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观察

中医饮食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观察

张瑛刘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610000)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279-02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饮食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护理和中医饮食护理,B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护理,分别记录给予饮食护理后3周末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测量值,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给予饮食护理后,患者血糖均下降,但A组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中医饮食护理有利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关键词】中医饮食护理Ⅱ型糖尿病餐后两小时血糖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influenceonthebloodglucosewhilethepatientsoftypeⅡdiabetesmellitusweregivendietnursingca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ethods:24patientsoftypeⅡdiabetesmellituswereseparatedintotowgroupsatrandom,groupAsuppliedwithdietnursingca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nthebaseofcommondietnursingcareforthepatientsofdiabetesmellitus,whilegroupBwereonlyofferedwithcommondietnursingcare.Whenthepatientshavebeengivendietnursingcarefor3weeks,recordthelevelofFBGand2HBG,analyzetheresultsstatistically.Results:Boththelevelofbloodglucosedecreasedafterbeinggiventhedietnursingcare,whilethelevelofgroupA’2hBGdecreasedmoreremarkably.Conclusion:Dietnursingca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obenefittocontrolthelevelofthepatientsoftypeⅡdiabetesmellitus’bloodglucose.

【KeyWords】Dietca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ypeⅡdiabetesmellitusBloodglucoseaftermealstwohours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1]。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2]。糖尿病为一终生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急性并发症常危及生命,慢性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可使病人致死、致残。如血糖控制良好,可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1]。经研究证明,合理的饮食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可以减轻胰岛负担、降低餐后高血糖、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3]。为此,观察中医饮食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选择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入院的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24例,使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条件。

年龄18周岁以上;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服用降糖药物,非胰岛素质量;除外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等。随机分为两组,A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60±4岁;B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56±7岁。

1.2实验方法

1.2.1饮食护理标准

先向患者介绍饮食护理的目的(饮食护理的目的在于维持标准体重,保证未成年人的正常生长发育,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1])。意义(饮食护理对年长者、肥胖型病例、少症状的轻型病人是主要的护理措施[1])。

具体方法如下:A、B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护理:(1)制定总热量: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105(cm);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较轻体力劳动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35-40kcal,重度体力劳动40kcal.由于实验对象是住院患者,所以选择30kcal/kg.d。(2)碳水化合物:约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具体换算附文一。(3)每餐热量合理分配:按食品交换单位将上述热量分配换算为食物重量。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1][3]

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再给予中医饮食护理:(1)如患者以口渴多饮为主要症状,症候分析未肺热炽盛、耗热伤津,给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的饮食护理。(2)如患者以多食善饥为主要症状,症候分析为胃热炽盛、腐熟增强,给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的饮食护理。(3)如患者以多尿而浊为主要特征,症候分析为肾阴亏虚、肾失固摄,则给予滋阴固肾为主的饮食护理。具体措施附文三[2][4]。

1.2.2观察方法:

给予饮食护理前及给予饮食护理后三周末分别记录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5],比较数值的改变。

1.2.3监测方法:

用快速血糖测定仪[6],测指尖血糖[7]。

1.2.4统计方法:

用t检验。

2、结果

2.1给予饮食护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比较

给予饮食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均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一:给予饮食护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x±s,mmol/L)

2.2给予饮食护理前后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比较

给予饮食护理后,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均下降,但A组患者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见表2。

表二:给予饮食护理前后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x±s,mmol/L)

3、讨论

3.1关于实验结果

根据表一、表二可以看出,给予饮食护理后,患者血糖均下降,但A组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的下降最为显著,这说明血糖的明显降低,与中医饮食护理密切相关。

唐·孙思邈于《千金方》中指出:消渴病人“其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所思慎之!”。

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最为密切相关的疾病,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控制血糖,甚至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获得治愈;相反,如果忽视饮食因素,单纯依赖药物是很难奏效的。

3.2关于饮食护理

3.2.1西医糖尿病饮食护理

西方医学思维模式是以分解与分析的观点、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认识事物,它认为食物是由许多营养成分组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

西医糖尿病饮食护理的基础是平衡膳食,要求热能的摄入与消耗平衡、营养成分自身的平衡以及营养成分与营养成分之间的比例平衡。

这样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一些客观指标如身高体重等,通过能量及营养成分计算,搭配出营养成分数量、比例适当的饮食供给患者,所以对血糖的控制,西医饮食护理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3.2.2中医糖尿病饮食护理

祖国医学思维模式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从宏观入手,它认为事物的性能包括“四气(性)”、“五味”、“归经”等。

中医糖尿病饮食护理的基础是由事物自身的这些特性决定的,是以事物的四气五味之偏,来纠正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之偏,从而达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平)温、热“四气(性)”。糖尿病病人食物多选寒凉性质,因为这类事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从而使患者体内的寒凉温热从新达到平衡。

《遵生八笺》中提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酸收入肝、苦降入心、甘补入脾、辛散入肺、咸软入肾,正确服食五味,可以增补相应的五脏之气,糖尿病病人食物根据病位选择辛、甘、咸类,从而使患者体内保持酸苦甘辛咸五味平衡。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夫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物化之常也。”糖尿病病人根据需要选择归肺、脾、肾经的食物,从而润肺生津、清胃养阴、滋阴固肾,从本源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

另外,《饮膳正要》:“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饥,饥中饱……”不要因为害怕血糖升高而禁食、认为吃得越少愈好,这样反而会造成机体损伤、加重病情。《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不要认为应少吃粮食多吃肉菜,粮食、水果、肉类、蔬菜等合理搭配,才能更好地补益气血津液,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所以对血糖的控制,中医饮食护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饮食护理在配合医生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使糖尿病患者体质趋于正常范围、改善高血糖、缓解脂质代谢紊乱、从而达到并保持较佳的代谢状态、改善健康状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我们都注重中医饮食护理的研究,并从临床实践中不得探索,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27-441.

[2]刘文俊.中医内科护理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173-17.

[3]袁竹熙,李竹徽.从中医养生学说论糖尿病的防治.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23(5):376.

[4]翁维健.中医饮食营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付勇.糖尿病人餐后状态的临床意义.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7,22(40:209-211.

[6]周芳,邓中新.床旁血糖测定及质量控制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9-20.

[7]张家庆.从指间以外部位测血糖.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1,24(1):5-6.

[8]樊玲,文秀英.糖尿病中西医饮食疗法比较,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2),5-6.

[9]李瑞英.指导糖尿病患者系统掌握饮食疗法的体会.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5):469-470.

[10]陈旋.中医养生法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江苏中医药,2005,26(3):46-47.

[11]宋文明.58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3):289-290.

[12]赵芝玉.68例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临床疗效观察.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7,1,27(4):33.

[13]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

[14]张发荣.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治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63.

[15]黄泰康,肖万泽,李家庚.糖尿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27.

标签:;  ;  ;  

中医饮食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