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福利效应论文_权五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福利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福利,经济,金融,服务水平,效应,外包,西北地区。

经济福利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权五恩[1](2019)在《金融科技时代平台模式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以经济福利变化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平台模式作为中介开展信息传递,直接对金融需求者和供给者进行对接,弥补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完善并创造新的金融市场。平台模式以双边市场为基础,以交叉网络外部性为最大特征。本文先在网络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了解在市场内产生的均衡价格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与传统金融市场的价格和经济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论为:资金需求者、供给者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福利有望增大,还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但新交易创造的经济效益带来的积极影响会更加深远。即,平台经济的兴起通过提高现有金融资产及闲置金融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9年05期)

陈茜茜[2](2016)在《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排斥是发展中国家贫穷、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对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危害性。为了降低或消除金融排斥,金融包容的概念被学者提出,并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家和组织机构的广泛关注。以经济福利为切入点,检验金融包容性发展的效用,不仅能够丰富金融发展理论,而且可以检验我国当前金融改革的成效,为金融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金融包容性发展相关理论(含金融发展理论、包容性增长理论和金融发展权理论)和经济福利相关理论(含功利主义福利理论、客观主义福利理论、阿马蒂亚·森能力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对金融包容性发展影响居民经济福利的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直接影响机制强调储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对经济福利的作用,间接影响机制则认为金融包容性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和门槛降低效应作用于经济福利。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渗透性、使用效用性、可负担性3维度出发构建金融包容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金融包容指数,对2005-2014年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把收入、消费、生活质量3方面的13个指标,合成一个综合的经济福利指数。然后通过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法和两阶段系统GMM法检验金融包容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包容性发展能够改善居民经济福利。最后,本文从金融供给者、金融需求者和金融环境3个角度出发,对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效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出了政策建议,来推进金融包容性发展提升居民经济福利。(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4-01)

黄江[3](2015)在《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测度及其经济福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内容,做好优质、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是对“叁农”工作的有力保障。新疆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除经济发展外,民族性、地域性等原因造成的区域差异同样表现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上。那么近年来,新疆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农村金融改革中,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否有了显着提升?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水平是否得到改善?金融服务的提升是否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福利改善?影响效果如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对新疆金融改革的效果做一检验,并找出未来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对国内外学者针对金融服务水平测度及其经济福利效应的相关研究做一梳理,并对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第二章主要定义农村金融相关概念和阐述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农村金融、金融服务水平及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其次,梳理了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金融约束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并从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居民收入、消费两方面影响经济福利的机理做一阐述,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第叁章构建指标,实际测度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首先,简要介绍了新疆金融发展现状;其次,选取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测度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数,介绍层次分析法并用其测算评价指数中各指标权重;最后对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行实际测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第四章实证分析了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的影响效果。首先,确定新疆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水平评价维度,即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叁个方面衡量居民经济福利水平;其次,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经济福利水平的测算方法;再次,实际测算新疆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最后,根据社会福利函数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新疆农村金融服务对居民经济福利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新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提升对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改善具有正效应,但各地区影响效果存在显着差异。北疆地区基础效应优于南疆地区,南疆地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居民经济福利的改善更加明显。本文第五章是结论和建议。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本文第六章总结和展望。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其次,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最后,找出本文的不足并对有待继续研究的地方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5-06-01)

尚国良[4](2015)在《西南四省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改革程度地日益加深与中国经济地迅猛发展,我国自主性人口流动的规模迅速变大、频率不断加快。近几年,人口流动是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同时,对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提高产生一定的阻力。显然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福利有着重要作用。尽管许多学者对人口流动和经济福利分别作了很多工作,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则少之又少。本文在具体分析西南四省人口规模、人口流动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人口流动对经济福利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人口流动对经济福利影响的具体方面。研究发现:省内的人口流动对西南四省人均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最大,而省际人口的流入对西南四省人均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最小。同时还发现:人口的流动主要影响了个人经济福利的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消费方面;公共经济福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医疗保健设施、文艺事业、居住方面。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沿。主要介绍本问题的研究背景,然后分别梳理国内外关于人口流动与经济福利的研究现状,引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为基础性分析。主要介绍了西南四省人口数据及人口流动数据的获取,并进一步分析西南地区人口总规模、各省市人口规模及人口流动状况,为下文研究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打下基础。第叁部分为西南四省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分析。首先,测算出西南四省的经济福利指标。然后,计算省内人口流动、省际人口流出、省际人口流入与经济福利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分析不同形式的人口流动在不同时期对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第四部分进一步分析人口流动对经济福利影响的具体方面。建立经济福利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一步探索人口流动对经济福利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部分。对论文第二到第四部分的研究发现进行概括性总结,并基于研究分析结果做出如何通过控制人口流动来提高地区经济福利水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大学》期刊2015-03-01)

司伟,李雷[5](2013)在《我国大豆蚜虫防治的经济福利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构建的中国大豆动态均衡模型,模拟并预测了蚜虫生长速度不同、防治投入成本差异和供需弹性变动情形下,蚜虫防治对大豆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蚜虫防治的经济福利与蚜虫的生长速度及防治投入成本正相关;然而,蚜虫防治投入带来的收益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不对称的;供求弹性变大后,蚜虫防治的投入成本增加可以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收益增加;中国自身的大豆供给弹性增加后,蚜虫防治的收益下降最多;大豆进口需求弹性的变化对蚜虫防治的经济福利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3年07期)

黄莹[6](2013)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及其经济福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互促关系已被国内外众多的实践所证实,但金融发展的经济福利效应问题尚存在若干争议,其原因在于忽略了金融服务水平这一维度。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能促进微观个体的经济福利?尤其是,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是否已经得到显着改善?是否增进了农村居民的经济福利?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农村金融新政”的政策效果。本文以金融发展理论为研究基石,提出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的基本假说。文章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从理论上论证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的因果互动关系,然后选取我国2006年至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进一步说明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福利的直观效果,本文以湖北洪湖为例,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全文的基本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之间的影响机制。本文首先对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选取了可测的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指标,借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范式,解析了农村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互动影响机制。测算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我国各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且整体上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构建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实证检验。借鉴IFI的多维度指数构建方法,本文测算了我国农村居民2006年至2010年的经济福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基于柏格森——萨缪尔森函数建立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服务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对农村居民经济福利具有正向影响;农村金融服务中的网点设施建设情况、贷款服务和保险服务对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有着正向影响。为展现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之间的直观关系,本文选取湖北洪湖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该案例是对全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一个简单诠释与印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但有待加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提升整体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促进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黄莹,熊学萍[7](2013)在《金融服务水平测度与经济福利效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服务水平即金融宽度,是金融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近年来才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金融服务水平的测度方法及其引致的经济福利效应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述,认为金融服务的维度、金融服务引致经济福利效应的机制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3年02期)

周晓莲[8](2012)在《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流动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性流动入口开始大幅度增加。流动人口的出现和不断增加,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差异引起的。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落后、流动人口增多、生态环境脆弱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合理有序的流动可以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和区域问的自由流动,增加区域整体经济福利。研究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对西北地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不断缩小东西部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对选题的背景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进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本文使用的人口流动和经济福利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人口流动对地区经济福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叁部分对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整体特征。随后依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西北地区省际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依据结论提出实现人口有效合理流动,提高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经济福利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2-04-01)

陈传兴,季舒琳[9](2010)在《服务外包的经济福利效应及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形式,愈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服务外包的经济福利效应,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就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合作》期刊2010年10期)

季舒琳[10](2010)在《服务外包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分工日趋细化,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显着。服务外包是重要的实现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关键点,是世界各国争相争取的发展契机。服务外包出现的时间并不短,如今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分工体系。我国依靠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一个重要的外包承接国家,其中制造业外包闻名世界。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我国有必要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服务”。本文首先解释了服务外包的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服务外包的几个主要理论基础。其次,用经济模型分析服务外包能够为带来经济福利,且经济福利分配方式根据合作双方的议价能力决定。第叁,用SWOT分析法针对我国的服务外包优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SWOT的分析结果,就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分别针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0-06-30)

经济福利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融排斥是发展中国家贫穷、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对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危害性。为了降低或消除金融排斥,金融包容的概念被学者提出,并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家和组织机构的广泛关注。以经济福利为切入点,检验金融包容性发展的效用,不仅能够丰富金融发展理论,而且可以检验我国当前金融改革的成效,为金融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金融包容性发展相关理论(含金融发展理论、包容性增长理论和金融发展权理论)和经济福利相关理论(含功利主义福利理论、客观主义福利理论、阿马蒂亚·森能力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对金融包容性发展影响居民经济福利的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直接影响机制强调储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对经济福利的作用,间接影响机制则认为金融包容性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和门槛降低效应作用于经济福利。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渗透性、使用效用性、可负担性3维度出发构建金融包容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金融包容指数,对2005-2014年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把收入、消费、生活质量3方面的13个指标,合成一个综合的经济福利指数。然后通过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法和两阶段系统GMM法检验金融包容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包容性发展能够改善居民经济福利。最后,本文从金融供给者、金融需求者和金融环境3个角度出发,对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效用、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出了政策建议,来推进金融包容性发展提升居民经济福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福利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权五恩.金融科技时代平台模式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以经济福利变化为视角[J].中国物价.2019

[2].陈茜茜.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

[3].黄江.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测度及其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4].尚国良.西南四省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分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5

[5].司伟,李雷.我国大豆蚜虫防治的经济福利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2013

[6].黄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及其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7].黄莹,熊学萍.金融服务水平测度与经济福利效应研究综述[J].上海金融.2013

[8].周晓莲.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

[9].陈传兴,季舒琳.服务外包的经济福利效应及发展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0

[10].季舒琳.服务外包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庇古税税率水平及经济福利效应农户家庭经济福利效应云图全国各省市城镇化经济福利效应...份电一盆设.祖了社必招利经济地理理论的演变过程图管理问题求解模式

标签:;  ;  ;  ;  ;  ;  ;  

经济福利效应论文_权五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