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滨海县区域供水沿海片区水厂含管线的初步设计

刍议滨海县区域供水沿海片区水厂含管线的初步设计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滨海县沿海各乡镇以地下深井水厂为主,直接抽取地下水供用户使用,水质无法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严重影响群众健康。供水管材主要为聚氯乙烯管,管网老化、漏损严重;各镇、村供水量差异较大,多数农村供水量不足。

关键词:滨海;区域供水;沿海片区;设计;水厂含管线

前言

根据《滨海县区域供水规划》,本项目-八滩水厂负责向八滩镇、八巨镇、滨淮镇(含沿海工业园)、滨海港镇(含淮海农场)、滨海港经济区及滨海港区、省滨淮农场等六乡镇供水。一期规模5万m3/d,至2015年达9.5万m3/d。

1工艺设计

1.1取水构筑物设计

(1)取水头部及浑水自流管

取水方式,本工程采用岸边式取水。从取水头部至取水泵房约有70m,工程设2根D1220×16的钢管作为浑水自流管,将浑水从淤黄河引入取水泵房内。设计管内流速为1.02m/s,事故流速为1.73m/s,双管间距6m,采用顶管方式。

(2)取水泵房

说明:淤黄河取水工程中取水泵房的设计规模为9.5万m3/d,设备一期安装规模5万m3/d。

数量:1座泵房高度:总高17.50m,其中地下深度为7.80m,上部高度为9.70m。

总平面尺寸:25.15mx28.5m。

1.2输水管(渠)道设计

1.2.1浑水输水管线

浑水管线:管道采用两根直径d1200PCCP管,L=1.54km;

1.2.2清水输水管线

自八滩净水厂至各乡镇的管道称为清水输水管道。清水输水管道自八滩水厂送水泵房开始沿S327省道南侧敷设,向东供振东乡、滨淮镇、滨海港区等乡镇用水;向西供樊集乡、八巨镇、八滩镇等乡镇用水

1.2.3中途增压站

由于清水输水管线较长,为了保证边远乡镇的正常用水水压,需在输水途中设置增压站,本工程在樊集、滨海港镇、滨海港经济区各设增压站一座

1.3净水厂工程

净水厂厂址位置:位于S327省道南侧,淤黄河西侧,厂区占地7.09公顷。东邻淤黄河水源,取水泵房和净水厂分开设置。该厂址既能向东对滨海港区供水,向西对八巨供水,又能向南对振东供水,向北对樊集、省滨淮农场供水,有利于管网布置,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同时工程以淤黄河为水源,施工难度小,水质能得到有效保证。

2结构设计

2.1管道穿越河道设计

2.1.1架空(拱管过河、柱列式排桩过河、折线拱管过河、随桥敷设)架空管道是采用桩基或墩台架空管道过河的一种方法。管道随新建桥梁同时过河时,可以在新建桥梁上设置牛腿或搭梁,过河管道随桥敷设。管道跨河示意图见图G-1、2、3。

2.1.2拖管

当管径D≤600mm时,可采用(牵引式顶管)方式,管材采用PE管或钢管;该方法采用水平定向钻机成孔,再通过牵引法扩孔,最后牵引铺设管道。须先了解该段管道沿线的地下情况,且对管材要求较高,须专业单位进行施工,在障碍物两端需要一定的距离,不宜用于直径较大的管线。拖管施工示意图见图G-4。

2.1.5河底开挖埋置

采用筑围堰阻水,干挖河底埋置。该方法过河不影响景观,但仅限于非通航河道,河道不能过宽、过深,否则不宜施工。

2.1.6管道穿越公路设计

管径不大于600时采用实壁PE管拖管施工,当管径大于600时采用钢管顶管施工。管顶在道路下覆土不小于两倍管径。顶管穿越公路后为节省造价可采用大开挖法将机头取出而不需另设接收井,顶管工作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形式。

2.1.7管道敷设方向改变处设计

管道敷设水平方向改变处应设支墩,具体位置见工艺图。当管道穿越道路、河道时竖直方向发生改变,管材改用钢管,此时不仅应设支墩,同时应增加平直段钢管长度以抵抗水平推力。

3电气设计

3.1供电设计

3.1.1供电电源及电压

净水厂、水源厂、滨海港经济区增压站由两路10KV电源供电,两路电源引自不同区域变电所或同一区域变电所的不同母线,并以电缆直埋敷设方式引入厂内变电所。樊集增压站和振东增压站由一回10KV专用架空线路供电,电源引自市电。

3.1.2变电所

(1)变电所数量及位置

净水厂内新建10/0.4KV变电所1座,与送水泵房合建。

水源厂内新建10/0.4KV变电所1座,与取水泵房合建。

各增压站新建10/0.4KV变电所1座,与增压泵房合建。

(2)变压器选择及运行方式

净水厂变电所内设SCB10/1600、10/0.4KV、Dyn11变压器二台,一期运行方式为一用一备。水源厂变电所内设SCB10/315、10/0.4KV、Dyn11变压器二台,一期运行方式为一用一备。滨海港经济区增压站变电所内设SCB10/800、10/0.4KV、Dyn11变压器二台,一期运行方式为一用一备。樊集增压站变电所内设SC10/100、10/0.4KV、Dyn11变压器一台。振东增压站变电所内设SC10/100、10/0.4KV、Dyn11变压器一台。

(3)供配电系统

净水厂10KV及0.4KV供配电系统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的方式,主结线图详见系统图。水源厂、滨海港经济区增压站10KV及0.4KV供配电系统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结线的方式。樊集增压站和振东增压站10KV供电系统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

(4)10KV开关柜的操作方式及操作电源

10KV断路器均采用开关柜就地手动操作和变电所控制室计算机上操作两种方式,断路器采用真空开关,弹簧操作机构采用220V交流储能方式,其操作电源采用220V直流操作电源,直流电源采用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成套装置。

(5)继电保护

10KV高压配电系统采用微机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其继电保护设置如下:

a.10KV进线保护采用短延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于跳闸。

b.10KV母联保护采用仅在断路器合闸时投入,合闸后自动解除的电流速断保护动作于跳闸。

c.10/0.4KV变压器保护采用电流速断、过电流保护及超高温保护动作于跳闸,过负荷、超温及单相接地保护动作于信号。

(6)功率因数补偿

一期工程在变电所低压侧设静电电容器进行集中自动补偿,补偿后全厂高压侧功率因数可达0.95以上。

3.2电力设计

3.2.1配电方式

净水厂内设马达控制中心5处。分别设于变电所(MCC1)、反冲泵房配电间(MCC2)、加药间配电间(MCC3)、脱水机房配电间(MCC4)及臭氧发生室配电间(MCC5)。MCC1负责送水泵房内各用电设备的供电及控制,并负责向MCC2、MCC3、MCC4、MCC5、综合楼、机修仓库、门卫等提供电源;MCC2负责反冲泵房及组合滤池、后臭氧接触池各用电设备的供电及控制;MCC3负责加药间内各用电设备的供电及控制;MCC4负责脱水机房、浓缩池、储泥池及废水池内用电设备的供电及控制;MCC5负责臭氧发生室、预臭氧接触池及平流沉淀池内用电设备的供电及控制。

3.2.2电动机起动及控制方式

(1)水厂内30KW以上电机采用软起动器起动或根据工艺要求采用变频器起动,其余电机均采用全压直接起动。

(2)厂内主要设备采用自动及手动控制方式,自动方式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手动方式为在机旁箱上控制,通过设在机旁控制箱上的转换开关对以上方式进行选择。

3.2.3照明设计

厂内各建筑物内部照明主要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光源为36W细管径荧光灯;厂区室外照明采用庭院灯,光源采用高光效、高光通量、长寿命的高压钠灯。

3.2.4线路敷设

室内照明线路采用铜芯塑料线穿硬质难燃PVC管或钢管暗敷,室外照明采用铠装电缆直埋地敷设。

室内电力线路采用电缆沿电缆沟支架、电缆桥架明敷或穿钢管暗敷,厂区室外电力线路采用电缆沿室外电缆沟支架、电缆桥架明敷或采用铠装电缆直埋地敷设。

3.2.5防雷与接地

(1)本工程厂内各建筑物按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做相应的防雷措施。

(2)本工程10KV配电装置采用接地保护,0.4KV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10/0.4KV变电所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各主要用电单元若进线长度超过50m时须设重复接地,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与防雷共用接地的建筑物,共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3通讯设计

考虑到整个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并为了满足内部通信和与市话通信的功能,在综合楼中控室内设置48端口程控交换机一台,并在综合楼每一层及变电所值班室各设一只电话分线盒,在各生产车间值班室及有关职能部门设置双音频电话机。

4仪表及监控设计

4.1设备选型

仪表是完成水厂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前提。仪表设备拟选择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经济适用的产品。

4.2线路敷设

仪表信号电缆采用屏蔽电缆,网络电缆采用多模光缆。厂区内采用电缆沟及直埋敷设的方式。构筑物内电缆采用电缆沟、电缆桥架及电缆穿钢管敷设的方式。

5结语

总之,由于本工程从淤黄河取水,取水口实施方案需对大堤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方案须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论证;尽快对水源厂及取水头进行勘探,为下一步设计提供依据;落实水厂污泥的去向;落实双路10KV电源线路,在申请用电的基础上尽早取得供电系统短路数据及供电部门对初设的审查意见;委托相关部门编制节能评估报告。尽快进行浑水输水、清水管线沿线勘探,为下一步管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标签:;  ;  ;  

刍议滨海县区域供水沿海片区水厂含管线的初步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