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华文报刊研究

法国华文报刊研究

张妍妍[1]2004年在《法国华文报刊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介绍了法国华文报刊的整个发展过程,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报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特点及意义,并在最后一个部分提出了关于法国华文报刊生存及发展的几点认识。文章除前言、结论外,还分为五章。 文章在前言部分对于“中文”、“华文”、“华侨|”、“华人”、“华文报刊”等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以便法国华文报刊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中得到清楚地论证。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讲述法国华文报刊的历史发展轨迹,分为五个历史时期进行介绍:法国华文报刊的产生时期、“辛亥革命”至“九一八”事变前期、“九一八”事变至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至今。1907年,《新世纪》和《世界》杂志的创刊标志着华文报刊在法国诞生。在这之后,中国的一批知识青年来到欧洲的文化中心巴黎,办起了华文刊物,作为交流学习心得、宣传西方先进思想的园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量劳工被当时的北洋政府派遣到了法国,从事战地劳务工作。因此,以留学人员和华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华文刊物就应运而生了。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旅法支部、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中国青年党欧洲支部相继创办了各自的机关刊物。这些刊物与国内政治斗争密切相连,以宣扬各党政治信仰、阐述各党政治主张为主要目的,这些报刊就是最初的法国华文政党性报刊。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在这个面临外来侵略的特殊历史时期,法国的华文报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抗日为主要内容的报刊相继问世以配合国内的抗日运动。这一时期的报刊虽仍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却结束了前一时期党派政争的论战,达成了空前一致的舆论。德军占领法国以后,华文报刊受到摧残;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以抗战为主要目的的华文报刊也先后停刊,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相对来说是法国华文报刊的“沉寂期”,报刊数目较少、出版时间较短。这个阶段有一点比较引人注意:有些报刊已开始采用国内新闻通讯社的新闻稿。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法国华文报刊逐渐步入繁荣发展期,报刊种类迅速增多,新闻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报刊风格逐渐大陆化,大大增多了对大陆的报道,读者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通过第一章至第五章对于法国华文报刊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分析,本文在第六章中提出了关于法国华文报刊的几点认识,分别论及华文报刊之使命问题、华文报刊之生存条件、华文报刊之发展趋势以及华文报刊之潜在危机及其对策。华文报刊之使命:华文报刊应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应成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力量;应成为让中国了解世界与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纽带;还应负担起维护华人华侨利益的使命。华文报刊之生存条件:应以读者需要为依据,而不能盲从于主流媒体;要与当地华人社团搞好关系:与主流社会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国内同行建立合作关系,已用国内媒体优势办好报纸。法国华文报刊之发展趋势:新闻从业人员越来越专业化;政治倾向日趋繁杂、多元化日趋明显;经营管理上呈现企业化的趋势;与欧洲华文报刊市场一体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高。法国华文报刊之潜在危机与对策:1.危机:在法国主流媒体面前,竞争力不强;面临来自网络的巨大压力;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其带来的移民“回吸现象”使得受众人数将减少,造成华文报刊生存环境紧迫。2.对策:华文报刊应以关注与服务于华人群体为基础,同时寻求突破,力图成为中法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经营管理方面,办报人从战略上应具有传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弘扬中华文化的献身精神,从战术上应遵循企业运行的客观规律;编辑方针上,应扬长避短,强化地区新闻的特色。 华文报刊作为汉语言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民族向心力及凝聚力,形成我们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力求在前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具体的系统的研究,以期得出符合历史、具有现实意义的成果。

刘婧[2]2018年在《海外华文报刊《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研究(1935-1938)》文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不断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中国东北叁省后更试图占领全中国。伴随着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开展,国内宣传抗日主张的报刊相继涌现。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剿共”政策,消极抵抗日本侵略行径,严厉查禁国统区中共报刊,凡是出现“抗日”“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等字眼的报刊一律查禁。在这种时代与社会背景下,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的《救国时报》于1935年12月9日在法国巴黎正式创刊,它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期中国共产党在国外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的机关报,主编为吴玉章。该报在创刊之初即以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使命,鼓舞和动员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联合起来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力促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论文试图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出发,对《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报道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其抗日宣传的内容,分析宣传特色,进而探讨该报的传播效果。论文第一章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及国际环境叁个角度分析《救国时报》在法国巴黎创办的历程。一方面,日本加紧对我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中国共产党需要创办一份报刊来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动员全国民众一致抗日救国、争取民族解放;另一方面,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通讯网络,控制着新闻发布权,利用政权力量和法律手段制定新闻出版法令,迫害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因此,中国共产党排除掉在国内创办报刊宣传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海外宣传抗日救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此时的法国反法西斯战线初步形成,政治舆论环境相对轻松,适合中国共产党创办报刊。在以上叁方面原因的促使下,共产国际中央代表团决定在法国巴黎创办《救国时报》,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论文第二章重点梳理《救国时报》所刊登的抗日新闻及其评论,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归纳,笔者可将其抗日宣传的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海内外学生的救亡活动报道、东北义勇军及抗日联军的抗日活动报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抗日救亡活动报道、海外侨胞救亡运动报道和世界反法西斯活动报道。总体来说,各类救亡运动报道在《救国时报》152期报纸中分布较为均匀。《救国时报》通过大量刊登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主题的消息,深刻地刻画了这一时期的主题一一联合抗日,同时塑造了不同群体参与抗日的典型形象,连续影响受众的意识和认知,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鼓舞动员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妇女同胞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论文第叁章将《救国时报》置于抗战爆发前期国内党报发展中考察,着重探讨《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特色与策略。相较于国内紧张的政治环境及无处不在的新闻钳制,法国崇尚民主和标榜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政治环境使得《救国时报》得以迅速发展,其稿件来源全面、广泛,以转载、专电和快信为主,同时也注重读者来信和社会进步人士的投稿;同步报道中共中央方针政策,有效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促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报纸宣传形式丰富多样,版面编辑灵活多变,舆论大胆、激进。本章将从稿件来源、抗日主张、宣传形式与版面编辑四个方面对《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策略进行探讨。作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型代表,《救国时报》与同时期国内党报相比,在报刊性质、宣传范围与宣传对象上体现出自身的特色。论文第四章主要评价《救国时报》抗日宣传的作用,并思考其不足之处。《救国时报》在其存续的两年时间里及时报道国内外同胞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情况,同时揭露日寇试图侵占全中国的阴谋。连续不断地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呼吁各党派各团体联合抗日。这一时期的《救国时报》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舆论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为动员国内社会各界同胞和海外华侨团结起来抗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救亡运动的开展。由于办报环境的限制,《救国时报》在消息来源、新闻时效性等方面还有欠缺。《救国时报》作为一份在海外宣传抗日的华文报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新闻传播学研究价值。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期,《救国时报》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指引民众开展救亡运动,为呼应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唤醒国人民族主义的情绪,团结海内外同胞,建立救国联合战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从新闻传播角度考察海外华文报刊《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强调了其作为媒介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相关学术研究也是一定的补充。同时,《救国时报》在艰苦环境下积累下来的的办报实践也为新时期中国党报有效发挥舆论引导提供了参考。

黄煜[3]1995年在《当代欧洲地区华文报刊研究》文中认为当代欧洲地区华文报刊研究黄煜引言欧洲地区华文媒体是海外华文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长期以来甚少开展,可以说付诸阙如。即使在寥寥无几的书刊资料中提及的一些欧洲华文报刊,亦有不少事实差错。①欧洲地区华文媒体的重镇是在英...

胡锦云[4]2012年在《以《西贡解放日报》为例试论越南华文报刊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国家。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与中国也有着悠久的渊源。从秦始皇时期到清朝,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士大夫阶层都有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移民越南,并在越南定居下来成为越南华人。他们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越南,也带去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为越南社会的进步起了促进作用。在近代史上,越南华人为越南的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从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份报纸以来,报纸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手段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报纸人们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政治情况、其它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与文化等等各种信息。越南的华人们也紧跟时代潮流,办起了华文报纸。越南华人们往往热衷于通过华文报纸来传播中国的消息,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以及为华商提供一些商机。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越南华人又积极报道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做的努力,号召广大华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越南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之后,越南华文报刊又凭借着在广大华人群体中的优势,成为越南政府对华人宣传国家政策、引导舆论的有利工具。现在,随着中越两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两国人民有了更多机会互相了解。在相互交往中,两国人民对于彼此双方的信息需求也变得强烈起来。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传播的手段变得多样化起来。电视、因特网等新的媒介形式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里,人们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世界其它地方的消息。这给中越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给报纸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挑战就在于因特网等新的媒体形式以其快捷的传播方式、丰富的传播内容、以及与受众良好的互动不断吞噬着报纸的生存空间。机遇就在于报纸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优质的新闻。越南华文报纸面临着读者群体不庞大,且南方多北方少的困局。新生代的越南华人对传统中国文化了解的减少,以及欧美文化的渗透都使华文报纸的读者面临减少的局面。但越南华文报纸依然可以借助当前中国经济崛起以及汉语热在全球范围类的兴起,通过积极探索新的渠道来发展自己。

颜春龙[5]2006年在《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文中指出海外华文传媒与华文学校、华人社团被称为海外华人社会的“叁宝”,同海外华裔祖先由“落叶归根”的华侨变成“落地生根”的华人一样,经历了从“华侨喉舌”到“华人桥梁”的演变历程,它在传播中华文化、争取华族权益和教育引导华裔后代继承华夏文明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世界传媒体系当中极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海外华人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中国大陆以外华人文化存在的独特的空间与历史场景,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与渗透,在多元异质文化纷繁交融的生存语境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异域华族文化群体和生活方式。从海外华人文化的兴衰可以蠡测到世界的文化进程,而海外华文传媒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它在整合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身份,在传播与繁衍中华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复杂的文化角逐与竞争的文化全球化的后现代社会,海外华文传媒“不仅充当了中华民族全球化运动的先锋,也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汇入潮流的历程,成为本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全球化与本土化扭行互动的轨迹”。因此,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研究成为当下一个亟待开垦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既有助于审视中华文化在21世纪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也有助于关注当代其他异质文化的现代性进程。也正因此,在另一层面海外华文传媒研究本身在20世纪后期又逐步引起华文传媒的注意。新加坡是海外华文报刊的发源地之一,是东南亚华文报刊传媒的中心国家。从19世纪到现在,新加坡出版的华文报刊在数量上是海外华文报刊的第一位。综观海内外对新加坡的报刊传媒研究,我们发现大都研究者注重宏观的研究,虽然研究成果是丰富的,但是较为深入的对新加坡华文报刊研究或者专门华文报刊的研究显得为数甚少,就专门报刊的专门问题进行研究的专着就更为稀少。基于21世纪海外华文传媒研究的重要性与具体华文传媒研究的缺乏,本文选择了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作为个案研究,尤其选择21世纪初的《联合早报》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从文化维度来审视其所传达的一种对海外华人文化在身份认同及文化传承上的困惑和焦虑,并通过具体的文本研究来思考世界华文传媒的生存的可能性问题。新世纪以来,《联合早报》在文本中所凸现的华人文化焦虑意识是所有海外华文报刊媒介在传播华人文化进程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对新加坡的华人文化现状的反映,也是其自身对海外华人文化的反思,它是一个华文报刊深层次文化意识的表现,是一个华文报刊传媒在文化意识上逐步成熟的表征。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华语媒体在由世界文化潮流、所在国家主流文化意识以及其他文化因素所共同构造的文化格局中进行文化认同与自我角色定位的策略及其意义。除“绪论”外,本文分六章来揭示21世纪初期《联合早报》在世纪交替和文化冲突中所凸显的文化焦虑意识: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考察了新世纪以来海外传媒的华人文化焦虑,其目的是为研究《联合早报》的华人文化焦虑提供一个较为大的宏观背景。虽然有学者认为目前的海外华文传媒正在获得迅猛发展,但是承担着华人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之使命的不少海外传媒,尤其是华文报刊,由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等诸多因素开始明显地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出现了华人文化焦虑的普遍态势。华文报刊的这种族性文化焦虑是华人文化在海外社会的危机意识的直接反映,是人们对华人文化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它深层次地表征了海外华族、华裔、华人面临着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危机意识。第一章主要介绍《联合早报》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联合早报》所属的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报业集团,《联合早报》也成为新加坡乃至海外华文报刊中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日报。因此,在后电子传媒时代,《联合早报》作为一份成功的传承华人文化甚至更广泛东方文化的华文报刊,它在应对西方文化霸权及文化冲突、反思与消解本土族群文化焦虑、认同并融入主流国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先锋地位,在后殖民文化理论语境下,将其作为代表文本来进行解读具有典型意义。第二章主要从报刊文体与语言的角度分析了《联合早报》在新世纪的文化焦虑,对这些焦虑的文本进行细读,探寻其深层的文化身份定位问题。我们既要关注编辑者的语言焦虑,还要看他们如何把这种焦虑体现在具有实物形式的文本中,只有通过文本的解读,我们才能确证这个《联合早报》的华文语言焦虑是存在的,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华文语言在新加坡面临着危机,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作为语言的传媒,其文化焦虑就是这种现实的反映。第叁章主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联合早报》的文化焦虑。文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具有多重的所指或者意蕴。海外华人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在主流社会的位置、文化选择与文化认同是一个从日常生活到精神价值的方方面面的事情。要对海外华人文化进行研究,我们离不开文化人类学的视域。并且,事实证明,通过文化人类学的切入,可以较为深入研究海外华人文化的变迁与变异。这一章就是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下来研究《联合早报》的文化人类学的焦虑,这种焦虑是对海外华人文化中日常生活的习俗、文化传统、节日、仪式等方面的焦虑,这是日常生活的研究。但正是日常生活的文化危机导致了整个海外华人文化的危机,甚至导致华人的身份危机、华人的政治危机。第四章探讨《联合早报》对海外华人文化象征符码的重建。文化重建是文化危机与焦虑的表现,也是其结果。这一章从文化象征符号与文化重建、重建器物文化与重建华人文化活动叁方面展开。第五章探讨《联合早报》的华文传媒焦虑与海外华文传媒意识的重构。华文传媒的焦虑是海外华文媒体的编辑、发行人、研究者等在世纪初普遍的意识,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人认为,由于华文教育在许多国家受到压制与歧视,新一代华人已经不懂华文,华文传媒的受众人数及影响力都在迅速缩小,长此以往必将最后消亡。在文化全球化与各国政府不同程度的政策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下,华文传媒不断地产生危机。作为一种典型的华文传媒,《联合早报》站在时代潮流的浪尖时刻关注着华文传媒在世界文化演变与冲突中的机遇与挑战,始终关注着国内外华文传媒的动向,这其中就隐含了这家媒体重建海外华文传媒文化意识的焦虑。这种焦虑是华文媒体自我意识的表现,是华文媒体在文化意识水平上的增强与提高。第六章归纳清理了《联合早报》在新世纪的办报理念,主要从版面改版、走向互联网模式、高华文水准的意识、市场与文化传播之使命、《联合早报》与新加坡政府的互动等几个维度进行探讨。这是《联合早报》在新世纪的办报理念,也是《联合早报》重建华人文化意识以消解文化焦虑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结语中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丧失了民族文化,便丧失了民族性。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焦虑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是华文传媒对自身的生存地位,对自身承担华人文化传播使命过程中已经遇到的和将会遇到的各层面文化焦虑的反思,是一个华文报刊必然遇到的一个文化身份问题,也是当今华文传媒面临传统的缺位或者式微而导致的一种必然的典型现象。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焦虑问题首先表现为一种突出的文化意识的觉醒,因此,这种文化焦虑不是意味着绝望,更不意味着终结,而是意味着在焦虑中革新自己,包括《联合早报》在内的所有海外华文传媒都应当多加关注华人文化的重构,关注华人文化象征符码的传播、阐发与重建,调整自己的文化身份与文化选择,以便协助广大海外华人不断获得更多的华人文化的身份认同的媒介或者信息。

程道才[6]1996年在《研究华文报刊 办好华文报刊——’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增加交流,扩大合作,进一步办好华文报刊,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这是参加’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百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声。 这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华中理工大学承办,95年10月12日在武汉开幕,16日在重庆闭幕,历时五天。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学者、华文报刊负责人参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教授、甘惜分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树藩教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李瞻教授、潘家庆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郑贞铭教授,在海外华文报刊研究中有卓越成绩的新华社研究员方积根先

孙兴盛[7]1999年在《欧洲华文报刊世纪谈》文中研究表明欧洲华文报刊走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又将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这世纪之交是值得很好研讨的。一海外华文报刊作为维系华侨华人的信息和感情纽带,其生存发展有赖于华侨华人社会的生存发展,既受制于所在国的影响,又同母亲国命运与共,息息相关。伴随着中国与欧洲的...

钟悠天[8]2012年在《欧洲华文报刊的现状与发展道路研究》文中提出欧洲华文报刊发端于19世纪末的英国,至今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目前,欧洲华文报刊与海外华侨社团、华文学校构成了支撑海外华人社会结构的叁大支柱,在服务华人社群、维护侨胞权益、传播中华文化、发布中国声音等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随之而来的“中国热”的兴起,海外华文报刊的地位日益提升,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时机,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发展规模小、资金来源匮缺、经营模式落后、生存空间狭窄、市场竞争激烈,等等。对此,不论是华文报刊自身,还是中国大陆政府以及媒体机构,都应当给予关注和重视。本文运用新闻传播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本人五年来在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文宣处从事《浙江侨声报》、“浙江侨网”和海外华文教育的工作实践,以欧洲华文报刊为切入点,介绍欧洲华文报刊的发展现状,探讨欧洲华文报刊的发展趋势,分析欧洲华文报刊的发展困境,并就其长远健康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顾东黎[9]2005年在《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媒体的生存空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政治、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远不能涵盖其涉及的领域,随之而来的还有文化、信息以及人口等要素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其中,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在全球化过程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它们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大大缩短,一个“地球村”的概念正在形成。 全球化不等于同一性,表象的趋同并未抹煞和掩盖本质的差异,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文化个性反而得到了某种张扬。本文的切入点就是移民、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传播。通过对华文媒体在异域环境中成长轨迹的梳理和特点的概述,结合相关的文化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从宏观上分析和归纳出华文媒体这类特殊的文化现象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源泉和现实土壤。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根据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得出关于海外华文媒体生存的四点决定性因素,并适当地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对华文媒体生存空间的研究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现实。因此,文章的最后从实际出发,总结了华文媒体发展中叁个新的态势,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对策。 总之,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海外华文媒体如同其它的少数民族媒体一样,在其所在国传媒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和强势媒体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它的存在是文化多样化与多元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用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和相关的文化理论解释了华文报刊为什么能够存在,以及其存在、发展的前景如何。目前,海外华文媒体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但是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的论着尚且不多。通过在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两年和里昂第叁大学跨文化专业学习的一年,我进行了一门实践性学科的跨学科理论联系和本学科内的理论探寻。虽然由于受本人能力和视野的限制,有些观点还十分不成熟,甚至有些偏颇。可是,我觉得完成这篇论文,对我个人的知识层次和架构来说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尝试。本人不奢望这篇论文会有多么大的学术价值,只期望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角度,一种看法、一个观点。关键词文化,华文媒体,跨文化传播,生存空间

杨咏桔, 梁源法[10]2001年在《海外华文报刊的定位和生存条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进入21世纪,海外华文报刊随着华侨华人的增多,也愈办愈多,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目前海外的华文报刊的数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可以说凡是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几

参考文献:

[1]. 法国华文报刊研究[D]. 张妍妍. 中央民族大学. 2004

[2]. 海外华文报刊《救国时报》的抗日宣传研究(1935-1938)[D]. 刘婧. 安徽大学. 2018

[3]. 当代欧洲地区华文报刊研究[J]. 黄煜.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5

[4]. 以《西贡解放日报》为例试论越南华文报刊的发展[D]. 胡锦云. 重庆大学. 2012

[5]. 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 颜春龙. 四川大学. 2006

[6]. 研究华文报刊 办好华文报刊——’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程道才. 新闻大学. 1996

[7]. 欧洲华文报刊世纪谈[J]. 孙兴盛. 国际新闻界. 1999

[8]. 欧洲华文报刊的现状与发展道路研究[D]. 钟悠天. 浙江大学. 2012

[9]. 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媒体的生存空间研究[D]. 顾东黎.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10]. 海外华文报刊的定位和生存条件[C]. 杨咏桔, 梁源法. 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 2001

标签:;  ;  ;  ;  ;  ;  ;  ;  ;  ;  

法国华文报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