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自制制剂王氏病肝康Ⅱ号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我院自制制剂王氏病肝康Ⅱ号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张晨光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221400

【摘要】王氏病肝康Ⅱ号是我院应用多年的自制制剂,处方来源于我院肝胆科副主任中医师王家来在多年临床所应用的病肝汤,由我院制剂室进行配制,该方由茯苓、大黄、车前子、丹参、白术、郁金等17味药组成。其主要的功能主治为主治各种肝硬化腹水,亦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结核性腹膜炎等所致腹水,对各种病毒性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亦有显著的疗效。该制剂1996年徐州市卫生局药政管理处批准的胶囊剂,2003年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换发了医疗机构制剂品种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146,2008年食药监局统一进行了注册,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JSZBZ20090512Z,质量标准中参按2005版药典的胶囊剂下的通则制定,包括制法、性状、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贮藏、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2014年省药监局为保证医疗机构制剂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组织对部分质量可控性不强及妇科、儿科用医疗机构制剂开展标准提高工作,该制剂被列其中。

【关键词】自制制剂;王氏病肝康Ⅱ号;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本人自2014年接受该项任务至2016年底按照SFDA的关于医疗机构制剂的技术要求,完成该制剂的研究,上报于省药监局并获得批准。增加制法中的稠膏密度控制,修改并增加鉴别项方法,增加浸出物测定方法。其中鉴别项中增添了茯苓、大黄、车前子的显微鉴别,建立了茯苓、丹参、白术、郁金的薄层鉴别方法。因其名称不符合中药命名原则故申请改名为“健肝胶囊”。通过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药品,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ZF-2型三用紫外仪(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EQ-5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HHS-1-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省医疗器械厂),FA1004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S-18型双目显微镜(南京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及摄像工作站,DHG-102型电热干燥箱(山东潍坊医疗器械厂)。

1.2试药王氏病肝康Ⅱ号批号为130517141219150612共三个批次,由我院制剂室提供;茯苓对照药材(121117-201308)、大黄对照药材(120922-201309)、车前子对照药材(120916-201307)、丹参对照药材(120923-200912)、白术对照药材(120925-201310)、郁金对照药材(120949-201106)均购置于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所;薄层硅胶G板(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有限公司),所用的试药均为分析纯。

2鉴别

2.1显微鉴别

选择各味药中有专属性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指标,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范了显微描述。见附图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茯苓)。草酸钙簇晶大,直径20~140μm(大黄)。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略切向延长,细胞壁粘液质化,内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壁薄,微波状,作镶嵌状排列(车前子)。石细胞类圆形、类三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细胞腔内含黄棕色物(丹参)。

2.2薄层鉴别

2.2.1茯苓薄层色谱鉴别

取上述三批次制剂,分别倾出内容物约为5g,于乳钵中研成细粉,置于具塞三角烧瓶后,加入乙醚25ml,50℃频率60KH2超声处理20分钟后,滤过,于水浴锅内将滤液蒸干,在剩余残渣中加甲醇1ml溶解,制备供试品溶液。取对照药材茯苓0.5g,加乙醚30ml,按上述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取样量分别为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展开后,取出,晾干,喷显色剂(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结果三批均符合规定见附图2。

2.2.2白术薄层色谱鉴别

取上述三批次制剂,分别倾出内容物约为5g,于乳钵中研成细粉,置于具塞三角烧瓶后,加入正己烷30ml,60℃频率60KH2超声处理30分钟后,滤过,于水浴锅内将滤液蒸发浓缩,成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对照药材白术0.5g,加正己烷20ml,按上述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取样量分别为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1),展开后,取出,晾干,喷显色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结果三批均符合规定见附图3。

2.2.3丹参薄层色谱鉴别

取上述三批次制剂,分别倾出内容物约为5g,于乳钵中研成细粉,置于具塞三角烧瓶后,加入乙醚25ml,充分振摇后,于暗处放置1小时后,过滤,滤液挥干后,加入乙酸乙酯1ml将残渣溶解,制成供试品溶液。另称取对照药材丹参0.5g,按上述方法操作,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取样量分别为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展开后,取出,晾干,喷显色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果三批均符合规定见附图4。

2.2.4郁金薄层色谱鉴别

取上述三批次制剂,分别倾出内容物约为5g,于乳钵中研成细粉,置于具塞三角烧瓶后,加入无水乙醇25ml,60℃频率60KH2超声处理30分钟后,滤过,滤液在水浴锅内蒸干,加乙醇1ml将残渣溶解,制备成供试品溶液。另称取对照药材郁金0.5g,按上述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取样量分别为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剂为正己烷-乙酸乙酯(17∶3),展开后,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果三批均符合规定见附图5。

4制法

原工艺由江苏省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以苏药制字Z04001461实施,工艺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进一步控制产品质量增加了稠膏密度,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1(70℃),制法未作改动。

5名称

因其名称不符合中药命名原则,经原方的贡献人同意,故申请改名为“健肝胶囊”,以获得省药监局同意。

6讨论

本方中茯苓、大黄、车前子、丹参、白术、郁金处理后加工成细粉,余药煎煮浓缩成稠膏,稠膏与细粉制粒后装胶囊。茯苓、大黄、车前子三者的显微特征较明显,采用故显微鉴别,茯苓、丹参、白术、郁金在层析的中分离度好,故选用薄层鉴别方法。层析中,在供试品溶液制备时原取样量为10g,加乙醚50ml;薄层展开时点样量为5μl,作为胶囊剂(0.25g/粒),取样量较大,所加有机溶剂也相对较多。考虑到绿色环保,后进行了修订,即“取样量为5g,加乙醚25ml;点样量为10μl”。薄层展开时样品的量没有改变。改变了原质量标准无鉴别项、浸出物测定项,确立了本品制法、鉴别、浸出物测定及检查项,增加了薄层鉴别、浸出物测定方法,变更了品名,提高了质量标准。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简便易操作,满足实际生产质量控制要求。同时空白试验表明,阴性样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位置,无色谱出现,表明方中其他味药材不干扰。试验结果经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复核后,同意该质量标准的建立,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审后同意该标准。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医疗机构制剂标准提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杨茂春杨哲余光琇.制剂质量标准与配制检验规程[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标签:;  ;  ;  

我院自制制剂王氏病肝康Ⅱ号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