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型特点论文_贾萌,杨惠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证型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医,幽门,螺杆,神经肽,肠梗阻,尿酸,胃镜。

证型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贾萌,杨惠民[1](2019)在《肥胖与非肥胖高脂血症病人中医证型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肥胖与非肥胖高脂血症病人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高脂血症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3月6日—2016年1月1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病人160例,对血脂异常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四诊信息收集,探讨肥胖与非肥胖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按体质指数(BMI)水平进行分组,其中BMI≥25 kg/m~2为肥胖组,BMI<25 kg/m~2为非肥胖组。结果中医证型分布,肥胖组:痰浊阻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气滞血瘀;非肥胖组: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痰浊阻遏>气滞血瘀。两组病人痰浊阻遏、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病人中,肥胖病人以痰浊阻遏实证为主,而非肥胖病人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虚损型证型为主。(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吕智燚,李剑霜,郑婷婷[2](2019)在《Hp相关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与胃镜特点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胃镜象特点,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78例诊断为Hp感染性胃炎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胃镜结果,并将资料进行整理、中医辨证分型和统计分析。结果:Hp相关性胃炎中医证型出现率由高到低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肝胃不和证中胆汁返流多见,P=0.000 <0.01,胃络瘀阻证中溃疡多见,P <0.05,而糜烂、息肉、肠化结节在各证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Hp相关性胃炎的证型分布和胃镜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肖建,周锦利[3](2019)在《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CT的影像特点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针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肠梗阻患者,结合不同的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进行分析,现将对应的研究分析结果阐述如下。结果:本次研究中,粘黏性肠梗阻患者共计有24例,其中气滞血瘀型7例(12.50%)、里热内结型3例(15.79%)、气血不足型6例(30.00%)、脏腑失调型8例(25.81%)从CT上可以明显看见肠管过渡到萎陷肠管移行区,而无明显病因。而绞窄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多是因为肠梗阻导致肠壁缺血坏事疾病。而整个肠壁强弱变化明显,且整个肠壁持续强化,患者腹腔有大量积液。单纯性肠梗阻以及麻痹性肠梗阻较为常见,但是在疾病就诊方面多表现为小肠、结肠肠管弥漫性拓展。结论:综上所述,使用CT影像检验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特点各有所异常,采用对应的研究分析方式,可以判断患者体内肠梗阻病变情况,如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为及时诊断以及判断肠梗阻疾病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建议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黄玉兰,杨小军,陈万群[4](2019)在《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55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确定中医证型。结果:重庆地区255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虚湿热>脾虚湿困>瘀血阻滞>胃阴亏虚/肝胃郁热。结论:脾胃湿热证是重庆地区Hp相关性胃病的主要证型,应采用运脾清热除湿法治疗,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7期)

何苗,张勤修,李昕蓉,刘洋,曾斌[5](2019)在《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复合大鼠模型鼻腔黏膜神经源性炎症特点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AR)复合大鼠模型鼻腔黏膜神经源性炎症的特点。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肺气虚AR组、脾气虚AR组、单纯AR组)与空白对照组,以相应造模方法先后建立中医证型以及证型AR复合模型。并通过证型评估、大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学评分、镜下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P物质(SP)与血管活性肠肽肽(VIP)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积分光密度值测定,对各组大鼠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证型造模后,肺气虚模型组大鼠呼吸频率明显升高,脾气虚模型组大鼠提质量增幅明显降低。AR复合模型建立后,各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黏膜HE染显色示肺气虚AR组炎性细胞浸润、脾气虚AR组黏膜下腺体扩张较其它组更加明显;神经肽免疫组化显示肺气虚与脾气虚AR模型组分别在SP、VIP出现高水平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AR复合大鼠模型之间鼻腔黏膜神经源炎症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罗菁,崔韶阳,王曙辉,徐振华[6](2019)在《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施前瞻性调查研究,初步探讨中风后吞咽障碍发病6个月内患者中医证型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吞咽障碍情况及营养状况的关系,初步探索中风后吞咽障碍发病6个月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2013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神经科住院部确诊为中风病合并吞咽障碍且符合课题标准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中医辨证的方法充分采集患者中医证型、年龄、性别、病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法(SSA)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评价其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主要中医证型间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1.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证型分布以风痰阻络证较为多见(54.29%),其次为气虚血瘀证(37.14%),而肝阳暴亢证(2.86%)、痰热腑实证(4.29%)、阴虚动风证(1.43%)则相对少见。2.各主要证型间患者年龄(P=0.26>0.05)、性别(P=0.69>0.05)、洼田饮水分级(P=0.82>0.05)、SSA评分(P=0.19>0.05)、MNA评分(P=0.24>0.05)、MNA营养分级(P=0.21>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各主要证型间病程(P=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肝阳暴亢证、阴虚动风证、痰热腑实证平均病程为5.83±6.50天,风痰阻络证及气虚血瘀证平均病程分别为12.61±20.09天、66.00±60.15天。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发病6个月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而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阴虚动风证则相对少见;各证型的分布在年龄、性别、病程、吞咽障碍程度、营养状况上无明显差异;而在病程方面差异较大,急性期以肝阳暴亢证、阴虚动风证、痰热腑实证为主,恢复期则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为主。(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韩嘉琳,张春芳,焦爽,赵丽华,马晓雪[7](2019)在《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破坏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痛风性关节炎伴或不伴骨质破坏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痛风性关节炎伴骨质破坏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治疗且行X线诊断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X线诊断分为痛风性关节炎伴骨质破坏组(A组)52例和痛风性关节炎不伴骨质破坏组(B组)48例,归纳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检查,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痛风性关节炎伴或不伴骨质破坏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痛风性关节炎伴或不伴骨质破坏患者血糖、血脂、肌酐及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痛风性关节炎伴或不伴骨质破坏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与痛风性关节炎伴骨质破坏关系最为密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痛风性关节炎伴骨质破坏患者的血糖、血脂、肌酐与尿酸的代谢水平普遍较痛风性关节炎不伴骨质破坏患者差,中医证型以瘀热阻滞证及痰浊阻滞证为主,并且与其关系最为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08期)

谭康联,关瑞剑,范小华,罗湛滨,陈诗伟[8](2019)在《痔合并贫血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痔(混合痔)合并贫血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441例痔(混合痔)合并贫血患者四诊信息,用SPSS 18.0软件进行频数及聚类分析,并结合专业知识及临床实际总结归类其中医证型。【结果】441例痔合并贫血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便血、脱出为主,伴随证候以肛门疼痛、便秘、胸闷、心悸、气促、头晕、乏力多见,在舌质表现上以舌淡、舌红多见,舌苔以薄、黄或腻为多见,脉象以弦细、滑或细数为多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为4类时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好,相对应的4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气陷证、气血两虚证、湿热下注证及风伤肠络证。【结论】初步阐释了痔合并贫血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可作为中医临床辨治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贺超,龙伟,吴锐[9](2019)在《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敏感性与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对降尿酸药物的达标应答剂量与中医证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等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随机选取痛风患者520例,按照中医诊疗方法主要分为湿热蕴结证型、痰瘀互结证型、脾虚湿困证型、气血两虚证型4个中医证型。对所有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在血尿酸连续3个月稳定在300~360μmol/L后记录降尿酸药物剂量,分别定义敏感组(别嘌醇片300 mg/d以内、非布司他片40 mg/d以内)、抵抗组(别嘌醇片400 mg/d以上、非布司他片80 mg/d以上或两药联合)。记录两组间的中医证型分布、病程、起始治疗的血尿酸水平、血尿素氮、全血细胞计数、尿pH值、尿比重相、关节炎发作频率、并发症(痛风石、泌尿系结石)、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肾损伤)等情况,分析各指标与降尿酸药物达标剂量的相关性及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病程、关节炎发作频率、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痛风石、并发肾损、治疗前血肌酐水平、达标后血肌酐水平、初始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抵抗组在各指标上明显高于敏感组。两组间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以湿热蕴结证型为主,抵抗组以痰瘀互结证型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痛风石、初始血尿酸水平及中医痰瘀互结证型是痛风患者血尿酸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病程长、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并发痛风石、血肌酐水平高及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证型的痛风患者对降尿酸治疗的反应差,需要更大的达标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刘洪,熊维建,钟凌云,黎颖,李平[10](2019)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慢性肾脏病(CKD)分期、CKD-MBD分组等主要预后指标的相互关系,为CKD-MBD中医证型诊断的规范化和准确辨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收集268例CKD3~5期透析(G3~G5D)患者CKD-MBD的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CKD G3~G5D患者CKD-MBD的中医证型分布与CKD分期、CKD-MBD分组等的相关性。结果:268例CKD G3~G5D合并CKD-MBD,本虚证中,脾肾两虚97例(36.19%)最多见,主要分布在4~5期,肝肾阴虚35例(13.06%)次之,主要分布在3期;标实证中,以毒瘀证88例(32.83%)最多见,主要分布在5期。CKD-MBD虚实兼杂证共265例(98.88%),其中脾肾两虚兼毒瘀证78例(80.41%)最多见。CKD-MBD分组中,除肝肾阴虚外,其余证型均以混合型(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3项中有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表现为最多见。结论:脾肾两虚是CKD G3~G5D患者CKD-MBD主要本虚证,毒瘀证是主要标实证。脾肾两虚兼毒瘀证是CKD-MBD最为常见虚实兼杂证。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3项中有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是CKD G3~G5D患者CKD-MBD各种证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证型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及胃镜象特点,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78例诊断为Hp感染性胃炎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胃镜结果,并将资料进行整理、中医辨证分型和统计分析。结果:Hp相关性胃炎中医证型出现率由高到低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肝胃不和证中胆汁返流多见,P=0.000 <0.01,胃络瘀阻证中溃疡多见,P <0.05,而糜烂、息肉、肠化结节在各证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Hp相关性胃炎的证型分布和胃镜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证型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贾萌,杨惠民.肥胖与非肥胖高脂血症病人中医证型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2].吕智燚,李剑霜,郑婷婷.Hp相关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与胃镜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

[3].肖建,周锦利.不同中医证型肠梗阻CT的影像特点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黄玉兰,杨小军,陈万群.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9

[5].何苗,张勤修,李昕蓉,刘洋,曾斌.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复合大鼠模型鼻腔黏膜神经源性炎症特点的对比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6].罗菁,崔韶阳,王曙辉,徐振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初探[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7].韩嘉琳,张春芳,焦爽,赵丽华,马晓雪.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破坏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9

[8].谭康联,关瑞剑,范小华,罗湛滨,陈诗伟.痔合并贫血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9].贺超,龙伟,吴锐.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敏感性与中医证型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10].刘洪,熊维建,钟凌云,黎颖,李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可知,各证型特点在该病患者中分...可知,在含有相兼复合证型特点的...青年组与中老年证中医证型特点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证型舌色的CIELAB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病例证型分布特点(...

标签:;  ;  ;  ;  ;  ;  ;  

证型特点论文_贾萌,杨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