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论文_杨柳,韩彩芸,刘德坤,阳婷,唐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滑石,金属,多相,柴油,稀土金属,丙烯酸酯。

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韩彩芸,刘德坤,阳婷,唐杰[1](2019)在《稀土金属-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对As(Ⅴ)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介孔氧化铝为载体、稀土金属的硝酸盐为原料制备了稀土金属-铝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N_2吸脱附等温线对所得稀土金属-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对所得复合金属氧化物对As(Ⅴ)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就最优吸附剂对As(Ⅴ)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嫁接稀土金属之后所得复合金属氧化物仍然保有原来的介孔结构;Y-Al复合氧化物对As(Ⅴ)的吸附性能优于Eu-Al、Pr-Al和Sm-Al复合金属氧化物;最佳Y/MA质量比为1∶10;实验数据经吸附等温式分析发现,Y-Al复合氧化物对As(Ⅴ)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2.2 mg·g~(-1);根据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发现,Y-Al复合氧化物对As(Ⅴ)的吸附行为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因此吸附过程中"表面反应"是主要速率控制步骤.(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胡广壮,张炜,陈元涛,刘晨,许成[2](2019)在《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对硼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成功制备了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考察了硼初始浓度、溶液pH、接触时间、温度、Cl-浓度对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对溶液中硼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l-浓度对硼的吸附影响很小,在温度为25℃,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投加量为2.5 g/L,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300 min,硼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对硼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可以达到34.07 mg/g。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对硼的吸附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5期)

白钊玉,杨春风,董晶晶,胡承志,吴瑞军[3](2018)在《镍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电吸附去除水中硫代硫酸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滑石是一种高效的电吸附材料,可用于工业废水中硫代硫酸盐的去除.硫代硫酸盐(S2O2-3)是废水中主要含硫污染物.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在泡沫镍基体上成功合成了Ni Al-LDHs,并经煅烧成功转化为Ni Al-LMO电极.NiAl-LMO电极电化学性能稳定,可逆性好,比电容可达577F·g-1.NiAl-LMO电极在外加电压为1. 0 V、p H为7、温度40℃时,对S2O2-3电吸附效率最高达60.9%,施加相反电压后S2O2-3电脱附率达84.9%.本研究为含S2O2-3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电吸附电极材料和技术选择.(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许凯,史翊翔,湛志钢,徐齐胜,朱炫灿[4](2016)在《钾修饰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脱除二氧化碳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中温(250~450℃)条件下吸收增强水气变换反应的吸收剂具有较好潜力。文中通过碳酸钾浸渍增加吸收剂表面碱性以提高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CO_2吸收能力。热重分析研究了煅烧温度、碳酸钾修饰量、反应温度等对其CO_2吸收能力的影响规律,结合吸收剂表征结果,得出中温下吸收剂最佳煅烧温度为400℃左右,最佳碳酸钾修饰含量为25%。利用钾修饰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恒温多循环吸收解吸实验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结果,推测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吸收剂CO_2吸收机理。研究发现钾修饰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对CO_2的吸收是部分可逆的,仅通过改变CO_2分压即可完成吸收剂的部分再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23期)

陈颖,朱葛,孙羽佳[5](2016)在《钙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微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钙镁铝类水滑石化合物,并以其作为前驱体,再经高温煅烧后制得钙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煅烧温度、碱度、碱土金属含量、醇油比和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当催化剂煅烧温度为400℃,钙镁铝物质的量比为1.5∶4.5∶2,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4∶1,催化剂质量分数4.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5h时,转化率达到最高93%。因此,这类具有高活性的催化剂在制备生物柴油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绎涵,李丝华,王馨培,李秋荣,任朋[6](2015)在《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复合丙烯酸酯系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镁、硝酸铝和尿素为原料,并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制备了疏水性镁铝氧化物。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乙酸乙酯为致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加入一定量疏水性镁铝氧化物,合成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复合丙烯酸酯系吸油树脂,并对该复合树脂的吸油性能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树脂对四氯化碳、叁氯甲烷和甲苯的最高吸附倍率分别为42.89、36.29、26.85g/g。对复合树脂吸附四氯化碳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复合树脂吸油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复合树脂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树脂比原树脂的热稳定性有一定提高。(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12期)

梁宇泽,张力婕,朱葛,陈颖,孙羽佳[7](2015)在《镍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先制备镍镁铝类水滑石化合物,以其为前驱体经400℃煅烧后制得镍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过渡金属含量、n(甲醇)∶n(大豆油)和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当n(Ni 2+)∶n(Mg2+)∶n(Al 3+)=0.64∶2.36∶1时,转化率最高,可达到92.8%。而n(甲醇)∶n(大豆油)=10∶1,w(催化剂)=4%,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4h是所得的最佳操作条件。研究出的镍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可作为多相催化剂,具有生产生物柴油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张占松[8](2015)在《锌铝类水滑石与锌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锌铝类水滑石(Zn-Al-LDHs),并通过焙烧制备出锌铝复合金属氧化物(Zn O/Zn Al2O4)。分别以XRD、TEM、FT-IR、TG-DSC、BET、UV-Vis等手段对制得的锌铝类水滑石及其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形态、结构、热学和光学性质、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后考察了可见光下敏化剂对锌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光催化性能的影响。XRD、TEM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锌铝碳酸根型类水滑石;BET表征分析可知,所制备的水滑石为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在45~60 m2·g-1之间;UV-Vis表征说明锌铝类水滑石催化剂的吸光性能较低;罗丹明B降解实验表明,锌铝类水滑石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活性。以Zn-Al-LDHs为前驱体,通过焙烧制备出锌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考察了焙烧温度和锌铝摩尔比对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TG-DSC、TEM、XRD和FT-IR测试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达到600℃时生成Zn O/Zn Al2O4;BET表征分析可知,所制备的水滑石为介孔结构;UV-Vis表征结果说明焙烧温度为650℃,锌铝摩尔比为5:1时,催化剂光响应范围大,吸收性能最好;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120 min时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7.5%。分别使用罗丹明B和曙红Y为敏化剂,制备出染料敏化Zn O/Zn Al2O4催化剂,并以单因素实验初步探索了最佳敏化条件。XRD表征结果表明,敏化后的催化剂晶型没有改变;FT-IR和UV-Vis表征结果证明敏化剂和催化剂之间有氢键形成,且可见光吸收范围增大,吸光性能明显提高;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罗丹明B和曙红Y敏化催化剂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90%和98%。(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雨飞[9](2015)在《石墨烯/镁铝双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对水中铬离子去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尿素辅助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G-MgAl-LDHs)纳米复合材料,氮气保护高温煅烧后得其煅烧产物石墨烯/镁铝双金属氧化物(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等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G-MgAl-LDHs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片与石墨烯薄片一层一层交叉分布(layer-by-layer)的结构;水热过程中,尿素不仅能提供碱性环境,而且能有效还原氧化石墨烯(GO)。煅烧后的产物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的层状结构被破坏,而吸附Cr(VI)离子后由于LDHs结构记忆效应可以部分恢复层状结构。研究了煅烧产物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体中Cr(VI)离子的吸附性能,并考查了Mg/Al、煅烧温度、溶液PH值和Cr(VI)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Al为2,煅烧温度为500℃,溶液pH为2.00且Cr(VI)离子初始浓度为250mg/L的优化条件下,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吸附量高达172.55mg/g且用量仅为1.0g/L,是目前已知报道中对水体中Cr(VI)离子单位吸附量最大材料。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在293.13K~313.15K温度范围内,ΔG0在-4.17~-5.64KJ/mol之间,表明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吸附是自发过程;Cr(VI)离子在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焓变ΔH0为+16.94KJ/mol,是吸热过程,因此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大;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吸附铬(VI)离子的熵变为+71.58 J/(mol?K),是熵增过程。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对Cr(VI)离子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表明其吸附机理为:LDHs结构记忆效应为主的化学吸附和石墨烯表面吸附为主的物理吸附的协同作用。吸附再生可行性探讨表明:G-MgAl-LDO纳米复合材料经过6次吸附-解吸后,对Cr(VI)离子去除率仍高达87.6%,仅下降7.4%,在实际水处理应用中具有潜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5-04-16)

孙璠,李泽龙,刘蒲,李福伟[10](2014)在《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负载纳米Pd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醇胺一步合成亚胺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共沉淀法制备的Pd2+掺杂水滑石为前驱体,通过焙烧、还原得到了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负载纳米Pd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通过Pd2+掺杂水滑石为前驱体制备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负载纳米Pd催化剂,可以实现Pd纳米颗粒(3.6 nm)在镁铝复合氧化物表面的均匀分散.该催化剂在催化苯甲醇和苯胺一步法合成N-苄叉苯胺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以及对N-苄叉苯胺较高的选择性,产物收率>99%.在循环实验过程中,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催化活性未见下降.(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4年05期)

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成功制备了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考察了硼初始浓度、溶液pH、接触时间、温度、Cl-浓度对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对溶液中硼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l-浓度对硼的吸附影响很小,在温度为25℃,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投加量为2.5 g/L,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300 min,硼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对硼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可以达到34.07 mg/g。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对硼的吸附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韩彩芸,刘德坤,阳婷,唐杰.稀土金属-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对As(Ⅴ)的吸附[J].环境化学.2019

[2].胡广壮,张炜,陈元涛,刘晨,许成.镁铝锆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对硼吸附性能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3].白钊玉,杨春风,董晶晶,胡承志,吴瑞军.镍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电极电吸附去除水中硫代硫酸根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4].许凯,史翊翔,湛志钢,徐齐胜,朱炫灿.钾修饰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脱除二氧化碳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5].陈颖,朱葛,孙羽佳.钙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微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王绎涵,李丝华,王馨培,李秋荣,任朋.镁铝双金属氧化物复合丙烯酸酯系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7].梁宇泽,张力婕,朱葛,陈颖,孙羽佳.镍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J].化工科技.2015

[8].张占松.锌铝类水滑石与锌铝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9].王雨飞.石墨烯/镁铝双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对水中铬离子去除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10].孙璠,李泽龙,刘蒲,李福伟.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负载纳米Pd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醇胺一步合成亚胺反应中的应用[J].分子催化.2014

论文知识图

钙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镁铝水滑石TG-DTA曲线为LDH样品的SEM图一6药芯中zr含量对夹杂物中Zr含量的影响以不同氧化物作载体的Ru-Co(w(Ru)=w(...LDH的孔径分布图

标签:;  ;  ;  ;  ;  ;  ;  

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论文_杨柳,韩彩芸,刘德坤,阳婷,唐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