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脂双层论文-王庐岩,陈晓,孙振文

类脂双层论文-王庐岩,陈晓,孙振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脂双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脂,溶致液晶

类脂双层论文文献综述

王庐岩,陈晓,孙振文[1](2007)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类脂双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类型的物质,包括聚合物、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之间,以及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一个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课题。对这类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在不同过程或体系中,不同种类物质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有效地调控体系的结构或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7-01)

章宗穰[2](2007)在《《平面类脂双层和脂质体研究进展》丛书简介——纪念人工类脂双层膜研究工作发表45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笔者的书桌上,放着一迭关于双层类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BLM)研究工作的不同年份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其中有《Nature》杂志在1962年6月首次发表的关于人工BLM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07年01期)

金松子,沈含熙,蒋庆峰[3](2006)在《荷负电类脂双层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青蒿琥酯与氯化血红素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化学手段考察了在类脂双层膜体系中抗疟药物-青蒿琥酯与氯化血红素的相互作用。氯化血红素在荷负电类脂双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有很灵敏的还原峰电流。该峰电流随着电解液中青蒿琥酯的浓度增加而降低,电流降低幅度与青蒿琥酯在2.55×10-8~1.36×10-6mol/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04×10-9mol/L。同时研究了在生物模拟膜体系中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证实了青蒿琥酯的药物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06年03期)

马勇,王建国,惠飞,臧树良[4](2005)在《类脂双层膜BLMs的镶嵌修饰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类脂双层膜BLMs在离子通道和电子跨膜传递、光电转换、膜与溶液中离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作为传感器检测离子、分子等方面的镶嵌修饰与应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刘贵忠,张晨,王新,杨延岭,李海彦[5](2004)在《类脂双层的电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脂双层研究的动力来自动物世界,1961年首次报道了生物体的双层类脂膜(BLM)自组装.BLM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对生物能、光合成、免疫学和生物传感器等多种物理学现象的研究.文章在综述了类脂双层的起源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类脂双层的电学参量,以及类脂双层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胡新,焦元元,陈旭,侯新朴,赵玉英[6](2004)在《有序排列的类脂双层膜体外构筑、稳定性与经皮促渗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脂膜稳定性与经皮促渗作用之间的关系,寻求模拟皮肤角质层的体外简易模型,为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一种迅速、客观的方法。方法 以卵磷脂、胆固醇为基本膜材,在聚四氟乙烯小孔上构筑有序分子排列的双层脂膜(BLM),通过膜电阻Rm、膜电容Cm、膜寿命tm的变化研究表面活性剂时脂膜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与体外促渗作用的相关性。结果 选定的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吐温-80和阴离子型胆酸钠、去氧胆酸钠)均明显干扰了BLM的稳定性,并与体外对水杨酸钠的促渗效果具明显相关性。结论 以类脂双层膜BLM作为角质层模型可以用来评价透皮促进剂的促渗能力,但此模型需要有更多的促渗剂和药物作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才能最终确立。(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04年02期)

李小林,姜川[7](2004)在《平板类脂双层膜(pBLM)的研究进展与实验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pBLM的概念和它的基本性质 ,并着重介绍了制备稳定的pBLM的实验技术 ,pBLM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在诸如光能转换、离子通道、免疫学等许多领域的应用 ,最后介绍了pBLM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04年01期)

阮北,鲁彬,阮南,李晓艳,童汝亭[8](2004)在《金/硫醇-类脂双层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金支撑的硫醇类脂混合双层膜的结构、性质及其上的电子跨膜传递机理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毕只初,H,T,TIEN,A[9](2001)在《类脂双层(BLM)概念及其实验进展——BLM的4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脂双层研究的动力是来自生物世界 .虽然 196 1年首次报道生物体外的双层类脂膜 (BLMs)自组装 ,但从Hooke (16 72年 )起 ,实验科学家一直在处理有关BLM类型的界面吸附现象 .BLMs (或平面的类脂双层 )已应用在许多方面 ,即从基础的膜生物物理学到实际的爱滋病研究 ,从通过水光分解的太阳能转换 ,到应用支持双层类脂膜 (s BLMs)的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到包括细胞凋亡 (apoptosis)在内的光生物学 .综述了类脂双层概念的起源及其实验进展 ,以及BLMs用作某些生物膜模型的最新研究 .此外 ,简要描述近来有关通过s BLMs来发展生物传感器的工作(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1年04期)

袁惠品[10](1995)在《盐桥支持的类脂双层膜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侧是电解质溶液的类脂双层膜(BI,Ms)有许多生物膜的性质,修饰的类脂双层膜为制作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通常的类脂双层(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类脂双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笔者的书桌上,放着一迭关于双层类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BLM)研究工作的不同年份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其中有《Nature》杂志在1962年6月首次发表的关于人工BLM研究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脂双层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庐岩,陈晓,孙振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类脂双层结构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2].章宗穰.《平面类脂双层和脂质体研究进展》丛书简介——纪念人工类脂双层膜研究工作发表45周年[J].化学传感器.2007

[3].金松子,沈含熙,蒋庆峰.荷负电类脂双层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青蒿琥酯与氯化血红素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J].化学传感器.2006

[4].马勇,王建国,惠飞,臧树良.类脂双层膜BLMs的镶嵌修饰与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刘贵忠,张晨,王新,杨延岭,李海彦.类脂双层的电学性质[J].德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6].胡新,焦元元,陈旭,侯新朴,赵玉英.有序排列的类脂双层膜体外构筑、稳定性与经皮促渗关系[J].中南药学.2004

[7].李小林,姜川.平板类脂双层膜(pBLM)的研究进展与实验技术[J].江西化工.2004

[8].阮北,鲁彬,阮南,李晓艳,童汝亭.金/硫醇-类脂双层膜的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

[9].毕只初,H,T,TIEN,A.类脂双层(BLM)概念及其实验进展——BLM的40年[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

[10].袁惠品.盐桥支持的类脂双层膜研制[J].传感技术学报.1995

标签:;  ;  ;  

类脂双层论文-王庐岩,陈晓,孙振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