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居民态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态度,居民,阶层,认知,地位,因素,地方。
居民态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杰,郭正军,王海岭,张瑞岭,杨世昌[1](2019)在《河南省城乡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河南省城乡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5岁以上居民1 302名,使用自制的调查表入户调查。并采用SPSS 17.0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精神疾病态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结果城乡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总得分为(34.99±5.89)分,对精神障碍患者持负性态度、中立态度和正性态度的分别占38.9%、27.9%和33.2%;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地区(P<0.001)、文化程度(P<0.001)、精神卫生知识获得途径(P<0.001)、精神卫生知识得分(P<0.05)、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看法(P<0.05)和遇到精神障碍患者时的表现(P<0.05)。结论河南省居民对精神疾病仍存在歧视和误区,且态度受宣传途径和认知等因素影响。应加强宣传,改善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接纳程度。(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叶玲翠[2](2019)在《国内外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旅游业出现更多新兴业态和转型变化,旅游业需要客源地的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双方高满意度和良性互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长久以来都是国内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更新研究理论、拓宽研究对象、加强影响因素分析、丰富研究方法、加深感知与态度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11期)
王观,段佳丽,孙颖,黄剑辉[3](2019)在《张家口市居民对控烟立法态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张家口市居民对控烟立法的态度,为开展控烟工作和控烟立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通过新闻客户端渠道,利用线上调查平台,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问卷1 177份,居民对张家口市作为奥运城市应出台控烟法规支持率为85.6%(1 008/1 177)。对无烟奥运的支持率女性(88.7%)高于男性(82.6%,χ~2=8.8,P<0.01)。有52.3%的居民知道国内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发布并实施了《控制吸烟条例》。有76.2%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在张家口市公共场所(如酒店、餐厅、医院)全面禁止吸烟,其中个体商户支持率较低(70.9%,χ~2=15.5,P<0.05)。结论张家口市居民对公共场所控烟立法支持度较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并加强宣教。(本文来源于《首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05期)
董欣佳,滕雨佳,卢帅呈,陈钧浩[4](2019)在《态度、认知与激励认同: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现状与对策——基于金华市垃圾分类示范村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步骤。而村民心理是村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与此同时,激励也会影响村民垃圾分类的行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金华市两个垃圾分类示范村村民的垃圾分类态度、认知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村民对垃圾分类呈支持态度,但是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却知之甚少。物质奖励以及村干部的表率对村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这个结果,本文提出了有利于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和改善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章露,谭少华[5](2019)在《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地方依恋与保护态度关系研究——以梅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历史文化街区复杂性更新保护诉求下,以物质空间环境优化主导的保护策略已经难以满足空间-居民情感-保护态度之间的多维需求。对此,本文引入地方依恋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梅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260名居民进行调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街区内居民的地方依恋与其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及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 82%的居民对该街区具有明显的情感依恋,71%的居民具有显着的功能依赖,居民的情感诉求在影响保护态度中有着比功能需求更为重要的作用;(2)居民搬迁意愿与地方认同能为衡量地方依恋对居民保护态度正向影响起到中介作用;(3)与居民搬迁意愿相比,地方认同对居民保护态度具有更显着的影响作用,表明地方认同是街区情感在更高维度的积淀。通过解析居民地方依恋与保护态度的关系以期拓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思考范畴,为平衡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保护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蔡江莹,王永强,王鑫瑞,谢灯明[6](2019)在《居民对乡村民宿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以海南的5个民宿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乡村旅游在中国乡村生根发芽,民宿成为了很多游客出行的优先选择,民宿的蓬勃发展对社区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社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担者。社区居民对乡村民宿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会形成整体的感知,整体的旅游利益感知会影响对民宿发展的态度,态度从而决定社区居民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外来游客进入当地旅游。居民对乡村民宿发展的态度,是决定民宿是否能够在中国乡村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乡村民宿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文章以海南省5个民宿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居民影响感知为研究切入点,建立居民影响感知、支持程度、社会距离、社区依恋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对其态度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社会距离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支持程度有显着负向影响;(2)社区依恋对支持程度有显着正向影响;(3)旅游影响感知的3个维度对支持程度有显着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09期)
杨明珠[7](2019)在《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为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于2019年4月-5月对上海市某社区的居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全部回答正确2人,仅占0.27%,一部分急救知识(如有人倒地施救第一步,心肺复苏第一步实施,心跳骤停的急救黄金时间)知晓率均低于50%。不同文化程度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掌握较差,随着文化程度提高,急救知识的知晓率也逐渐提升。不同职业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差异仅在心肺复苏第一步,异物梗咽以及火灾逃离这3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比老年组应急救护知识掌握好。近97%的社区居民希望并愿意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近70%的居民愿意在突发情况下给予施救。结论应重视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根据不同居民设计一套分层培训方案,促进社区居民急救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郭鹏飞,谢红彬[8](2019)在《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其"海丝"历史遗存丰富。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态度影响着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步伐。基于地方认同理论,运用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从认知、情感及行为叁个维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定量分析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态度和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地方认同方面,男性高于女性,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认同度越高,本科以下学历群体认同程度高于其他学历群体,月收入3501~5500元的人群认同程度较高;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总体认知程度较低,其保护态度主要受居民认知情况的影响,与人口学特征相关性较弱。提高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对"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海东,刘晓曈[9](2019)在《我国居民阶层地位认同偏移对社会政治态度的影响——基于CGSS2010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观阶层源于研究者的建构,阶层地位认同则反映了人们对于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的实际感知,而阶层地位认同比客观阶层地位更能确定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身份。不可否认,许多人形成了与他们在客观阶层结构中相一致的地位认同。然而,探究阶层地位认同与客观阶层立场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理解二者的分化可能会导致怎样的社会政治态度和行为后果。通过对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阶层地位认同向上偏移的群体更可能表现出积极的社会政治态度,反之则更消极,从而证实了阶层地位认同偏移呈现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模式,是一个解释人们社会政治态度和行为倾向的有效变量。(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甘立勤,王荀,邹宇量[10](2019)在《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深圳居民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深圳居民的预防接种知信行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平台发放和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问卷394份,69.8%的调查对象获取疫苗相关资讯的途径不超过3种,最常见的信息来源为微信、微博、医生和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在单因素分析中,疫苗相关知识的得分与调查对象的学历(P<0.01)、生育情况(P<0.01)、职业(P<0.01)、收入情况(P<0.01)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P<0.01)、生育情况(P<0.01)、职业(P=0.023)以及是否主动了解疫苗接种知识(P<0.01)是影响疫苗相关知识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仅有41.1%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本次疫苗事件,63.2%的调查对象理解疫苗事件中"效价不足"的含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调查者对疫苗事件做出理性判断的因素包括:职业(P=0.034)、疫苗相关知识的得分(P<0.001)、对本次疫苗事件的了解程度(P<0.01)。结论疫苗事件影响调查者对疫苗接种的态度和行为,相关部门应在疫苗事件发生时加强多渠道的信息通报,引导群众理性思考,在日常的健康教育中应结合教育对象的身份背景开展有针对的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居民态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大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与文化深入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旅游业出现更多新兴业态和转型变化,旅游业需要客源地的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双方高满意度和良性互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长久以来都是国内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更新研究理论、拓宽研究对象、加强影响因素分析、丰富研究方法、加深感知与态度关系研究等5个方面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民态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杰,郭正军,王海岭,张瑞岭,杨世昌.河南省城乡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2].叶玲翠.国内外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述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3].王观,段佳丽,孙颖,黄剑辉.张家口市居民对控烟立法态度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19
[4].董欣佳,滕雨佳,卢帅呈,陈钧浩.态度、认知与激励认同: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现状与对策——基于金华市垃圾分类示范村的调查研究[J].特区经济.2019
[5].章露,谭少华.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地方依恋与保护态度关系研究——以梅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6].蔡江莹,王永强,王鑫瑞,谢灯明.居民对乡村民宿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以海南的5个民宿村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7].杨明珠.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调查[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8].郭鹏飞,谢红彬.福州居民对“海丝”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态度[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张海东,刘晓曈.我国居民阶层地位认同偏移对社会政治态度的影响——基于CGSS2010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甘立勤,王荀,邹宇量.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深圳居民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热带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