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124例麻醉体会

创伤性休克124例麻醉体会

栾国会(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五常150236)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29-01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麻醉体会

基层医院由于地域性的优势,往往成为病患的第一接诊单位,因此基层医院救治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决定伤者的预后。严重创伤病人常并发休克,病情危重,需争取时间,尽快手术治疗。我院从2008年到现在共收治创伤性休克病人124例,现将麻醉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年龄性别:年龄3岁~68岁,以20岁~30岁为最多占87.7%;男102例,女22例。

1.2创伤部位:脑外伤6例,胸外伤4例,腹部外伤64例,会阴部外伤4例,四肢外伤46例。

1.3BP、P情况:麻醉前收缩压12kPa以上44例,12kPa以下20例;P100次/分以上98例,100次/分以下26例。

1.4麻醉前处理及麻醉方法:创伤性休克病人接入手术室,首先给病人充分的供氧,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输血补液。常用粗针头开放2条~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可作静脉切开,迅速扩容。留置导尿管,以便观察病人的尿量。在血没有配出时,紧急情况下,先输入平衡盐注射液,706代血浆,碳酸氢钠,5%~10%的葡萄糖溶以扩容及纠正酸中毒。待病人收缩压回升到10.6kPa左右,血压仍不升者,应想到有较大的出血点在继续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立即麻醉尽快手术止血,争取时间。根据手术大小而选择麻醉方法:多数病员采用“氯胺酮+羟丁酸钠+司可林”静诱导,或用“2.5%硫喷妥钠+安定+司可林+羟丁酸钠”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者占92%。麻醉维持:用氯胺酮,羟丁酸钠,芬太尼,安定静脉复合麻醉79例,用1%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3例,采用氨氟醚浅麻醉者3例,硬膜外麻醉2例,神经阻滞1例。本组在迅速扩容中病人没有发生肺水肿及其它并发症,或因麻醉而死亡。

2体会

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伤员,往往急诊直接送到手术室进行抢救。麻醉医师要有充分的精神和经验准备,选择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及麻醉方法。首先要充分供氧,同时建立2条~3条静脉通道,迅速扩容。在排除有无呼吸道梗阻和血气胸后,根据病情,选择一种最佳的麻醉方法,尽快麻醉手术。

此类伤员大多数反应迟钝,对麻醉药和镇痛剂的耐受较差。为防止引起呼吸,循环抑制,应小剂量使用。本组有6例患者,手术前测收缩压5.3kPa,舒张压听不清,采用2.5%硫喷妥钠、安定、司可林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0.1%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按6mg/kg的用量,得到较好的效果,使术中满意。我们体会到:采用安定,2.5%硫喷妥钠,司可林诱导气管内插管,用1%普鲁卡用十度冷丁或芬太尼或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维持,如需肌松则给予肌松剂,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此方法对创伤性休克的伤员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效果满意。在伤员基本清醒时拔气管导管。切记一定要吸净气道和口腔分泌物,以防止呼吸道梗阻及术后病员误吸,避免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需给病员低流量吸氧,直到病人完全清醒。

近年来,对休克的动力学分析,组织代谢和神经体液调节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概念,认为休克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血管床容积骤然扩大而导致血液循环量不足和细胞缺氧的结果。根据此理论,在治疗出血性休克时迅速补充血容量,使器官组织得到充分灌注,BP维持在10.6kPa~12kPa,脉压在2.7kPa时,可采用多巴胺或阿拉明,溶于液体滴注维持血压。在未补足血容量和出血未止时,最好不同升压药物。因为这些升压药,可使内脏血管收缩,促进体内及全身血液外排,给抢救失血性休克增加困难和不利。

3根据上述总结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成功与否,与麻醉医师和多方面的配合有密切关系。

3.1要有积极的抢救措施。

3.2麻醉在抢救当中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技术。

3.3要有完善的抢救用具,对设备器材要随时用随时到位,才能做到抢救病人争分夺秒,不贻误抢救时机,协同各科医师共同抢救病人,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星君,滕倩倩,张燕萍,等.急救网络及其在急诊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4.

[2]何忠杰.白金十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

[3]吴在德,郑树.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标签:;  ;  ;  

创伤性休克124例麻醉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