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

赵大国贵州省盘县珠东乡金叶希望学校553500

语文教学是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质量效益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长远前途。所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实利,必须包含着人类优秀精神的开发和传递。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资源的反思,需要直接吸收或者创造发扬光大,彰显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艺术,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中国文化灿烂古老、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者,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个根本任务,当今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又该突出哪些主题?

一、引导学生领悟文本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使人疏远了大自然。在都市生活的人们被各式各样的人造物品和现代社会生活样式所包围,我们与自然完全地隔离了。现代人在消费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远离大自然后的精神痛苦和灵魂折磨的煎熬。人生的道理植根于自然万物之中,只要人能够悉心地探究、体会它,并从修养自己德性的角度收回主体自身,通过内省即可获得人生的启悟和智慧。因此,要注意语文课程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利用负载某种教育资质的语文课程中介,让学生理解、体验和感悟文本所传达出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层,探究文本传达出的灵动、鲜活、细腻多变的情感和精神。

二、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人与社会的统一

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实体,作为一个追求意义和价值的存在,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的。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里,出现了人与社会疏离的现象,出现了价值取向上的“自我化取向”、“现实化取向”和“物质化取向”。“自我化取向”削弱了人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利他精神;“现实化取向”淡化了人的理想、信仰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念,丢掉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物质化取向”导致了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生活的享受。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使人类社会被异化,出现了危机。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文本渲染气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语文教学。从阅读学讲,文章本是情铸成,字字句句吐衷肠。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在课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的事例中,许多仁人志士将“朝闻道,夕死可矣”潜于深层心理之中,内化为一种深沉而自觉的历史责任感。中国士子的深沉信念及其对社会的热切关怀,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渗透、繁衍,已不自觉地形成了有识之士的人生选择……历代士子演绎的这种崇高壮美,对于今天重新审视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反思人与社会的关系,透视着积极深刻的意义。

三、高扬文本内外的人与人之间的和美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之中的,生活在一定社会之中的人相互依赖、彼此需要。然而,人与社会的疏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相互不信任,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温暖的友情和团结的生机,也失去了平等的关系。因此,构建人情化的生活世界是人们能够正常生活、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一个社会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培养人们的关爱情怀,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关系,在高扬个体的尊严、民主、自由、独立性的同时,积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先秦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主张“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要人与自己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并在一定条件下协调合作。“和而不同”,意味着允许不同个性、不同意见和对立面的存在,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要容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文本中的房龙《〈宽容〉序言》、《触龙说赵太后》就潜藏着这样深刻的道理。学生在吸纳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既尝试了发现、解决问题的喜悦,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语文教学,引导他们认识到:“如果不善于和其他人进行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综合交叉,一个人的发展也是有限的。”

四、引导学生吸收人类文化营养,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

人文精神以“人”为核心,高扬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价值与尊严,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成了概念化的抽象,失去了情感和意志,失去了自发性、创造性等有价值意义的东西,忽视了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导致了人的主体地位的失落和精神上的肢解与分裂,为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危机加剧,因此,人格完善被视为人文主义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文教学自古以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人文精神落实在人生态度上所提倡的精神品位和人格修养,所遵从的气节操守和道义担当,所申明的做人准则和处世原则,所阐扬地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天仍然可以启迪和帮助学生对人生有深度的开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思想德性,匡正人格心灵,感悟人生的微妙和丰润,享受阅读的审美愉悦,提高精神境界。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

标签:;  ;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