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激变换器论文_刘颜,董光冬,张方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反激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变,变换器,电流,反馈,谐振,断续,正反。

正反激变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颜,董光冬,张方华[1](2019)在《反激变换器共模噪声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开关电源高频化和小型化的发展,功率器件快速开关造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愈发严重。针对反激变换器,分析共模(CM)噪声源和CM噪声传播路径,建立变换器的CM噪声模型。在变压器分布电容模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通过铁氧体磁心这一路径传播的CM噪声的影响。提出不完全屏蔽层和平衡绕组这两种CM噪声抑制措施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屏蔽层结构参数,不完全屏蔽层可分为宽度不完全和长度不完全屏蔽层。通过建立变压器的xy轴坐标系,得到绕组的电势分布表达式,通过对共模位移电流的推导,基于抵消原理,给出了不完全屏蔽层的宽度或长度以及平衡绕组匝数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包尔恒,何玲,邓桂芳[2](2019)在《基于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的反激变换器原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激变换器是广泛应用的电力电子电路拓扑,通常是将反激变换器中的变压器看作储能电感,即将变压器看作一对相互耦合的电感对其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文章将从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出发,对电感电流连续和断续两种模式下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及电量波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反激变换器本质原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罗萍,张辽,唐天缘,王强,邓成达[3](2019)在《用于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启动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启动电路。分析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DCM启动对系统的影响。将辅助绕组的膝点电压采样与原边电感的峰值电流采样相结合,逐周期地判定系统动态输出电压对变压器的退磁能力,实现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全周期下DCM自适应启动。基于0.18μm BCD工艺,对该启动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开关频率为100 kHz、输出功率为30 W的条件下,系统实现了DCM启动。在重载、轻载的条件下,启动时间分别为68 ms和6 ms。(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归新,王强[4](2019)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单端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开关管耐压等级的限制,导致了单个开关电源的功率等级不高。因此,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变换器进行了研究,其核心问题是输出并联分流不均所导致的模块间输出功率不平衡。在基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单端反激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模块的工作状态并为其建立了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其次,对变换器输入串联均压和输出并联均流关系进行了论证,以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解耦式双均闭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单端反激变换器拓扑;最终,在理论推导的前提下,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良好地实现了变换器的输入串联均压/输出并联均流,成功地降低了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验证了研究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亚峰,韩瑜,严干贵,吴光琴[5](2019)在《双谐振有源箝位反激DC/DC升压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前级DC/DC环节应用,研究了一种小容量双谐振有源箝位反激DC/DC升压变换器拓扑。初级采用有源箝位电路,开关管应力减小、控制方式简单,实现高频反激变压器的磁芯复位。次级采用双谐振电路,功率密度增大、实现软开关,提高变换器整体效率。对该DC/DC变换器的工作模态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其稳态特性给出主功率电路参数设计方法。最后搭建了280 W的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焦琪琪[6](2019)在《PSR反激变换器NPSM控制方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PSM调制方式的工作原理是经过控制开关器件开启的脉冲个数来控制输出量,从而使输出的电压趋向稳定。处于PSM调制方式下的转换器,在处于轻载的范围内时跳过的周期少,开关频率的有效频率较低,在处于重载的范围内时则相反。因此,PSM调制方式下的转换器处于轻载的范围内时效率较高,并且与负载几乎没有关系。虽然PSM调制方法可以提高轻载效率,但它不适合用在原边反馈(Primary Side Regulation,PSR)反激变换器中。本文给出了一种适用于PSR反激变换器的NPSM控制方式。一、传统PSM控制器结构图1是传统PSM的控制原理图,比较器的正端接基准电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9年08期)

张可银,王彬,杨世航,吴庭金[7](2019)在《零电压零电流不对称半桥反激开关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不对称半桥反激开关变换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软开关条件,实现了主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和输出二极管的零电流开关(ZCS),并使主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不高于输入电压。该电路应用LM5025A控制芯片,简化了传统的驱动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所需器件少,结构简单并实现了ZVZCS,效率高达92%。(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孙博海,胡桂明,郭向威[8](2019)在《基于MATLAB/Simulink的原边反馈反激式变换器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论述了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优点,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建模与仿真。MATLAB/Simulink作为常用的研究软件,在反激变换器这一领域往往着眼于常规副边反馈的仿真研究,鲜有原边反馈的相关阐述。对某种原边恒流反馈的反激变换器进行仿真探讨,为实际电路的设计提供了方便。(本文来源于《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2期)

郑凯[9](2019)在《输出本安型单级PFC反激式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井下各种电器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监测设备、预警设备、控制设备等,煤矿开采对供电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保证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井下电气设备供电电源必须要满足防爆要求,其中防爆性能最为优良的就是本质安全型电源。随着煤矿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电气设备在矿井下应用日趋广泛,日益增长的电气设备对本质安全型电源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井下使用的本质安全型电源输出功率仍然较低,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因此如何提升本质安全电源输出功率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本质安全的基础理论、本安防爆系统及常见本安电源、主要性能指标的分析介绍,本文着重阐述了本安电源的保护形式及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了提升本安电源输出功率的几种方法,对EC电路模型自然放电特性进行研究,讨论各参数变化对其安全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截止型EC电路火花放电特性,通过对前两者的比较,研究了一种改进截止型EC火花放电电路,该模型利用MOSFET恒流区的工作特性来实现对火花放电时火花电流的限制。通过与普通截止型EC火花电路放电特性的分析对比,表明了改进截止型EC火花电路能够有效的降低火花放电电流,限制火花放电功率。结合改进截止型EC火花电路放电分析,本文设计了一种高功率因数的输出本质安全开关电源来验证改进截止型保护电路的准确性。同时依据GB3836.4中简单电容电路最小点燃曲线,研究了改进截止型保护电路的本质安全非爆炸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验对理论分析与设计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实验验证了前述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胡思诚,刘东立,龚星易,蒋炳瑞,刘佳[10](2019)在《一种多输出反激式开关变换器的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激变换器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电子化设备的增多,直流多输出反激电源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分析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输出电压为±5 V的多输出反激式开关变换器,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输出的±5 V电压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正反激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反激变换器是广泛应用的电力电子电路拓扑,通常是将反激变换器中的变压器看作储能电感,即将变压器看作一对相互耦合的电感对其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文章将从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出发,对电感电流连续和断续两种模式下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及电量波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反激变换器本质原理更深刻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反激变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颜,董光冬,张方华.反激变换器共模噪声的抑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包尔恒,何玲,邓桂芳.基于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的反激变换器原理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

[3].罗萍,张辽,唐天缘,王强,邓成达.用于原边反馈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启动电路[J].微电子学.2019

[4].王归新,王强.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单端反激变换器的研究[J].电力学报.2019

[5].黄亚峰,韩瑜,严干贵,吴光琴.双谐振有源箝位反激DC/DC升压变换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6].焦琪琪.PSR反激变换器NPSM控制方式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

[7].张可银,王彬,杨世航,吴庭金.零电压零电流不对称半桥反激开关变换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9

[8].孙博海,胡桂明,郭向威.基于MATLAB/Simulink的原边反馈反激式变换器的仿真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

[9].郑凯.输出本安型单级PFC反激式变换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胡思诚,刘东立,龚星易,蒋炳瑞,刘佳.一种多输出反激式开关变换器的仿真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ZVT正-反激变换器实验波形带有倍流整流的ZVT-PWM正-反激变换器...正-反激变换器拓扑形式一36正反激变换器样机效率曲线输出电压波形3-21MDCM模式下同步整流正-反...

标签:;  ;  ;  ;  ;  ;  ;  

正反激变换器论文_刘颜,董光冬,张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