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酸雌二醇对克罗米芬周期中子宫、生殖激素及妊娠率的影响

戊酸雌二醇对克罗米芬周期中子宫、生殖激素及妊娠率的影响

芦小娟[1]2003年在《戊酸雌二醇对克罗米芬周期中子宫、生殖激素及妊娠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克罗米芬(CC)是临床常用的促排卵药物,诱发排卵的成功率可达到50%-75%,但妊娠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克罗米芬抗雌激素作用所致。戊酸雌二醇[其片剂,商品名称为补佳乐(prognova,PGV)]属天然雌激素,可拮抗克罗米芬的抗雌激素副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PGV与CC联合应用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生殖激素及妊娠率等的影响,并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排卵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对象为107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28岁,其中不孕年限平均5.3岁,最长13年,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CC(CC组36人),CC+PGV(CC+PGV组38人),HMG(HMG组33人)治疗,观察促排卵周期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测量黄体成熟期血清雌二醇(E_2)、孕激素(P)水平,并比较妊娠率等。所有研究对象在实验前均进行系统的不孕检查,排除输卵管不通畅、免疫因素、生殖器官畸形、男方精液异常等不孕原因。 结果:(1) CC+PGV组和HMG组在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1.8±2.3)mm和(11.2±1.8)mm,显着高于CC组(8.2±1.2)mm (P<0.01);叁组子宫内膜类型 (A或B型)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CC+PGV组和HMG组在围排卵期宫颈黏液评分分别(10.8±0.9)分和(10.2±1.6)分,显着高于CC组(8.7±1.5)分(P<O.01),而CC+PGV组和HMG组间宫颈黏液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3)HMG组成熟卵泡数为(5.3——士 1.5)个,明显高于 CC组和 CC+PGV组(3.9士 0.8)个和(3*士1.7)个(P<0.01);(4)*C组、*C+**V组和HM G组黄体成熟期血清孕激素0)浓度分别为(l.9士0.8)pg.L-‘,(l.6士1.7)卜g.L一且回和门6.7士2.4)屹.L巾且汐两两上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川);叁组黄体成熟期血清雌激素(EZ)浓度分别为(18士73)ng.L-’、(226士 107)p.L刁和(559士 187)ng.L“’,HMG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u功刀1\归厂C组、**刀*v组和HM G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l%,31.6%和 39.4%,CC+PGV组、HMG组妊娠率均高于 CC组(P<0.05,P<0.of),前两组妊娠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CC的抗雌激素作用使得子宫内膜变薄、宫颈劲液(CM)量减少,质地变稠,不利于精子穿过及黄体功能不全等,因而降低了CC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在CC促排卵周期中联合应用PGV,可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提高宫颈剩液评分,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纠正黄体功能不全,提高了CC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为临床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新方法。

张旻[2]2017年在《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戊酸雌二醇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中,运用中西医联合疗法、单纯中药、单纯西药叁组治疗方案干预子宫内膜,比较治疗后叁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血清雌孕激素,力图探索出一条合理有效的治疗思路。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就诊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诊断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并采取克罗米芬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入叁组:A组(中药周期疗法),B组(戊酸雌二醇片),C组(中药周期疗法+戊酸雌二醇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记录叁组中每个周期的B超监测结果(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雌、孕激素等指标,以SPSS22.0分析叁组各项指标变化的差异性。结果:(1)HCG日内膜厚度比较:A组7.84±1.31mm,最大值11.00mm,最小值4.80mm;B 组 8.17±1.60mm,最大值 12.10mm,最小值 4.50mm;C 组10.18±0.84mm,最大值12.00mm,最小值5.50mm。由t检验观察,A、B组与C组之间P<0.01,具有显着性差;A与B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HCG日a型内膜的比率:A组31.58%,B组27.85%,C组51.32%。由卡方检验观察,A组与C组之间P=0.01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与C_组P=0.003<0.01,具有显着性差,A组与B组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3)排卵后第7日内膜厚度比较:A组9.56±1.59mm,最大值14.00mm,最小值 5.70mm;B 组 9.69±1.64mm,最大值 13.50mm,最小值 5.00mm;C 组11.71±1.52mm,最大值15.40mm,最小值7.20mm。由t检验观察,A、B组分别与C组P<0.01,具有显着性差;A、B组间均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排卵后第7天血清P值比较:A组14.92±5.90ng·ml-1最大值37.31ng·Tn-1,最小值 5.14ng·ml-1;B组14.49±7.04ng·ml-1.最大值 31.35ng·ml-1,最小值5.34ng·ml-1;C 组 17.92±9.91ng·ml-1,最大值 55.22ng·ml-1,最小值 6.41ng·ml-1。t 检验,B 组与 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B、C组间P>0.05,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5)排卵后第7天血清E2值比较:A组269.98±120.92pg·ml-1,最大值523.59pg·ml-1,最小值64.02pg·ml;B 组 279.63±122.55pg·ml-1,最大值 502.32pg·ml-1,最小值 60.03pg·ml-1;C 组 399.40±220.95pg·ml-1,最大值 786.43pg·ml-1,最小值89.54pg·ml-1。t检验,A、B组分别与C组组间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B组间P>0.05,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各组间排卵率的均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各组周期妊娠率:A组11.84%,B 组 10.13%,C 组 25.00%。卡方检验,A 组与 C 组间比较 P=0.036<0.05;B组与C组间P=0.015<0.05;A组与B组间P>0.05,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戊酸雌二醇对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的内膜厚度及分型上效果更优。(2)虽中西联合治疗与中药周期治疗、戊酸雌二醇治疗排卵率相近,但中西联合疗法明显提高克罗米芬的妊娠率。(3)中西联合疗法较单一疗法组在排卵后的黄体功能上的改善更具优势。

黄子泰[3]2013年在《从“药食同源”立论观察海洋药物对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影响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海参联合克罗米芬(CC)/尿促性素(HMG)对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拟行促排卵治疗的7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CC/HMG(A组,25例);CC/HMG+戊酸雌二醇(B组,25例);CC/HMG+戊酸雌二醇+海参(C组,25例)。观察叁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比较两组排卵率、妊娠率等方面的效果。结果:(1)A组总有效率52%;B组总有效率88%;C组总有效率92%。A组的总有效率与B、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2)B、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较A组明显改善,差异显着(P<0.05)。C组A型子宫内膜明显高于B组,经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A组排卵率52%、妊娠率16%;B组排卵率88%、妊娠率24%;C组排卵率92%,妊娠率44%;C组妊娠率高于A组,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B、C组排卵率明显高于A组,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海参联合CC/HMG可以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并能避免克罗米芬妊娠率低的缺点。

游方[4]2014年在《调经助孕方对DOR模型大鼠卵泡发育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灌胃雷公藤多苷片建立大鼠卵巢功能低下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调经助孕方”对卵巢功能低下模型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初步探讨调经助孕方对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泡质量及内膜容受性的机理;并验证本方治疗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泡发育障碍所致不孕症的有效性,为后期调经助孕方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除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大鼠以生理盐水10000mg/(kg·d)灌胃外,其余大鼠采用雷公藤多苷片50mg/(kg·d)连续2周灌胃以复制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致卵泡发育障碍的生殖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并至灌胃第8天起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观察动情周期变化情况以确定造模情况。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中西药联合组(简称联合组)、西药组及调经助孕方组(简称中药组)。后其中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以10000mg/(kg·d)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予以激素替代加促排卵治疗。具体方法为先在第一个性周期5天内行激素替代治疗,连续5日予以戊酸雌二醇片0.12mg/(kg·d),至第4天起加用黄体酮胶囊18mg/(kg·d),后在下一性周期内于大鼠动情前期连续2天灌胃枸橼酸氯米芬片4.5mg/(kg·d)以行促排卵治疗;中药组按成人等效剂量灌胃调经助孕中药复方颗粒5250mg/(kg·d),连续10天;中西药联合组则参照中药组及西药组给药方法和计量,给予中西药联合用药10天。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及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研究各组大鼠卵巢、子宫的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级卵泡及黄体计数;借助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卵巢内相关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生长分化因子-9及骨形态发生蛋白-15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分别观察卵巢细胞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情况及卵巢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最后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围着床期子宫内膜降钙素基因的表达情况以观察其容受性的变化。结果:1.对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FSH、LH高于空白组,E2及AMH则较空白组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血清各项生殖激素已恢复到正常水平,FSH、LH水平较模型组相比下降,E2及AMH水平则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相比已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对脏器指数的影响:造模后模型组大鼠卵巢及子宫指数均低于空白组,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和中药组的卵巢、子宫指数上升,与空白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3.对卵巢、子宫显微结构的影响:HE切片光镜下可见空白组卵巢皮层中分布有许多原始卵泡,各级卵泡发育正常、卵泡形态大小各异,卵泡内卵母细胞大而圆,轮廓清晰,并见大量黄体;模型组卵巢中各级卵泡少见,卵泡直径小、卵泡内颗粒细胞层数较其余各组明显减少,有大量闭锁卵泡和白体,极少见黄体,髓质致密,血管较少;西药组和中药组卵巢内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发育较正常,可见卵泡内母细胞大而圆,轮廓清晰,可见黄体和闭锁细胞,髓质血管较丰富。另空白组和中药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体和基质丰富;模型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腺体减少,基质稀疏水肿,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西药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排列尚整齐,腺体和基质较丰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对卵泡及黄体计数的影响:模型组大鼠卵巢内生长及成熟卵减少、黄体少见,闭锁卵泡增多,与空白组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经治疗后,西药组、中药组大鼠生长、成熟卵泡及黄体数均有明显增加,而闭锁卵泡减少,较模型组有很大改善(P<0.01),与空白组间已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西药组生长卵泡数较空白组及中药组均明显增多(P<0.05),而成熟卵泡、闭锁卵泡和黄体则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5.对卵巢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模型组卵巢内细胞因子SCF、GDF-9及BMP-15的蛋白定量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有明显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经治疗后均能明显上调大鼠卵巢内这叁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西药、中药组的细胞因子蛋白表达量同空白组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对卵巢细胞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影响:空白组大鼠卵巢细胞Bax基因阳性表达率较其余各组来说均处于明显低水平,其中与模型组及西药组间差异存在极显着性(P<0.01);与中药组间则有显着差异(P<0.05)。经治疗后,西药组、中药组Bax基因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有大幅下降,其二者同模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组间的差异则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卵巢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空白组大鼠的卵巢细胞凋亡率在所有组别中为最低水平,与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存在极显着性(P<0.01)。西药、中药组经治疗后,虽凋亡率较模型组有大幅下降(P<0.01),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仍与空白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8.对围着床期血清孕酮含量的影响:围着床期大鼠血清孕酮含量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空白组与西药组、中药组叁组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对围着床期子宫内膜CT mRNA表达的影响:西药组大鼠围着床期时内膜CT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联合组与中药组来说均处于低水平,其间的差异均存在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虽中药组的表达水平稍高于空白组及联合组,但其叁者间的差异均没有显着性(P>0.05)。结论:徐升阳教授认为卵巢功能低下,卵泡发育障碍所致不孕症患者中医辨证主要属肾虚,其中合并黄体功能不全者或兼夹肝郁之证,并以此提出了“补肾以促卵泡发育,调肝以利黄体功能,健脾以益内膜容受性”的观点,自拟“调经助孕方”以补肾益精、调经种子之法来治疗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泡发育障碍所致不孕症或作为IVF-ET的辅助治疗。本实验研究表明,调经助孕方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以调节紊乱的生殖激素水平、修复模型大鼠子宫、卵巢组织损伤并改善其显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同时可促进模型大鼠卵泡及黄体发育,减少闭锁卵泡的生成,并提高卵巢内相关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量来调节模型大鼠卵巢的自/旁(邻)分泌功能;还能抑制模型大鼠卵巢内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减缓卵泡闭锁以正向调节卵泡的正常发育;除此之外,调经助孕方还能上调围着床期时子宫内膜CTmRNA的表达来提高内膜的容受性以利于胚胎的着床。

郭娜, 邓陶然, 华香, 尧阳城, 杜瑶瑶[5]2019年在《不同发育速度的囊胚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不同发育速度囊胚的发育潜能,为进一步改进单囊胚冷冻复苏方案提高FET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单囊胚复苏移植患者的资料,按照囊胚发育速度分为3组:D5组939例,D6组1 221例,D7组48例,比较3组之间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D5组、D6组、D7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0. 81%、50. 12%、29. 17%,活产率为50. 69%、39. 23%、18. 7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3组间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间孕周、分娩方式、单卵双胎比例、性别比、婴儿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D5组临床结局优于D6、D7组,复苏周期可以优先考虑D5优质囊胚移植。但是D7延迟培养也能使部分D5、D6无囊胚形成的患者获益,从而获得健康活产的机会。

沈晓华[6]2019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12个月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和妊娠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治疗前,而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血清FSH和LH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和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随访12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戊酸雌二醇对克罗米芬周期中子宫、生殖激素及妊娠率的影响[D]. 芦小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2].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戊酸雌二醇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的影响[D]. 张旻.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3]. 从“药食同源”立论观察海洋药物对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影响作用的研究[D]. 黄子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4]. 调经助孕方对DOR模型大鼠卵泡发育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D]. 游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

[5]. 不同发育速度的囊胚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郭娜, 邓陶然, 华香, 尧阳城, 杜瑶瑶.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沈晓华.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标签:;  ;  ;  ;  ;  ;  ;  ;  ;  ;  ;  ;  ;  ;  

戊酸雌二醇对克罗米芬周期中子宫、生殖激素及妊娠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