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角论文_刘勇,何林,肖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剪切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塑性,最小,能量,时刻,摩擦系数,钻头。

剪切角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何林,肖玉[1](2019)在《车削加工铝合金211z.1剪切角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设计的直角切削实验装置,研究铝合金211z.1切削加工的摩擦系数、摩擦角和剪切角随着切削速度的变化规律,将剪切角的实验结果与Merchant、Lee-Shaffer剪切角模型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Merchant公式计算和实验测量的剪切角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剪切角偏差值最小。进而利用origin8.0软件,修正Merchant剪切角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极小的偏差,表明该修正模型适用于铝合金211z.1剪切角的计算。(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窦高强[2](2019)在《闸式剪板机液压系统控制剪切角调整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介绍了闸式剪板机液压系统在调整剪切角变化时,在上腔增加插装阀来控制整个刀架变化,通过对整个系统动作及液压系统的性能的分析,指出系统解决了在剪切时变剪切角时整个刀架在变的现象,目的使系统设计更为合理,提高了整机的资源利用水平。(本文来源于《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正智,杨海东,陈鸿运,叶铮,丁宁[3](2016)在《切削速度对2种易切钢材料剪切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角是研究切削变形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文章结合剪切角基本模型的分析,通过切削力测量试验和快速落刀试验,在不同切削速度下得到了YT15硬质合金刀具切削硫易切钢和钙硫易切钢的理论剪切角值和实际测量值;根据2种方法所得值的差异,对理论剪切角公式进行系数修正,得到适用于加工此类易切钢的剪切角新公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倪宏超,朱国辉[4](2014)在《基于最小能量原理计算高速切削过程中的剪切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Oxley模型的切削力和切削几何关系为基础,提出通过计算切削过程中第一形变区、第二形变区的应力和应变来计算塑性变形功,从而构建随着切削过程中剪切角的变化,系统总能量变化规律的计算模型。基于最小能量原理,确定对应切削过程中塑性变形功最低时的剪切角为平衡剪切角。在模型中引入Johnson-Cook本构方程与动态流变应力本构方程,以文献中45钢的切削实验数据为依据,分别计算引入2种本构方程的基于最小能量原理模型的剪切角,并将计算结果与Oxley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构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倪宏超[5](2014)在《基于最小能量原理计算切削过程中的剪切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的切削加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物理过程,涉及到特定的应变、应变率和温度范围内的材料力学性能。剪切角作为切削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量之一不仅影响切削力的大小、刀具和切屑的接触长度,还会影响前刀面上的应力分布,反映切削变形的程度,因此对剪切角的研究是切削加工机理研究的基础。本文以Oxley模型的切削力和切削几何关系为基础,提出了通过计算切削过程中第一切变区、第二切变区的应力和应变,来计算塑性变形功,从而构建了随着切削过程中剪切角的变化,系统总能量变化规律的计算模型。以最小能量原理出发,确定对应切削最低塑性变形功的剪切角为平衡剪切角。同时,在不同的切削条件下,进行45钢的正交切削试验,测得了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对试验的切屑进行后处理,测出不同条件下的剪切角及硬度。通过对正交切削试验结果的观察,得到了正交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温度、剪切角以及硬度在不同的切削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在模型的验证中,计算出了未修正的Oxley切削模型中力平衡条件、功率最小条件以及塑性功最小条件下的剪切角,分别与试验测出的剪切角进行对比,得出Oxley切削模型中力平衡条件与塑性功最小求解出的剪切角更接近试验结果,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据此,引入初始剪切角的概念。确定了当剪切平面上的剪切应力与剪切屈服强度相等的时候剪切平面开始转动,并计算出了输入模型中的初始剪切角。最后将本文所进行的45钢切削试验中的试验参数输入模型,输出模型计算出的切削力、切削温度以及剪切角,得到了很好的吻合。证明了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并且更加符合实际的切削过程。(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4-05-20)

林海龙[6](2011)在《剪切角、流屑角模型及刀具状态监测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切削加工是机械制造业的主导加工方法,其机理分析成果对各种生产线和各类零部件的加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金属切削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变形过程,传统的研究方法都对切削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简化,使得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完全反映实际的切削过程。因此,为了提高切削结果预测的准确度,仍需要对切削加工基础机理做进一步的研究。剪切角是切削加工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几乎各种计算都与剪切角有关。本文对切削能量平衡方程V·F=WS+Wf进行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关于直角切削的剪切角预报模型。与以往剪切角的预报模型相比,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对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主切削力F进行了测量,该模型能够考虑到实际的复杂切削状况对剪切角的影响,减少了以往单纯的理论推导对剪切角预报精度带来的影响,具有较理想的预报精度。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切削方式,叁维切削具有刀具主副刃同时参与切削的特点。本文首次研究了刀具参与切削的主副刃长之比对切削力的影响,分析了各向切削力随参与切削的主副刃长比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与通过切削力经验公式得到的定性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针对叁维切削中的Usui双刃切削模型和V型槽切削模型,本文分别提出了两种流屑角预测模型,Usui双刃切削模型条件下的流屑角预测模型从总剪切面积最小的角度阐述了切屑流出机理;V型槽切削条件下的流屑角预测模型则由切削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得到。这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值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首次研究了Usui双刃切削模型和V型槽切削条件下的流屑角与参与切削的刀具主副刃长比之间的关系:在等效切削面积一定的前提下,流屑角随着切削刃长比RATIO的增加而减小,切削刃长比RATIO等于4为转折点,在此之前和之后流屑角变化曲线的下降趋势相异。刀具的磨损状况对零件的加工质量、机床的寿命以及操作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内窥镜数字摄像系统获取的反映刀具磨损情况的图形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刀具状态的直接监测;通过力传感器采集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信号,借助小波变换对其进行了多分辨率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模的极大值和信号奇异点的关系,分析了用Lip指数来描述的切削力信号局部奇异性,通过观察奇异点的位置等信息得到切削刀具的磨损情况,从而实现了对刀具状态的间接监测。实验表明,通过对切削力信号进行小波分析来实现刀具磨损的监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本文对剪切角以及叁维切削过程中流屑角、切削力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有限元软件仿真以及实验进行验证,同时还对刀具磨损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切削加工理论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9-16)

徐永华[7](2010)在《滚切双边剪剪切角及切板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滚切双边剪的剪切机构和剪切原理,用解析方法对滚切双边剪的剪切角和切板时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求解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计算得出了不同钢板的剪切角变化曲线以及切板起始和结束时间,为进一步分析剪切过程以及准确计算剪切力和等效电机功率等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0年03期)

张晨[8](2009)在《基于J-C模型的Oxley剪切角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的切削加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物理过程,涉及到特定的应变、应变率和温度范围内的材料力学性能。目前所得到的切削力模型中,Oxley模型相对来说是考虑材料性能最全面的,但是对于材料的应变速率效应及热软化效应考虑不足。通过应用材料本构模型对Oxley模型进行改进,从而使切削力的理论分析模型能够从材料机理本身出发,使得获得的结果更加趋近于实际加工情况。本文主要是将Johnson-Cook材料本构模型带入到Oxley剪切角模型当中,对剪切角模型本身进行改进,使其得到的结果既考虑了材料的应变速率效应,又考虑了材料的热软化效应。并分别建立原模型与改进模型的分析模型,与所参考的福建工程学院许明叁等人的45钢正交车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改进模型与原模型相比,计算结果的误差相对减小,从而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之后,将改进模型应用到钻头主刃切削力分析模型中,通过获得的扭矩对主刃切削力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此外,文中还对以往得到的剪切角模型进行了梳理,便于今后对剪切角模型进行研究。同时,文中对常见的几种材料的Johnson-Cook模型的材料常数进行了总结,利于今后研究过程中的使用。通过带入Johnson-Cook材料本构模型所得到的改进后的Oxley剪切角模型,既体现了材料的应变速率效应,又考虑了材料的热软化效应。并且,改进后的计算结果降低了与试验的误差,提高了切削力预报精度。本文通过对Oxley剪切角模型的改进,有效的提高了Oxley模型对切削力的预报精度。由于Oxley模型与Johnson-Cook材料本构模型的适用材料并不完全相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Oxley模型的材料适用范围。同时也为两模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张逸昆[9](2007)在《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最大侧向位移速率假设(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rate,简称MLDR),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理论。根据这个假设,无论是压应力或张应力作用在一个固体上,剪切带总是沿着使得被剪切带分割的块体的侧向位移速率为最大的方向发育。换句话说,如果平行于驱动应力的纵向位移速率或驱动应力的大小被看作为边界条件,那些被剪开的块体总是以最快的可能速度从两侧挤出或饲入变形区。该理论的优点是:剪切位移的方向是可逆的。因此,同一剪切带可以在挤压和拉张应力体系中活动。在各向同性固体中,剪切带的方位和驱动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θ由方程式tanθ=(n+1)/n确定,其中n为描述该固体塑性流动的幂指数。(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杨国权,王春,李国和[10](2007)在《一种新的剪切角预报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切削加工过程,剪切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几乎各种计算都要涉及到剪切角。因此,准确、快速地预报剪切角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人们通常用剪切角公式进行剪切角的预报,但是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剪切角预报的新方法,与传统的剪切角公式预报结果相比,该方法可以考虑工件材料的性能对切削加工过程剪切角变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更高的精度,而且简单实用。(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7年03期)

剪切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点介绍了闸式剪板机液压系统在调整剪切角变化时,在上腔增加插装阀来控制整个刀架变化,通过对整个系统动作及液压系统的性能的分析,指出系统解决了在剪切时变剪切角时整个刀架在变的现象,目的使系统设计更为合理,提高了整机的资源利用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剪切角论文参考文献

[1].刘勇,何林,肖玉.车削加工铝合金211z.1剪切角试验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2].窦高强.闸式剪板机液压系统控制剪切角调整的设计[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9

[3].王正智,杨海东,陈鸿运,叶铮,丁宁.切削速度对2种易切钢材料剪切角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倪宏超,朱国辉.基于最小能量原理计算高速切削过程中的剪切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倪宏超.基于最小能量原理计算切削过程中的剪切角[D].安徽工业大学.2014

[6].林海龙.剪切角、流屑角模型及刀具状态监测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7].徐永华.滚切双边剪剪切角及切板时间研究[J].重型机械.2010

[8].张晨.基于J-C模型的Oxley剪切角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张逸昆.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2007

[10].杨国权,王春,李国和.一种新的剪切角预报方法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

论文知识图

煤样密度测试PD55块体空间分布图相位图清晰的滑移层Fig.5-56Clearslip...顶帮角锚杆破坏形式锯齿型地裂缝形态

标签:;  ;  ;  ;  ;  ;  ;  

剪切角论文_刘勇,何林,肖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