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变化论文_刘胜兰,程鹏,吴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境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境,模型,群落,金寨县,山东半岛,质量,青海湖。

生境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胜兰,程鹏,吴楠[1](2019)在《基于InVEST模型的安徽省金寨县生境质量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大别山腹地的六安市金寨县作为研究区,以1995,2005和2015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设置相应生态参数,在ArcGIS软件和InVEST模型的支撑下,系统分析了金寨县1995—2015年生境质量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虽金寨整体生境质量仍处于优良水平,但其生境质量持续单边下降;1995—2005年土地覆被变化幅度较小,2005—2015年受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县域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倍以上。20年间,县城及周边林地和水域等适宜度较高的生境类型以及农田向建设用地转化,直接导致了梅山镇及其周边生境质量下降。县域大部山区仅镇区扩张和工程毁林引发了零星的生境质量下降,其余地区生境质量变化不大。今后金寨县需重点关注县城和镇区生态空间的有效配置以及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韩艳莉,陈克龙,于德永[2](2019)在《土地利用变化对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湖流域2005—2015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和"3S"技术对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进行定量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湖泊、高寒荒漠、裸岩石质地、沼泽是青海湖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流域总面积的90%左右。2005—2015年,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保持稳定,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湖泊、交通工矿建设用地、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0.22%、0.03%和0.03%;沼泽、滩涂、沙地、高寒荒漠分别减少了0.13%、0.04%、0.04%和0.03%。(2)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2005、2010、2015年叁期生境质量第1等级与第2等级占流域总面积的53.73%—72.56%。叁期生境质量第4等级与第5等级占流域总面积的23.32%—29.57%。2005—2015年,流域生境质量整体稳步趋好,局部有所降低。(3)2005—2010年,流域内草地、沼泽面积下降,居民点、交通建设用地沙地、面积增加,河流、裸土、居民点生境质量分别下降了0.09、0.04和0.02。耕地面积减少,威胁源强度降低,耕地生境质量升高了0.02。2010—2015年,河流面积略有增加,河流生境质量升高了0.11。青海湖面积增加了63.70km~2,湖泊生境质量升高了0.06,同期湖泊生境质量第1等级面积占青海湖面积的97.13%,占生境质量第1等级面积的57.65%,占流域面积的14.57%。青海湖水体面积及生境质量可作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因子。(4)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呈现西北冷环湖热的特点,热点区域主要位于青海湖北部和南部,冷点主要分布于流域西北部。2005—2015年,流域西北部冷热点面积的波动与裸岩石质地、高寒荒漠面积变化密切相关。青海湖北部草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及交通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导致热点面积下降。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毕胜,赖瀚,郭丁力,汪功培,李桂峰[3](2019)在《在人工鱼巢生境中鱼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人工生境的资源恢复效果作出评估,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选取人工鱼巢生境中的鱼类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网目复合刺网按季节对新构建和已有的人工鱼巢生境及对照区域中鱼类进行年度鱼类标本采集,记录种类、体长、全长、体重,对鱼类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回声探测仪对在新构建和已有的人工鱼巢生境及对照区域中按季节进行年度声学评估,构建鱼类群落组成;利用渔获物样本,选取叁种鱼类作为焦点鱼种,通过胃(肠)含物分析方法对在新构建和已有的人工鱼巢生境及对照区域中内鱼类的消化管充塞度、饱满系数、食物种类组成的定性、定量及多样性分析;采Hill’s多样性数量和标准化Levin’s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来计算食谱组成特征和生态位宽度,采用Morisita重迭指数来进行食性比较,研究焦点鱼类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利用16sDNA测序分析鱼类肠道微生物组成,构建焦点鱼种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种类、丰度、功能等)。结果:在人工鱼巢生境区与对照区共采集到鱼类30种,隶属于3目6科,人工生境区采集鱼类28种,对照区23种。两区域鱼类种类有21种重复,而斑鳠、点纹银鮈、红鳍原鲌、胡鮈、黄颡鱼、鲤、麦穗鱼和鲇仅出现在人工鱼巢生境区。在人工鱼巢生境中优势种类还有莫桑比克罗非鱼(IRI为9124.14)、?(IRI为2257.31)、海南似鱎(IRI为732.48)、银鮈(IRI为546.61)、高体鰟鮍(IRI为549.95)。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巢生境可提高自然水域的生境异质性,并显着提高种类丰富度、鱼类丰度密度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有利于鱼类资源和多样性的保护。且人工鱼巢生境区域鱼类平均体长显着小于对照区域,说明人工鱼巢生境区域对较小个体鱼类(包括仔稚鱼)有保育效果。焦点鱼种选择为,莫桑比克罗非鱼、?、海南似鱎。食性分析发现虽均为杂食性鱼类,但不同区域的鱼类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同种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亦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莫桑比克罗非鱼共有OTU有467种,鱼巢区特有OTU有589种显着高于对照区特有OTU360种,受生境影响明显;不同区域?共有OTU328种,鱼巢区特有OUT有191种显着高于对照区特有OTU95种;不同区域海南似鱎共有OTU277种,鱼巢区特有OUT有124略高于对照区特有OTU89种,受生境影响较小。结论:人工鱼巢生境对江河资源恢复、鱼类养护的效果显着,鱼类肠道微生物对鱼类在环境中的选择与适应能力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宋昀微,周立志[4](2019)在《生境变化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群落时空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适宜生境对于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觅食生境改变影响水鸟取食集团的组成,进而影响水鸟群落结构的稳定。对比2004与2015年2个越冬季升金湖水鸟群落结构以及湿地景观变化,分析了湖泊湿地变化对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04与2015年两个越冬季,分别记录到水鸟7目12科41种33 775只和7目12科44种38794只。越冬水鸟种类和总数量有所增加,虽然优势种群仍为雁鸭类,但豆雁和白额雁取代了小天鹅、鸿雁和针尾鸭成为优势物种,前2种主要分布地点有赤岸、叁千亩、小西湖等地,后3种主要分布在杨峨头、白联圩、舍干、叁千亩、沙山等地。沉水植被的退化可能是导致小天鹅、针尾鸭等浅水取食集团和鸿雁等挖掘集团水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广阔苔草滩的形成使得啄取集团如豆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等草食性雁类数量明显增加;湖区大面积渔塘转变为水稻田,使部分鸭类丧失了适宜的觅食地,但为白头鹤、豆雁、白额雁等水鸟提供了替代生境。实施植被恢复和加强退化湖泊的生境恢复是维持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稳定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文茜,张文君[5](2019)在《基于InVEST模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水鸟生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鸟类自然保护区。但是长期以来,大量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导致保护区内景观显着改变,湿地环境日益恶劣。本文在湿地保护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 VEST模型)研究了保护区的生境退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14年间,保护区黄河等天然湿地其生境退化程度较高,并且,退化等级较高的生境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8期)

曲艳,李青丰[6](2019)在《磴口县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种类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植物β多样性进行植物分析,结果显示:(1)在调查区内共计调查到61种植物,隶属于17科55属,其中在盐碱地生境中出现了30种植物,隶属10科26属;沙地中出现了44种植物,隶属14科39属;农耕地中共出现了35种植物,隶属9科32属;(2)在整体植物功能群划分中,多年生杂类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占主要优势;(3)禾本科、豆科、藜科和菊科均为盐碱地、沙地及农耕地生境环境下的优势科;(4)沙地-农耕地的群落组成最为相似,而盐碱地-沙地的群落替代性最高。叁种生境下,沙地的植物群落丰富度最高。(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9年03期)

张文静,孙小银,单瑞峰[7](2019)在《基于InVEST模型研究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驱动土地利用变化,进而影响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沿海陆地生态系统的生境质量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运用InVEST模型,并借助ArcGIS软件研究山东半岛沿海地区1980—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境质量、生境退化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耕地作为研究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且在不断减少,主要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需求增大息息相关;研究区生境质量表现出中部低、东部中等、西北部高的态势,与研究区中部为耕地和建设用地、东部多林地和草地、西北部为水域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相吻合,整体生境处于较低等级,且自2000年后不断降低,部分区域由较低等级生境质量向低等级转化;就空间变化而言,2000年之前生境退化度较为明显的地区是研究区中部,社会发展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导致生境退化度较高,而2000年之后生境退化度较为明显的是研究区西北部,人类活动对渤海湾、莱州湾沿岸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干扰,生境退化度较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5期)

雷平,程松林,程林[8](2019)在《基于生境与季节变化的江西武夷山黑腹绒鼠形态及种群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江西武夷山保护区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采用铗日法于2014年夏季、秋季和2015年春季,选取植被垂直带上6个不同的生境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武夷山保护区黑腹绒鼠分布于海拔1 800 m以上的落叶阔叶林、苔藓矮曲林、台湾松林及山顶草甸等生境中,且在台湾松林和山顶草甸中为优势物种,伴生种有社鼠(Rattus niviventer)、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巢鼠(Micromys minutus)等。不同季节的平均捕获数差异不显着(P>0.05),但捕获的总数夏季>春季>秋季。雄性黑腹绒鼠的数量多于雌性,但雌性的个体大于雄性。不同生境的黑腹绒鼠形态特征仅后足长存在差异性(P<0.05),不同季节的体重和耳长存在差异性(P<0.05)。不同季节雌性黑腹绒鼠均有怀孕现象,但仅在台湾松林和山顶草甸生境中。(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顾羊羊,黄贤峰,邹长新,叶鑫,林乃峰[9](2019)在《沅江源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遥感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情况,对制定差别化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沅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在Fragstats和InVEST软件支持下分析199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特征,探讨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规律,评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合理性并模拟生态保护情景对生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1)1990—2018年保护区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草地转为林地、耕地转为林地和草地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加,人类活动影响增强,保护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表现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2)保护区耕地斑块聚集度提高,人工表面斑块密度增加,景观整体优势斑块连通性增加,破碎化程度降低,林地斑块对景观控制作用增强。(3)29 a间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呈现波动增加趋势,生境质量提高8. 64%,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表现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4)保护区生境质量改善趋势大于退化趋势。定量评估生态保护情景,沅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从当前情景的0. 88提高到0. 90。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增加是保护区生境质量改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巩杰,谢余初,曹二佳,黄秋燕,李红瑛[10](2019)在《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山地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Mountains in western China, hosted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nhabitant with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 had experienced the most serious biodiversity loss with fragile ecological problems. Even though increasing attentions had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we still lacked efficient methods to assess the change of plant biodiversity at medium/large scale due to the poor data and co-existing multiple habitat types. 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tegrated method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t biodiversity and its spatiotemporal change on raster cell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 biodiversity service was high in Bailongjiang watershed with obvious spatial pattern variations. The land area containing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were 3161 km2, which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forestry area. While the areas with lower plant biodiversity accounted for 37.67%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valleys between Zhouqu-Wudu-Wenxian County, the valley of Minjiang in Tanchang County and alpine mountain snow-covered regions. During 1990–2010, plant biodiversity level tended to increase and the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area increased from 14.13% to 17.15% due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afforestation, while plant biodiversity decreased in the area wit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cultivated land, urban and rural 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can effective reveal mountain plant biodiversity change. The study was useful for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olicy-making and human activity management for the disaster-impacted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07期)

生境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青海湖流域2005—2015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和"3S"技术对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进行定量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湖泊、高寒荒漠、裸岩石质地、沼泽是青海湖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流域总面积的90%左右。2005—2015年,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保持稳定,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湖泊、交通工矿建设用地、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0.22%、0.03%和0.03%;沼泽、滩涂、沙地、高寒荒漠分别减少了0.13%、0.04%、0.04%和0.03%。(2)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2005、2010、2015年叁期生境质量第1等级与第2等级占流域总面积的53.73%—72.56%。叁期生境质量第4等级与第5等级占流域总面积的23.32%—29.57%。2005—2015年,流域生境质量整体稳步趋好,局部有所降低。(3)2005—2010年,流域内草地、沼泽面积下降,居民点、交通建设用地沙地、面积增加,河流、裸土、居民点生境质量分别下降了0.09、0.04和0.02。耕地面积减少,威胁源强度降低,耕地生境质量升高了0.02。2010—2015年,河流面积略有增加,河流生境质量升高了0.11。青海湖面积增加了63.70km~2,湖泊生境质量升高了0.06,同期湖泊生境质量第1等级面积占青海湖面积的97.13%,占生境质量第1等级面积的57.65%,占流域面积的14.57%。青海湖水体面积及生境质量可作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因子。(4)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呈现西北冷环湖热的特点,热点区域主要位于青海湖北部和南部,冷点主要分布于流域西北部。2005—2015年,流域西北部冷热点面积的波动与裸岩石质地、高寒荒漠面积变化密切相关。青海湖北部草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及交通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导致热点面积下降。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境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胜兰,程鹏,吴楠.基于InVEST模型的安徽省金寨县生境质量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韩艳莉,陈克龙,于德永.土地利用变化对青海湖流域生境质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

[3].毕胜,赖瀚,郭丁力,汪功培,李桂峰.在人工鱼巢生境中鱼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4].宋昀微,周立志.生境变化对升金湖越冬水鸟群落时空动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徐文茜,张文君.基于InVEST模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水鸟生境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9

[6].曲艳,李青丰.磴口县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J].草原与草业.2019

[7].张文静,孙小银,单瑞峰.基于InVEST模型研究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J].环境生态学.2019

[8].雷平,程松林,程林.基于生境与季节变化的江西武夷山黑腹绒鼠形态及种群特征[J].江西科学.2019

[9].顾羊羊,黄贤峰,邹长新,叶鑫,林乃峰.沅江源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遥感监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10].巩杰,谢余初,曹二佳,黄秋燕,李红瑛.基于InVEST生境质量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山地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9

论文知识图

东营2012年一月至五月土壤含水量的季...盐城海滨区域丹顶鹤条件适宜生境变盐城海滨区域丹顶鹤适宜越冬生境变122000年和2013年适宜生境的...3 苔藓植物群落类型及组成在 4 种生境的...气候变化影响下蒙古沙拐枣适宜生境的变...

标签:;  ;  ;  ;  ;  ;  ;  

生境变化论文_刘胜兰,程鹏,吴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