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成都合达联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61113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过去的40周年,我国人民通过40周年的共同努力走完了其他国家几百年要走过的路,发展之速不可谓不快。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各行各样都在努力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自我革新,展现出新时期应有的面貌。但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本文主要围绕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存在的困境进行探讨,并思考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事业如何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管理;思考;对策

1、前言

当前,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特别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然不再是几百年前闭关锁国的沉睡中的雄狮,而是不断向前奔跑,敢于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风采的巨鹰,它雄姿英发,飞翔在世界广阔的天空里。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表示着中国以前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这是新的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对此,必须用数据说话,采取一系列手段进行调控和优化改革。因此,就有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改革改的不是皮毛,改的是内在与现今社会发展所不适应的结构。当代的中国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五位一体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领域实现全面的优化改革,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和高标准。要进行这样一场由内而外的自我革新,面临的困难肯定不小。在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着一系列困难,这些困难不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经济未来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困境,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2、新常态的内核

2.1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在经济方面进行五位一体化的改革,重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源动力,大力发展和弘扬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使我国产品质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并不再一味地追求速度,更注重质量以及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到环境保护,杜绝重污染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医疗、5G通讯等一大批具有高新科技与均衡结构的产业项目,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互联网为主的新型科技领域正在蓄力成为未来我国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取代动力不足的传统行业及产业。此外,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表征里,政府必须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政策上的调控和布局,将那些生产方式老旧、生产观念落后的企业进行优化整合。同时新常态下实施符合该阶段实际情况的政策,引导企业进入发展的新常态阶段。

2.2政治新常态

国家在政治与法律方面强有力的管控能力,是一个国家政治表现的重要指标。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的“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作为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群众走向美好幸福生活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党,一切的权利属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政治必然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破坏群众安定团结的毒瘤。不会乱惩治任何一个好人,也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坏人脱逃。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政治的权威性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2.3社会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社会风貌开始转变,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逐渐增多,我国所提出的法治社会已经开始初显。法治社会是由懂法的公民所组成的,这就要求公民具备基础的法律知识。法律常识教育已经开始在人们群众中普及,并体现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新常态下的法治社会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特征:在社会层面大力宣扬和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安全教育,凸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次,法治社会还要求匹配完善的法律制度,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权威的法律对中国公民的日常行为作出法律上的约束,以便于对拥有14亿庞大人口的中国国家进行管理;最后,要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与社会治理机制,要勇于对法律中不再适合当代社会的规则进行改善,并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协作,努力治理好当代社会。

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后

我国在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我国的政府职能部分在给人们群众办事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窗口比较多,流程比较繁杂,群众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跑政府部门好几次,大大影响了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效率。以往的工作日的窗口都是排满了长队。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部分的事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的解决。此外,政府创新优化,革新部门流程,简政放权,减少用户办理时间,对于较为主要的政府职能部门窗口,增开了周末的时间段进行事务办理,方便了平时工作没有时间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的治理能力落后欧,利益分配不均问题、社会公平缺失问题等多方面问题。

3.2公共管理技术可行性与实践手段单一性的矛盾

虽然公共管理技术受到政府的大力欢迎,但现代管理技术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帮助却很微小。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果粒技术和手段单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策略保守的问题。作为国家的管理部门,公共管理并不敢使用太多的先进技术,这与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人员的传统保守的工作作风有很大关系。同时,由于中国政府处于较高的位置,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4、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对策

4.1持续提升公共管理主体的治理能力

公共管理的治理能力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群体的事情,是所有涉及与公共管理主体相关的包括社会群众,及社会团体之间的事情。要提高公共管理的治理能力,就需要从多方面打通公共管理治理中存在的闭塞之处,竭力做好公共管理治理能力差的解决工作。政府部门应该简政放权,简化群众办事流程;人民群众应该体谅公共管理部门办事人员,按照流程合理有序处理事务;社会团体组织应该发挥其在社会中的广泛性和号召力,弘扬和宣传公共管理治理的相关政策和知识,最终实现提高公共管理主体的治理水平。

4.2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

目前社会正在高速发展,新型的科学技术应运而生。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应该试运营这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比如说人工智能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人员的工作压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减少了人工服务可能出错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繁杂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

4.3重塑公共管理核心伦理价值体系

公共管理需要构建宪法高于一切的公共管理伦理制度,通过大力宣传与严格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律的价值导向传输到民政的意识形态层面中。同时也要大力建设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培育人民群众的公德意识与公德心,促进全社会的道德文化与法治文化意识的提高。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文化与法制宣讲,在人们群众身边普及法律知识和理论,帮助他们解决平时与政府部门沟通中产生的疑惑和困扰,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将公共管理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在社会中形成。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虽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亟待改善,但并不是没有好的出路。在面临公共管理领域的困境的时候,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团体组织,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发挥自身的作用,促使公共管理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再生,吴云青.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05).

[2]任丙强.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环境治理:问题、挑战与对策[J].政治学研究.2013(05).

[3]管清友,朱振鑫.经济新常态更需政策平常心[J].中国金融.2014(14).

标签:;  ;  ;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