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方式与贸易融资的比较研究

对外贸易方式与贸易融资的比较研究

赵静敏[1]2010年在《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因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被视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金融与贸易在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的融合与互动关系日益突出,金融与贸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金融发展还是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金融发展能否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否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的规模增长和外贸出口的结构的优化?如果能够促进的话,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机理和途径?……等等这些问题都被金融发展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所忽略了。本文拟对这个新兴的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对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理论进行系统分析与思考。具体内容从金融发展对外贸发展的作用机理、传导模型设定、实证分析以及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展开。论文首先构建了一个金融发展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框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金融发展对外贸影响的理论体系,为实证研究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其次,对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指标设计,这些指标体系是下文所有研究必不可少的指标数据;同时进行了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并分别建立了金融发展对外贸影响的宏观传导模型和微观传导模型。再次,在指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基于时间序列协整、多变量VAR模型和PanelData模型从全国视角对中国整体金融发展对外贸的影响和区域视角对各区域金融发展的对外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严格区分金融发展规模水平和金融发展效率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规模和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发展的差异性影响。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各个宏观变量影响外贸规模、外贸结构,进而找出金融发展对我国外贸影响的传导途径。我们还从产业视角检验了金融发展我国对外贸影响的传导途径,利用规模经济、外部融资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机理,从产业层面分析金融发展对贸易增长的传导途径,并以我国29个制造业外贸出口为例,进行经验研究。接着,论文还从风险管理视角,分析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传导过程中的风险规避。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贸易存在的风险,探讨了我国金融体系对我国外贸提供的金融服务。借助金融系统特有的风险管理的功能,提供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手段和办法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与贸易融资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贸易的传导,进而找出金融发展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以及贸易融资的途径作用与外贸发展的机理,规避贸易风险。最后,给出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结合我国金融发展与贸易的现状分析以及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金融因素提升,提出相应的金融与贸易政策以及规避风险的措施,使我国金融改革与外贸制度改革协调进行。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构建了金融发展对外贸影响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发展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分析金融发展作用于对外贸易的机理与传导途径,初步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金融发展对我国外贸影响的理论分析体系。2.设计并构建了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论文基于前人研究的金融发展零散的各个指标,利用中国金融发展指标数据,并借助统计方法,构建了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变量代替了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并用于实证分析中,减少了实证研究过程中,数据测量的误差或异常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指标体系获得了更强的解释力。3.论文基于金融发展对外贸的作用机理和传导途径的分析,建立了多变量VAR模型,应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面板数据协整等方法进行了全国视角、区域视角和产业视角叁个不同层面的实证检验。从多变量、多层面的角度对金融发展作用于对外贸易进行建模研究,解决了单位根过程与伪回归的判别问题。研究结果支持了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之间理论上存在的关系,不同层面的实证检验表明传导的过程有所不同。对于和全文的理论分析相悖的问题,我们给予了解释和分析。

朱波[2]2004年在《对外贸易方式与贸易融资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两种主要方式。在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加工贸易可分为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其中又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导。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周期更长、金额更大、风险更多,因此贸易融资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运作方式不同,企业在从事不同的贸易方式时,其对融资和风险规避的要求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的贸易方式在贸易融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来料加工贸易的融资方式主要是各种银行信用工具的对开,包括信用证对开、保函、托收D/P与D/A的匹配。进料加工贸易在贸易融资方面与一般贸易基本相同。进料贸易加工和一般贸易的融资,在企业经营周期的不同阶段又有所不同。在原材料采购阶段,企业会选用进口押汇(信用证项下和代收项下)、提货担保:在生产阶段,企业可以申请打包放款;在产品销售阶段,企业可以采用出口信贷、出口保理和福费廷;在货款回收阶段,企业可以开展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和票据买入、出口信用保险。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又可分为代理型、自营贸易型和生产型,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贸易融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企业的贸易融资需求和目前我国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出口保理、福费廷和出口信用保险将是今后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李婉琼[3]2007年在《外贸企业的银行贸易融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叁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另两个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需求),其发展更是一路凯歌。继2004年对外贸易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后,2006年又创17607亿美元新高。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跃居全球第叁位的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但是,我国的外贸企业却面临着全球贸易竞争环境日益复杂、汇率波动风险无时不在、资金缺乏、利润日趋摊薄等问题。尤其是资金缺乏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业务发展的瓶颈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和研究外贸企业如何灵活运用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多、快、好、省地获取银行融资,突破贷款难困境,以求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这对于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实务和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客观评价了银行贸易融资对于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全面分析贸易融资理论,对比研究了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剖析贸易融资的风险种类,讨论贸易融资风险防范对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贸企业有效获取贸易融资的策略。我们认为,贸易融资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获取流动资金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渠道。但目前银企在贸易融资产品上,外贸企业的运用和银行的营销中尚存在许多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要寻求银企在贸易融资方面的结合点,政府、银行和企业叁方面必须齐心协力,政府应加强对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银行必须对外贸企业的贸易融资进行多方面配合,外贸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对贸易融资产品的认知和贸易融资管理。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整合贸易融资产品和外贸企业的贸易流、票据流、货物流、现金流,使贸易融资产品得到有效运用和发展,从而在推动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壮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钱雨[4]2008年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职能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世界的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帮助出口企业防范风险、降低成本、获取融资,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或“出口信贷保险”)作为目前被国际规则所认可的一种政策工具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纳入其出口保障体系,对本国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其职能也得到了完善和发挥,不仅在出口企业防范风险、开拓国际市场、取得出口融资便利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还积极配合“市场多元化”、“科技兴贸”、“走出去”等贸易政策,促进贸易方式、商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制度、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再加上出口商的风险管理意识的薄弱等原因,使其职能的发挥还不够充分。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与其他的结算、融资、国家出口支持政策的职能发挥相比有其优势和不足。因此,要加强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发挥,合理的引导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一国的贸易环境以及政府相应的贸易政策都决定了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具有时代意义,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又赋予了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独特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尤其是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七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国际贸易规模增长迅速,但收汇风险也不断增加;由于国际买方市场急剧加强,比较安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由于手续复杂、审查严格和成本较高等原因,其在国际上的使用比例逐年缩小,取而代之的是非信用证方式,如付款交单、承兑交单以及赊销等商业信用支付方式,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内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所面临的两个发展“瓶颈”: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发展资金拮据,需要融资支持,另一方面是来自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我国支持出口的传统政策受到WTO规则的约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7-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和深化,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遭受重创,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日益明显。如何在新的国际贸易背景下更大的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职来合理引导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出口信用保险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的各项职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贸易环境的变更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产生的影响和要求后,分析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发挥,并将其各项职能与其替代品或互补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重现出口信用保险的各项职能。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在新国际贸易背景下发挥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其职能发挥的不足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了基本概述。这一部分主要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特点、种类以及职能和作用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阐述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发挥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通过分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收汇风险也不断上升的贸易背景情况,重点研究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解决目前收汇风险的职能发挥情况,体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职能的必要性;同时,将其职能与其他解决收汇风险的工具进行比较,指出要加强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市场开拓职能。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出口市场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得出了促进国际结算多元化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提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国际结算多元化的职能发挥。最后将不同的结算方式与出口信用保险相结合进行了成本分析,体现了出口信用保险在为出口企业开拓市场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贸易融资支持职能。在介绍了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融资渠道的创新的需求性。在融资方面,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发挥了重要的贸易融资支持职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出口信用保险的贸易融资职能与其他贸易融资手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贸易融资职能明确了方向。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政策支持职能。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WTO我国对外贸易提出的要求,以及我国目前为应对金融危机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外贸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政策支持职能的要求。重点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在发挥其国家政策支持职能方面的具体体现,并将这项职能与出口退税以及出口信贷的利率优惠等其他国家支持工具相比较,总结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优势和不足。第六部分基于以上四种职能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发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建议。分别从政府、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和出口企业叁个角度提出了发展、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建议。建议从政府方面需要健全出口信用保险的法规、加强体制建设和政府对其支持的力度;对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出了降低费率、简化成本以及加强与银行合作方面的建议;最后建议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出口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首先,本文结合目前国际新形势以及我国现今的国情,分析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在当今形势下的发挥情况,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其次,本文在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职能分析上增加了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将出口信用保险的各个职能细化并与其他的金融工具所发挥的职能相比较,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优势与不足,为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提出建议。另外,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各个职能,本文还附有案例分析,更加有力的支撑了文章的论点。但是,本文涉及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的交叉知识领域,由于笔者的知识面有限,有些问题研究的还不够透彻和深入。

贾蕾[5]2006年在《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随着进出口额的增长、贸易方式及进出口结构等发生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更多、更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为之服务。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活动日益紧迫,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供应链融资,作者根据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一年多有关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实习经历,以及两年来在此领域的理论学习,将供应链融资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该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先从金融创新的理论综述入手,讨论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贸易融资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方式、托收、汇款项下的贸易融资方式、国际保理、福费廷和结构性贸易融资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重点内容是讨论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创新活动——供应链融资业务。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融资业务能更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通常是供应链中的最终买方,利用买方在银行的信用优势和财务优势为供应链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就能加速供应商的资金周转,有效地降低供应商的融资成本,间接强化整体供应链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供应链融资概念和业务流程的详细介绍,揭示了供应链融资的特点、有效性,以及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买方、供应商和银行的比较优势。通过国内外银行共同开发供应链融资平台的案例分析,不仅强化了供应链融资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该案例提出的与国外银行的合作模式,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指导意义。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姜学军[6]2003年在《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文中研究说明一、选题背景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放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进出口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及成为WTO的成员国,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在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200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达到了6208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0倍。进出口额的增长、贸易方式及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已不能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更多、更新的融资方式为之服务。 随外资银行的纷纷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由于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存在许多差距,如果不能在金融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将无可避免地处于劣势,只有进行融资品种的创新,只有金融与贸易相互配合,经济、贸易和金融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许多银行在尝试和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的看,该业务发展较慢,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3%,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是什么制约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只有从理论、法律和实务上对贸易融资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便捷的和可操作的贸易融资管理体制及办法,从而卓有成效地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更好地支持我国的进出口,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商业银行向国际性商业银行的转变。 “国际结算”是本人教授的一门专业课,结合教学,我经常到业务部门了解情况,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总有对此业务介入不深之感,在论文选题之初,就2绪论有意在这个领域作点文章,“来解决点实际问题,二来有助于教学。通过这一时期的研究,我发现关于进出口贸易融资的书籍和论文不多,从银行的视角对它进行研究的更是寥寥。因此,我决定立足银行,从金融、管理及法律等方面对进出口贸易融资进行理论结合实务的研究,但愿在实务上和学术上都能算做有意义的工作。 二、研究重点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的作用,解决一些阻碍银行开展贸易融资创新的难题,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贸易融资管理制度。本文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强调创新对银行、进出口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意义。 2、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银行其它业务的区别,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区别,以突出该业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改善和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 3、通过国际比较,探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趋势,解释结构性贸易融资的优势。 4、研究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时面对的各种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手段。 5、研究银行与进出口商之间的法律关系,尤其是银行在从事国际贸易融资时对第叁者的法律地位;银行作为权益凭证持有人或票据持有人的法律地位,以及在涉外纠纷发生时的法律冲突和法律适用,并对一些单项贸易融资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6、研究我国目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叁、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课题。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和意义,指出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二章,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比较。对传统融资方式和创新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结构性贸易融资已成为创新的代表;对发达国家的贸易融资进行了比较,归纳了这些国家贸易融资的特点,阐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第叁章,决定和影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因素分析。从金融市场、融资主 绪论3体、社会环境和融资成本几个方面,研究了决定和影响国际贸易融资及创新主要因素。 第四章,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风险及风险控制。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特征加以分析,并对一些具体业务中涉及风险的模糊观点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澄清和说明。在此基础上,指出选择诚信客户、落实担保、收取保证金、实施授信及业务电脑化和成立押汇中心是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还通过一些银行的具体做法,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建立科学内控机制的必要性。 第五章,正确处理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国际惯例和法规。分析了国际惯例与法律及合同的关系,以及法律适用和司法管辖权,总结了禁付令使用中的经验教勺11。 第六章,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的分析,得出贸易融资已落后于国际贸易发展的结论,进而探析其成因,并

崔艳梅[7]2006年在《浅论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金融服务尤其是其中对贸易产生直接影响的贸易融资服务已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国的贸易融资业务能否得到良好发展和充分利用,已成为其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国际贸易融资不仅仅是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其业务创新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企业有效利用金融资源,扩大产品出口,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渠道之一。研究进出口贸易融资不仅在实务上很有必要,而且在理论上亦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关于进出口贸易融资的书籍和论文虽然不算少,但是其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分析常见的贸易融资手段的操作流程,风险及其发生欺诈的情况。本文从银行和企业两个角度,从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通过运用数据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分析相结合、国际惯例与中国具体国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中创新之处即在于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贸易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根据具体贸易背景和我国银行、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融资的决策原则及策略选择;还将贸易融资与我国银行和企业的现实要求及其具备的条件相结合,指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文章的第一章详细介绍了国际贸易融资伴随国际贸易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进程。从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演变充分说明了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发展,调整和创新的历史。接着,文章从国际资本的流动和政策性金融两个方面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论背景进行了论述。文章的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文章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如何影响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谈起,指出国际贸易融资不断的发展、创新是为了适应新的制度和市场环境的要求。其次,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与其他

文燕[8]2006年在《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及成为WTO的成员国,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然而,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进出口额的增长、贸易方式及进出口结构的改变,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已不能完全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更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为之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存在许多差距,如果不能在金融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将无可避免地处于劣势。近年来,国内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总的来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规范化仍处于完善之中。因此只有从理论和实务上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提出科学的、可操作的发展创新途径,从而卓有成效的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更好地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国内商业银行向国际商业银行的转变。鉴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本文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收集和阅读了国内外相关着作、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传统结算方式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并将其进行了比较;在概括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融资中经营理念创新与国际保理、福费廷及结构贸易融资等融资方式创新及其比较进行了研究;利用统计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并结合案例对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目前我国在风险管理及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运用金融、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演绎法,将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发展方向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探讨如何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并在学习西方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将经营理念创新纳入到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体系内,以及通过对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的实证分析,对我国当前创新国际贸易融资存在问题及如何借鉴西方创新成果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所做的分析。

陈纲[9]2005年在《矿产品贸易融资决策的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经贸交往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增加,进口国内生产急需而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引进现代生产的高新技术,同时出口国内市场富余而国际市场紧俏的优势商品,输出具有强竞争力的特色商品,因而近几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大幅上升,贸易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高涨,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对原材料的需求也日益紧张,特别是表现在铁矿石、原油等原矿产品进口方面,进口数量屡创新高,矿产贸易业务也日益增多,由于国内企业资金有限的实际情况,因而在贸易交易过程中,贸易融资也越显示其重要性。 本文首先从我国矿产资源的蕴藏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外贸环境与贸易政策,初步探讨了我国的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和发展策略,引出研究矿产品贸易融资的理论价值;然后分析了矿产品贸易过程中短期和中长期的融资形式与相应特点,及其分别对进出口商的融资便利进行了具体阐释;详细介绍了现代矿产贸易中的常用结算支付融资、信用证融资、福费庭融资、国际保理融资和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方式,并就其融资流程、融资特点、融资风险与风险防范进行了重点分析,对其使用范围和应用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各自相对优势和现实价值。 论文在对融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基础上,根据灰色层次决策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以最佳融资方式为决策目标,以不同贸易背景环境为约束条件,以交易支付效果为融资准则,利用各种可选融资方案,建立矿产融资层次决策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数值分析与数值计算,得到各种不同贸易条件下的融资优先次序排列,以供实际贸易交易参考决策,同时通过实例验证,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际操作相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够指导现实贸易融资决策,以根据不同贸易背景条件,遵从最优融资原则,选用最合适融资方式;然后,重点介绍了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对各种风险存在与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对重点性外汇风险提出了减轻风险的选择技术和消除风险的防范措施,以指导实际贸易交易的融资风险防范。 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未来矿产对外贸易融资业务的展望,提供了矿产贸易策略制定的理论依据,为我国将来的矿产贸易融资指出了发展方向,以促进矿产贸易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使各种有利的贸易融资方式为我国矿产贸易服务,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提高我国的矿产品对外贸易水平和综合竞争国力。

祝艳梅[10]2017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提出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开始了新的征程,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自习近平主席发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倡议以来,陆续与众多成员国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这为对外贸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我国向西开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桥头堡和核心区,新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将会更深层全面的发展,所以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市场应该为新疆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及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支持。因此,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深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的同时,研究分析新疆金融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支持效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挖掘金融支持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分析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金融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入手,进一步测算新疆金融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作用效果,以期通过金融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持实现新疆对外贸易飞跃发展。首先,本文对新疆金融业发展现状、金融对贸易的支持现状、与“一带”战略沿线国家贸易情况及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基本介绍,定性分析金融发展对新疆对外贸易的支持效果;次之,通过实证研究检验1998年至2015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金融相关率、民间金融资本及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发展变量,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控制变量,对外贸易规模和对外贸易结构作为新疆对外贸易发展变量,通过构建VAR模型进行金融相关指标对新疆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金融指标与对外贸易指标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并且金融指标是造成外贸指标的单向因果原因;再次为进一步探讨金融发展分别对外贸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增加两个控制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金融发展水平显露出逐年提升的趋向,金融发展对贸易规模的支持效果要优于对贸易结构的支持效果,其中正规金融规模的增长对新疆对外贸易有正向支持作用的结论;民间金融资本对对外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对贸易规模的影响优于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并且民间金融资本对外贸发展的支持程度大于正规金融规模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程度;证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股票市价总值作为证券市场的代表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构成,而新疆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外贸规模的影响不显着,对外贸结构反而有抑制作用。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都很显着,无疑成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中间变量及传导途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在金融发展支持外贸规模和结构的研究中虽然通过检验,但呈负向性影响。最后,针对新疆对外贸易未来如何发展问题,文章从金融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角度给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D]. 赵静敏. 中国矿业大学. 2010

[2]. 对外贸易方式与贸易融资的比较研究[D]. 朱波. 安徽大学. 2004

[3]. 外贸企业的银行贸易融资研究[D]. 李婉琼. 厦门大学. 2007

[4].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职能的比较分析[D]. 钱雨.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5].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D]. 贾蕾.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6].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D]. 姜学军.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7]. 浅论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D]. 崔艳梅.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8].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 文燕. 北京交通大学. 2006

[9]. 矿产品贸易融资决策的研究与分析[D]. 陈纲. 中南大学. 2005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 祝艳梅. 石河子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对外贸易方式与贸易融资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