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理论论文_长江日报记者,周劼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现代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理论,道路,社会学,现代化建设,法治,社会科学院。

中国现代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长江日报记者,周劼[1](2019)在《历史学家马敏:中国现代化理论要从“照着讲”到“自己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最新一期的《历史研究》杂志上,有一组关注新中国70年史学发展的回顾论文,其中就有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的《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史理论体系》一文,这是一篇既回顾“中国现代化理论发展历程”的总结之思,又展望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理论建构”的殷切之盼。(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9-12-24)

潘从君,周新辉[2](2019)在《佩西新人道主义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奥雷里奥·佩西是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也是未来主义思潮中生态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入手,以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球化等思想为主线构建了新人道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全球性环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思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社会发展的重大基本趋势。它对我国在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11期)

苏健[3](2019)在《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回顾、深入总结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研讨——2019年全国社科院系统社会学所所长会议暨青年论坛”近日在南京举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30)

张占斌,王学凯[4](2019)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看中国现代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长期追求、一直不变的主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不断实现现代化发展的7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理论创新并指导中国现代化发展的70年。70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9-09-25)

李路路,张文宏,胡荣,文军[5](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得与失——现代化、社会资本、理论与学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恰好经历了恢复与重建的40年。在这40年中,中国社会学的建设既包括对既有积累的继承与发展,还涉及对当下现实的学科回应;与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开放并行,在向国外同行的学习中,还需要与国外同行交流。在四条线索同时演进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学到底得失如何?为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得与失,北京大学费孝通讲堂于2018年12月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李路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文宏教授、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胡荣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军教授,从自己擅长的学科出发,对专业领域的得失进行了评说。其中,李路路、张文宏、胡荣,都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学恢复与重建时南开班的学员,是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的亲历者。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交织了两个基本过程,其一是现代化,其二是社会转型,外生的和内生的因素同时在这两个过程中发生作用。当中国完成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开始了迈向高收入国家的新征程时,如何认识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和趋势?作为现代化和社会变迁研究的资深学者,李路路对此的评价特别值得期待。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学也伴随了人类社会从局部社会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快速迈向高度互联社会的历史进程。对这一进程,社会学至少贡献了"社会资本"概念。由社会资本发展出来的,既有理论,也有方法。尽管对社会资本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之前,可是这一领域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应的正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中同步引进的社会学最新成果。这项引进的得失如何,作为参与者,张文宏有他的判断。在探讨专门领域的同时,参与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的学者们也希望在理论上有所建树。社会学是脱胎于社会哲学的学科,在18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其在理论上的分化已经造成了众多的社会困惑,欧陆社会思辨的社会思想型理论和美国社会实证的科学检验型理论的分野与冲突同时存在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之中。胡荣用自己在理论上的探索试图评说中国社会学的得失,也是一家之言。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之初,费孝通先生提出了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五脏六腑之说。当然,学科建设远不只是社会学自己的事情,与相邻学科、与社会、与政府、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关系。文军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恢复与重建后的第二代学者,完全可以跳出初期亲历者的情感牢笼,站在更加客观的立场上,在学科层次看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的得与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的发展,涉及学科领域的众多事项,从机构到机制,从教学到科研,从会议到出版,从传承到发展,可谓千头万绪。这里仅仅是希望从内部人的视角,以两个专门领域以及理论和学科建设层面来管窥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得与失。文章在最终成文时,均有改动或重撰,借此抛砖引玉,以对学术建设与发展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9年03期)

张帅,段治文[6](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整体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不同时期对如何理解现代化与如何部署现代化进路这两大中心问题的回答差异,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理论、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以革命意蕴、发展导向、时空定位叁大核心特质为根本支撑,在理论效应上丰富了现代化理论体系进而推动了对"中国模式"的讨论,在实践效应上纾解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秩序继而塑造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景观。(本文来源于《宁夏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敏[7](2019)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史理论体系——新中国史学发展70年的一个侧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历史学已走过了整整70个年头。70年来,在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史学理论体系。这一史学理论体系,既有对中国优秀史学传统的继承,又有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创新。其中,根据中国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在借鉴与反思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史理论体系,是新中国史学发展的最新进展之一。(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徐晓桐[8](2019)在《中国现代化法学理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发展,以法律思维为纲,结合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我国法律体系开始进行深化改革与研究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中,法学理论的发展是国家法治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发展中国现代化法学理论对其当今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6期)

王宗礼[9](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现代化中国道路及其理论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实质意义上的现代化道路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启的。7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现代化道路的初创期、曲折探索期、形成发展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四个发展阶段。现代化中国道路既不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苏联东欧现代化模式的照抄照搬,更不是对东亚现代化道路的简单复制。它的基本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的国家制度;现代化目标、民族复兴目标和理想社会目标的相互迭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现代化中国道路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二分法的理论,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关于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因的理论,也是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和突破。(本文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10](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理论与实践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梦视域下协同推进国家各项建设工作的系统工程,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驱动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攻坚克难,需要持续奋斗、协同配合、整体推进,既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又要坚持改革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赋予其中国内涵,建构其中国维度,提供其中国制度保障、理念支持和道德支撑。(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中国现代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奥雷里奥·佩西是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也是未来主义思潮中生态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入手,以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球化等思想为主线构建了新人道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全球性环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思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社会发展的重大基本趋势。它对我国在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和"生态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现代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长江日报记者,周劼.历史学家马敏:中国现代化理论要从“照着讲”到“自己讲”[N].长江日报.2019

[2].潘从君,周新辉.佩西新人道主义理论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J].社科纵横.2019

[3].苏健.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张占斌,王学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看中国现代化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9

[5].李路路,张文宏,胡荣,文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得与失——现代化、社会资本、理论与学科[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

[6].张帅,段治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整体性探析[J].宁夏党校学报.2019

[7].马敏.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史理论体系——新中国史学发展70年的一个侧面[J].历史研究.2019

[8].徐晓桐.中国现代化法学理论的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9].王宗礼.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现代化中国道路及其理论超越[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

[10]..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理论与实践认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第二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二) 科研成果情况2.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二) 科研成果情况2.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中原工学院论文(23)中原工学院论文(6)中原工学院论文(9)

标签:;  ;  ;  ;  ;  ;  ;  

中国现代化理论论文_长江日报记者,周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