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良性循环论文_汪和平,王付宇,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引进良性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技术引进,技术,机制,技术管理,不发达,国家,利用外资。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汪和平,王付宇,李艳[1](2011)在《技术引进系统良性循环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一切有用的技术都会广泛传播,因此,技术引进是现代生活中一个永远存在的经济技术活动,而技术引进的良性发展是实现技术赶超的基本前提。本文将在详细论述技术引进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应用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政府和企业本身各应担负的职责范围的角度,提出实现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本文来源于《Applied Computing,Computer Science,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ACC 2011 V3)》期刊2011-07-16)

徐学红[2](2004)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形式、升级的模式以及升级与外贸结构优化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叁者间的良性循环模型。(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姜晓昱[3](2003)在《建立我国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特点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提高技术引进的整体效益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的挑战,紧紧抓住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而笔者认为,提高技术引进整体效益的根本方法就是实现整个技术引进系统的良性循环。 技术引进系统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客观存在的子系统,引进国政府、技术中介和引进企业是这个特定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技术引进系统良性循环的形成要依靠这叁个要素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一是引进国政府要充分发挥设计宏观调控机制,为整个系统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和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功能;二是技术中介要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在技术选择、消化创新和创新扩散中的各种功能;叁是技术引进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在企业内部贯彻技术经营的思想,切实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技术输出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原因和前人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在详细分析技术引进系统的基础上给出良性循环的理论模式,然后讨论建立良性循环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第叁、四、五章则分别从引进国政府建立技术引进宏观调控机制,技术中介完善其内部运行机制和引进企业建立技术经营机制叁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建立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3-05-01)

徐连英[4](2002)在《卫生行业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贸易与一般商品贸易一样包括进出口两个方面,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贸易中是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引进包括软件引进、硬件引进以及智力资源的引进这样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受益于国际技术贸易。但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复着一条路子:引进——使用——落后——再引进的低层次循环。所以,卫生行业如何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技术再出口,以卫生技术带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即实现行业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02年02期)

丁巨涛,艾民,张浩敏[5](2001)在《企业专利战略促进引进技术良性循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进技术必须注重技术的良性循环,以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专利保护技术的局限性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扩散效应,使得引进技术企业利用专利战略促进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成为可能和必要。这具体体现在对引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等各个阶段。(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01年02期)

徐莲英,杨智利[6](1997)在《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外向化的有效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引进技术为起点,通过引进起点不断提高的跨国界的技术及以此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再生产活动,逐步实现技术的自主开发和自立,并以此促进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一国国民经济外向化进程的良性循环过程。一、技术是制约发展中国(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1997年05期)

葛梅[7](1997)在《企业家与企业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出现低层次引进、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重视企业家在技术引进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和造就出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通过技术引进,实现引进技术自(本文来源于《企业文化》期刊1997年02期)

徐莲英,贺志忠[8](1997)在《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障碍因素──来自技术引进方自身的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障碍因素──来自技术引进方自身的障碍徐莲英,贺志忠发展中国家在以技术引进为突破口,推进经济外向化进程,实现民族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会遇到许穿障碍因素,其中也包括来自引进方自身的障碍,清醒地认识实现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障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1997年02期)

桑百川[9](1992)在《论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的良性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我国技术引进工作中存在的叁大问题首先,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存在着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倾向。目前,国际技术转移呈现“软件化”趋势,纯粹知识或信息形态的技术转移,如专利、专有技术、技术情报等,占据了越发重要的地位。各国更多地以许可证贸易方式来转移技术,发达国家间的技术贸易中软件技术占80%以上。而我国的技术引进恰与国际技术转移趋势背道而驰。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到1985年,我国包括进口设备在内的技术引进1万余项,用汇约300多亿美元,其中引进软件的费用只占5—7%(不包括进口成套设备带进的软件)。如果说这里有改革开放前特定因素的影响(如国际环境的制约、对外经济工作的失误等),不利于引进软件技术,那么,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情况(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1992年03期)

卢伟[10](1992)在《运用反向工程建立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技术引进工作的深入,做为技术引进重要方法之一的反向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反向工程的概念及共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对反向工程的具体研究模式做了初步探讨。反向工程是以引进的技术为契机开始研究的。术文把技术引进看做是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统一体,并对构成其内部结构的4个子系统: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技术扩散、技术开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为建立这4个子系统的运行模式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决策借鉴》期刊1992年01期)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形式、升级的模式以及升级与外贸结构优化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叁者间的良性循环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汪和平,王付宇,李艳.技术引进系统良性循环机制研究[C].AppliedComputing,ComputerScience,andComputerEngineering(ACC2011V3).2011

[2].徐学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模型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

[3].姜晓昱.建立我国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3

[4].徐连英.卫生行业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理论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2

[5].丁巨涛,艾民,张浩敏.企业专利战略促进引进技术良性循环探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1

[6].徐莲英,杨智利.技术引进良性循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外向化的有效途径[J].学术交流.1997

[7].葛梅.企业家与企业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J].企业文化.1997

[8].徐莲英,贺志忠.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障碍因素──来自技术引进方自身的障碍[J].商业研究.1997

[9].桑百川.论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的良性循环[J].特区经济.1992

[10].卢伟.运用反向工程建立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J].决策借鉴.1992

论文知识图

知识产权战略导向下技术引进再研发过...区域技术创新环境子系统从优势产业到自主创新叁)互动模型[TO4]四面体(T=Si、Al)各地轻工战线上的新闻人物刘兴邦

标签:;  ;  ;  ;  ;  ;  ;  

技术引进良性循环论文_汪和平,王付宇,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