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构建

中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构建

论文摘要

因为泥炭沼泽单位面积的碳储量高,所以其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泥炭沼泽调查起步较晚,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技术体系十分紧迫和必要。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不小于1 hm~2湿地的排水和复湿"操作系统的相关规定,从调查技术路线、调查斑块区划、泥炭沼泽边界范围的界定、调查内容指标、植物样方和土壤采样点设置、生物量调查、土壤调查、样品处理等方面,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对未来规范泥炭沼泽碳库调查与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1 调查技术体系构建
  •   1.1 技术路线和相关要求
  •     1.1.1 调查对象
  •     1.1.2 调查内容及指标
  •     1.1.3 调查时间
  •     1.1.4 调查方法
  •     1.1.5 成果统计汇总
  •   1.2 准备工作
  •     1.2.1 资料收集
  •     1.2.2 工具准备
  •   1.3 调查区划
  •     1.3.1 调查区划系统
  •     1.3.2 泥炭沼泽斑块划分
  •     1.3.3 泥炭沼泽斑块边界确定标准
  •     1.3.4 泥炭沼泽斑块边界确定步骤
  •     1.3.5 斑块编码
  •   1.4 土壤采样点和植物样方设置
  •     1.4.1 植物群系面积调查
  •     1.4.2 样本数确定
  •     1.4.3 样方和采样点设置原则
  •     1.4.4 样方和采样点中的层次设置
  •   1.5 植物调查
  •     1.5.1 样方面积确定
  •     1.5.2 样方调查顺序
  •     1.5.3 标准木数量确定
  •     1.5.4 生物量测算
  •       1.5.4. 1 地上和枯落物层生物量
  •       1.5.4. 2 地下生物量
  •     1.5.5 全碳含量估算
  •       1.5.5. 1 样品分类
  •       1.5.5. 2 样品处理及测定
  •     1.5.6 生物量、碳储量估算与汇总
  •   1.6 土壤调查
  •     1.6.1 采样深度
  •     1.6.2 采样剖面分层
  •     1.6.3 采样过程及其要求
  •     1.6.4 泥炭层厚度确定
  •     1.6.5 水位调查
  •     1.6.6 排水和复湿情况调查
  •     1.6.7 样品处理
  •     1.6.8 样品指标测定
  •     1.6.9 土壤碳储量 (碳库) 计算与汇总
  • 2 监测体系构想
  • 3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廖成章,慈雪伦,周天元,王志臣,唐小平

    关键词: 泥炭沼泽,碳库,调查,监测,湿地排水和复湿,植物生物量

    来源: 湿地科学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基金: 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8-02)资助

    分类号: X835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4.006

    页码: 417-423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804K

    下载量: 110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龙江泥炭沼泽现状分析与建议[J]. 林业勘查设计 2018(02)
    • [2].探究排水造林对泥炭沼泽湿地碳循环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7(12)
    • [3].吉林敦化地区泥炭沼泽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分析[J]. 吉林林业科技 2018(02)
    • [4].辽宁省泥炭沼泽湿地植被调查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6(01)
    • [5].泥炭沼泽那些事儿[J]. 大自然探索 2020(01)
    • [6].辽宁省泥炭沼泽土壤碳库调查研究[J]. 山西科技 2015(04)
    • [7].长白山白江河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研究[J]. 湿地科学 2019(04)
    • [8].黑龙江省泥炭沼泽生物量和碳库调查浅析[J]. 防护林科技 2016(11)
    • [9].泥炭沼泽森林砍伐,凸显环境隐患[J]. 中国林业产业 2011(05)
    • [10].泥炭沼泽碳库研究初探[J]. 林业科技情报 2015(03)
    • [11].保山市泥炭沼泽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 2018(03)
    • [12].甘南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过程土壤特征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9)
    • [13].浅谈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泥炭沼泽自然环境[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4)
    • [14].泥炭沼泽湿地监测系统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8(06)
    • [15].云南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方法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17(11)
    • [16].辽宁省泥炭沼泽生物量碳库调查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5(04)
    • [17].吉林省泥炭沼泽现状分析与评价[J]. 林业勘查设计 2016(04)
    • [18].吉林省泥炭沼泽现状分析与评价[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1)
    • [19].黑龙江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方法的探讨[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11)
    • [20].一种臌囊薹草移栽快速恢复泥炭沼泽植被的方法[J]. 腐植酸 2016(05)
    • [21].外源氮输入改变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有壳变形虫群落结构[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
    • [22].黑龙江典型泥炭沼泽生态系统碳储量比较[J]. 防护林科技 2018(02)
    • [23].近35a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变化趋势与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7(02)
    • [24].长白山孤山屯泥炭沼泽活性有机碳研究[J]. 湿地科学 2016(02)
    • [25].基于VMOD模型的若尔盖泥炭沼泽地下水数值模拟[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4)
    • [26].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研究[J]. 湿地科学 2012(03)
    • [27].海侵作用影响下的高分辨煤相序列及其古泥炭沼泽发育模式——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J]. 地质学报 2008(02)
    • [28].史汀史翠普与泥炭沼泽“四叠层”[J]. 大众考古 2020(01)
    • [29].东北哈尼泥炭沼泽中酚酸的组成、酚铁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意义[J]. 地球科学 2016(04)
    • [30].哈泥河高山泥炭沼泽湿地的现状与恢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1)

    标签:;  ;  ;  ;  ;  ;  

    中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