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正伪品鉴别

三七的正伪品鉴别

黄福量(南安市医院药剂科362300)

【摘要】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性状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铜皮),周围有瘤状突起,质坚实(铁骨),味苦而后回甜。

【关键词】五加科植物三七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321-01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因地道药材产地广西田阳,故也名“田七”。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载:“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可见三七疗效确切,使用广泛,为许多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必不可少的主药。近年来三七的主产地广西、云南等地连续干旱,导致三七大面积死亡。作为药用的三七从种植到可以采收至少需要三年,市场供应紧张,从而造成三七价格高涨,因此三七的正伪品鉴别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品

性状三七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常有蜡样光泽,有断续的纵皱纹及少数皮孔,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支根断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斑点,木部微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而后回甜。

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鉴别

1、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2、取本品粉末1克,加水100ml,温泡30分钟(或冷浸振摇1小时),滤过,取滤液2ml,分置二支试管中,一支加氢氧化钠溶液(0.1mol/l)2ml,另一支试管加盐酸溶液(0.1mol/l)2ml,塞紧,用力振摇1分钟,两管均产生高度相近的持久性泡沫。

3、取粉末少许置玻片上,加浓硫酸1滴,即显血红色,久置色渐变深。

4、取粉末2克加甲醇15ml,于50-60度水浴浸渍30分钟后过滤。取滤液1滴滴于滤纸上,待干后,置于紫外灯(波长365nm)下观察,呈浅蓝色荧光。

伪品

1、菊三七

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Segetum(Lour.)Merr.的根茎。呈拳形圆块状,长3-6cm,直径2-3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全体有瘤状突起,沟纹明显,可见茎基、芽痕和须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菊花心,中心有髓。味甘淡后微苦,横切面镜检,韧皮部有分泌道,薄壁细胞含菊糖结晶。无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

2、竹节参(竹节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的根茎。呈竹状,长5-22cm,直径0.8-2.5cm,结节明显而密。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茎痕凹陷,两侧有根痕或残存的细根,具致密的纵皱纹,并见环状节痕,质硬,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微有香气,味微甘而苦。组织中可见含金黄色块状分泌物的树脂道,草酸钙簇晶直径18-47-61μm,棱角锐尖。

3、莪术

为姜科植物温莪术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根茎。呈圆锥形或卵圆形。表面黄褐色,长3-6cm,直径2-3cm,无茎痕,全体有雕刻而成的皱纹和瘤状突起。体重质坚,断面棕褐色或黄绿色,蜡样,无菊花心。气微辛,味微苦。组织中有分泌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黄色油状物;中柱占大部分,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于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淀粉糊化呈团块,无晶体。

4、藤三七

为落葵科植物藤三七BoussingautiagracilisMiers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的块茎。呈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黄褐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小瘤状突起及根痕。质硬,断面灰褐色。气微,味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2]《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2006年.

标签:;  ;  ;  

三七的正伪品鉴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