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道控制系统论文_黄克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车道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车道,单点,控制系统,系统,通流,省界,传动比。

车道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黄克彪[1](2019)在《基于动态流量数据的可变导向车道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论述了基于动态流量数据的道路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该系统通过视频流量检测器实时采集交叉口的车流量信息,根据不同放行方向车道的实时流量数据,采用相关的算法计算交通指数,依据交通指数调整可变导向车道的车流放行方向,匹配路口的实际车辆通行需求,从而加快路口车辆的通行速度,提高路口的车辆通行效率,减轻拥堵。适用于不同时段车流流向变化比较大的交叉口。(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汤志福,李长亮[2](2019)在《省界虚拟站自由流车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收费公路通行效率及服务水平,以重庆、四川、山东、江苏为试点,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建设省界虚拟收费站,自由流车道控制系统实现ETC车辆"分省计费""分省收费"的功能,MTC车辆实现"分省计费"的功能,省界虚拟站车道控制系统实现对ETC车辆进行计费、扣费功能,并在ETC卡片AI写作邻省入口信息,对于MTC车辆实现计费、标识功能实现省界虚拟站不停车收费,达到快速通行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交通信息化》期刊2019年S1期)

吕迭[3](2019)在《高速公路一体化车道控制终端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慧交通让人们的日常出行更高效、便捷。为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施工布线繁琐、维护环节多、维护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融入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嵌入式高速公路一体化车道控制终端系统设计。一体化车道控制终端系统以高可靠性及高效率无线点对点的方式控制现有收费站车道外设设备,有效避免了繁琐的有线施工,降底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推进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技术发展,为道路运营及公众出行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本文来源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蔡英凤,臧勇,孙晓强,陈小波,陈龙[4](2019)在《基于可拓切换控制方法的智能车辆车道保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道路曲率变化范围较大时,智能车辆在大曲率道路工况车道保持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拓切换控制理论的智能车辆车道保持控制系统,该车道保持系统由上层可拓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在上层可拓控制器中,通过车道线检测得到车辆相对于道路的位置信息和道路曲率信息。根据可拓集合理论,选取预瞄点处横向位置偏差和前方道路曲率值作为可拓集合的特征值并划分可拓集合,求解关联函数,并根据关联函数值将车辆-道路系统状态分为经典域、可拓域和非域。在下层控制器中,在经典域采用基于横向位置偏差和航向偏差的PID反馈控制器,在可拓域中采用基于前方道路曲率的PID前馈-反馈控制器,非域中车辆-道路系统处于完全失控状态,采取紧急制动。2种仿真工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PID反馈控制,提出的车道保持控制系统,有效抑制了在大曲率道路下的跟踪误差值,提高了智能驾驶汽车在时变曲率的道路工况下车道保持控制精度和工况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天阳[5](2019)在《基于SBW系统车道偏离辅助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控转向系统(Steer-By-Wire,SBW)作为一种新型的转向系统,打破了传动转向系统机械连接上的束缚,为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本文针对线控转向系统变角传动比和路感的真实模拟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转向系统特有的转向控制优势进行车道偏离辅助控制研究。首先,对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讲解,搭建动力学模型,在Carsim中对整车参数进行设计。基于转向时横摆角速度增益不变设计了变角传动比,并通过Carsim/Simulink联合进行仿真验证。其次,对线控转向系统路感的组成进行分析,针对方向盘总成固有摩擦力矩小且差异化明显,设计了改进型库伦摩擦模型和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摩擦力矩进行补偿,并通过反步法对电流进行稳定跟踪。利用线控转向系统特有的转向优势和路感可以进行个性化设计的优点,设计了车道偏离辅助控制系统,在控制结构上主要分为辅助决策层、辅助控制层和执行层。辅助控制层根据预瞄点处的横向位置偏差对驾驶的安全性进行判断;辅助控制层根据车路信息设计出理想角、修正角和阻尼角进行转向控制;执行层中前轮准确跟踪控制器输出转角,转向盘根据辅助工况提供相应的路感。最后,搭建电机性能测试试验台和SBW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台,对前轮转向控制进行台架实验和实车试验;为验证路感设计的合理性和摩擦补偿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硬件在环实验;在转向控制和路感模拟都较为理想后,对车道偏离辅助控制进行了硬件在环实验。(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苏玮,岳迪,李雪婷,马金虎[6](2019)在《洛阳市潮汐车道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洛阳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取得经济上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城市病,尤其是交通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一问题,在不可能大幅度改建的前提下,仅能使用潮汐车道来解决。为解决现有潮汐桩移动中的问题,本设计潮汐车道自动控制系统由STM32F103作为微处理器,自动控制电机工作,达到潮汐桩移动使行驶路段变宽的目的;从行驶中的安全性考虑,本设计还具有传感器模块,其决定电机是否开始工作;本系统还设计了信号灯模块,保证道路行驶的安全。改进后的自动控制潮汐车道系统具有智能化、安全实用的优点,可以较好地解决洛阳市潮汐式拥堵的交通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玥玥[7](2018)在《远程实时监管的可变车道与信号灯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城市的交通压力日趋严重,针对高峰时段,车辆集中,设计出可变车道与信号灯控制系统,通过对车流量的实时检测,对上位机系统和PLC编写控制程序,设置变更车道的通行方向和时间以及红绿灯的时间控制,实现市内交通的远程实时监管。采用地感线圈实时检测十字路口的车流量,PLC根据车流量的变化调用相应的控制程序,实现对变更车道的通行方向和时间的调配以及交通信号灯时长的分配。该方案有远程监管和现场手动控制两个入口,现场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手动调控交通信号灯的时长以及对变更车道的控制。在远程监管方式下,可根据全市的交通现状,对道路的交通状况实现全局管理和控制。提高道路的管控一体化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8年20期)

胡延平,唐叩祝,王乃汉[8](2018)在《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PID控制的车道保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PID的车道保持控制方法。首先搭建车路模型和EPS(Electric Power Steering,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然后建立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提高神经网络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优化后的神经网络算法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比例Kp、积分Ki、微分Kd,输出最优组合;最后,进行车道保持硬件在环试验,试验表明:相对于常规PID控制和神经网络PID控制,在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控制下,车道保持系统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都更高。(本文来源于《北京汽车》期刊2018年04期)

佘烁[9](2018)在《汽车车道保持系统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道保持系统能提高行车的主动安全性,减小驾驶员的驾驶负担,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主动干预和车道偏离预警。对于主动干预算法,目前研究较多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运算量较大,而单点预瞄控制多基于软件仿真,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预警决策算法,目前主要基于摄像头感知的车辆与车道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转向灯信号进行决策,其误警率较高,特别是当驾驶员没有开转向灯或紧急转向时,系统可能会产生误警,干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主动干预算法以及预警决策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优化改进:在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进行了修改,实现了平顺无差地跟踪给定的路径;通过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G-HMM)进行驾驶意图识别,并基于纵向TLC(Time to Lane Cross)判断车道偏离的程度,然后综合考虑驾驶意图和车辆偏离的程度进行决策。本文首先研究了车道保持主动干预算法——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在原有单点预瞄模型结构基础上,将输入量和部分中间变量定义为可以测量的误差量,同时增加了横向位置误差反馈系数K,通过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之后,探明了预瞄时间和反馈系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稳态误差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区分纵向预瞄时间和侧向加速时间,故而本文设置了表征侧向加速时间和纵向预瞄时间关系的时间系数F。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结构可以实现零稳态误差地跟踪给定路径,且系统的阻尼和振动频率可调。然后,本文设计了驾驶意图识别算法并对其进行验证。应用隐马尔可夫理论,搭建了通过方向盘转角、车辆横向位置误差、纵向车速、弯道半径和偏航角五个观测量对驾驶意图进行描述的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通过对驾驶员在环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相应的模型参数,实时评估不同工况对应的模型与观测量的匹配度,匹配度最高的模型对应的工况即为驾驶意图。经过离线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搭建完整的车道保持系统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验证。设计了基于纵向TLC的车道偏离判断算法,可基于一定的规则,有效结合车道偏离判断和驾驶意图识别进行车道偏离预警及决策。设计处于不同状态的虚拟驾驶员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汽车车道保持系统控制算法能够准确识别驾驶意图,产生车道偏离预警信号,并可通过方向盘转角控制实现精准干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韩凯[10](2018)在《信号灯控制下的主道双车道入匝道系统交通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在逐渐加快,但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阻碍。文章以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对主道和入匝道的道路通行、车流量、车辆行驶平均速度受信号灯管控产生的具体影响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信号灯控制下的单、双主道、匝道交通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建模、模拟计算方式得出入匝道系统经信号灯控制的道路交通情况,此时双车道入匝道的交通流特性符合理想值,该处道路交通能力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8年08期)

车道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收费公路通行效率及服务水平,以重庆、四川、山东、江苏为试点,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建设省界虚拟收费站,自由流车道控制系统实现ETC车辆"分省计费""分省收费"的功能,MTC车辆实现"分省计费"的功能,省界虚拟站车道控制系统实现对ETC车辆进行计费、扣费功能,并在ETC卡片AI写作邻省入口信息,对于MTC车辆实现计费、标识功能实现省界虚拟站不停车收费,达到快速通行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道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黄克彪.基于动态流量数据的可变导向车道控制系统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

[2].汤志福,李长亮.省界虚拟站自由流车道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9

[3].吕迭.高速公路一体化车道控制终端系统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蔡英凤,臧勇,孙晓强,陈小波,陈龙.基于可拓切换控制方法的智能车辆车道保持系统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5].朱天阳.基于SBW系统车道偏离辅助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苏玮,岳迪,李雪婷,马金虎.洛阳市潮汐车道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9

[7].张玥玥.远程实时监管的可变车道与信号灯控制系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

[8].胡延平,唐叩祝,王乃汉.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PID控制的车道保持系统研究[J].北京汽车.2018

[9].佘烁.汽车车道保持系统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韩凯.信号灯控制下的主道双车道入匝道系统交通流特性研究[J].智能城市.2018

论文知识图

车道控制系统控制流程图车道控制系统软件界面车道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图车道控制系统模块结构图车道控制系统设备框架图ETC车道硬件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车道控制系统论文_黄克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