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供氮能力论文_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毛家伟,李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供氮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能力,氮素,可塑性,生物,烟土,复种。

土壤供氮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毛家伟,李亮[1](2019)在《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硫能增加花生叶片SPAD值,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花生叶片SPAD值平均增加2.9,4.1,3.5,2.8;能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饱果数,分别平均增加2.5,4.6 cm,0.4条/株,2.7个/株。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蛋白质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5.1%,50.1%;荚果产量、蛋白产量和脂肪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5 836.5,979.8,2 011.8 kg/hm~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呈增加趋势,施硫量为60 kg/hm~2时,耕层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均达到供给平衡。试验条件下,施硫量为60~90 kg/hm~2时,能满足花生生长发育对硫的需求,花生产量为5 665.5~5 802.0 kg/hm~2时,蛋白质产量和脂肪产量分别为956.5~968.6,1 894.0~1 968.8 kg/hm~2,土壤全硫含量、有效硫含量分别为141~158,26.1~34.8 mg/kg。(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马宁博[2](2019)在《汉中市不同县区代表性土壤肥力及供氮能力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中是陕西省重要粮油生产地,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之一。根据土壤供氮能力适量施用氮肥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途径之一。为了解陕西省汉中市不同县区代表性土壤肥力及供氮能力,本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具有代表性且肥力差异较大的12个0-20cm农田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在分析不同土壤肥力差异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生物培养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汉中市不同县区代表性土壤的供氮能力。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在20.5~44.7g·kg~(-1)之间,土壤全氮范围在1.31~2.53g·kg~(-1)之间,城固县最高,勉县最低。矿质氮范围在6.61~26.79mg·kg~(-1),平均值16.2mg·kg~(-1)。土壤有效磷变化范围在9.59~97.96mg·kg~(-1)之间,平均含量为27.55mg·kg~(-1)。土壤p H变化范围在5.58~7.78,平均值为6.2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在10.76~24.1cmol/kg,平均值18.45cmol/kg,各土样土壤保持阳离子养分的能力在中等以上。各土样CaCO_3含量均处于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的第1等级,平均含量0.2%。土壤质地大多为壤土,少数为黏土。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的范围在7.26%~84.5%,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土壤有效磷,pH变异系数属于弱变异。(2)不同县区淹水培养1周法和好气培养2周法相比,淹水培养NH_4~+-N量(17.84?10.19μg·g~(-1))明显低于好气培养2周NO_3~--N量(33.04?11.49μg·g~(-1)),淹水培养1周矿化的铵态氮量各县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汉台区>勉县>洋县>南郑区>城固县。各县区土壤好气培养2周硝态氮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勉县>城固县>洋县>南郑区>汉台区。(3)不同县区化学浸提法提取的氮素值结果来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分析结果为极显着,相关系数为0.929,相关程度高。可矿化氮与全氮相关性更密切。KCl回流煮沸所得的结果与淹水培养1周铵态氮在0.05水平上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0.643。采用酸性高锰酸钾取得的土壤氮素值在汉中市不同县区的大小依次为:南郑区>洋县>汉台区=城固县>勉县。(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愉萍,王明湖,席杰君,潘洁,陈玲瑜[3](2019)在《不同农业废弃物生物炭及施用量对土壤pH值和保水保氮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秋葵秸秆炭(HQK)、茭白秸秆炭(JB)、水稻秸秆炭(SD)、废弃食用菌基质炭(JZ)、无花果秸秆炭(WHG)、猪粪炭(SM)和稻壳炭(DK)为供试原料,设置0.5%、1%、2%和5%4个添加浓度,研究不同生物炭及添加量对土壤pH值和保水保氮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生物炭添加量在2%时,均能显着提高土壤pH值,但不同生物炭调酸能力不同,JB和SD作用最强;生物炭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添加量在2%时,所有处理均极显着(P<0.01)的提高了土壤持水量,增幅分布在2.87%~12.30%之间,SD效果最明显;生物炭能够吸附土壤溶液中NH_4~+-N,但吸附能力与生物炭的添加量无相关性,WHG吸附能力最强,JZ和HQK吸附能力最弱;添加生物炭对土壤溶液中的NO_3~--N则基本无吸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1期)

韩梅,胥婷婷,曹卫东[4](2018)在《青海高原长期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绿肥的培肥效应,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研究后茬作物油菜生育期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油菜生育期0~10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高于无毛叶苕子处理,硝态氮积累量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低于无毛叶苕子处理。毛叶苕子与化肥配施效果好,毛叶苕子施用对提高和保持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含量,相比CK提高9.54%~18.33%,相比纯施化肥提高0. 94%~19. 28%。化肥配施毛叶苕子处理较单施化肥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7.01%~38.51%。绿肥引入小麦(油菜)种植体系后,对小麦(油菜)生长季内土壤氮库、氮素循环及培肥土壤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孟繁华[5](2017)在《土壤供氮能力的衡量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关键在于选用合理的指标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土壤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多种衡量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由于指标较多,本文仅简要介绍几种。一、化学指标(一)有机质和全氮有机质是土壤表层氮素的重要载体,含80%~97%的土壤氮素;土壤全氮是各种形式氮的总和,综合表征了土壤的氮素状况。氮对植物营养非常重要并且与有机质和全氮关系密切,后两者一直被各国用来评价土壤的供氮水平。但他们含量相对稳定,在较小范围内含量变化不大,不够敏感,在一定期间内难以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差别,这是(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7年25期)

严红星,罗建新,欧阳志标,田飞[6](2017)在《湖南不同母质植烟土壤供钾能力及钾释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湖南不同母质植烟土壤供钾能力及钾释放特性,对4种主要成土母质植烟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母质植烟土壤主要释放易解吸的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量相对较小;土壤水溶性钾、特殊吸附钾含量与初始释钾速率和半释钾速率均达显着正相关。第四纪红土母质土壤虽然钾容量和供钾潜力有限,但却有较高的初始释钾速率及有效钾水平;石灰岩母质土壤拥有较高的特殊吸附钾含量,能为土壤提供较稳定的有效钾,土壤供钾能力较强;而紫色页岩与板页岩母质土壤虽然钾库容量大,供钾潜力也大,但有效钾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供钾强度有限。不同母质土壤的供钾强弱为:石灰岩>第四纪红土>板页岩>紫色页岩。(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俞映倞,杨林章,Alfred,Oduor,Odindo,薛利红,何世颖[7](2017)在《碳酸钙与生物炭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太湖地区稻田改种菜地后带来的土壤酸化现象,以碳酸钙与生物炭作为酸化改良剂,开展室内培养及多次淋洗模拟试验,比较两种改良剂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及酸化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碱缓冲曲线法,本试验用酸化菜地土壤每提高1个p H单位需向土壤中添加碳酸钙3.92×10-2mol·kg~(-1)或生物炭27.73 g·kg~(-1).无外源氮条件下碳酸钙添加使土壤氮矿化速率显着提高了37%,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影响不显着;生物炭添加使土壤氮矿化速率显着提高了35%~44%,且显着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42%~58%.模拟淋洗下,生物炭添加显着消减渗漏液体积24%,渗漏液氮浓度45%,显着减少氮淋失量42%~57%,而碳酸钙添加对渗漏液体积没有影响,增加了渗漏液中氮浓度,氮淋失量增加了12%~76%.淋洗后,各处理土壤p H值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无外源氮条件下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p H值降幅最低,外源氮添加条件下生物炭添加处理降幅最低.由此可见,碳酸钙对酸化土壤修复效率较高,但在外源氮添加条件下降低了土壤持氮能力,更适用于酸化严重且需要休耕改良的菜地土壤;生物炭在维持土壤p H值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矿质氮留存量,降低氮淋失,更适用于仍在高强度种植的菜地土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郑贵银[8](2017)在《氮磷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春玉米、春谷在生产中的合理施肥量,采用田间试验法,2009~2015年共7年在蔚县选择不同土壤类型进行春玉米、春谷"3414"肥效试验,通过61个有效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情况下,发现单一施氮激发作物对土样磷钾的吸收而构成产量,同样单一施磷(或钾)激发了作物对土样氮钾(或氮磷)的吸收而构成产量,即配合施用对土样营养起到了增效作用,相应地提高了土样的当季供肥能力。其效应增产率均与其空白田产量存在着非常显着的函数相关关系,为此将地力差减法预报施肥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使其肥料使用预报值更趋于合理、准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张敬升,李冰,王昌全,向毫,周杨洪[9](2017)在《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比例对作物中后期土壤供氮能力和稻麦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控释肥与尿素掺混比例对土壤氮含量及稻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筛选综合效果最佳掺混比例,为稻麦轮作区控释氮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稻麦轮作两季作物大田试验,以常规尿素施肥为对照,在稻、麦季施氮量均为150 kg/hm~2的水平下,设定添加控释氮肥比例0、10%、20%、40%、80%、100%6个处理,分别记为T1、T2、T3、T4、T5和T6。除T1(100%尿素)分基施和追施,其他处理氮肥均一次性基施。分析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调查了稻麦株高与生物量、产量构成以及经济效益。【结果】1)添加20%以上控释氮肥时稻麦生育中后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显着提升,以添加40%控释氮肥(T4)处理效果最明显。2)与T1相比,添加20%比例以上控释氮肥,稻麦生育中后期的生物量与成熟期产量均显着增加,以T4处理产量最高,稻、麦季分别比常规尿素处理增产11%和14%,显着提高小麦季穗长19.19%,显着提高水稻季穗粒数与千粒重13.79%和8.43%。3)随添加控释氮肥比例增加,稻麦季经济效益均先增加后下降,T4处理经济效益最佳,较常规尿素处理,小麦季增收1108.12 yuan/hm~2,提高23.24%,水稻季增收2497.80 yuan/hm~2,提高14.87%。【结论】以40%控释氮肥与60%尿素掺混一次性基施,可有效增加作物中后期土壤氮素供应能力,促进稻麦生长并获得显着的增产效果,还可减少人工投入或材料成本,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郭丰辉,侯向阳,丁勇,李西良,武自念[10](2016)在《羊草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可塑性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变化是天然草原退化过程中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研究植物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环境的响应规律有助于揭示草原退化及植被演替的内在机理。本试验研究了羊草形态、生物量累积及分配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可塑性响应。试验采用有效磷含量低于3mg P_2O_5/kg的土壤设置0,30,90,180mg P_2O_5/kg 4个磷肥添加梯度,形成4种具有不同供磷能力的土壤,用于对羊草植株的培养,并于后期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供磷能力的减弱明显减小了羊草的株高、各构件生物量,表现为高磷添加量显着高于低磷添加量,株高、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的降低幅度分别达到了14%,50%,51%,79%,63%。2)羊草个体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生物量累积对供磷量的敏感度最大,生物量分配次之,形态的敏感度最差,可塑性指数分别为0.58,0.31,0.19;单个性状指标以根干重最为敏感,可塑性指数达到了0.79。3)相关分析表明,羊草地上干重与叶宽、节间数、株高达到了极显着水平,此3个形态指标对羊草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0%,27%,26%,是形态指标中解释羊草地上生物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子。本试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个体水平上探索羊草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与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相结合,可有助于探索天然草原退化和植被演替的内在原因。(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土壤供氮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中是陕西省重要粮油生产地,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之一。根据土壤供氮能力适量施用氮肥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途径之一。为了解陕西省汉中市不同县区代表性土壤肥力及供氮能力,本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具有代表性且肥力差异较大的12个0-20cm农田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在分析不同土壤肥力差异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生物培养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汉中市不同县区代表性土壤的供氮能力。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在20.5~44.7g·kg~(-1)之间,土壤全氮范围在1.31~2.53g·kg~(-1)之间,城固县最高,勉县最低。矿质氮范围在6.61~26.79mg·kg~(-1),平均值16.2mg·kg~(-1)。土壤有效磷变化范围在9.59~97.96mg·kg~(-1)之间,平均含量为27.55mg·kg~(-1)。土壤p H变化范围在5.58~7.78,平均值为6.2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在10.76~24.1cmol/kg,平均值18.45cmol/kg,各土样土壤保持阳离子养分的能力在中等以上。各土样CaCO_3含量均处于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的第1等级,平均含量0.2%。土壤质地大多为壤土,少数为黏土。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的范围在7.26%~84.5%,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土壤有效磷,pH变异系数属于弱变异。(2)不同县区淹水培养1周法和好气培养2周法相比,淹水培养NH_4~+-N量(17.84?10.19μg·g~(-1))明显低于好气培养2周NO_3~--N量(33.04?11.49μg·g~(-1)),淹水培养1周矿化的铵态氮量各县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汉台区>勉县>洋县>南郑区>城固县。各县区土壤好气培养2周硝态氮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勉县>城固县>洋县>南郑区>汉台区。(3)不同县区化学浸提法提取的氮素值结果来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分析结果为极显着,相关系数为0.929,相关程度高。可矿化氮与全氮相关性更密切。KCl回流煮沸所得的结果与淹水培养1周铵态氮在0.05水平上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0.643。采用酸性高锰酸钾取得的土壤氮素值在汉中市不同县区的大小依次为:南郑区>洋县>汉台区=城固县>勉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供氮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毛家伟,李亮.施硫对花生生长发育、品质和土壤供硫能力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马宁博.汉中市不同县区代表性土壤肥力及供氮能力差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吴愉萍,王明湖,席杰君,潘洁,陈玲瑜.不同农业废弃物生物炭及施用量对土壤pH值和保水保氮能力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4].韩梅,胥婷婷,曹卫东.青海高原长期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

[5].孟繁华.土壤供氮能力的衡量指标[J].河南农业.2017

[6].严红星,罗建新,欧阳志标,田飞.湖南不同母质植烟土壤供钾能力及钾释放特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7

[7].俞映倞,杨林章,Alfred,Oduor,Odindo,薛利红,何世颖.碳酸钙与生物炭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7

[8].郑贵银.氮磷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

[9].张敬升,李冰,王昌全,向毫,周杨洪.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比例对作物中后期土壤供氮能力和稻麦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

[10].郭丰辉,侯向阳,丁勇,李西良,武自念.羊草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可塑性对土壤供磷能力的响应研究[J].草业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朱兆良1 长期施肥后土壤生产力期施肥后土壤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矿化空间分布速测法和流动分析仪测定结果相关性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一12研究区土壤碱解氮空间分布状况

标签:;  ;  ;  ;  ;  ;  ;  

土壤供氮能力论文_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毛家伟,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