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面论文_朱鹏,董文瀚,郭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操纵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流,自适应,故障,飞行器,分配,飞机,矢量。

操纵面论文文献综述

朱鹏,董文瀚,郭佳[1](2019)在《基于核自适应滤波的多操纵面飞机多模型舵面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模型自适应估计方法中精确的飞机数学模型难以获得和模型存在非线性等问题,引入核自适应滤波器(KAF)替换卡尔曼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模型自适应估计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核方法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中,在该空间中设计线性自适应滤波器,无需预先知道精确的飞机数学模型,通过控制输入信号和姿态输出信号的训练数据训练核自适应滤波器,进而在线估计飞机的飞行状态,完成飞机舵面的故障检测与隔离。扩展了KAF的使用范围,改进了传统的状态估计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成果可为降低飞机因舵面故障而引起的事故,提高飞机的生存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和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朱鹏,董文瀚[2](2019)在《考虑执行器非线性的多操纵面飞机舵面故障容错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执行器含非线性约束的多操纵面飞机舵面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容错控制器。首先,建立了存在执行器死区、齿隙等非线性约束的多操纵面飞机舵面故障模型,并根据其舵面冗余的特点,引入加权伪逆法实现了操纵面的控制分配;然后,设计误差向量对系统进行增广,并采用LQR方法获得了参考模型。在传统的模型参考积分滑模控制律基础上,分别设计自适应估计项对未知舵面故障与执行器非线性进行补偿,利用Lyapunov稳定性方法获得了参数自适应律并证明了误差系统的收敛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孙超姣,陈勇,景博,李娟[3](2019)在《基于权值优化的多操纵面抗饱和控制分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操纵面飞行器难实现协调控制、易陷入舵面饱和的问题,基于权系数空间优化,提出了两类最优抗饱和赋权控制分配策略。研究了加权伪逆和混合优化分配两类方法统一的控制律和共有的权系数优化特性。以实际舵偏误差为变量,分别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沿误差下降的梯度方向推导出保证系统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以权系数变化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抗饱和赋权控制分配权系数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精确跟踪主环虚拟控制指令的同时,能够快速地调节操纵面饱和状态下的控制权系数,较好地实现了抗饱和控制。(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徐悦,杜海,李岩,李小飞,陈黎[4](2019)在《基于射流飞控技术的无操纵面飞行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操纵面飞行器又称无副翼、无襟翼或是全无舵飞行器,其原理是采用流动控制技术产生"虚拟舵面"效应,取代副翼、方向舵及升降舵等操纵面。采用射流飞行控制技术可以减轻飞行器的自身重量,使飞行器升阻比更高,气动性能、隐身性更好。本文综述了无操纵面飞行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了通过环量控制实现流体飞控的方法,详述了采用后缘吹气和实现无操纵面飞行的实施原理,介绍了最新进展,最后总结了无操纵面飞行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支健辉,董新民,陈勇,李洪波,刘棕成[5](2019)在《多操纵面飞机非线性有限时间容错控制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多操纵面飞机的容错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稳定的非线性自适应容错控制分配方法。首先,建立了以效能增益矩阵描述的过驱动系统执行器故障模型;然后,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框架下,融合控制分配思想,并考虑执行器物理约束,建立了基于优化的含约束控制分配模型以保证能耗最小和虚拟指令跟踪最优;最后,采用Lagrangian法将该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并基于Lagrangian函数一阶最优条件和有限时间稳定理论完成自适应容错控制分配律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程浩,王华,王梦龙,石庆利[6](2019)在《串列翼巡飞器不同气动布局及操纵面布置方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两种不同气动布局的串列翼巡飞器及不同操纵面布置方案的气动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从升阻特性、流线图及湍流强度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控制方式及不同操纵面偏转角度时的操纵特性。结果表明,前翼在上、后翼在下的气动布局具有较好的升阻特性;两种气动布局均具有纵向静稳定性和航向静稳定性,而仅前翼在上、后翼在下的气动布局具有横滚静稳定性;飞行器进行俯仰控制时,常规布局控制方式产生的操纵力矩较大,滚转控制时,鸭翼布局控制方式可产生较大的滚转控制力矩;后翼操纵面偏转对前翼表面压力系数的影响较小,可忽略,而前翼操纵面偏转对后翼表面压力系数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杜海,徐悦,雷国东,张国鑫,王磊[7](2018)在《无操纵面飞行器飞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操纵面飞行器又叫无副翼、无襟翼或是全无舵飞行器,其原理是采用流动控制技术产生"虚拟舵面"效应,取代副翼、方向舵及升降舵等操纵面实现对飞行器的滚转、偏航、俯仰姿态控制。无操纵面飞行控制技术的优势包括可以减轻飞行器的自身重量,降低成本,同时使飞行器升阻比更高,气动性能、隐身性更好。本文综述了无操纵面飞行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了通过机翼环量控制技术和流体推力矢量技术实现无操纵面的实现方法,详述了采用后缘吹气和等离子体等关键技术控制飞行的原理和效果,最后总结了无操纵面飞行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1-05)

肖明辉,徐焱,贺顺,谷迎松[8](2018)在《考虑气动力修正的操纵面颤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翼在后缘操纵面带有大偏角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气流分离。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大偏角操纵面上的气动力,并以此对采用偶极子格网法得到的气动力进行修正,进而进行机翼颤振分析。算例结果显示,气动力修正并不改变操纵面颤振模态的耦合类型,主导颤振的模态仍为机翼一弯和外段操纵面旋转;考虑操纵面偏转情况下的气动力修正后,计算得到的颤振速度比气动力未修正的结果高。(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张绍杰,双维芳,李正强[9](2018)在《飞翼飞行器的操纵面故障自适应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具有操纵面卡死、失效故障以及执行器饱和的飞翼飞行器纵向运动,考虑系统的预定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反步补偿跟踪控制方案.设计预定动态性能(prescribed performance bound,PPB)边界以保证系统的跟踪误差,采用二阶指令滤波器限制执行器的饱和,通过控制分配避免执行器故障后对横侧向运动的影响.所设计的自适应反步补偿跟踪控制律能够保证系统对参考信号的渐近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周扬,陈勇,董新民,支健辉,陈娅莉[10](2018)在《基于可控度的操纵面故障重构控制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操纵面故障时有效控制能力未知、指令分配不精准的问题,基于可控度提出了一种操纵面故障重构控制分配方法。综合操纵面舵偏物理偏差和虚拟控制指令跟踪误差,建立了可用有效集求解的多操纵面加权最小二乘控制分配模型。考虑到多操纵面系统输入受限且非对称,围绕有效控制能力指标设计并计算故障飞机的可控度,以修正控制分配权系数实现精确故障重构。结合某多操纵面飞机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8年05期)

操纵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执行器含非线性约束的多操纵面飞机舵面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滑模容错控制器。首先,建立了存在执行器死区、齿隙等非线性约束的多操纵面飞机舵面故障模型,并根据其舵面冗余的特点,引入加权伪逆法实现了操纵面的控制分配;然后,设计误差向量对系统进行增广,并采用LQR方法获得了参考模型。在传统的模型参考积分滑模控制律基础上,分别设计自适应估计项对未知舵面故障与执行器非线性进行补偿,利用Lyapunov稳定性方法获得了参数自适应律并证明了误差系统的收敛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操纵面论文参考文献

[1].朱鹏,董文瀚,郭佳.基于核自适应滤波的多操纵面飞机多模型舵面故障诊断[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2].朱鹏,董文瀚.考虑执行器非线性的多操纵面飞机舵面故障容错控制[J].飞行力学.2019

[3].孙超姣,陈勇,景博,李娟.基于权值优化的多操纵面抗饱和控制分配策略[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4].徐悦,杜海,李岩,李小飞,陈黎.基于射流飞控技术的无操纵面飞行器研究进展[J].航空科学技术.2019

[5].支健辉,董新民,陈勇,李洪波,刘棕成.多操纵面飞机非线性有限时间容错控制分配[J].飞行力学.2019

[6].程浩,王华,王梦龙,石庆利.串列翼巡飞器不同气动布局及操纵面布置方案对比[J].飞行力学.2019

[7].杜海,徐悦,雷国东,张国鑫,王磊.无操纵面飞行器飞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C].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18

[8].肖明辉,徐焱,贺顺,谷迎松.考虑气动力修正的操纵面颤振特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8

[9].张绍杰,双维芳,李正强.飞翼飞行器的操纵面故障自适应补偿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

[10].周扬,陈勇,董新民,支健辉,陈娅莉.基于可控度的操纵面故障重构控制分配方法[J].飞行力学.2018

论文知识图

飞行器控制舵面分布图潜器总体设计系统分解图操纵面管理与重构#操纵面偏转时自动生成的表面...操纵面作动对全机偏航力矩系数...多操纵面模块化控制律设计结构

标签:;  ;  ;  ;  ;  ;  ;  

操纵面论文_朱鹏,董文瀚,郭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