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及免疫模型的实证研究

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及免疫模型的实证研究

刘琳琳[1]2006年在《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及免疫模型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以来,国债二级市场利率已经基本上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对国债投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增加了由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利率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目前,对于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免疫的模型研究已经有很多较为成熟的理论,但是这些模型应用到我国国债市场时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不适用的地方。鉴于此,本文介绍和分析了久期免疫策略、敏感度/凸度债券组合套期保值的利率风险免疫方法、M~2模型、基于扩展型瓦西塞克模型的利率风险免疫方法四个较为成熟的利率风险免疫模型并结合我国国债市场的实际情况,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交易数据应用这四个模型对我国国债投资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对四个模型在适用范围,计算量,灵活性和免疫效果等方面的比较指出了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更能适合我国国债市场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免疫模型。

李晶晶[2]2012年在《基于Heath-Jarrow-Morton框架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利率风险是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中所要面临的主要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自由化、扩大化,市场利率的波动不断加剧,对投资中的利率风险进行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投资风险管理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随着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态及变化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需要对基于各类静态、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利率风险管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对传统利率风险测度和动态利率期限结构下的各类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的研究,以Heath-Jarrow-Morton动态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作为建立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的基础,分别从利率风险测度理论、风险度量准确性、免疫工具的选择以及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的合理性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基于多因子HJM模型建立了多因子随机久期、凸度模型,扩展了Au和Thurston(1995)提出的基于单因子HJM模型的随机利率风险测度。并且在五个涵盖了单因子、多因子HJM模型的具体波动函数设定下,给出了每个模型相对应的随机利率风险测度公式。其次,通过引入非参数估计得到的单因子、双因子HJM模型的波动函数,从非参数估计结果中直接获取计算随机久期、凸度所需的相应时刻和剩余期限的波动函数值,消除HJM模型中波动函数形式的设定误差对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的影响,达到了简化随机利率风险测度估计过程,提高利率风险度量准确性的目的,使随机利率风险测度能够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通过选择HJM模型中具有较小波动的波动函数估计值所对应的期限作为波动函数估计值最为准确的部分所对应的期限,将相应的跨期债券作为最优跨期债券,提出了将所有可交易债券中该跨期债券具有最大权值的债券作为最优免疫工具的利率风险免疫工具选择方法。通过结合用跨期债券复制附息债券价格动态特征的方法,将有限个不同到期期限的跨期债券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分析了HJM模型中波动函数值在估计、更新、校准过程中的波动变化与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的利率风险免疫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考虑了具有不同剩余期限、附息方式的免疫工具的利率风险度量准确性与不同计息开始时刻、不同到期期限所对应的波动函数值的估计准确性之间具有的相关性,以及利率风险免疫工具的选择对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传统的久期、凸度匹配免疫策略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该理论在随机利率风险测度下的缺陷,从动态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假设出发,构建了一种基于最优化方法的利率风险免疫策略。该策略引用了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理论中对利率风险的定义,同时也使得动态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中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假设能够成立。文中也对所建立的利率风险免疫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诸如多因素利率风险、高阶利率风险、卖空约束等相关问题,分别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该免疫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于HJM模型的利率风险测度的免疫效果。最后,本文设计了叁个实证方案,分别从单因子、多因子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的免疫效果,传统与随机利率风险测度的免疫效果,参数型与非参数利率风险测度的免疫效果,不同再平衡间隔的设定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等多个方面,对多种利率风险度量和免疫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

杜习瑞[3]2007年在《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策略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熟的债券市场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石,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对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国家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起步,历经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实物券柜台市场为代表的不成熟的场外债券市场为主导、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为主导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债券市场为主导的叁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由于权益证券收益的不确定性,限制了不少人的投资。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不可能大量投资于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如社会保障基金、退休基金等。而投资于某种固定收益证券则是合适的。因此,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的存在,发展和繁荣,使得大量的资金找到了合适的投资对象。本文围绕如何进行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这个主题,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分为固定收益证券的消极性投资组合策略,积极性投资组合策略、免疫策略叁个部分来进行研究。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说明论文的写作目的、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及本文的改进和创新。第二章首先系统介绍固定收益证券的概念和类型,然后介绍久期和凸性的概念和性质并由此对债券的利率敏感性进行分析.测量和估计。第叁章介绍固定收益证券的消极性投资组合策略,并重点论述消极型组合投资中的指数化组合投资,对固定收益证券指数化组合投资的构建和管理进行有针对的研究,具体包括基准指数及其选择、指数化投资的方法及其选择、指数化投资的绩效评价。第四章介绍固定收益证券的积极型组合投资。该策略是指运用各种方法,积极主动地寻找市场机会。其支持者认为债券市场的效率不强,市场上有许多被低估或高估的债券,从而可以买进或卖出来获得收益。主要包括:互换策略、利率预期策略和收益率曲线策略。第五章介绍债券的免疫型组合投资,即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免疫策略和现金流匹配策略,(现代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构造M~2模型对债券投资组合的利率风险免疫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归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杨婉茜[4]2016年在《状态转换下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完成,中国金融宏观调控将逐步由数量型转为价格型,揭示利率期限结构内含的宏观经济信息,对央行制定前瞻性货币政策和及时反馈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的文献,虽然在时域维度内揭示了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的线性关系,但没有看到中国作为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宏观经济面临制度变迁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冲击,而这一切又置于不断加速的对外开放背景下。2000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宏观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加剧。其收益率曲线的形态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协同运动不仅具有时变性和结构变化特点,还体现出较为频繁的周期性波动的时频特征,其强度、方向、同步性和频率变化较大。基于此,本文抓住这一特征,引入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联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金融危机前后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的风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收益率曲线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主要发生非平行移动,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生平行移动,这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具有的重要启示是: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也依赖于宏观经济状态,对利率曲线平行移动产生的风险宜采用传统的久期-凸度工具,对于利率曲线非平行移动带来的风险,本文提出采用NS久期向量方法来免疫。这一研究弥补了现有国内有关利率风险管理的文献只注重模型工具应用本身、而对现实宏观经济状态关注的不足,为本文建模设定的状态转换条件提供了实证支撑。其次,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的推出(2013年1月18日)为时间节点,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了政策推出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收益率曲线在汇率改革前后出现了结构断点,对SLO的推出存在过度反应。在此基础上基于小波分析工具,从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研究收益率曲线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关联性。统计结果显示:收益率曲线的水平因素蕴含通胀预期信息;斜率因素与经济增长波动存在着整体的非一致性,其预测经济增长的能力较弱,但与政策利率波动的同步性较高,可作为反映货币政策状态的指标。另外还发现,收益率曲线所反映的宏观经济波动信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出现了结构突变,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后几年内反映了相对较多的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波动信息。这一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局限于时域维度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具有状态转换特征。再次,在线性简约模型(VAR模型和DRA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因素建立状态转换的简约式宏观-金融模型(MS-VAR模型和MSV-DRA模型1。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发现:在不同区制下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模型区制分别与经济高速、中低速增长状态密切相关;通过对MSV-DRA模型的检验发现: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存在显着的双向影响,不同区制下的脉冲响应有明显差别,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宏观经济在高波动状态下对收益率预测方差的解释力强于低波动状态下的解释力,反映宏观经济变量是收益率预测的必要考虑因素;通过构建Logit模型和泰勒规则进行回归表明模型的高低波动区制可以分别理解为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状态。就收益率的样本内拟合效果以及模型区制依赖检验结果等方面而言,上述模型构建相比线性简约模型更准确的描述了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联性,进一步强化其状态转换特征。最后,将本文构建的状态转换简约式宏观-金融模型与常见的单一区制模型进行样本外收益率预测比较,在采用常用统计性损失函数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损失函数。通过预测效果比较发现:在单一区制的预测模型中,基于独立Minnesota-Wishart共轭先验分布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长期收益率的直接预测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在状态转换模型与单一区制模型的预测比较中,MS-VAR模型的预测效果不如VAR模型,MSV-DRA模型相比DRA模型,中长期预测效果较好、短期预测效果较差,反映了区制转移因素虽然能增加模型的灵活性,改善模型的拟合效果,但对于我国样本数据较短的实际情况,难以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此外还发现:DNS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考虑宏观因素的DRA模型,表明引入宏观因素虽然有助于预测效果的改善,但模型的过度拟合问题削弱了模型的预测力,在设定预测模型时需要考虑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平衡。

廖珊[5]2012年在《固定收益证券风险对冲研究》文中指出固定收益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固定收益市场快速发展并且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对固定收益证券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科学的风险对冲模型,对各类投资者乃至市场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对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和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下的国债利率风险度量和对冲,以及基于风险因子的可违约债券(信用组合)的风险对冲及损失分解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先,在介绍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下的利率风险度量工具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额外的曲度因子将Nelson-Siegel久期向量模型扩展,得到了Svensson久期向量模型和四形状因子久期向量模型。基于上交所国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二曲度因子只能解释上交所国债收益率变化方差的很小一部分,然而将其引入后可显着减小利率风险对冲误差。此外,四形状因子久期向量模型的待估参数更少并且利率风险免疫效果略好于Svensson久期向量模型,是更好的利率风险对冲模型。其次,在介绍利率期限结构预测的动态Nelson-Siegel类模型的基础上,将四形状因子模型扩展为动态四形状因子类模型,并对这两类利率期限结构预测模型进行一阶差分修正。基于上交所国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引入额外的曲度因子可显着提升利率期限结构预测的效果,并且对这两类模型进行一阶差分修正可显着减小其利率期限结构预测误差。在利率期限结构预测的基础上,将债券价格及收益率的预测信息引入利率风险对冲模型。在四形状因子久期向量模型下,基于上交所国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将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测信息引入后,可进一步减小利率风险对冲误差。再次,在介绍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下随机久期的基础上,推导了仿射模型下的随机久期向量,并说明Vasicek模型和CIR模型下的随机久期均为随机久期向量退化为一维的特例。基于上交所国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四因子非高斯仿射模型和四因子高斯仿射下随机久期向量的利率风险对冲效果分别显着优于CIR模型和Vasicek模型下的随机久期,并且四因子非高斯仿射模型下随机久期向量的利率风险对冲效果优于四因子高斯仿射模型下的随机久期向量。此外,对静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和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下的国债利率风险对冲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引入利率期限结构预测信息的四形状因子久期向量模型的利率风险对冲效果最好,而四因子非高斯仿射模型下随机久期向量的利率风险对冲效果甚至劣于四形状因子久期向量模型。最后,在对信用组合的因子模型以及违约传染模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违约传染效应引入信用组合的因子模型,构建了违约传染情形下信用组合的因子模型,获得了信用组合的系统性损失及其对冲和Hoeffding分解的解析结果。发现对于同质组合,引入违约传染效应后,由于其系统性损失的期望增大,最优对冲组合中无风险债券的头寸亦增大;当同质组合中各债券的违约概率较低(较高)时,引入违约传染效应后,最优对冲组合中各系统风险因子的头寸增大(减小)。对含有两个系统因子情形下信用组合系统性损失的Hoeffding分解进行数值模拟,发现随着置信水平的提高,同质组合系统性损失的CVaR增大,其中预期项的贡献率减小,而两因子的联合贡献率增大;同质组合的违约比例增大也即违约传染效应增强时,同质组合系统性损失的CVaR亦增大,并且主要源于两因子的联合贡献。

康书隆[6]2010年在《国债利率的风险特征、变化规律及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日益完善和成熟,国债的发行频率不断增加,发行规模不断增大,国债价格的形成机制也日趋市场化。国债的发行目的日渐多元化,从改革开放初期单纯的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资金,补充财政收入的不足,到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与回购调节市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市场的短期利率,直至通过定期的发行一定规模的不同期限的国债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提供基准的期限结构曲线。我国国债的发行制度、交易规则及作用职能已经同成熟市场接轨,而对于作为度量国债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完善和深化程度的国债价格的指标即“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风险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债券组合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不仅为金融市场和相关政府机构所亟需,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风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用来考察我国国债利率风险的具体表现特征,并通过对成熟市场中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及其变动与中国国债市场中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及其变动分析做比较研究,找出隐含在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变动特征中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特别的,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其利率期限结构曲线所具有的特殊变动规律。期望借此研究一方面评估我国国债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并为国债市场的参与者提供认识和了解我国国债价格的基本变动规律和风险特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能认识到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同成熟市场之间的差异,为国债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奠定实践认识基础。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特征和变动规律的宏观经济基础,期望通过研究找出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使我们不但能够从利率期限结构曲线中挖掘其蕴含的刻画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信息,同时也能够找出影响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动的宏观驱动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奠定基础。在分析了利率期限结构变化的宏观经济基础以及宏观驱动因素后,本文将进一步研究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化特征和演进规律,通过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从理论上了解影响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动规律的因素,而且也能够建立刻画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动规律的实证数学模型,从而,不但能够拟合利率期限结构动态变化过程,也能够在掌握当前信息的基础上了解利率期限结构曲线未来的变动趋势。在对利率期限结构的风险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构建适合我国利率期限结构风险变动特征的久期配比策略,并把对利率变化规律的研究与实践引入到久期配比策略中,弥补以往久期配比策略对于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动信息利用不足的缺陷,提高了风险免疫的效果,为参与国债市场投资投资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国债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和创新如下:1.采用基于Panal-Data的两步法提取并估计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有效而精确的从国债市场价格中提取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是研究利率期限结构曲线风险特征、变动规律、管理利率风险和以及利用国债市场蕴含信息的前提。为此,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和估计过程,虽然能够解决提取期限结构曲线的问题,然而,估计过程和结果在效率和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有必要比较现存主要提取利率期限结构的方法的拟合效果和估计精度,选择估计效果良好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使之适合作为提取和估计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有效而可靠的基础方法。基于这种想法,本文提出并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两步法”估计我国国债即期利率的Nelson-Siegel曲线,该方法不仅提高了估计精度,同时也提高了传统的DL(2006)“两步法”的估计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同传统的基于非线性最优化估计的参数利率曲线,如叁次样条法、指数样条法和Nelson-Siegel曲线法相比,基于面板数据的“两步法”估计得到的拟合曲线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因此,在本文后续章节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两步法”方法得到的收益率曲线作为论文后续研究的基础数据。2.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风险特征研究本文的第3章研究了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风险特征、利率风险的决定因素。通过与美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国债的即期利率曲线呈现出波动大、变动不连续、中长期利率水平移动、长期利率波动大以及利率分布具有右偏等不同于成熟国债市场中利率期限变动的风险特征。本文还对决定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风险因素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利率、长短期利差和曲率因素是决定期限结构变化的最重要的叁个因素,其各自和整体的解释能力因数据的光滑程度和样本区间而异。然而,平滑前和平滑后的数据样本,长期利率和利差的解释能力之比近似不变,而曲率因素的解释能力大幅度降低。这说明,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整体变动趋势表现为中短期利率倾斜向上、中长期利率呈现水平移动的特征。本章的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我国国债期限结构的风险特征动态变化规律,为进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3.利率期限结构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本章首先研究了利率期限结构曲线中蕴含的基本宏观经济信息。研究发现,作为决定利率期限结构风险变动的两个最重要的风险因素,长期利率和长短期利差,还可以起到作为度量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指示器的作用。时差相关分析显示,长期利率同CPI高度相关,且长期利率超前于CPI序列变动3个月。长短期利差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走势一致,同经济景气指数的变动保持一致的趋势。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短期内,货币冲击能够降低不同期限的基准利率并提高产出;然而,在长期内,通过建立不同期限利率同货币冲击、产出和预期通胀的VEC模型发现,短期内(1个季度内),不同期限的利率会由于货币供应的增加而下降,而在长期内,利率水平会因货币供应增加和预期通胀水平的提高而持续上升,国债市场利率水平将在货币冲击后的3-4个季度后达到峰值。对于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特征同宏观经济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特征的宏观经济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宏观经济变量变化对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冲击和影响,为进一步了了解期限结构曲线的变动规律奠定基础。4.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对于期限结构动态变动过程建模的传统方法多采取无套利或者一般均衡的理论模型,其参数的设定基于债券市场“某一时点”的信息,对于债券市场的历史信息缺乏有效利用,难以适应利率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本文研究发现,Nelson-Siegel曲线的参数序列能够唯一的决定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形态和风险特征,因此,本文基于用面板数据估计的Nelson-Siegel曲线的参数作为刻画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基本要素。在上一章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决定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Nelson-Siegel曲线的参数序超前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化,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变化关系,因此,可以通关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关系方程,来研究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变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于各个期限的利率预测在稳定性和精度上均大大优于基于其他方法得到的利率预测结果,说明基于该方法对于期限结构曲线的变动规律的刻画是更为有效和合理的,也为下一章进利用利率变动规律改进管理利率风险的久期配比策略奠定基础。5.基于利率预测的叁因素久期配比免疫策略研究在本章中,我们在国债收益率曲线风险特征变动特征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基于Nelson-Siegel曲线的久期配比免疫策略同其他久期配比免疫策略相比,能够更好的对冲我国国债组合的利率风险。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表明,由于债券组合在持有期内并没有随利率变化做出相应调整,Nelson-Siegel久期配比策略在长期内的免疫效果大大降低。本文在基于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利率预测基础上,改进了Nelson-Siegel久期配比策略,提出了分期调整的叁因素久期配比策略。这一策略在理论上同传统的Nelson-Siegel久期配比策略相比,能够更为有效的市场信息,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实证分析发现,改进后的叁因素久期配比策略比传统的久期配比策略具有更加稳健和精确的免疫效果,是业界管理债券组合利率风险的有效替代方法。

朱峰[7]2004年在《国债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免疫策略是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免疫可以保护债券组合的价值或资产负债的净现值不受利率期限结构变化的影响,使组合达到一个即定的目标,如保证未来的一系列现金支付,获得一定收益或复制一个特定的指数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免疫策略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中国国债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债投资收益日趋波动,利率风险也逐渐增大。然而,国内债券市场上缺乏合适的避险工具,债券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有关国债利率风险免疫方面的研究尚处较低水平。如何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展开在我国特定的利率管制环境下的国债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研究,就凸现出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由于利率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在免疫策略研究中大量使用了统计方法和数量化技术,如最优化方法、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数值分析等,通过建立各种统计模型预测和管理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的设计和管理已经成为应用统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篇学位论文致力于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免疫策略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并利用多种统计方法,从实证角度研究各种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的表现潜力,探讨如何确定合适利率风险度量的维度,并研究在无风险和不含期权的固定收益组合防范非平行期限移动风险中组合设计的作用。 文章研究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即期收益率曲线呈现出显着的非平行移动特征,使用叁维的久期向量配比策略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债组合利率风险免疫的要求,其中,二、叁维的多项式参数久期和Vasicek方向久期配比策略的免疫表现比较稳定,效果也较理想。不同的机构在进行论文摘要免疫策略策划时,必须考虑到自身对免疫目标的不同要求。对免疫持积极式管理标准的机构,应当倾向于采用二维配比的免疫策略;而对免疫持保守式管理标准的机构,可以考虑叁维配比的免疫策略。研究还显示,凸性与债券超额回报之间可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行为对免疫策略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全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动机,对免疫策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研究债券组合利率风险免疫的理论和方法,对有关利率风险免疫的理论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并对多元久期免疫的函数选择进行探讨和拓展。该部分内容将以规范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 第叁章研究国债市场利率的风险特征,在对政策面和市场面进行一般分析的同时,展开具体的实证研究。该部分采用不同方法,如样条函数、多参数模型等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最优化估计,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利率波动和收益率曲线变动的主导影响因素。本章分析为第四章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的实证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第四章针对国内利率环境和国债市场特征研究适合我国债券市场的组合免疫策略,探讨利率风险度量维度的确定方式,以及不同利率波动率条件下组合免疫方法的选择,该部分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根据中国债券市场和利率管制的现状,该部分将对传统免疫策略、随机免疫策略和多元免疫策略的市场表现进行现实考察上,并在实证的基础上探讨在防范收益率曲线非平行移动风险中债券组合设计的作用,进而提出实施国债免疫策略的一些意见。 第五章总结全文,对各种免疫策略的实证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全论文摘要文的贡献和不足点,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意见。 本篇论文在学术上有以下贡献: 1、目前国内对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某项免疫技术所进行的,缺乏对各种免疫策略的全面研究和比较分析,特别是缺少从实证角度进行的策略市场表现分析,本篇学位论文结合考虑当前的利率环境和国债市场特点,对各种免疫理论进行全面的剖析,并且重点从多元免疫的角度展开实证研究。因此,本学位论文是国内在该领域最早开展的系统研究之一,丰富了利率风险免疫策略实证研究的文献。 2、本篇论文在对免疫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并在多元免疫理论的模型选择方面做了一定的拓展和创新,如本文在vasicek口977)的收益率曲线静态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维的Vasicek方向久期,并将其应用于债券组合的风险度量和免疫管理;同时,本文将willner(1996)提出的Nelson一Siegel方向久期由对债券价格变化敏感度的度量拓展到债券组合的免疫管理。 3、本篇论文在实证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有不少是在国内债券市场研究中最早使用或最早之一。如应用Nelson and Siegel(1987)、Svensson (1994)提出的参数模型和Fisher,N界hka and Zervos(一994)提出的平滑样条模型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静态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从横截面角度利用 vasieek(1 977)模型和Cox,higersoll,and Ross (1985)模型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利率的动态行为进

刘琳琳, 李健[8]2007年在《债券投资组合管理中一种利率风险免疫模型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利率风险是债券投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市场风险,传统的久期利率风险免疫理论只适用于平行移动的利率期限结构。Fong和Vasicek(1984)提出了一个解决利率期限结构非平行变动的M2利率风险免疫模型。本文利用M2模型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利率风险免疫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2模型是一种计算简便,适用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理想的利率风险免疫模型。

徐鹤龙[9]2017年在《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农业时代的种子借贷到工业文明的债券信贷,利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利率一直是经营活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利率风险管理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利率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在2015年底正式完成,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逐渐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巴塞尔协议对利率风险的分类,银行业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四类基本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而利率市场化以后,期权风险和收益率曲线风险也会逐渐浮出水面,成为银行不得不重视的风险因素。自200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中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已经面临着利差逐年收窄,利润下滑,经营困难,利率风险加剧的现状,引进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成为我国银行业应对利率风险、谋求经营结构转型、成功应对未来利率频繁波动的金融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率风险管理具体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市场基准利率、构造合适的利率期限结构对利率进行预测,对利率风险程度进行测度、计量,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敞口,从而或者通过表内手段对衡量的利率敞口进行控制,或者对于较难表内调整的头寸及计量困难的业务利用利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利率衍生品已经是当今国际上银行业和其他企业都普遍使用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创新、便捷和成本低等特点是利率衍生品成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首选的手段。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利率管制带来的红利,其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当前利率风险缺口仍是我国银行业衡量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而对于久期模型、VaR模型、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上都差强人意,不符合现代化银行经营的理念形象。其次,从利率衍生品避险视角来说,商业银行可选择的利率衍生品目前还非常有限,利率互换是我国目前最主要交易的衍生品,其他衍生品交易量小且交易不活跃,受到的管制太多,利率衍生品远远不能满足银行和企业的避险需求。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利率衍生品脚步较为缓慢,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利率衍生品发展未能实现完美契合,二者脚步并不一致。不过这种情形也并不是不可取,相对其他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我国至少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没有造成银行业大量倒闭、金融动荡和利率衍生品放开出现的混乱及难以治理,谨慎缓慢放开的态度使我国银行业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中转变。纵观其他利率市场化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其配套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从交易制度建设、衍生品品种选择,法律法规约束等都已形成成熟的体系。这些都是我国目前要实现的迫切任务。本文正是基于利率市场化引起利率风险加剧为背景,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系数进行实证测度、对我国市场培育的基准利率SHIBOR进行考察,进而实证分析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银行利率避险效果,对银行经营绩效以及利率风险暴露的影响等,这些也是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具体研究了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梳理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相关文献,整理出国际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常用的方法。以最主要的利率风险表外管理利率衍生品对冲为视角,探究利率衍生品对银行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测度、评估、监管的现状进行概括,对利率衍生品给类品种避险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探讨我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动向。第二,利用国外常用的实证分析模型,基于2006年-2015年利率市场化中后期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目前上市银行的利率风险系数β值,并验证了目前SHIBOR的市场基准利率地位,利用银行持有的利率衍生品头寸研究了衍生品的使用和风险系数之间的关系,检验了持有衍生品是否起到避险的作用及避险的效果。第叁,根据公司金融的价值溢价理论,探讨持有利率衍生品在改善银行的利率风险的同时,是否对上市银行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可以提升银行业的市场价值溢价。在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加大,利差严重收窄的现状下,使用利率衍生品不但可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还可以改善银行的市场价值表现。不过这些实证结果仍有待于未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更全面的考量。第四,利率敏感性缺口一直是银行业最重要又较为简单的利率风险度量手段,本文给出一个利率敏感性最优缺口模型推导,以期银行业可以参考借鉴。比起表内对缺口进行管理产生的较高成本,使用利率衍生品对冲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银行较优的选择。本文验证了利率衍生品和利率敏感性缺口之间的关系,以期给后续的研究提供对比分析和参考思路,也给实务界运用利率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缺口提供政策建议。最后,总括全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进行归纳,提出了继续培育SHIBOR成为市场基准参考利率,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利率衍生品品种和发展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贺国生[10]2005年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第一宾夕法尼亚银行和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破产,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利率风险的破坏性。2003 年下半年,我国众多商业银行因所持国债价格大幅下跌而遭受巨额损失,也让国人开始意识到,原以为与我们无关的利率风险,已悄然站到了我们面前。对利率风险的研究,在我国已经不再只是有前瞻性的课题,而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性。为什么会有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为什么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如此大的破坏性?利率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机理是什么?利率风险的管理在我国有着什么特殊性?现有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能有哪些作为?哪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利率风险管理的约束?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我撰写了本论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模式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历史演变,全章共分为叁节。第一节阐述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产生及演变,首先从利率的本质和利率决定理论入手,论述了利率是受多种经济因素影响的内生变量,经济领域未来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决定了利率水平的不确定,从而决定了利率风险的不可避免性;接下来揭示了人们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所经历的从漠视→关注→重视的认识发展过程。第二节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首先分析了单个证券利率风险度量所经历的从平均期限→麦考莱持续期→修正持续期→有效持续期→期权调整持续期→凸度加持续期的演进过程,并指出演进的内在逻辑是假定条件逐步放松和衡量精度逐步提高;紧跟着阐述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所经历的从指标法到估计法再到衡量法的历史演变,指出了演变的方向是利率风险度量的精度逐步提高,演变的原因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度量成本的下降以及资产负债表复杂化所带来的度量收益的上升。第叁节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历史演2变,本节的分析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部管理的历史演变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外部监管的历史演变两个层次展开。通过本章的研究,回答了利率风险的产生原因,刻画了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利率风险不同的度量与管理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选择提供了历史参照。第二章研究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基础——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全章共分为叁节。第一节论述了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在利率风险度量中的基础性作用,指出了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是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分析基础,是利率风险度量的标杆。第二节阐述了现行静态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简单模型的构造,根据构造原理的不同,论文把众多静态模型划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在简述两种方法各自不同的构造思想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段样条函数模型作为最常用的间接法,是本节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对它的叁个关键环节:确定函数的阶数、确定所分的段数、确定各段的分解点,论文更是给予了充分的论述。第叁节研究了动态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模型的构造。对非确定性现金流金融产品,特别是与利率相关的随机现金流的金融产品进行利率风险度量,单纯依赖反映现行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作杠杆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把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建成动态模型。按照构造原理的不同,动态模型可分为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两大类,其中均衡模型又分为单因子模型和多因子模型,无套利模型的典型是马尔可夫模型。这一节主要是对现有模型的解读,解读的重点在于模型的思想、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的适用性以及模型的缺陷。本章的研究一方面为论文第叁章第四章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为第五章中国零息票债券收益率曲线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框架。第叁章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模型,全章共分叁节。第一节对敏感性缺口法、持续期缺口法和模拟法等商业银行叁种常用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叁种方法的度量思想及优缺点。第二节阐述了广泛用于隐含期权金融工具利率风险度量的 OAS模型,主要从 OAS 模型的基本思想、OAS 模型对利率风险的度量原理、OAS 模型的核心模块——提前偿付模型等叁个方面展开;最后对 OAS3模型给予了自己的评价。第叁节阐析了 VAR 模型对利率风险的度量,在分析 VAR 模型的基本原理和 VAR 的度量方法的基础上,论文对 VAR模型度量利率风险给出了简单的评价。准确度量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有效管理利率风险的重要前提,本章的研究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和把握。第四章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模式,全章共分为叁节,对应叁种不同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式。第一节论述的是基于利率预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攻型管理,利率风险进攻型管理的宗旨是,在避免利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同时,还谋求从利率变动中获益,相对其它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来说,进攻型管理显得更积极,但进攻型管理有效运用的前提是,商业银行能准确预测未来利率的变动,因此本节的重点放在利率预测上。利率预测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运用利率决定理论分析影响利率的因素,二是运用模型来定量预测未来利率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可供运用的模型有:多元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

参考文献:

[1]. 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及免疫模型的实证研究[D]. 刘琳琳.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2]. 基于Heath-Jarrow-Morton框架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D]. 李晶晶. 天津大学. 2012

[3]. 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策略及其实证研究[D]. 杜习瑞.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 状态转换下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研究[D]. 杨婉茜. 大连理工大学. 2016

[5]. 固定收益证券风险对冲研究[D]. 廖珊. 天津大学. 2012

[6]. 国债利率的风险特征、变化规律及风险管理研究[D]. 康书隆.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7]. 国债利率风险免疫策略研究[D]. 朱峰. 厦门大学. 2004

[8]. 债券投资组合管理中一种利率风险免疫模型的实证研究[J]. 刘琳琳, 李健.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9]. 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徐鹤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10].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模式研究[D]. 贺国生.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债投资的利率风险及免疫模型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