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感染论文_何书海,郑高颖,周德方,李根,朱明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天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先天,多态性,基因,细胞,白血病,猪霍乱。

先天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何书海,郑高颖,周德方,李根,朱明君[1](2018)在《CD117~+chB6~+ B细胞祖细分化障碍是ALV-J先天感染诱导免疫耐受的关键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致癌性逆转录病毒,可引起肉鸡和蛋鸡的髓细胞白血病(ML)和其它各种类型的肿瘤性疾病。ALV-J除了引起肿瘤性疾病和降低鸡生产性能以外,它还可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更重要的是ALV-J诱导的免疫耐受是肿瘤发生和机会性感染的必要条件。然而,我们对ALV-J先天性感染诱导的免疫耐受致病机制知之甚少。先前的研究数据提示,ALV-J对淋巴细胞的类型和淋巴细胞的发育阶段具有选择性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ALV-J先天性感染的病理模型,并在体内外实验中研究了ALV-J对从祖细胞阶段开始到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等各阶段B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是否存在影响。ELISA结果显示,先天性感染ALV-J导致鸡体内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失败。免疫组织化学(IHC)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ALV-J在体内和体外引起B细胞的IgM和IgG显着降低。B细胞的有丝分裂测定显示ALV-J引起B细胞克隆无反应性。免疫器官动态发育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LV-J阻断了法氏囊法B细胞的早期发育和增殖。最后,流式细胞术分析证实ALV-J导致了CD117~+chB6~+B细胞祖细胞的分化障碍。本研究结果表明ALV-J阻断了B细胞祖细胞的分化和发育,然后造成了B细胞的克隆无能和功能紊乱,这是造成先天性ALV-J感染引起免疫耐受的关键原因;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ALV-J的致病性及其诱导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7-27)

韩妮[2](2018)在《先天感染ALV-J对鸡马立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及不同马立克病疫苗的分子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鸡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上最常见的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疫苗免疫是防控MD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CVI988/Rispens疫苗。然而近年来,有的鸡群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后仍有马立克病的发生,影响了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经济损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是一种可以引起多种肿瘤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性病原,它主要通过垂直感染的方式进行传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MDV感染鸡群常伴发ALV等免疫抑制性病原的共感染,ALV的先天感染有可能是造成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鸡群仍发生MD的原因之一。为证实这一推论,本文通过动物试验人工模拟先天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探究对鸡马立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此外,针对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MD疫苗SC9-1株与市场其他疫苗株尚无特异性鉴别方法的问题,建立了区别SC9-1株与其他株MD疫苗的分子鉴别方法。1.先天感染ALV-J对马立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为研究先天感染ALV-J对CVI988/Rispens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将200枚SPF鸡胚分为5组,每组40枚。第1、2组为先天感染ALV-J组,在6胚龄时通过卵黄囊途径接种500 TCID_(50)0 ALV-J NX0101株。出壳后,第1、2、3、5组鸡颈部皮下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6日龄对第2、3、4组鸡均以2000 PFU/只的剂量腹腔注射MDV超强毒GX0101。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鸡的病变及死亡情况,统计死亡率和肿瘤发生率,对疑似马立克病特有的病变脏器做病理切片;MDV GX0101攻毒后第1、2、3、4、5、6周称量各组鸡的体重;所有鸡10日龄免疫禽流感、新城疫灭活苗,免疫后第3、4、5周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在GX0101攻毒后第1周每组随机选取5只鸡进行剖检,选取胸腺和法氏囊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第2、3、4组在GX0101攻毒后5、10、14、21、28天,每组各随机选取6只鸡采集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X0101的拷贝数。研究结果表明,先天感染ALV-J增加了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鸡的死亡率和肿瘤率,2组死亡鸡中一只鸡肝脏出现肿瘤,1、2、3、4、5各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7%、20%、2.9%、37.1%、0%;先天感染ALV-J、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组鸡的体重与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组鸡相比,体重显着降低(P<0.05),引起胸腺和法氏囊的萎缩,显着抑制AIV-H9、NDV抗体的产生,GX0101的拷贝数在第14、21、28天显着高于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组。因此,先天感染ALV-J降低了CVI988/Rispens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增强了GX0101在鸡体内的复制水平以及致病性,这或许表明先天感染ALV是造成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后鸡群仍发生MD的原因之一。2.不同马立克病疫苗分子鉴别方法的建立为了对马立克病病毒meq基因缺失疫苗株SC9-1与商品化MD疫苗CVI988/Rispens株、814株和HVT Fc-126株进行分子鉴别,根据疫苗株SC9-1与其它MD疫苗株的基因组差异,分别针对I型MDV meq基因以及SC9-1基因组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REV-LTR)插入片段,设计叁对PCR扩增引物,同时合成针对meq基因和REV-LTR片段的地高辛标记探针,通过PCR扩增和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区分SC9-1株与其他疫苗株。结果表明,使用针对meq基因的引物F1/R1进行PCR扩增,SC9-1株、CVI988/Rispens株、814株分别扩增出184bp、1297bp、1297bp目的片段,HVT Fc-126株没有条带;使用针对meq基因的引物F2/R2进行PCR扩增,CVI988/Rispens株、814株均扩增出746bp目的片段,SC9-1株、HVT Fc-126株均没有条带;使用针对REV-LTR片段设计的引物F3/R3进行PCR扩增,SC9-1株扩增出512bp目的片段,CVI988/Rispens株、814株、HVT Fc-126株均没有条带。同时,使用针对meq基因的探针进行核酸斑点杂交,CVI988/Rispens株、814株均显示阳性结果,SC9-1株、HVT Fc-126株均为阴性;使用针对REV-LTR的探针进行核酸斑点杂交,SC9-1株显示阳性结果,CVI988/Rispens株、814株、HVT Fc-126株均为阴性。因此,利用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以及探针,通过PCR扩增和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可以有效区分SC9-1与市场其他MD疫苗株。(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4-15)

王佳妮,曾益新[3](2013)在《新生儿EB病毒先天感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EB(Epstein-Barr)病毒属人类疱疹病毒γ亚科,在人群中感染极其普遍,感染后可以终身携带病毒,迄今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EB病毒是第一个被证实与某些淋巴及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发病密切相关的病毒〔1〕。感染后可造成如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缺陷患者B细胞淋巴瘤等。在发展中国家,EB病毒初次感染大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90%的儿童EB病毒感染在6岁之前〔2〕。感染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年龄越小的患(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3年27期)

杜小弋[4](2011)在《小鼠MCMV先天感染模型的构建及神经系统感染状况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先天感染模型,并观察其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感染状况。方法1)MCMV毒株制备及感染性滴度的测定:剖宫取出孕中晚期BALB/c胎鼠,制备鼠胚成纤维细胞(MEF);扩增MCMV RM461病毒株,用蚀斑法测定病毒滴度;稀释至造模所需浓度(1×103 PFU/μL)备用;2)MCMV先天感染模型的构建:取孕11~13.5d(E11~13.5d)的BALB/c鼠,麻醉后逐个孕囊行羊膜腔内病毒接种(RM461病毒悬液1μL,病毒量1×103PFU),小心复位后关腹;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DMEM培养液1μL。单独饲养5d后处死孕鼠,剖宫取出胎鼠,麻醉处死,取胎鼠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3)胎脑组织病理改变及病毒抗原检测:脑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酶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中的MCMV早期抗原。结果1)成功扩增MCMV RM461毒株,测得感染性病毒滴度为3.27×107PFU/mL;2)成功构建MCMV先天感染模型。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胎鼠存活率分别为71.9%和76.7%。与对照组相比,羊膜腔内接种MCMV病毒对胎鼠存活率、吸收胎率、死胎率及胎鼠头部重量无明显影响,但可致胎鼠体重降低;3)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对照组脑组织未见有结构异常;感染组出现脑室、脑沟回发育不良,神经细胞水肿,脑室区、脑室下区和大脑皮质区主要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4)病毒抗原检测:在宫内感染组,免疫酶学组化法发现脑室区、脑室管膜下区、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可见病毒感染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到的主要感染部位与免疫酶组化一致。结论通过羊膜腔内注射MCMV RM461病毒悬液成功建立MCMV先天感染模型,为研究MCMV先天感染致脑发育异常机制提供合适的整体研究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苑文英,吴艳萍,耿仙,耿德海,赵盛[5](2007)在《先天感染弓形虫胎儿、儿童发育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孕期活动性弓形虫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畸形等异常妊娠结局,以及胎儿、儿童身体及智力发育障碍。本研究对保定市1990年2月-1996年2月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妊娠结局、子代生长发育情况及乙胺嘧啶干预效果进行了追踪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孙峥嵘,吉耀华,阮强,肖庚富,何蓉[6](2006)在《人巨细胞病毒UL131A,UL130,UL128基因在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中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8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和5株未传代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标本分别进行HCMVUL131A,UL130,UL128基因全序列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对23株HCMV临床株的UL131A,UL130,UL128基因编码区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此3个基因核苷酸及其编码蛋白是高度保守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2%,95.8%,96.0%,编码蛋白的同源性为97.2%,96.6%,96.9%.不同临床症状患儿的HCMVUL131A,UL130,UL128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临床株HCMV UL130和UL128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趋化因子的相似结构.所有结果表明临床株中的UL131A,UL130,UL128序列的保守性可能与HCMV在上皮细胞的增殖有关,也与HCMV转移到白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相关.HCMV UL130和UL128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趋化因子的相似结构可能与HCMV的感染相关.(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孙峥嵘,卢颖,阮强,吉耀华,何蓉[7](2006)在《人巨细胞病毒UL145基因在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中的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45序列在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中的基因多态性,探讨HCMV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感染引起的不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和15株未传代临床株的HCMV临床标本分别进行UL145全序列PCR扩增,对PCR扩增阳性的31例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且与9株已在GenBank递交的HCMV UL145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1株HCMV临床株的UL145基因是高度保守的。所有临床株的HCMV UL145开放阅读框架均为393 bp,编码蛋白含有130个氨基酸。所有临床株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5.9%~100%,编码蛋白的同源率为97.7%~100%。临床症状不同的患儿其HCMV UL14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所有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的UL145编码蛋白具有蛋白激酶(C PKC)磷酸化功能位点和酪蛋白激酶(CK2)磷酸化功能位点。结论:HCMV UL145基因在临床株中是高度保守,未发现其与HCMV先天感染不同临床症状间存在明显的关系。HCMV UL145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在先天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董伯振,李向阳,符林春,周红燕,朱宇同[8](2006)在《PCR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PCR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的效果。方法分别利用PCR法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并进行比较。结果与Dot-blot法比较,PCR法有简单、快捷、敏感度高等优点,且可避免Dot-blot带来的放射性污染。但PCR法所需费用高,易因交叉污染而导致假阳性结果。结论PCR与Dot-blot法筛选先天感染鸭乙肝的方面各有其优缺点。由于PCR法更为敏感、快捷,很有必要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06年07期)

蒋建军[9](2005)在《仔猪先天感染猪瘟的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流行面广和死亡率高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但由于在抑制环境中,长期反复继代和疫苗质量及其他因素导致免疫力不足,易感猪只呈散在分布,引起致病力下降,病势缓和形成非典型猪瘟,本文对新疆某叁个农牧团场送检可疑猪瘟感染的流产胎儿及2~5日龄的(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杨书兰,张奉学,朱宇同,郭兴伯[10](2001)在《用PCR法筛选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及与后天感染模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检测1日龄雏鸭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以确立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并探讨这种方法及其所建模型的优越性。[方法]1日龄雏鸭取血后,用PCR法检测其血清中的乙肝病毒DNA,并与Dot-blot法检测比较其相对敏感性与特异性。PCR检测为阴性的雏鸭,于胫静脉接种阳性血清,制成后天感染模型,将模型进行比较,探讨先天感染模型的优越性。[结果]PCR捡测的敏感性较Dot-blot法高,亦有较高的特异性。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较后天感染模型血清病毒滴度高,带毒时间长,其肝脏病理改变也较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结论]PCR检测筛选出的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更适合于慢性肝炎的药理和药效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先天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鸡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上最常见的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疫苗免疫是防控MD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CVI988/Rispens疫苗。然而近年来,有的鸡群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后仍有马立克病的发生,影响了我国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经济损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是一种可以引起多种肿瘤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性病原,它主要通过垂直感染的方式进行传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MDV感染鸡群常伴发ALV等免疫抑制性病原的共感染,ALV的先天感染有可能是造成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鸡群仍发生MD的原因之一。为证实这一推论,本文通过动物试验人工模拟先天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探究对鸡马立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此外,针对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MD疫苗SC9-1株与市场其他疫苗株尚无特异性鉴别方法的问题,建立了区别SC9-1株与其他株MD疫苗的分子鉴别方法。1.先天感染ALV-J对马立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为研究先天感染ALV-J对CVI988/Rispens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将200枚SPF鸡胚分为5组,每组40枚。第1、2组为先天感染ALV-J组,在6胚龄时通过卵黄囊途径接种500 TCID_(50)0 ALV-J NX0101株。出壳后,第1、2、3、5组鸡颈部皮下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6日龄对第2、3、4组鸡均以2000 PFU/只的剂量腹腔注射MDV超强毒GX0101。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鸡的病变及死亡情况,统计死亡率和肿瘤发生率,对疑似马立克病特有的病变脏器做病理切片;MDV GX0101攻毒后第1、2、3、4、5、6周称量各组鸡的体重;所有鸡10日龄免疫禽流感、新城疫灭活苗,免疫后第3、4、5周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在GX0101攻毒后第1周每组随机选取5只鸡进行剖检,选取胸腺和法氏囊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第2、3、4组在GX0101攻毒后5、10、14、21、28天,每组各随机选取6只鸡采集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X0101的拷贝数。研究结果表明,先天感染ALV-J增加了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鸡的死亡率和肿瘤率,2组死亡鸡中一只鸡肝脏出现肿瘤,1、2、3、4、5各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7%、20%、2.9%、37.1%、0%;先天感染ALV-J、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组鸡的体重与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组鸡相比,体重显着降低(P<0.05),引起胸腺和法氏囊的萎缩,显着抑制AIV-H9、NDV抗体的产生,GX0101的拷贝数在第14、21、28天显着高于CVI988/Rispens免疫GX0101攻毒组。因此,先天感染ALV-J降低了CVI988/Rispens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增强了GX0101在鸡体内的复制水平以及致病性,这或许表明先天感染ALV是造成免疫CVI988/Rispens疫苗后鸡群仍发生MD的原因之一。2.不同马立克病疫苗分子鉴别方法的建立为了对马立克病病毒meq基因缺失疫苗株SC9-1与商品化MD疫苗CVI988/Rispens株、814株和HVT Fc-126株进行分子鉴别,根据疫苗株SC9-1与其它MD疫苗株的基因组差异,分别针对I型MDV meq基因以及SC9-1基因组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REV-LTR)插入片段,设计叁对PCR扩增引物,同时合成针对meq基因和REV-LTR片段的地高辛标记探针,通过PCR扩增和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区分SC9-1株与其他疫苗株。结果表明,使用针对meq基因的引物F1/R1进行PCR扩增,SC9-1株、CVI988/Rispens株、814株分别扩增出184bp、1297bp、1297bp目的片段,HVT Fc-126株没有条带;使用针对meq基因的引物F2/R2进行PCR扩增,CVI988/Rispens株、814株均扩增出746bp目的片段,SC9-1株、HVT Fc-126株均没有条带;使用针对REV-LTR片段设计的引物F3/R3进行PCR扩增,SC9-1株扩增出512bp目的片段,CVI988/Rispens株、814株、HVT Fc-126株均没有条带。同时,使用针对meq基因的探针进行核酸斑点杂交,CVI988/Rispens株、814株均显示阳性结果,SC9-1株、HVT Fc-126株均为阴性;使用针对REV-LTR的探针进行核酸斑点杂交,SC9-1株显示阳性结果,CVI988/Rispens株、814株、HVT Fc-126株均为阴性。因此,利用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以及探针,通过PCR扩增和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可以有效区分SC9-1与市场其他MD疫苗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天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何书海,郑高颖,周德方,李根,朱明君.CD117~+chB6~+B细胞祖细分化障碍是ALV-J先天感染诱导免疫耐受的关键原因[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韩妮.先天感染ALV-J对鸡马立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及不同马立克病疫苗的分子鉴别[D].山东农业大学.2018

[3].王佳妮,曾益新.新生儿EB病毒先天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

[4].杜小弋.小鼠MCMV先天感染模型的构建及神经系统感染状况的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苑文英,吴艳萍,耿仙,耿德海,赵盛.先天感染弓形虫胎儿、儿童发育及干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

[6].孙峥嵘,吉耀华,阮强,肖庚富,何蓉.人巨细胞病毒UL131A,UL130,UL128基因在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中的变异[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

[7].孙峥嵘,卢颖,阮强,吉耀华,何蓉.人巨细胞病毒UL145基因在先天感染患儿临床株中的多态性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

[8].董伯振,李向阳,符林春,周红燕,朱宇同.PCR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的比较[J].中国热带医学.2006

[9].蒋建军.仔猪先天感染猪瘟的诊断[J].畜牧兽医杂志.2005

[10].杨书兰,张奉学,朱宇同,郭兴伯.用PCR法筛选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及与后天感染模型的比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弓形虫感染持续氧化应激与内质网应激致...先天感染鸭胚肝细胞培养上清中...先天感染再激活小鼠外周血单...核昔酸进化树分析先天OHBV感染鸭胚原代肝细胞生长规律与...产物2%琼脂糖

标签:;  ;  ;  ;  ;  ;  ;  

先天感染论文_何书海,郑高颖,周德方,李根,朱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