中国抗战,即使文坛曾出现“马来亚文学”的呼声,也终被浓厚的“中国性”掩盖,“本土性”潜流暗涌于战时的新马华文抗战小说。二战结束后,华人萌生了“落地生根”的想法,然而变革中的新马社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挤压华人的生存空间,加之华人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种种情绪互相纠结让新马华人开始思索自己的身份。虽然华人作家的创作逐渐趋向于本土。但是受现实因素影响,华人心性不稳,追寻“本土性”的同时仍回环着“中国性”,这一时期便呈现了“本土性”与“中国性”的纠葛。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先后建交,华人在本国的地位逐渐上升,新生代作家接替老一辈写作人成为书写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主力军。新生代作家的成长经历、受教育背景有异于前人,他们跳出既有抗战小说的书写模式,重新审视、回望历史,感触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深入地推动了“本土性”的发展,“本土性”摆脱了此前的禁锢浮出地表。各个时期的“本土性”演变呈现了新马华文抗战小说书写的不同面貌,它的演变是新马华文抗战小说区别于大陆抗战小说的意义所在,也是新马华文小说逐渐形成独立个性的必备条件。(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期刊2017-05-22)

王芳[3](2003)在《移民:一个欲说还休的名词——新马华文小说一种典型关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民本质上是一种必然发生的以新人生为最后旨归的普遍的人类作为。本文通过梳理新马华文小说对移民题材的书写 ,指出华人向新马的最初移民是一场意义并不完整的运动 ,其意义的最终完成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再移民成为新马的一种常见社会现象之后 ,而再移民书写的突出特征表现在文化冲突上(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03年01期)

王芳[4](2003)在《把自己引向自己》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马华文小说是新马华族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作为一个移民族群,新马华族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当它使用母语表达、借助母体(中国)文化的文本库来建构自身的时候,“中国”成为一个不可避免并且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从早期的“中国—南洋”的双重关注到后来的“中国—我—新/马”叁维空间中的写作,新马华文小说展示了新马华族自我表达的艰辛。但“文本中国”问题的提出则说明新马华族的表达已经走上独立之路,并且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 随着70年代商业社会在新马两地的展开,新马华族有了微妙的蜕变,本文从“再移民”浪潮下的写作、商业社会中的女性写作以及焦虑于自我确认的两极写作叁个方面着手,展现了新马华族现代变迁的印记。 整体说来,新马华族尽管在自我表达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但它所表现出来的自我肯定的强烈意志却是清晰的。对于这样一个和我们有着亲缘关系的族群的表达,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关注它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03-03-01)

王芳[5](2002)在《“中国—我—新/马”——新马华文小说的叁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我—新马”的思维叁角确立起来的是新马华族自我肯定的强烈意志。这个叁维/ 空间在每个阶段的新马华文小说①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凸现了新马华族逐渐走向独立的心路历程。20世纪年代后乡土写作的兴起,使新马华文小说得以超越这个叁维空间的束缚,从本土走向了世界。70(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苏卫红[6](1991)在《战后二十年新马华文小说概论(摘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和马来亚分别于1965年8月宣告独立。在此之前,新加坡与马来亚华文文学关系密切,没有必要对此作无谓的划分。因此本文将战后二十年,即1945年至1965年的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文小说,统称为新马华文小说,并以此作为讨论和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马华文小说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崭新阶段,它逐渐从中国文学的一个支(本文来源于《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期刊1991年02期)

新马华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以“本土性”作为切入点,形成社会历史、创作主体、文本相结合的框架,深入挖掘不同历史背景下抗战小说中的“本土性”流变,辨别“本土性”与“中国性”、“民族性”的关系,从“本土特质”、“本土话语”、“本土精神与意识”等方面切入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研究,寻求不同阶段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本土性”演变,继而挖掘其中的意义与内涵。“本土性”因其自身复杂的属性成为体现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重要元素,抗战小说因涉及身份、种族、政治等敏感因素使得“本土性”在其中的表现与影响更加明显,而“本土性”与“中国性”、“民族性”的关系也使得“本土性”的内涵更加复杂。自新马华文抗战小说诞生到如今发展的几十年里,其“本土性”发展跟随时代背景、文坛风向、华人际遇历经演变,逐渐形成自我独特个性。新马华文抗战小说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抗战小说的影响下发轫,南来作家是抗战小说创作的主力军,此时抗战小说更注重功效性,目的多为支援中国抗战,即使文坛曾出现“马来亚文学”的呼声,也终被浓厚的“中国性”掩盖,“本土性”潜流暗涌于战时的新马华文抗战小说。二战结束后,华人萌生了“落地生根”的想法,然而变革中的新马社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挤压华人的生存空间,加之华人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种种情绪互相纠结让新马华人开始思索自己的身份。虽然华人作家的创作逐渐趋向于本土。但是受现实因素影响,华人心性不稳,追寻“本土性”的同时仍回环着“中国性”,这一时期便呈现了“本土性”与“中国性”的纠葛。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先后建交,华人在本国的地位逐渐上升,新生代作家接替老一辈写作人成为书写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主力军。新生代作家的成长经历、受教育背景有异于前人,他们跳出既有抗战小说的书写模式,重新审视、回望历史,感触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深入地推动了“本土性”的发展,“本土性”摆脱了此前的禁锢浮出地表。各个时期的“本土性”演变呈现了新马华文抗战小说书写的不同面貌,它的演变是新马华文抗战小说区别于大陆抗战小说的意义所在,也是新马华文小说逐渐形成独立个性的必备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马华文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向忆秋.黄万华《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的学术地位与独特价值——纪念《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出版二十周年[J].闽台文化研究.2019

[2].孔舒仪.新马华文抗战小说的“本土性”研究[D].绍兴文理学院.2017

[3].王芳.移民:一个欲说还休的名词——新马华文小说一种典型关注的分析[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

[4].王芳.把自己引向自己[D].汕头大学.2003

[5].王芳.“中国—我—新/马”——新马华文小说的叁维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

[6].苏卫红.战后二十年新马华文小说概论(摘录)[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新马华文小说论文_向忆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