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前体蛋白和抗凝血酶-III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栓前体蛋白和抗凝血酶-III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安化4135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P)和抗凝血酶-III(AT-III)的变化及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210例T2DM患者的血清TpP和血浆AT-III水平。结果从微量白蛋白尿组到临床白蛋白尿组,血清TpP水平逐步升高,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TpP水平与尿蛋白排泄量(UAE)(γ=0.448,P<0.01)呈显著正相关,其血浆AT-Ⅲ水平与UAE(γ=-0.315,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清TpP和血浆AT-III水平与临床分期和UAE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栓前体蛋白;抗凝血酶-III;微量白蛋白尿

2型糖尿病是一种获得性易栓症,患者常处于血栓前状态,尤其是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失衡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栓前体蛋白(TpP)是一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亦是血栓中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其水平异常增高可预测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近年来TpP在脑梗死、心肌梗死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常见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显示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1],倍受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抗凝血酶-III(AT-III)是一种生理性凝血酶抑制蛋白,具有灭活凝血酶和干扰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其水平异常常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目前国内外有关TpP和AT-III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T2DM患者TpP和AT-III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两者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以期为T2D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其诊断均符合2011版ADA糖尿病诊疗指南中有关标准。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肿瘤;心血管疾病;急性感染;重度肺部疾病;近期使用抗凝药物或肾损害药物;妊娠;近期使用避孕药物;不愿参加本次研究者。根据所测尿蛋白排泄量(UAE)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①正常清蛋白尿组:共80例(A组,UAE<30mg/24h);②微量清蛋白尿组:共55例(B组,30mg/24h≤UAER<300mg/24h),③临床清蛋白尿组:共75例(C组,UAE≥300mg/24h)。以上各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血压和血脂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测方法所有入选对象均空腹12小时后次晨采集静脉血,一管置于不含抗凝剂的试管中,另一管置于含抗凝剂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后2500rpm离心10min,取血清和血浆分别测定TpP和AT-III水平。血清TpP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成都东胜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浆AT-III检测采用发色底物法,试剂盒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A-7000上进行测定。尿微量清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基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pP、AT-III和UAE等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TpP、AT-III和UAE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患者血浆TpP、AT-Ⅲ和UAE水平的比较从A组到C组,血浆TpP和UAE水平逐步升高,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3组患者血浆TpP、AT-Ⅲ和UAE水平的比较(±s)

2.2糖尿病患者血浆TpP、AT-Ⅲ水平与UAE的关系T2DM患者血浆TpP水平与UAE(γ=0.448,P<0.01)呈显著正相关,其血浆AT-Ⅲ水平与UAE(γ=-0.315,P<0.01)呈显著负相关。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糖尿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检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对糖尿病血栓形成倾向的早期诊断、防治和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张秀岭等[2]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的血清Tp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脑梗死组的血清TpP浓度亦明显高于未合并脑梗组,认为检测血清TpP水平有助于糖尿病合并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邵晶莹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血浆AT-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认为糖尿病患者血浆AT-Ⅲ水平变化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组资料显示,从微量白蛋白尿组到临床白蛋白尿组,血清TpP水平逐步升高,而血浆AT-Ⅲ水平明显下降,表明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血清TpP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血浆AT-Ⅲ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时高血糖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状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和激活血小板导致微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有关。提示血清TpP水平增高和血浆AT-Ⅲ水平降低可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仅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评估和临床分期,而且有助于预测T2DM肾病患者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为及早抗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组资料还显示,T2DM患者血清TpP水平与尿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其血浆AT-Ⅲ水平与UAE呈显著负相关,表明T2DM患者的TpP水平越高,AT-Ⅲ水平越低,其UAE水平越高,提示血清TpP水平增高和血浆AT-Ⅲ水平降低可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综上所述,T2DM患者血清TpP和血浆AT-III水平与临床分期和UAE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刘路,万琳琳,申福新,徐丽颖.血栓前体蛋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1):61-65.

[2]张秀岭.血栓前体蛋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4):3343-3344.

[3]邵晶莹,黄立娟,杜桂芹,冯丹,申东晋,王金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6):956-958.

标签:;  ;  ;  

血栓前体蛋白和抗凝血酶-III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