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稀释论文_张丽,王贺,肖盟,徐英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扩散稀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流,火焰,芍药,合成气,雷诺,燃烧室,燃气轮机。

扩散稀释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王贺,肖盟,徐英春[1](2019)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的一致率。方法针对218株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分离的念珠菌,分别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44-A2纸片扩散法和CLSI M27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依据2018年颁布的CLSI M60新的纸片扩散法判定折点,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标准评估纸片扩散法测定结果的分类一致率和错误率。结果 2种方法检测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药物敏感性的一致率分别为97.6%、95.1%、97.4%和90.5%。2种方法在检测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伏立康唑敏感性的一致率分别为97.6%、90.2%、97.4%和81.2%。结论纸片扩散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药物敏感性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率较高,是念珠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简便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测方法,推荐在真菌实验室常规检测或耐药监测网使用。(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李楠,史俊瑞,杨凌,罗宪民[2](2019)在《稀释甲烷/氧气扩散过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甲烷质量分数变化对扩散过滤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对稀释甲烷/氧气在填充床中扩散过滤燃烧的火焰特性以及污染物CO的质量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甲烷质量分数从0.138增加到0.288,小球填充高度从40 mm增加到200 mm时,同时存在浸没燃烧和表面燃烧;随着甲烷质量分数的增加,表面火焰的高度升高,CO的质量浓度降低,最低时约为12 mg/m~3;随着填充床高度的增加,表面火焰的高度降低,CO的质量浓度增加,最大时约为420 mg/m~3。(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彭莘仔[3](2019)在《基于环形旋转射流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水力与稀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及电厂温排水排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满足混合区的环保要求,实现污水、热水排放的尽快达标是该问题研究的重点。扩散器常用于污水或温排水排放,其结构型式决定了射流的初始稀释度,进而决定了混合区的范围及边缘温升或浓度。随着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污水、热水排放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开展新型预掺混扩散器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形射流原理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不仅实现了排放前的预稀释,而且形成区别于传统中心直射流结构的环形射流,对于降低排口浓度(温度)、提高初始稀释度具有显着效果。采用水槽实验与叁维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扩散器的水力特性及稀释扩散规律研究。在对比分析径向进流和切向进流两种预掺混扩散器初始稀释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效果占优的切向进流扩散器,深入研究了环形旋转射流的流动结构、掺混稀释规律及阻力特性。研究成果将环形射流及旋转射流理论引入扩散器研究,不仅为污水及电厂温排水排放提供了一种高效能的扩散器选择型式,而且可为污水处置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发了基于环形射流原理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提出从“增加预掺混”以及“改变射流流动结构”两方面增强扩散器初始稀释能力的设计思路。径向进流时,扩散器产生环形直射流;切向进流时,扩散器产生环形旋转射流,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掺混稀释效果。(2)开展了径向进流与切向进流两种预掺混扩散器的初始稀释效果比较研究。给出了两种扩散器的流量放大倍比、流线、温度及湍动能分布,对比分析了两种扩散器的抽吸能力及掺混稀释特性,结果表明切向进流方式稀释效果更优。(3)系统研究了同流环境中切向进流预掺混扩散器的稀释特性及阻力特性。展示了环形旋转射流的形态,分析了环境流条件下扩散器的流量放大倍比,给出了排口及其下游不同断面温度与流速分布以及扩散器局部阻力系数,提出了射流横断面最大温升、轴向速度、切向速度沿程衰减计算公式,探讨了环形旋转射流的掺混稀释机理。(4)采用雷诺应力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切向进流预掺混扩散器的水力稀释扩散过程,揭示了同流与逆流条件下环形旋转射流的典型流动结构与温度分布特征,分析了逆流条件对流量放大倍比、流速分布、温升分布以及稀释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5-01)

彭莘仔,赵懿珺,贺益英,谭水位,罗奇蔚[4](2019)在《基于环型射流抽吸原理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稀释特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掺混扩散器区别于常规扩散器,在污水自扩散器出流前提前掺入环境水进行预稀释,可有效提高污水射流初始稀释度、减小混合区范围。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归纳了管壁开孔式、套管式及终端式这叁类已有预掺混扩散器的工作原理,提出制约预掺混扩散器应用推广的主要因素是稀释效果欠佳、水头损失过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环形射流抽吸原理的预掺混扩散器,并采用模型试验与叁维数值模拟方法初步研究了污水径向进流与切向进流两种结构型式扩散器的流量放大倍比及紊动掺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进流方式的预掺混扩散器均可有效实现环境水对污水的提前掺混,其中切向径流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志林,杜利华,龚玉萌,郑佳芸,方诗标[5](2019)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污染物稀释扩散及交汇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水体中污染物稀释扩散是近海水环境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污染物稀释扩散与交汇,利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大范围二维潮流水质数学模型,结合拉格朗日法粒子追踪技术,模拟了不同径流下两河口的污染物(COD)稀释、扩散和交汇。结果表明,长江口石洞口排放的污染物口内经过10次往复运动,历时5天扩散至口门处,随后部分进入外海,另一部分经过6天扩散至杭州湾水域;杭州湾金山排放的污染物历时10天向上下游扩散约28 km,同时由北岸向南扩散约15 km。在各排污口同时排放COD浓度为100 mg/L的污水,交汇处COD达到相对稳定后,浓度增量约为1.2 mg/L,受长江口和杭州湾的影响之比约为5∶1。对不同径流量下COD稀释扩散进行模拟,得出径流量增大有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邵卫卫,刘双双,张哲巅,肖云汉[6](2018)在《蒸汽稀释均匀性对天然气扩散火焰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蒸汽稀释均匀性对天然气扩散火焰污染物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建立化学反应网络模型,通过零维模拟研究天然气/蒸汽掺混不均匀度对CO、NO_x生成的影响规律。利用某天然气扩散燃烧器,实验研究蒸汽稀释比和稀释均匀性对天然气扩散火焰结构和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稀释均匀性对火焰结构影响较小,但增强稀释均匀性后反应区OH峰值信号强度减弱,NO_x、CO均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袁也[7](2018)在《H_2/CO合成气稀释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气是一种富氢燃料,作为煤气化技术的产物,主要是由H2、CO组成,还包含N2、CO2、H2O、CH4以及其他高阶碳氢化合物,它的具体成分取决于燃料来源和合成气生产工艺。合成气成分复杂,这阻碍了合成气的广泛应用,给相关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带来困难。合成气的主要燃料成分为H2和CO,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燃烧尾气中SOx的生成,但合成气的绝热燃烧温度高,易生成NOx污染物,目前有关合成气燃烧尾气中NOx排放控制的研究仍在探讨和完善之中。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搭建了实验室规模的小型合成气燃烧实验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 H2/CO扩散火焰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生成情况。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建立合成气/空气同向轴对称扩散燃烧的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合成气同向轴对称扩散火焰在不同H2/CO比、不同稀释剂种类和不同稀释剂浓度条件下的NO排放特性;通过对同向轴对称合成气扩散火焰的数值模拟,计算了燃料侧添加不同稀释剂的情况下燃烧温度、自由基以及NO的变化,并将NO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且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压力对合成气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H2/CO比会使NO的排放指数增加,且在随着压力的增加,NO的排放量也会增加。添加叁种稀释剂都会使得合成气火焰峰值温度下降,温度变化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O2>N2>CH4。CO2和N2稀释可以降低合成气火焰中NO的生成量,但CH4稀释会增加合成气火焰中NO的生成量。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揭示合成气燃烧中NO形成的机理,而且促进了稀释燃烧在控制NOx排放方面的实际应用,为合成气的燃烧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0)

严野,蒋年鹏,张海涛[8](2018)在《稀释对射流扩散火焰抬举及吹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利用为背景,以N_2或CO_2稀释的甲烷或丙烷及内径2mm或3mm的喷管作为多重变量,实验研究了射流扩散火焰的抬举速度及吹熄速度随燃料稀释比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稀释比的增大,火焰抬举速度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吹熄速度近似呈指数快速衰减.分析表明,这主要归因于稀释导致了当量混合层流火焰速度、初始燃料质量分数及燃烧放热的减小,并对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器设计提出了建议.此外,大于临界稀释比时,附着火焰随射流速度的增大不能转变为稳定的抬举火焰而会发生直接吹熄,依据甲烷和丙烷临界稀释比对应的射流雷诺数推测出二者的临界稀释比可能受不同机理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吕惠生,王智,耿中峰,李永辉,吕春柳[9](2018)在《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超临界CO_2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测定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度308.15~328.15 K,压力10~18 MPa,运用Taylor峰扩展法测定了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超临界CO_2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两组分的扩散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减小,随改性剂乙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并建立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的扩散系数与超临界CO_2的密度关联方程。分别采用修正的Wilke-Chang、Lusis-Ratcliff、Hayduck-Minhas模型和Dymond-Hildbrand-Batschinski(DHB)模型预测了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夹带乙醇的超临界CO_2中的叁元扩散系数,与实验测定值对比表明,DHB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对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3.11%和4.96%。(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昊天,姚军,黄朝琴,孙致学[10](2017)在《考虑分子扩散和剪切稀释作用的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驱是叁次采油中广泛应用的EOR技术。分子扩散和剪切稀释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重要因素,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进行聚合物驱方案设计时,应当考虑水相组分的分子扩散和聚合物的剪切稀释作用。但目前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尚未完善,本文在考虑聚合物驱重要物化机理的基础上,考虑了水相组分分子扩散和聚合物剪切稀释的影响,建立叁维两相(油、水)四组分(油,水,聚合物,盐)的聚合物驱数学模型。模型采用全隐式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结果与商业软件Eclipse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分子扩散虽然会使聚驱效果提前,但减缓了聚合物浓度的聚集,造成聚合物浓度降低,导致含水率下降漏斗深度减小,驱油效果变差,而剪切稀释作用使得聚合物溶液有效粘度下降,同样会导致驱油效果变差。(本文来源于《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7)论文集》期刊2017-09-21)

扩散稀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甲烷质量分数变化对扩散过滤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对稀释甲烷/氧气在填充床中扩散过滤燃烧的火焰特性以及污染物CO的质量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甲烷质量分数从0.138增加到0.288,小球填充高度从40 mm增加到200 mm时,同时存在浸没燃烧和表面燃烧;随着甲烷质量分数的增加,表面火焰的高度升高,CO的质量浓度降低,最低时约为12 mg/m~3;随着填充床高度的增加,表面火焰的高度降低,CO的质量浓度增加,最大时约为420 mg/m~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扩散稀释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王贺,肖盟,徐英春.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药物敏感性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李楠,史俊瑞,杨凌,罗宪民.稀释甲烷/氧气扩散过滤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9

[3].彭莘仔.基于环形旋转射流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水力与稀释特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4].彭莘仔,赵懿珺,贺益英,谭水位,罗奇蔚.基于环型射流抽吸原理的新型预掺混扩散器稀释特性初探[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

[5].孙志林,杜利华,龚玉萌,郑佳芸,方诗标.长江口和杭州湾污染物稀释扩散及交汇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工程.2019

[6].邵卫卫,刘双双,张哲巅,肖云汉.蒸汽稀释均匀性对天然气扩散火焰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18

[7].袁也.H_2/CO合成气稀释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8].严野,蒋年鹏,张海涛.稀释对射流扩散火焰抬举及吹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8

[9].吕惠生,王智,耿中峰,李永辉,吕春柳.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在超临界CO_2中无限稀释扩散系数的测定与计算[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

[10].周昊天,姚军,黄朝琴,孙致学.考虑分子扩散和剪切稀释作用的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C].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7)论文集.2017

论文知识图

不同Ts下生长的nano-VOX薄膜的拉曼光...的分布和死亡率点源在下风向的扩散稀释趋势图线源在下风向的扩散稀释趋势图封闭型扩散模式在下风向的扩散稀微流控扩散稀释器结构及其使用...

标签:;  ;  ;  ;  ;  ;  ;  

扩散稀释论文_张丽,王贺,肖盟,徐英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