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梁宏刚李振飞王艳白雪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目的:研究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就诊的9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5例。其中,对照组仅口服泛昔洛韦片,实验组采用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疗效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疼痛感得以缓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膦甲酸钠氯化钠;泛昔洛韦片;头面部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61-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病毒入侵人体后能够在脊髓后根神经节长时间潜伏,一旦受劳累、抵抗力低下等诱因刺激,将再次被激活并侵犯神经及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疼痛[1]。带状疱疹的常发人群就是抵抗力不高的成年人,其中,头面部带状疱疹最多见于高龄患者,常症状显著,疼痛剧烈,患处水肿明显,严重者可继发失明、脑炎,甚至死亡。所以,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改善[2]。为深入探讨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下展开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9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

实验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66.34±3.81)岁。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66.12±3.25)岁。

纳入依据:发病初期;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病症;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依据:治疗前2周内曾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精神病;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期妇女;不同意本次研究。

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对比研究发现,组间差异不明显,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泛昔洛韦片(国药准字:H20093927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疗方式,每天服用两次,每次服用剂量为0.25克,并且行止痛、营养神经等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6684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3g,注射液规格为。每七天为一个疗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要接受两个疗程的治疗。且在滴注的过程中,要求充分水化且以低速滴注,时间不允许低于2个小时。

1.3评价指标

分析并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疗效评价指标。

有效率判断:①痊愈:疼痛完全消失。皮损消退90%以上;②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60~90%;③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在30~59%;④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100%。

疗效评价指标:皮损好转天数(50%以上水疱结痂),皮损痊愈天数(50%以上结痂脱落)。疼痛疗效指标:疼痛开始缓解天数,疼痛明显缓解天数。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头面部带状疱疹常见于老年群体,常伴有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疼痛剧烈,愈后差。泛昔洛韦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喷昔洛韦,后者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以及水痘带状单纯疱疹病毒(VZV)有抑制作用。膦甲酸钠是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疱疹病毒DNA聚合酶的合成来抑制病毒复制,阻止其在人体内繁殖,达到抗疱疹病毒的治疗目的[3]。而将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应用于临床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的安全性[4]。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胡孟娇,武松江,曾文波,等.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2):139-141.

[2]王秋石,卞慧娴,张慧谦.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4):391-393.

[3]孔倩,颜志芳,沈冬,等.播散型带状疱疹合并HIV阳性1例[J].中国医刊,2014,49(6):109-110.

[4]蔡美玲.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膦甲酸钠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免疫平衡调节作用及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6(1):92-93.

标签:;  ;  ;  

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