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哲学论文_王鲁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中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育,哲学,要素,儒者,主体性,客观性,民主主义。

大中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鲁宁[1](2010)在《学校德育衔接方法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的"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实质"是本质联系的核心内容,它与"非本质联系"相对,它是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内部比较稳定、深刻的必然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从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区分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通过非本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才能认识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和根本特征,抓住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认为应该从德育衔接方法概念的具体内涵、德育衔接方法的构成要素、德育衔接方法的内在结构、德育衔接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入手,从德育哲学的视角,系统而深入地探讨德育衔接方法发展过程之本质层次的特殊矛盾,在此基础上从而形成一个关于德育衔接方法发展过程实质的科学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王鲁宁[2](2007)在《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及规律的哲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衔接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性研究的理论问题。德育衔接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和理论概括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德育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然要引申出或提出德育衔接规律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它意味着学校德育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校德育过程的各阶段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是一个整体,德育教育的每一阶段不仅具有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和质的区别,而且这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随,互为因果及不断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独立性、连续性及整体性的辩证统一。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德育衔接的规律是德育过程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一致性;但同时,作为德育过程的阶段衔接规律在其概念内涵上又确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德育衔接规律这种特殊性的内容,在目前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德育衔接规律不仅应该从德育过程及德育过程之阶段衔接的内在矛盾去认识、理解和表达,还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上去理解和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朴昌根,金秀子[3](1999)在《论韩国总统金大中的经济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政治经济的一般理论、韩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历史发展以及对韩国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这叁个层面讨论韩国总统金大中的经济哲学,并介绍其经济改革方案。(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1999年03期)

黄宣民[4](1995)在《明代平民儒者颜钧的大中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存《颜山农先生遗集》九卷,系清咸丰六年(1856)江西永新颜氏族刻本。署同邑后学尹继美编校,沪溪族裔颜学渊校刊。此书之前,康熙间,有明遗民同邑后学贺僧护、湖西分守道施润章、永新教谕何履乾先后搜集颜钧遗稿,然而均未见编辑成书,刊刻行世;乾嘉时,颜钧裔孙颜(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1995年01期)

大中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育衔接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性研究的理论问题。德育衔接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和理论概括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德育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然要引申出或提出德育衔接规律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它意味着学校德育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校德育过程的各阶段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是一个整体,德育教育的每一阶段不仅具有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和质的区别,而且这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随,互为因果及不断发展的,它们之间是独立性、连续性及整体性的辩证统一。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德育衔接的规律是德育过程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一致性;但同时,作为德育过程的阶段衔接规律在其概念内涵上又确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德育衔接规律这种特殊性的内容,在目前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德育衔接规律不仅应该从德育过程及德育过程之阶段衔接的内在矛盾去认识、理解和表达,还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上去理解和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中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鲁宁.学校德育衔接方法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哲学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

[2].王鲁宁.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本质及规律的哲学探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

[3].朴昌根,金秀子.论韩国总统金大中的经济哲学[J].国际观察.1999

[4].黄宣民.明代平民儒者颜钧的大中哲学[J].哲学研究.1995

论文知识图

附录1982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1)建筑艺术研究论钱学森关于建筑科学的五个理...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6)附录1982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4)附录1982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5)附录1982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2)

标签:;  ;  ;  ;  ;  ;  ;  

大中哲学论文_王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