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职业的困惑与有效管理

浅谈教师职业的困惑与有效管理

◆谢勇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天华职业技术学校341600

摘要:众所周知,教师是一门神圣的职业,古人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很好地诠释了教师的重要性。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教师管理似乎出现了一些格格不入的弊端。如何做到最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教师管理教师职业倦怠

我们从小崇拜老师,因为老师向我们这些受教育的人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宽广些,从一滴水中窥见整个海洋。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跟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古至今,发扬了中华民族“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无可厚非,在做到这些的同时,一颗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不可或缺。

对于教师与学生,我们可角色互换进行换位思考。作为学生,如果,当你的老师讲课中对教材不熟悉导致讲解不清楚,不能抓住知识的重点,你听完之后对知识点模糊不清,收获不大,你还会再致以老师崇高敬意吗?因为博学,才会一览众山小。再比如,作为学生,要是自己的老师忙于自己的教育科学研究而放任学生的教学,试问,教育兴国还有希望吗?不可避免的,当今世界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当然,我们应该感到荣幸,因为我们的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三尺讲台为一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刻苦钻研,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探索和遨游在客观规律的大道上。如:研究课堂上的特殊教学方法,以便之后更好地传递知识;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推动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教育事业中,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各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引导受教育者充分肯定自我、定位自我,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今,好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过分追求科研成果,没能让每个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很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教师还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教师们被一次次的打击冲淡了当年的豪情壮志,抱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平淡度过。教育事业若照着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必将走向末路终端。事出有因,造成这种职业倦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的压力。从物质方面来讲,教师的薪酬不算太高。当然,这倒也是其次。本着一份微薄收入的工资下还得肩负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教育责任。当自己的满心热血随着一次次不能满足社会和家庭的需求,面对一次次的批评时,不再沸腾了。久而久之,倦怠之情产生了。

第二,教师的环境和本身教学的特殊性。封闭的环境以及“坐班制”管理让教师的工作环境受到局限,没有清澈如许的泉水,是因为没有源头的活水来啊。再者,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见成效。然而,学生往往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践踏至最低端,无畏也不关心。

第三,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一方面,就像我们学生时代,常常迟到了或者上课讲话违反课堂纪律再或者没有按时交作业就会被无情的班规惩罚“罚多少钱、做什么份外劳动”,于是,我们很乖地遵守着制度,小心翼翼而不让自己犯错。而同样,在我们之外的教师的圈子里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也会因为班级成绩不好而受到年级主任的惩罚。自然而然,一种“放不开的心态”,一种不太让人自在的工作环境,压抑着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极易抵制与反感。另一方面,等同于量化的考试分数,评价教师的目标体系由德、能、勤、绩四大块组成。并且,针对老师的表现给予数字化的评价,试问,是否客观、公正?领导们以数字来解决问题和对老师进行管理,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数字不会说话,评价教师的数字仅仅是学校数据资料统计获取的,这些数字的具体量化忽视了老师某些有价值性的指标。举个例子:假设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要求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从而选出最佳教师,因此,学生们的主观意识是很强的,他们一定不会选之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老师,因为在那个年纪的他们是桀骜不训的,他们还不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当然,事实是这个老师的确是为了学生好的,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就这样,最佳教师与他失之交臂。这只是教学当中一个简单的小小的例子,或许其他因素数不胜数。但所有的事例只是表明数字量化的管理是不合格的,评价的结果也不能提供给老师有益的建议、给老师改正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

第四,教师的管理过程。这是继教师个人主观因素后的一个客观因素。由先前的“定向师范类教育”管理体制向之后的“非定向师范类教育”体制的转变,目的是解决师资来源单一等问题。我们知道,随着社会教育对教师事务的重视和提高,已经不再采取短期师资培训的措施了,为的是让各大中等师范院校或者高等师范院校为中小学输送新的教师。这种制度名曰“定向师范教育”。可见,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这样的制度难免使得资源有点单一。

找到了原因,接下来就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社会方面的原因可能确实得教师自己改变自己,因为现在是21世纪,体罚学生应该不允许了,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从内心愿意去接受知识。责任与压力是存在的,关键在于自己怎么想,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次,教师的评价也是教师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抛开量化的评价,从教师本身具有的特点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

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抓到了事物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针对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擦亮双眼,尽量避免各种角色的相互矛盾和冲突。

标签:;  ;  ;  

浅谈教师职业的困惑与有效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