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模拟论文_张旺,王亦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中美,模型,东北地区,软科学,投入产出,精算。

政策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张旺,王亦宁[1](2019)在《开展水利经济政策模拟实验的初步思考和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论证了开展水利经济政策模拟实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水利经济政策模拟实验的目标是推动开展水利和国民经济复合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演变机理和特征等研究,观察水利经济政策是否能够实现政策目标、达到预期效果,服务最优水利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实施。水利经济政策模拟实验包含水利经济作用机理与响应过程研究模块、水利经济数据分析和情景模拟研究模块、水利经济重点问题决策支撑研究模块叁大模块。文章针对推动开展水利经济政策模拟实验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水利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曲冰儒[2](2019)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政策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不断的提高,建筑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而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已不符合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政府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断地推进,装配式生产方式的优势逐渐明显。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指示,力求在10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达到30%。但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的限制,各个省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不同。南京市作为首批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对于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支持政策影响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整理了关于装配式建筑、公共政策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及相关研究,梳理了目前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以及对于政策效应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政策效应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定性分析各类政策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影响机制;其次从政策、经济、建筑、技术和环境五方面分析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再次,确定装配式建筑政策模拟系统模型的系统边界与系统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因果回路图与存量流量图,确定结构方程式与模型参数,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最后,通过装配式建筑政策模拟模型预测南京市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模型仿真,比较不同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改变政策力度情况下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变化,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仿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南京市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规划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建设环节支持政策对于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对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需求量,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的作用效果突出;对于增加装配式建筑的供给量、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比,技术政策作用效果较大;技术政策对于降低碳排放量有较大作用。对此,南京市政府应调整装配式建筑政策的重点,从加大消费者激励政策,扩大装配式建筑市场;增强企业激励政策,增加装配式建筑供给量;提高技术支持政策,绿色健康发展建筑方面提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5)

封进,王贞[3](2019)在《延迟退休年龄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平衡的影响——基于政策模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加剧了人口老龄化对基金平衡的影响。本文利用微观大样本数据估计生命周期医疗费用,再结合宏观汇总的医疗费用和人口数据,测算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和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模拟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城职保基金平衡的影响。结论表明,平均来看,我国城职保参保人在50—54岁之前,医保缴费大于支出,是医疗保险的净贡献者,超过这一年龄之后的参保人每年使用的医保基金大于其缴费。加入人口老龄化动态演变的研究发现,延迟退休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医保基金运行压力,使得2025年预计的基金赤字降低1/3左右。基于本文发现,我们指出探索退休后继续缴费方案具有必要性。(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王光辉,司艳,王琦,李征仁,刘洋[4](2019)在《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东北地区政府职能改革政策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北各省市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根源在于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政府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其市场化需求。新一轮东北振兴需转变政府职能,而政策分析是政府职能改革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政府干预和市场化发展的生态位分析为基础,结合东北地区政府职能运行的主客观数据,构建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的手段获取东北地区政府职能改革的主要政策方向。(本文来源于《科技促进发展》期刊2019年03期)

朱孟楠,曹春玉[5](2019)在《中美贸易战与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政策模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当前中美贸易战的现实,使用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传统利率规则和基于外汇市场干预的汇率安排等双工具货币政策组合,研究了美国发动贸易战对中国贸易均衡、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整体影响,进而分析了不同汇率安排下外汇储备需求规模的动态调整。研究发现,面对不利贸易条件和进口需求降低的冲击时,中国需要根据具体经济形势在金融稳定、贸易均衡及实体经济稳定等目标之间做出相应的汇率安排;对于中美贸易战中出现的人民币外源性贬值,可以适度干预汇率,以维持金融稳定;为应对中美贸易战的不利冲击,对提升商品出口退税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和升级产业技术水平造成的人民币汇率的内源性升值,可以通过放开汇率干预、畅通汇率传导机制方式增强经济体系调节内外均衡的能力和弹性。长期而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财贸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黄林峰,卢媛[6](2019)在《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均衡影响的政策模拟研究——以海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延迟退休是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延迟退休将对养老保险收支均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构造改良人口精算模型测算各年份人口总数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其次根据养老保险制度规则建立养老保险收入模型和支出模型,而后计算现行制度标准下养老保险收入总额、支出总额、收支差额和收入支出比,最后在叁种延迟退休方案下对养老保险收支均衡性指标进行政策模拟。结论表明,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失衡有显着缓解作用,但仍不是改变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杨茜淋,张士运[7](2019)在《京津冀产业转移政策模拟研究——基于多区域CGE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经济系统理论,构建了京津冀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将显着提高河北和天津的经济增长,从而有利于改善京津冀区域的总体协调发展;在不考虑生产率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单纯的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其他省市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当考虑到生产技术进步时,根据目前的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北京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约9个百分点就可以使得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对北京GDP不造成负面影响,却同时可以大幅提高河北、天津和其他省市的GDP增长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娄峰[8](2019)在《中美贸易摩擦政策模拟分析:基于动态GTAP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现实情况,根据相关理论和GTAP数据库,构建一个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叁种情景。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两国的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就业,但这种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就我国来说,中美贸易摩擦改变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趋势,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状态。(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郭峻言[9](2019)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流动与政策模拟——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规划京津冀叁地间产业流动既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基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对京津冀叁地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地区产业短板,并结合碳排放与水消耗两个指标,对适合疏解的产业提出建议。在文章假设下,对北京待疏解产业产出向河北地区流动进行模拟,通过投入产出规划调整模型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得出政府应加强省际价值流动、进口两手抓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隋聪,刘青,宗计川[10](2019)在《不良资产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计算实验分析与政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良资产是形成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众多风险的根源。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不良资产的银行间计算实验模型,利用该模型从微观个体的不良资产变化入手研究其对银行系统的宏观影响。模拟实验发现,在资本监管约束下,不良资产的累积导致了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过剩,单纯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缓解债务危机的作用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次贷危机后全球性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经济增长仍然乏力的原因。此外,不良资产核销与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组合的干预效果最明显,该政策组合能够加快银行系统恢复,并能够避免单纯核销带来的短期冲击。(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19年01期)

政策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不断的提高,建筑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而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已不符合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政府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断地推进,装配式生产方式的优势逐渐明显。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指示,力求在10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达到30%。但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的限制,各个省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不同。南京市作为首批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对于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支持政策影响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整理了关于装配式建筑、公共政策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及相关研究,梳理了目前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以及对于政策效应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政策效应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定性分析各类政策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影响机制;其次从政策、经济、建筑、技术和环境五方面分析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再次,确定装配式建筑政策模拟系统模型的系统边界与系统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因果回路图与存量流量图,确定结构方程式与模型参数,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最后,通过装配式建筑政策模拟模型预测南京市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模型仿真,比较不同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改变政策力度情况下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变化,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仿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南京市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规划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建设环节支持政策对于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的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对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需求量,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的作用效果突出;对于增加装配式建筑的供给量、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比,技术政策作用效果较大;技术政策对于降低碳排放量有较大作用。对此,南京市政府应调整装配式建筑政策的重点,从加大消费者激励政策,扩大装配式建筑市场;增强企业激励政策,增加装配式建筑供给量;提高技术支持政策,绿色健康发展建筑方面提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旺,王亦宁.开展水利经济政策模拟实验的初步思考和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9

[2].曲冰儒.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政策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封进,王贞.延迟退休年龄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平衡的影响——基于政策模拟的研究[J].社会保障评论.2019

[4].王光辉,司艳,王琦,李征仁,刘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东北地区政府职能改革政策模拟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9

[5].朱孟楠,曹春玉.中美贸易战与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政策模拟实验[J].财贸研究.2019

[6].黄林峰,卢媛.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均衡影响的政策模拟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调研世界.2019

[7].杨茜淋,张士运.京津冀产业转移政策模拟研究——基于多区域CGE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2019

[8].娄峰.中美贸易摩擦政策模拟分析:基于动态GTAP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9].郭峻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流动与政策模拟——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J].特区经济.2019

[10].隋聪,刘青,宗计川.不良资产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计算实验分析与政策模拟[J].世界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吨煤产能投资成本变化示意图通货膨胀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公众信心冲击下产出的响应函数不同年龄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收益率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的系统动力...基准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情况

标签:;  ;  ;  ;  ;  ;  ;  

政策模拟论文_张旺,王亦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